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性胶质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质,细胞,星形,腺苷,视网膜,眼压,损伤。
反应性胶质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一[1](2015)在《阻断血小板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和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反应性胶质增生,亦称为胶质瘢痕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在受到损伤后继发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反应。此病理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细胞外间质成分。在中枢神经损伤发生后,损伤急性期炎症反应所生成的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血-脑屏障或血-脊髓屏障进入神经系统,先后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最终导致胶质增生的发生。在此过程中生成的胶质瘢痕一方面可以局限炎症反应的范围,支持损伤组织,减轻细胞毒性反应;另一方面它却可以阻碍神经再生和神经髓鞘再生。但是,激活反应先行胶质增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一种内源性磷脂多能性介质,它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它可以造成病理反应。研究已经证明过量表达的PAF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有关系,而应用PAF拮抗剂可以缓解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PAF信号通路可以在脊髓损伤后启动反应性胶质增生,而阻断PAF信号通路则可以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改善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阻断PAF信号通路对小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实验方法:测量体重、行为学等指标证明WT和PAFR敲除小鼠在大体发育上没有显着差异;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观察WT和PAFR敲除小鼠的脊髓族中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含量与分布;在WT小鼠脊髓中注射外源性PAF观察PAF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殖、激活的影响;用Rotarod test和Griptest等行为学实验测量脊髓损伤的PAFR敲除小鼠在损伤后特定时间点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测量和观察脊髓损伤后PAFR敲除小鼠脊髓组织内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特定蛋白与中间丝蛋白如GFAP的表达量和分布情况,从而说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受损伤后的激活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损伤之后小鼠的神经轴突脱髓鞘/再生的情况;用行为学实验测量对WT损伤小鼠系统性地使用PAFR拮抗剂治疗后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被外源性PAF剂量依赖性激活;(b)在脊髓损伤后,PAFR敲除小鼠的神经功能恢复要显着优于WT小鼠;(c)虽然在脊髓损伤后PAFR敲除小鼠和WT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都被激活,但是PAFR敲除小鼠脊髓组织中IL-6,GFAP,波形蛋白和硫酸软骨蛋白多糖(CSPGs)表达量并未显着升高;(d)PAFR小鼠在脊髓损伤后轴突回缩更少;(e)就与对照组比较而言,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接受PAF拮抗剂治疗的WT小鼠的功能恢复程度与在急性期接受治疗的WT小鼠的恢复程度相比显着提高。结论:PAF信号通路参与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激活;阻断此信号通路可以改善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再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苏吉儿[2](2013)在《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致大鼠视网膜损伤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神经纤维的丧失。多种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中病理性高眼压可以造成视网膜的缺血低氧性损伤并导致RGCs最终主要以凋亡的形式丢失。RGCs凋亡在青光眼的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具有抗凋亡作用的RGCs保护药物,对青光眼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不仅起着支持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还有维持细胞外离子的稳定及参与谷氨酸盐循环、突触传递等作用。此外,Müller细胞参与RGCs的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神经递质的运输、摄取,因此它在RGCs的生长、损伤、修复和再生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üller细胞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多种疾病中都发现Müller细胞的活化,即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gliosis)。中间丝蛋白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致胞体肥大是Müller细胞活化最主要的特征性改变。本实验利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急性高眼压(AOH)动物模型,探讨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活化情况,以及抑制其反应性胶质化对高眼压视网膜的影响,为青光眼患者神经保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在室温20-22oC下进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8-10W,200-250g),动物实验操作遵循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会(ARVO)有关眼科和视觉科学实验动物使用规范,并得到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管理委员会的许可。所用药物为胶质毒素α-氨基己二酸(AAA),给药方式是玻璃体内注射5μl (50μg/μl),其能选择性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实验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Ctrl)、急性高眼压(AOH,14.63kPa)1h后再灌注1、3和5d组、急性高眼压+给药(AOH+AAA)后再灌注1、3和5d组、单纯AAA给药及AOH+PBS对照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程度,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hy-1染色标记视网膜RGCs细胞,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数据使用单一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和Bonferroni显着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数值以均数±标准误(X±SEM)表示,其中p<0.05为差异显着。