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论文和设计-刘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包括行车道、高压管路网、能见度仪和变频高压泵;高压管路网架设在行车道的上方,用于模拟雨雾环境;能见度仪固定安装在行车道的一侧,变频高压泵的出水口与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能够精确控制汽车试验场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道(6)、高压管路网(4)、能见度仪(1)和变频高压泵(3);所述高压管路网(4)架设在行车道(6)的上方,用于模拟雨雾环境;所述能见度仪(1)固定安装在行车道(6)的一侧,所述变频高压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道(6)、高压管路网(4)、能见度仪(1)和变频高压泵(3);

所述高压管路网(4)架设在行车道(6)的上方,用于模拟雨雾环境;

所述能见度仪(1)固定安装在行车道(6)的一侧,所述变频高压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路网(4)包括沿行车道走向依次设置的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和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

所述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的进水口与所述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的进水口与所述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包括若干个造雨支管路(411),所述造雨支管路(411)水平横穿行车道(6)且设置在行车道(6)上方,所述造雨支管路(411)的进水口与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包括若干个造雾支管路(421),所述造雾支管路(421)水平横穿行车道(6)且设置在行车道(6)上方,所述造雾支管路(421)的进水口与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造雨支管路(411)和造雾支管路(421)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还包括龙门架(5),所述龙门架(5)的两端固定安装在行车道(6)的两侧;

所述造雨支管路(411)和造雾支管路(421)分别通过龙门架(5)设置在行车道(6)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造雨支管路(411)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朝上的喷水孔(4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412)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喷水孔(412)沿水平面朝上45°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造雾支管路(421)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竖直向下的造雾高压喷头(4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高压喷头(422)之间的间距为1.5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见度仪(1)设置于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下的行车道的中部一侧位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雨雾天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汽车是一种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汽车,这种汽车能代替驾驶员操控汽车,以避免人为不当操控因素发生的交通事故。

在智能汽车的研发过程中,考虑到公共交通复杂程度的影响,需要在汽车试验场设置各种交通模拟场景,使智能汽车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各项性能测试,验证智能汽车的智能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雨雾天气是交通模拟场景中的一项重要环境场景,雨雾天气能大大降低道路的能见度,每年都存在因大雾、团雾等天气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给汽车、行人的出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中提供了一种行车道模拟雨雾天气的系统,由高压管道、高压喷头、高压泵和电源开关组成,通过高压喷头进行喷水或喷雾,以实现模拟雨雾环境的目的。现有的模拟雨雾系统可以制造一定程度的雨水和雨雾环境,但不能直接通过能见度这一指标调整雨雾的大小,在汽车试验场中研发智能汽车,关键是通过精确控制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来验证智能汽车的关键性能指标。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精确控制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的智能模拟雨雾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汽车试验场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包括行车道、高压管路网、能见度仪和变频高压泵;高压管路网位于行车道的上方,用于模拟雨雾环境;能见度仪固定安装在行车道的一侧,变频高压泵的出水口与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高压管路网包括沿行车道走向依次设置的模拟雨高压管路网和模拟雾高压管路网;模拟雨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与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模拟雾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与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模拟雨高压管路网包括若干个造雨支管路,造雨支管路水平横穿行车道且设置在行车道上方,造雨支管路的进水口与模拟雨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模拟雾高压管路网包括若干个造雾支管路,造雾支管路水平横穿行车道且设置在行车道上方,造雾支管路的进水口与模拟雾高压管路网的进水口连通;造雨支管路和造雾支管路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还包括龙门架,龙门架的两端固定安装在行车道的两侧;造雨支管路和造雾支管路分别通过龙门架设置在行车道上方。

进一步地,在造雨支管路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朝上的喷水孔。

进一步地,喷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喷水孔沿水平面朝上45°设置。

进一步地,在造雾支管路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竖直向下的造雾高压喷头。

进一步地,造雾高压喷头之间的间距为1.5m。

进一步地,能见度仪设置于模拟雾高压管路网下的行车道的中部一侧位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中设置能见度仪和变频高压泵,可根据能见度仪监测到的数据,调节变频高压泵的功率,进而调节变频高压泵输出水流的压力,实现精确控制汽车试验场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的目的,加快和提升了智能汽车的研发效率,并为研发智能汽车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通过在造雨支管路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朝上的喷水孔,并将喷水孔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cm,且喷水孔沿水平面朝上45°设置,模拟雨高压管路网喷出的水流模拟雨环境的效果最好。

3、通过在造雾支管路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竖直向下的造雾高压喷头,并将造雾高压喷头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m,模拟雾高压管路网喷出的水雾较为均匀,模拟雾环境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造雨支管路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造雾喷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头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造雾支管路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能见度仪;

