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方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墨竹,潜山,滁州,笔势,里氏,扬州,傲骨。
李方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凯鑫[1](2019)在《李方膺墨竹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墨竹作为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受到历代文人画家青睐。清代是墨竹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我国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一个频繁时期,其所处的多元文化时代背景同当下相似。因此,本文以清代画家李方膺墨竹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其墨竹艺术形成的条件,采用数理统计法、图像分析法与文史互法,对其题材内容、画面布局与笔墨表现进行图像分析,深入探讨蕴含在其中的绘画思想,从而进一步论述其时代特征。清中期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水平发达、文化氛围浓厚是李方膺墨竹艺术形成的外部因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坎坷的为官历程和人生磨砺是其墨竹绘画形成的内部与决定性因素。在题材内容上,融合石兰梅题材,多与石结合,喜爱描绘狂风之竹。在画面布局上,坚持舍繁取简原则,综合运用横断式、对角线、垂直线式构图。在笔墨表现上,用笔多为方笔、顿笔,墨色丰富多变,体现出其去繁就简、追求新奇、笔法尚直、水墨为上的绘画思想,其艺术主张与自身经历、刚硬耿直的性格以及入世后形成民本思想有关。通过与同时代、近现代以及当代墨竹绘画的比较分析,可知相同之处在于构图运用,不同之处在于笔墨的运用,李方膺的墨竹用笔方、顿的特点与传统用笔上的中和、蕴藉特点拉开了较大距离,是墨竹形态发展史中的重要转变,具有独创、传承与指引的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凯鑫,蔡敏[2](2019)在《李方膺墨竹画题材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墨竹是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在明清时期也一直兴盛。?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绘画艺术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创作过程中,题材内容的选取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与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李方膺墨竹画作品题材内容的梳理,分析李方膺墨竹画中各题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绘画思想。(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6期)
朱培尔[3](2018)在《行草书李方膺题画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8年09期)
[4](2018)在《李方膺绘画作品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方膺简介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与金农、郑板桥等并称为"扬州八怪"。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辣,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着《梅花楼诗钞》。(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8年08期)
董新海[5](2018)在《以画作书——李方膺水墨牡丹花卉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讬乏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本文结合中国美学中谢赫对"六法论"的阐述,结合李方膺水墨牡丹的事例分析,论述传统绘画中"传移模写"的绘画的特点,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20期)
羽蓱[6](2018)在《浓淡相宜 疏秀奇绝——赏李方膺《桃花杨柳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期,扬州经济富庶,文化兴盛,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扬州画坛人文荟萃,画派纷呈,其中以"扬州八怪"最具影响,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海派及近现代绘画产生了直接与深远的影响。"扬州八怪"主要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反对泥古不化,主张重创新、抒个性,表现出对现(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期刊2018年04期)
高鹏[7](2018)在《古来梁栋才 时命迥不犹——李方膺《虬松奇石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八家虽艺术面貌不同且各有成就,但亦颇多共通之处。他们或出身知识阶层,或曾经科举从政。了解民生疾苦,痛恨官场腐败,笔墨力求创新,个性其强烈鲜明,遂成其为雍乾时期的艺术潮流。其中,李方膺弱冠之年"即思奋志为官,努力作画",虽并未长期鬻画扬州,但因与"八怪"画风近似,且南通州隶属扬州府,后人遂亦视其为扬州画派之一家。(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8年01期)
赵静[8](2017)在《李方膺绘画创作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方膺作为清代着名的的诗画大家,被世人称作“扬州八怪”之一,声名显赫。他反对泥古不化,强调个性张扬,主张艺术创新,工诗文书画,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创作精神。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属于精神领域的范围。绘画创作美学的对象就是绘画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如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创作的风格、创作的技法、创作的境界等。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的组织和排列,来抒发其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画家自身的创作个性,呈现其独特的绘画风貌,这一切都需要画家的精心创作。李方膺作为一个集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是不容小觑的,本文试图从李方膺绘画创作美学的主体论、风格论、技法论以及境界论四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六章。引言主要是对李方膺绘画创作的研究现状、研究缘起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和创新之处作出概述,以便对李方膺有个大致的了解;结语部分总结李方膺的绘画创作美学,肯定其中的价值所在。第一章,介绍李方膺绘画创作的形成背景:社会背景和生平经历。