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科:生态危机与生产方式的逻辑理路分析论文

王希科:生态危机与生产方式的逻辑理路分析论文

摘要:生态危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与资本的扩张而蔓延至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这一生产方式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断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异化。生态危机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来解决是不彻底的,只有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人的本质得以复归,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统一,从而使人类文明真正步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产方式;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与日俱增。技术具有正负两个向度的价值,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破坏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的社会效应取决于承载它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胜利,似乎结果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1]。表面上看,生态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人类非理性使用技术的结果。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已经沦为资本的工具,站在资本背后的人是问题的关键。正如福斯特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进步被用于为资本积累服务,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始终伴随着经济规模的膨胀,结果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当“经济合理性”大于生态理性时,科技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必然导致生态失衡。

一、资本逻辑与生态理性的背离

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过程中一切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资本身上,它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利益是资本主义社会衡量一切行为和关系的准则。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之下,人与自然的前定和谐状态被打破,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代替了价值理性和生态理性。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对利益的无限追求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变得无度和无序,对自然的征服、利用和剥夺变本加厉,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不可协调和无法克服的。每个资本家和生产者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生产,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节,决定了其生产先天地带有短视性和盲目性,只关注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忽视了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此,傅立叶曾作过精彩论述: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商希望大火烧掉城市的四分之一,玻璃商希望冰雹砸碎所有人家的玻璃窗[3]。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只是片面地追求商品价值的实现,不追求甚至阻碍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因此,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地消费和消耗消费品是对资本家最大的奖赏,诱导消费者进行过度消费,通过消费者无节制的消费来充实资本家的钱袋子,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再进行生产扩张,赚取更大利润,是资本家不变的追求。

在资本家眼中,自然只是能够无限地提供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对象,可以随意被处置和利用。英国学者佩珀认为,资本主义对自然的认识已经商品化,自然界成为他们获取利润的手段[4]。当生态价值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利益至上的资本逻辑指导之下,生态价值必然让位于经济利益。环境可以作出牺牲和让步,利益却不能受到损伤和侵害。因此,资本的反生态性是由资本逐利的本性所决定的。只要资本逻辑与经济理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生态危机的全面爆发就不可避免。

建筑施工的周转材料租赁属于重资产投入,而施工项目的工作环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对承租方和租赁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甲方对项目图纸的变更、现场工人的施工水平及项目管理不当,都会对租赁单位的周转材料带来损耗,为此,租赁商往往在项目施工完毕后对所出租的材料进行定损工作,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材料能够最大周转起来,也会对材料进行维修保养,为了方便维修保养,供应商往往希望在施工项目上即可按照材料的规格种类进行分类打包,便于返厂维修,但是目前的施工现场由于管理模式大部分采用专业分包模式或者施工场地有限制,导致供应商的材料在施工现场退场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格分类打包,从而造成损失。

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

原因之三:中国的特殊国情导致了生态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和频度大大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满足大家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要,只能依靠从自然界索取。相对而言,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对生态环境形成的压力自然就大得多。而且,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大,但许多地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和开发,某些地区生态条件本身就非常脆弱。即使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人口的过度集聚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和限度,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原因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资本的逻辑仍然在其背后发挥着作用。只要资本逻辑还在发挥作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实验2并行算法的可扩展率是评价算法并行计算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有效反映集群的利用率情况,随着计算节点数的增加,若算法的可扩展率保持在1.0附近或者更低,则表示算法对数据集的大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从图8中可以看出,算法的可扩展率曲线一直保持在1.0以下,且随着计算节点数的增加可扩展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当数据集越大时,可扩展率曲线就越平稳,因此可以得出,数据集规模越大,算法的可扩展率性能就越好。

三、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契合

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是源于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引致的结果,这是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得出的结论。但是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却普遍面临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生态问题,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出现了紧张状态?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原因之二: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我们对生态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把握。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发生机理是复杂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普遍存在着生态观念淡薄、产业布局不科学、城市规划不合理、粗放式的经营和管理、掠夺式的资源开发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生态问题的出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的无序性和消费的非理性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全面陷入了生态危机之中。

热喷涂过程中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喷涂速度、喷涂温度等,结合类型包括机械结合、物理结合和冶金结合3种,其中以机械结合为主,扩散与冶金结合也起着一定影响,要根据不同的材料体系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表3为几种涂覆方法结合强度,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拉伸法、压痕法等。

在工业文明大规模取代农业文明的时候,生态危机也开始在全球爆发。在农业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有限,环境问题并没有变成突出问题显现出来。随着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当以手工磨为代表的生产力被以蒸汽磨为代表的生产力所取代的时候,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开启了大幕,工业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人类一手打造出来的工业力量改变了自然,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自己。这种改变既是一种物质力量的急速增长,也是精神力量的急剧膨胀。人类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的伟大,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观念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印证。在工业文明时代,自然丧失了神秘感,沦落为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开始以商品的形式被估价和售卖。

如何化解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也是一道人类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课题。美国学者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及其使用方式使自然以及其他的一些生产条件发生退化,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种自我毁灭的趋势[5]。生态危机并不能够单纯通过技术改进来解决,而是必须找到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从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入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已经沦为控制自然和控制人的工具,它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内在契合,从而也阻碍了技术自身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所以,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6]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虽然是一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却有本质区别,其结果和出路也必然会有巨大差异。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国家对经济发展具有超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具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应对经济发展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由于具有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能够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对于突发的环境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决策及处置。社会主义国家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所领导,其执政基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不会被某些利益集团所裹胁,这就决定了在生态危机处理过程中,国家对问题的零容忍和不妥协。

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应该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尘,不能够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以生态为导向,以人为本,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发展之路。一方面,我们要建设工业文明,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实现生态文明,让人民过上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工业文明的初心是为了让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生活,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是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向往。

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立,达到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和谐。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7]。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转变是人类彻底摆脱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

桑子(以下简称桑):创作《德克萨斯》,我内心是胆怯的,出于对题材得何等的尊重,唯恐自己力不从心。有一段时间我着迷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感兴趣于一个比现代文明危机更深层的文化河床——向蛮荒宣战的筚路蓝缕的历程。美国认为这是“上帝的选民”的一项使命,而如此的“美国式自我”则成为一个先知预言的普世蓝图的化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2]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7.

[3]傅立叶选集:第 3 卷[M].冀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58.

[4]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55.

[5]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31.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122.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017(2019)04-0047-03

作者简介:王希科(1982—),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 张继梅

标签:;  ;  ;  ;  ;  ;  ;  ;  ;  ;  ;  

王希科:生态危机与生产方式的逻辑理路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