实验结果如下:1. AOH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应用Hochest荧光染料标记视网膜内细胞核的结果表明,AOH(14.63kPa,1h)后再灌注1、3和5d组大鼠眼视网膜内丛状层(IPL)和内核层(INL)均显着变薄,且随再灌时间延长,损伤加重(P<0.05,每组n=4)。同时,再灌注3和5d组神经节细胞层(GCL)和INL细胞排列紊乱,GCL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GFA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GFAP;AOH后再灌注1d,Müller细胞开始表达GFAP,再灌注3-5d后,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加显着,甚至贯穿视网膜全层(P<0.05,每组n=4)。结果提示,AOH确实引起视网膜损伤,并诱发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造模成功。2. AAA对AOH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与AOH组相应再灌注时间点相比,应用玻璃体内注射AAA(5μl,50μg/μl)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即AOH+AAA组,可明显抑制视网膜Müller细胞内GFAP的表达(P<0.05,每组n=4),但对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此外,AOH+PBS组视网膜内GFAP的表达与高眼压组相近,排除了溶剂干扰。结果提示,AAA确实可以选择性抑制AOH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3. AAA对AOH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与Ctrl和单纯AAA组(未见凋亡细胞)相比,AOH可引起视网膜GCL层凋亡细胞(TUNEL阳性)显着增加,而AOH+AAA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每组n=4)。与Ctrl组相比,AOH引起视网膜内RGCs细胞(Thy-1阳性)大量丢失,而AOH+AAA组RGCs的丢失有所减轻(P<0.05,每组n=4)。应用Hochest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AOH+AAA组缓解了AOH所引起的视网膜厚度变薄、细胞核排列紊乱及视网膜GCL层细胞数目的减少。结果提示,应用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可对AOH鼠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4.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对AOH鼠视网膜内TNF-α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OH处理后5d,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l组,而AOH+AAA组视网膜内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AOH组显着降低(P<0.05,每组n=4)。同时,AOH+PBS组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AOH组相近,即可排除溶剂干扰。结果提示,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通过降低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来减少其对RGCs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促进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参与了AOH所致视网膜损伤,应用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降低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保护高眼压视网膜。所获成果丰富了人们对AOH致视网膜损伤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临床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苏吉儿,丁静文,韩松,罗宏,李俊发[3](2013)在《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致大鼠视网膜损伤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AOH)大鼠视网膜中变化及其抑制对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AOH青光眼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trl)、AOH和AOH+玻璃体内注射胶质毒素α-氨基己二酸(AAA)后再灌注1、3和5d组,以及单纯AAA和AOH+PBS对照组。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GFAP免疫荧光染色反应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程度,Thy-1染色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结果 AOH可致大鼠视网膜内丛状层和内核层明显变薄、神经节细胞层内细胞排列紊乱和数量减少,并诱发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GFAP表达增加)。同时,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明显缓解AOH所致RGCs丢失和凋亡发生。结论 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参与AOH所致视网膜损伤,抑制其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改善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02期)
朱碧峰[4](2012)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比格犬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影响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被大量激活并释放多种致炎因子而加重机体的炎性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凋亡。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为可分裂细胞,其活化增殖受着细胞周期的密切调控。本研究试图探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相关炎症反应的影响,为细胞周期调控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小剂量放射治疗组,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3d、6d、14d、30d和60d处死,剥离受损段脊髓并计算组织含水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相关蛋白GFAP、Ki67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利用TUNEL技术检测神经元凋亡变化,利用尼氏染色计数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假手术组中星形胶质细胞多处于静息状态(胞体纤细,突起细长),仅见零星散在的Ki67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相关蛋白(GFAP和Ki67)的表达较弱,89±5.68%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5±0.85%处于S期,5±1.67%处于G2/M期,神经元凋亡数目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53±2.35%;脊髓损伤组Ki67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密度20±9.82%,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