社会背景有叁:盐运的经济基础、情感宣泄和满足的思想需求、地方官员的得力支持。李方膺的生平经历主要分为少年时期、入仕前后和职业画家生涯叁个阶段。通过对其社会背景和生平经历的概述,为下文更好地把握其创作思想奠定基础。第二章,主体论。审美主体作为审美关系中最富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环节,赋予美学思想以鲜明的主体色彩,同时审美主体又是历史与实践相统一的结晶。李方膺关于对绘画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论述的真知灼见,多见于他的绘画作品、题画诗、书法、印章以及他人的评价中。本章即主要从“师法自然”、“门户自立”两方面来探讨其中富有当代价值的审美主体观,从而更好地把握主体的内在性。第叁章,风格论。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在较长的创作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不仅代表着艺术家个性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其作品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因而,艺术家们越来越表现出对风格的高度重视和不竭的追求。李方膺在画竹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胸无成竹”的理论,去除偏见,进行艺术上的革新;李方膺提出了反常合道、追新尚奇的风格追求。梅花是李方膺绘画创作风格求新求变的代表性意象,以其鲜活奇崛的直观形象和笑傲人生沧桑磨难的象征意义,直入人心。李方膺从人生磨难的艺术映射和人品与画品的相互映照两方面对梅意象进行刻画,既表现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也是对自我精神的象征,激励自我学习梅花的坚贞不渝、不畏权势、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第四章,技法论。李方膺拥有诗人、画家和书法家的叁重身份,不同艺术门类的融通、技法的交融互渗在他那儿得到了独特表现。他的绘画技法观念,与其绘画主体观、艺术风格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偏重动作的表现性。本章从叁个层面论述了李方膺的绘画技法:一是力避俗笔:“洗净铅华不染尘”,主张多用淡墨作画,也就是从天然本色入画,达到天然去雕饰的脱俗之感;二是笔法尚直:“多谢画家秉直笔”,青睐秉直笔的手法,“秉直笔”的成因有二: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个性使然,另一方面是以书写画,书画同源;叁是布局求新:“位置求生新”,强调绘画构图要有新意,中国画历来强调章法布局,新奇的构图方式,能对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李方膺是通过“善取舍”跟“风的妙用”来体现他的布局新颖的。第五章,境界论。本章主要从“真”与“自适”两方面来阐述李方膺绘画创作中的境界观。“真”境界是指外在形式与内在生命情调水乳交融的诗书画之境,达到“真”之境,既要做到情感之真,也要做到景物之真。“自适”境界是指李方膺的艺术世界处于“有我之境”的动态不平衡与“无我之境”的静态和谐之间,内心情感激越冲突,常常在题画诗上流露出这种人与物之对立,然而笔墨俱沉浸在景物中,与物俱化,取消了人与物之对立,达到“自适”之境,要尽可能保持心灵上的自由,按照自已的本性去生活。第六章,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从视觉艺术角度阐明李方膺绘画创作的审美价值,从民本情怀层次上阐述其绘画创作美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学习。(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11-01)
谢九生[9](2017)在《狂风傲骨:析李方膺的“风竹”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作为扬州八怪代表画家的李方膺,以傲骨的梅花自喻,然最能体现他傲骨不阿的人格风骨与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是其所画的"风竹"与"狂风之竹",其中浸润着其传统的民本思想和坎坷人生的长期磨砺,人品即画品与视听感兴的共通共融,和中国大写意精神与愤世胸臆的孤傲抒写。同时这种积极入世与不屈抗争的精神正是后世学人应该继承与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髓之所在。(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朱洪[10](2017)在《扬州八怪李方膺在皖宦迹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曾在安乐、兰山任县令,因有惠政,两邑均为其造专祠。他在安徽滁州、潜山、合肥先后任知州、县令,并被陷害,牵连两个老仆人缧绁叁年。他在安徽的宦迹,长期被淹没了。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潜山县志》,未提李方膺在潜山任县令。《安庆市志》《安徽省志·人物志》《安徽文化史》等,均没有提李方膺在安徽任官。近年,偶见李方膺在滁州、合肥任官的文字,但任职时间、过程、离职原因等,语焉不详,或遗漏,或颠倒。本文考证李方膺在安徽叁地任官始末,离开安徽的原因,及其在安庆、合肥有关诗画作品,以丰富安徽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皖江文化、滁州文化、庐州文化与扬州八怪、苏吴文化的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8期)
李方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墨竹是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在明清时期也一直兴盛。?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绘画艺术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创作过程中,题材内容的选取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与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李方膺墨竹画作品题材内容的梳理,分析李方膺墨竹画中各题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绘画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方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鑫.李方膺墨竹画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张凯鑫,蔡敏.李方膺墨竹画题材内容研究[J].艺术品鉴.2019
[3].朱培尔.行草书李方膺题画诗[J].中国书画.2018
[4]..李方膺绘画作品欣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
[5].董新海.以画作书——李方膺水墨牡丹花卉技法研究[J].才智.2018
[6].羽蓱.浓淡相宜疏秀奇绝——赏李方膺《桃花杨柳图》[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8
[7].高鹏.古来梁栋才时命迥不犹——李方膺《虬松奇石图》[J].收藏家.2018
[8].赵静.李方膺绘画创作美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9].谢九生.狂风傲骨:析李方膺的“风竹”艺术[J].邢台学院学报.2017
[10].朱洪.扬州八怪李方膺在皖宦迹考[J].文化学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