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压铸机,实时,模糊,闭环,动态,进料。
压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郑桂云[1](2019)在《12000kN挤压机双缸同步压射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机壳铸件结构复杂,壁厚较薄,在挤压时一点进料难以成形,故考虑采用双点进料的方式。液压缸很难保证同步,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电机壳液混合的压射系统。生产实践证明,该压射系统生产出的电机壳铸件满足挤压铸造复杂件的要求,并降低了成本。(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6期)
杨文健,吴定安,郑金传,于革刚[2](2018)在《一种压射系统新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压铸机的压射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压射系统方案,以提高压射末端的压力,并加强压射速度的可控性。采用AMESim软件对新压射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压射速度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快速调节;在系统压力小范围变化,仍可快速调节压射速度,波动小,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俞良英[3](2016)在《变异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在压铸机PID闭环压射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铸机压射系统在不同阶段对压力PID闭环控制效果的要求,提出一种变异的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对控制系统快速压射阶段进行PID参数优化,对快速压射阶段的压力系统进行模糊寻优。引入的遗传因子自动进行变异,对速度与压力模型快进行参数迭代优化。搭建了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压铸机速度与压力的控制效果,其超调量、调整时间明显得到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压铸机控制系统的整体压射效率。(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6年05期)
陆一鸣[4](2015)在《基于叁菱C语言PLC的T-S模糊控制在压铸机压射系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使用叁菱C语言PLC在压铸机自动压射系统速度控制器上的软硬件设计。合适的压铸速度控制对于铸件铸造质量及产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压铸机的精确数学模型是很难获得的。由于压射控制系统由液压系统构成,又具有非线性分量,因此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对压射系统的速度曲线有非常精确的控制。在本文中采用T-S模糊控制算法对压铸机的顶锤速度进行控制,对其非线性曲线进行逼近,设计出压铸机压射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算法。通过离线模拟和在线控制测试,发现该控制算法能够很好地控制压铸机的压射动作,有较好的速度跟随性,提高了产品铸造质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2期)
周惜诵[5](2014)在《压铸机压射系统全闭环实时控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冷室压铸机压射系统的全过程闭环实时控制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压铸机模具型腔内的压铸件质量,该系统采用新型数字式伺服驱动器和液压阀芯驱动专利技术——VCD音圈驱动技术的高频响比例节流阀,对压射油缸的速度,位置和压力进行全过程的闭环实时控制,大大提高了压铸机的整体机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4年05期)
闫孝姮,陈伟华,彭继慎,赵忠建[6](2013)在《基于CADE算法的压铸机实时控制压射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CADE)的压铸机多变量压射过程非线性预测控制。其将帐篷映射嵌入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DE)中,改进了DE算法中交叉因子及编译因子的产生过程。通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智能算法对压射控制PID控制器进行参数优化,能实现压铸机压射速度的快速寻优,使其非线性预测控制动态特性更好,控制精度更高,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控制目的。(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3年07期)
白尚平[7](2013)在《挤压铸造机压射系统的热变形及动态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挤压铸造是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形工艺,其特点是液态金属平稳充型后在较高的外加机械压力下凝固成形,能够有效地避免铸件气孔、缩孔、缩松等缺陷。挤压铸造件的力学性能很高,可以接近或达到同种合金的锻件水平。挤压铸造设备是实现挤压铸造工艺的主要平台,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挤压铸造工艺的发展和推广。压射系统是挤压铸造设备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冲头与压室。冲头与压室在正常情况下为间隙配合,在高温、高压、摩擦力等因素作用下,由于冲头与压室的热变形规律不一致,导致两者实际的配合情况发生变化,过大或过小的间隙值都会对压射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降低工艺控制的精度与稳定性。因此,找出压射系统的热变形和动态配合规律就很有必要。针对于此,本文设计并制造了压射系统的实验设备,包括冲头、压室、底座等,搭建好了相应的实验平台;提出并实现了压射系统温度控制的方法;设计了冲头和压室变形量、温度的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在实验设备中;进行了设定参数下的挤压铸造实验,得到相应的实验值;基于叁维建模软件Pro/E和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建立了压射系统的数值模型,根据实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相应的模拟值,并将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是正确和可靠的;将数值模型应用在2500kN挤压铸造机上,模拟了有无温度控制两种条件下的工艺状况,模拟值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温度控制方法能很好地保证压射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将该温度控制方法应用在40000kN挤压铸造机上,模拟了压室壁厚分别为40mm、50mm、60mm、70mm和80mm五种情况下的压射系统间隙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0mm的压室壁厚更能提高压射系统的性能。本文设计了实验设备,建立了压射系统的数值模型,提出了压射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案,并将相关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对今后挤压铸造机压射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20)
孟凡义,徐越,崔嘉琪[8](2012)在《压铸机内置单向阀压射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铸机内置单向阀压射系统,主要解决传统压铸机利用浮动活塞增压的叁级压射系统建压时间相对较长引起的缺陷问题。安装在增压活塞杆内的带弹簧复位的内置单向阀,可以借助弹簧的力量快速关闭锥面开始增压,缩短了建压时间。在压射活塞右端与内置单向阀之间增加压射活塞缓冲结构,慢压射时进油口的大小随着压射活塞移动而逐渐增加,实现了慢压射速度匀加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2年09期)
白尚平,游东东,李元元[9](2012)在《挤压铸造机压射系统的动态配合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头和压室在挤压铸造过程中受热、荷载等因素影响产生变形。基于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建立数值模型,对阶梯薄板零件的挤压铸造立式压射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在8个挤压铸造周期中冲头和压室各自的变形量,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动态配合间隙。结果表明,冲头和压室受热后径向尺寸都有所增大,且冲头的膨胀量大于压室的膨胀量,二者之间的间隙值由起始的0.1200mm减小到0.0298mm,且减小幅度逐渐变小,间隙值最终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2年08期)
李立鸿,杨向东,王启峰,廖绪钦,宋雷[10](2012)在《压射系统温度采集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射系统是挤压铸造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挤压铸造生产过程中,压射系统温度场的获得将有利于以下的研究:一是对压射装置的分析,进而提高压射装置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二是从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和改善铸件的微光组织角度出发,对压射工艺参数的研究;叁是研究金属熔液在压射过程中的热传导,计算压射装置和金属熔液的温度,精确控制金属熔液的凝固过程。基于以上的研究目的,提出了用于压射系统温度采集装置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压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某压铸机的压射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压射系统方案,以提高压射末端的压力,并加强压射速度的可控性。采用AMESim软件对新压射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压射速度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快速调节;在系统压力小范围变化,仍可快速调节压射速度,波动小,稳定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郑桂云.12000kN挤压机双缸同步压射系统开发[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杨文健,吴定安,郑金传,于革刚.一种压射系统新方案研究[J].铸造技术.2018
[3].俞良英.变异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在压铸机PID闭环压射系统中的应用[J].铸造.2016
[4].陆一鸣.基于叁菱C语言PLC的T-S模糊控制在压铸机压射系统上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
[5].周惜诵.压铸机压射系统全闭环实时控制应用[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
[6].闫孝姮,陈伟华,彭继慎,赵忠建.基于CADE算法的压铸机实时控制压射系统的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3
[7].白尚平.挤压铸造机压射系统的热变形及动态配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8].孟凡义,徐越,崔嘉琪.压铸机内置单向阀压射系统的研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2
[9].白尚平,游东东,李元元.挤压铸造机压射系统的动态配合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2
[10].李立鸿,杨向东,王启峰,廖绪钦,宋雷.压射系统温度采集装置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