相关蛋白(GFAP和Ki67)的表达增强,72±5.68%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18±1.02%处于S期,9±2.44%处于G2/M期,脊髓组织水肿明显,含水量可达75±8.99%,神经元凋亡数目增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20±2.00%;给予小剂量放射治疗后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Ki67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密度5±2.42%,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相关蛋白(GFAP和Ki67)的表达增强,85±3.54%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6±0.99%处于S期,6±0.82%处于G2/M期,损伤后脊髓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含水量为43±3.54%,神经元凋亡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34±1.99%。结论:小剂量放射治疗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相关致炎因子的产生,减轻组织水肿的形成,并减少神经元凋亡,提示小剂量放射治疗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可能是未来脊髓损伤治疗的一个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胡步宏,贾中正,耿道颖[5](2011)在《最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中最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mi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58例与反应性胶质增生1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病变的rADCmin值并比较其在两种病理状态中的差异,计算用rADCmin诊断低级别胶质瘤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ADCmin(1.465±0.357)大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1.062±0.12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ADCmin=1.193时,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结论:rADCmin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鉴别诊断中能够提供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王秀文,张立霞,杨成,潘晶晶,王红[6](2010)在《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3d龄SD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培养,取第叁、四代细胞制作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电针刺激,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形态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Ast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增生,体积变大,GFAP表达增强。电针组较模型组细胞增生减少,细胞体积变化不大,GFAP表达较弱。结论电针刺激可以抑制体外培养Ast机械性损伤后的增生,降低细胞内GFAP的表达,即电针可以抑制Ast的反应性胶质化。(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柯荣湖[7](2009)在《腺苷A1与A2a受体:在体外糖氧剥夺条件下,对反应性胶质化的作用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反应性胶质化的主要表现为星形胶质增生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增加。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种脑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但过度的胶质化反应将形成胶质瘢痕进而影响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因此,研究胶质化的调控以减少胶质化反应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腺苷A1受体(A1R)和A2a受体(A2aR)是4种腺苷受体(A1、A2a、A2b及A3)中的最主要的2种亚型,它们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可产生不同效应:AIR拮抗剂可部分抑制ATP对胶质化反应的诱导作用,提示A1R可能抑制反应性胶质化;而在A2aR的相关研究中发现,A2aR基因敲除小鼠的GFAP表达减少;A2aR拮抗剂Sch58261可部分逆转bFGF对胶质化反应的诱导作用。这些体内外研究提示A2aR可能诱导反应性胶质化,具有与A1R相拮抗的作用。缺血缺氧损伤后,A1R与A2aR是否参与胶质化?其机制如何?此外,体内外研究证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A1R与A2aR可产生相互拮抗的生物学作用,如脑缺血后A1R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A2aR对神经修复具有损伤作用。那么在缺血缺氧后的反应性胶质化中,二者是否可产生相互拮抗的作用?二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均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本课题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的糖氧剥夺建立体外缺血缺氧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基因转染以及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观察A1R与A2aR在缺血缺氧/再灌条件下对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并探讨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此外,本课题还初步探讨了A1R与A2aR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以期能够为反应性胶质化的调控及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腺苷A1受体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体外糖氧剥夺后A1R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系RBA-2细胞,以GFAP表达作为胶质化反应的生物学标志;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1R激动剂CPA与拮抗剂DPCPX在糖氧剥夺基础后对GFAP表达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初步探讨Akt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糖氧剥夺后,A1R激动剂CPA能抑制RBA-2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A1R拮抗剂DPCPX可逆转CPA对GFAP表达的影响;CPA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Akt水平,而DPCPX预处理可抑制CPA对p-Akt的影响。阻断Akt可上调GFAP表达,并逆转CPA对GFA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CPA作用于RBA-2细胞后,可使p-Jak2水平下降但对p-STAT3水平无明显影响。阻断Akt可上调p-Jak2水平,并逆转CPA对p-Jak2的抑制作用。