3:变频高压泵;

4:高压管路网;

41: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2:模拟雾高压管路网;

411:造雨支管路;412:喷水孔;413:第一电磁阀;

421:造雾支管路;422:造雾高压喷头;423:第二电磁阀;424:喷头安装座;425:管路通孔;426:安装通孔;427:环形凹槽;428:贯穿孔。

5:龙门架;

6:行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包括能见度仪1、变频高压泵3、高压管路网4和行车道6。高压管路网4架设在行车道6的上方,用于模拟雨雾环境,能见度仪1固定安装于行车道6的一侧,用于监测智能模拟雨雾系统中雨雾环境的能见度,变频高压泵3的出水口与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为高压管路网模拟雨雾环境提供压力水,同时可根据能见度仪监测到的数据,对变频高压泵的功率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变频高压泵输出水流的压力,实现精确控制汽车试验场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的目的,加快和提升了智能汽车的研发效率,并为研发智能汽车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进一步地,高压管路网4包括沿行车道6走向依次设置的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和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如图2所示,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包括第一主管路和若干个造雨支管路411,造雨支管路411水平横穿行车道6且设置在行车道6的上方,造雨支管路411的进水口与第一主管路的出水口连通,第一主管路的进水口与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在造雨支管路411的管壁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朝上的喷水孔412;优选地,喷水孔412之间的间距为10cm,且喷水孔412沿水平面朝上45°设置,此时,模拟雨高压管路网41喷射出的水流均匀,模拟雨环境的效果最好。其中,造雨支管路411的数量根据模拟雨环境的大小来确定。

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包括第二主管路和若干个造雾支管路421,造雾支管路421水平横穿行车道6且设置在行车道6的上方,造雾支管路421的进水口与第二主管路的出水口连通,第二主管路的进水口与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在造雾支管路421的管壁上沿管路走向均匀设置有竖直向下的造雾高压喷头422,如图3所示;优选地,造雾高压喷头422之间的间距为1.5m,此时,模拟雾高压管路网42喷出的水雾较为均匀,模拟雾环境效果最好。其中,造雾支管路421的数量根据模拟雾环境的大小来确定。

优选地,如图4所示,造雾高压喷头422通过转动套设在造雾支管路421上的喷头安装座424与造雾支管路421连通。具体地,如图5所示,喷头安装座424包括用于套设造雾支管路421的管路通孔425和用于安装造雾高压喷头422的安装通孔426,管路通孔425与安装通孔426连通且相互垂直设置;如图6所示,在造雾支管路421上依据造雾高压喷头422之间的间距设置有环形凹槽427,在环形凹槽427中开有贯穿孔428;喷头安装座424通过管路通孔425转动套设在造雾支管路421上,且安装通孔426通过环形凹槽427和贯穿孔428与造雾支管路421连通;在造雾支管路421的外壁与管路通孔42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环形凹槽427的两侧;造雾高压喷头422通过安装通孔426固定在喷头安装座424上且与造雾支管路421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设置为至少两个。减少了密封圈在安装过程中损坏而导致漏水的概率。

在环形凹槽内设置贯穿孔,旋转喷头安装座至任意角度,始终能保证造雾高压喷头的进水口通过环形凹槽和贯穿孔与造雾支管路连通。造雾高压喷头任意角度旋转,以用来调整造雾高压喷头的喷射方向,可更为精确的控制汽车试验场不同程度的雨雾能见度环境,加快和提升了智能汽车的研发效率,并为研发智能汽车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进一步地,第一主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电磁阀413与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第二主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电磁阀423与高压管路网4的进水口连通。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可根据汽车的实验需求,控制第一电磁阀和\/或第二电磁阀的启闭,分别来进行模拟雨环境和模拟雾环境的工作。

进一步地,该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还包括龙门架5,龙门架5的两端固定安装在行车道6的两侧,造雨支管路411和造雾支管路421分别通过龙门架5设置在行车道6的上方。优选地,将龙门架5之间的间距设置为3m,此时,模拟雨高压管路网和模拟雾高压管路网可以较好的发挥雨雾模拟功能。

优选地,能见度仪l设置于模拟雾高压管路网下的行车道6的中部一侧位置,既不影响汽车在行车道中的试验,又能够对该汽车试验场中的雨雾环境的能见度进行准确测量。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188.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198100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G01M 17/007

专利分类号:G01M17/007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云杉路7号2幢2-032

发明人:刘平;刘春杰;赵铁拓;杨思功;王海陆

第一发明人:刘平

当前权利人: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齐胜杰

代理机构:1161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汽车试验场智能模拟雨雾系统论文和设计-刘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