小结糖氧剥夺基础后,A1R通过Akt磷酸化抑制胶质化反应,且Akt与Jak2信号通路间存在crosstalk。第二部分腺苷A2a受体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体外糖氧剥夺后,A2aR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通路(Akt/NF-κB)。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EYFP-A2aR稳定转染至RBA-2细胞中,筛选出A2aR高表达克隆(A2aR~+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FACS,分别检测A2aR~+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RBA-2细胞(A2aR~-细胞)GFAP表达和细胞周期。A2aR的抑制剂Sch58261,Akt抑制剂单独使用或二者合用后,观察A2aR~+细胞的GFAP表达和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检测Sch58261对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观察阻断Akt后,Sch58261对GFAP表达、细胞周期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FACS结果显示,在常氧和糖氧剥夺条件下A2aR转染均可使GFAP表达上调以及S期细胞比例增加,该作用在糖氧剥夺后更明显。A2aR阻断剂Sch58261可抑制GFAP蛋白表达并降低S期细胞比例,Sch58261还可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Akt水平;阻断Akt可逆转Sch58261对GFAP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Sch58261下调A2aR~+细胞胞浆中的P65但上调胞核中P65水平,且A2aR~+细胞胞浆中p-IκBα/IκBα比值减小,Akt抑制剂可逆转Sch58261对P65和p-IκBα/IκBα的影响。小结糖氧剥夺后,A2aR通过Akt去磷酸化诱导胶质化反应,该过程与P65蛋白的核转位有关,而后者受p-IκBα/IκBα比值调控。第三部分腺苷A1与A2a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目的研究体外糖氧剥夺后,A1R与A2aR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该作用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培养A2aR~+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定性检测A1R与A2aR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氧剥夺后A1R拮抗剂DPCPX对A2aR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该作用所涉及的信号通路(Jak2、Akt)。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A1R与A2aR间存在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氧剥夺后,A1R拮抗剂DPCPX呈剂量依赖性上调A2aR以及GFAP蛋白表达;DPCPX还可抑制A2aR~+细胞中p-Akt以及p-Jak2水平。小结Akt与Jak2信号分子可能参与调节A1R与A2aR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1.体外糖氧剥夺后,A1R通过Akt磷酸化进而抑制胶质化。抑制Akt可上调p-Jak2。提示Akt可能通过p-Jak2介导A1R抑制胶质化。2.体外糖氧剥夺后,A2aR通过Akt去磷酸化诱导胶质化反应,该过程与P65蛋白的核转位有关,而后者受p-IκBα/IκBα调节,提示A2aR可能通过Akt/NFκB信号通路诱导反应性胶质化。3.A1R与A2aR存在相互作用,阻断A1R可上调A2aR蛋白表达,还可下调p-Akt与p-Jak2水平,提示Akt与Jak2信号分子可能参与调节这两种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3-20)
梁华征,刘颖[8](2005)在《腺苷类物质及其受体在反应性星形胶质化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是各类脑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但过度的胶质化会成为中枢神经突起再生的障碍。腺苷及其类似物作为神经递质对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有明显的影响,ATP及腺苷可通过各自的受体来促进或抑制星形胶质化腺苷受体P2X7,P2Y在星形胶质化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对调节胶质化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控制胶质化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期刊2005年01期)
林江凯,蔡文琴[9](2004)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波形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1 反应性胶质化的概念反应性胶质化( gliosis,或称反应性胶质增生)是一个主要涉及星形胶质细胞对CNS损伤反应的复杂过程。缺氧、创伤、遗传异常、化学损害等均可导致胶质化。胶质化以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肥大为特征。星形胶质化的标志性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是胞浆(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姚源蓉,孙圣刚,童萼塘[10](2004)在《7β-羟基胆固醇减少铁离子所致的大鼠脑反应性胶质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 7β 羟基胆固醇 (7βOHCH)抗脑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在大鼠脑皮质注射铁离子致胶质细胞增生 ,损伤部位同时注入含 7βOHCH脂质体悬液或不含 7βOHCH脂质体悬液 ,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损害改变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结果 注入铁离子的大鼠脑损伤周围皮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 ,注入 7βOHCH的大鼠脑损伤周围皮质细胞结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似。 结论 7βOHCH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为防止脑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和帮助脑功能恢复提供了又一途径。(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反应性胶质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神经纤维的丧失。多种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其中病理性高眼压可以造成视网膜的缺血低氧性损伤并导致RGCs最终主要以凋亡的形式丢失。RGCs凋亡在青光眼的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具有抗凋亡作用的RGCs保护药物,对青光眼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不仅起着支持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还有维持细胞外离子的稳定及参与谷氨酸盐循环、突触传递等作用。此外,Müller细胞参与RGCs的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神经递质的运输、摄取,因此它在RGCs的生长、损伤、修复和再生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üller细胞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多种疾病中都发现Müller细胞的活化,即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gliosis)。中间丝蛋白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致胞体肥大是Müller细胞活化最主要的特征性改变。本实验利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急性高眼压(AOH)动物模型,探讨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活化情况,以及抑制其反应性胶质化对高眼压视网膜的影响,为青光眼患者神经保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在室温20-22oC下进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8-10W,200-250g),动物实验操作遵循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会(ARVO)有关眼科和视觉科学实验动物使用规范,并得到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管理委员会的许可。所用药物为胶质毒素α-氨基己二酸(AAA),给药方式是玻璃体内注射5μl (50μg/μl),其能选择性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实验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Ctrl)、急性高眼压(AOH,14.63kPa)1h后再灌注1、3和5d组、急性高眼压+给药(AOH+AAA)后再灌注1、3和5d组、单纯AAA给药及AOH+PBS对照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程度,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hy-1染色标记视网膜RGCs细胞,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数据使用单一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和Bonferroni显着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数值以均数±标准误(X±SEM)表示,其中p<0.05为差异显着。实验结果如下:1. AOH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应用Hochest荧光染料标记视网膜内细胞核的结果表明,AOH(14.63kPa,1h)后再灌注1、3和5d组大鼠眼视网膜内丛状层(IPL)和内核层(INL)均显着变薄,且随再灌时间延长,损伤加重(P<0.05,每组n=4)。同时,再灌注3和5d组神经节细胞层(GCL)和INL细胞排列紊乱,GCL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GFA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GFAP;AOH后再灌注1d,Müller细胞开始表达GFAP,再灌注3-5d后,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加显着,甚至贯穿视网膜全层(P<0.05,每组n=4)。结果提示,AOH确实引起视网膜损伤,并诱发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造模成功。2. AAA对AOH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与AOH组相应再灌注时间点相比,应用玻璃体内注射AAA(5μl,50μg/μl)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即AOH+AAA组,可明显抑制视网膜Müller细胞内GFAP的表达(P<0.05,每组n=4),但对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此外,AOH+PBS组视网膜内GFAP的表达与高眼压组相近,排除了溶剂干扰。结果提示,AAA确实可以选择性抑制AOH鼠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3. AAA对AOH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与Ctrl和单纯AAA组(未见凋亡细胞)相比,AOH可引起视网膜GCL层凋亡细胞(TUNEL阳性)显着增加,而AOH+AAA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每组n=4)。与Ctrl组相比,AOH引起视网膜内RGCs细胞(Thy-1阳性)大量丢失,而AOH+AAA组RGCs的丢失有所减轻(P<0.05,每组n=4)。应用Hochest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AOH+AAA组缓解了AOH所引起的视网膜厚度变薄、细胞核排列紊乱及视网膜GCL层细胞数目的减少。结果提示,应用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可对AOH鼠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4.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对AOH鼠视网膜内TNF-α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OH处理后5d,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l组,而AOH+AAA组视网膜内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AOH组显着降低(P<0.05,每组n=4)。同时,AOH+PBS组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AOH组相近,即可排除溶剂干扰。结果提示,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通过降低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来减少其对RGCs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促进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参与了AOH所致视网膜损伤,应用AAA抑制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可降低视网膜内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保护高眼压视网膜。所获成果丰富了人们对AOH致视网膜损伤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临床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性胶质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一.阻断血小板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和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苏吉儿.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致大鼠视网膜损伤中作用[D].首都医科大学.2013
[3].苏吉儿,丁静文,韩松,罗宏,李俊发.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在急性高眼压致大鼠视网膜损伤中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
[4].朱碧峰.小剂量放射治疗对比格犬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胡步宏,贾中正,耿道颖.最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
[6].王秀文,张立霞,杨成,潘晶晶,王红.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
[7].柯荣湖.腺苷A1与A2a受体:在体外糖氧剥夺条件下,对反应性胶质化的作用与机制[D].复旦大学.2009
[8].梁华征,刘颖.腺苷类物质及其受体在反应性星形胶质化过程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5
[9].林江凯,蔡文琴.反应性胶质化中的波形蛋白[J].解剖学杂志.2004
[10].姚源蓉,孙圣刚,童萼塘.7β-羟基胆固醇减少铁离子所致的大鼠脑反应性胶质增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