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建筑模板论文和设计-唐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整体呈长方体状,底板外平面为第一模面,所述模板本体四个侧板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模面,所述底板内平面与四个所述侧板内侧面围绕形成模板凹槽,在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上设置有若干工艺孔,在第二模面上设置有若干拆模孔和连接孔。与现有模板工艺孔设置在模板外侧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工艺孔设计在模板内侧,并在第二模面上设置拆模孔方便拆模;此外,在第二模面上设置的连接孔可以将多个模板组合在一起,灵活适用于不同施工需求。与现有模板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水泥浆流入工艺孔,方便了后续的拆模工作跟清理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制成的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底板外平面为第一模面,所述模板本体四个侧板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模面,所述底板内平面与四个所述侧板内侧面围绕形成模板凹槽,在所述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上设置有若干工艺孔,所述工艺孔为盲孔,在所述第二模面上设置有若干拆模孔和连接孔。

设计方案

1.一种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制成的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底板外平面为第一模面,所述模板本体四个侧板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模面,所述底板内平面与四个所述侧板内侧面围绕形成模板凹槽,在所述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上设置有若干工艺孔,所述工艺孔为盲孔,在所述第二模面上设置有若干拆模孔和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位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模板凹槽的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拆模孔为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模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所述侧板的通孔,远离所述第一模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面上设置有穿墙螺丝孔,所述穿墙螺丝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模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平面上对应所述穿墙螺丝孔设置有筒形支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凹槽内侧槽壁和\/或槽底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面与所述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省料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建筑模板为注塑一体成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模板由于其质量轻、易加工、脱模性能好等优点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塑料模板的制造过程当中,由于工序的要求会在塑料模板的四周留有一些工艺孔,但这些工艺孔在浇筑时会出现漏浆的情况,漏浆之后水泥浆流入工艺孔内,凝结成块,导致后续拆模工作困难,工艺孔中的混凝土块在模板拆除后需对其进行清理方才能继续使用,费时费工。且塑料模板在工艺孔位置结构较脆弱,在拆模及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影响模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塑料模板所存在的工艺孔易漏浆导致后续拆模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建筑模板。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塑料建筑模板,包括塑料制成的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底板外平面为第一模面,所述模板本体四个侧板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模面,所述底板内平面与四个所述侧板内侧面围绕形成模板凹槽,在所述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上设置有若干工艺孔,所述工艺孔为盲孔,在所述第二模面上设置有若干拆模孔和连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孔位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模板凹槽的底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模孔为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模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贯穿所述侧板的通孔,远离所述第一模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面上设置有穿墙螺丝孔,所述穿墙螺丝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模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平面上对应所述穿墙螺丝孔设置有筒形支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凹槽内侧槽壁和\/或槽底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面与所述模板凹槽的内侧槽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省料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建筑模板为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塑料模板外侧的工艺孔改为设在塑料模板的内侧,不仅有效解决了原先由于工艺孔布置在外侧而导致的漏浆问题,并且减轻了模板整体的重量,强化了侧边结构。同时,通过布置数量较少的拆模孔,以解决由于工艺孔移动至内侧而导致的拆模困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技术手段,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其中:

10-塑料建筑模板;

110-第一模面;

120-第二模面;

130-凹槽槽底;

140-凹槽槽壁

210-工艺孔;

220-连接孔;

230-拆模孔;

240-穿墙螺丝孔;

241-筒形支座;

250-省料孔;

30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建筑模板10,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包括一块底板和四块侧板,所述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外平面为第一模面110,所述四个侧板外侧面相互连接形成第二模面120;所述底板的内平面与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围绕形成长方体状的模板凹槽,所述模板凹槽包括凹槽槽底130和凹槽槽壁140;在所述模板凹槽的凹槽槽壁140上设置有若干工艺孔210,所述工艺孔210均为盲孔;在所述第二模面120上设置有若干拆模孔230和连接孔220。

在施工过程当中,将两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对位,使得两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上相应的连接孔220相对,之后使用锁销等工具穿过连接孔220并将两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连接在一起。根据施工要求重复该步骤,可以得到一个由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包围而成的腔体,在腔体内浇筑水泥。待水泥凝固后将锁销取出,并将所述建筑模板拆开,完成施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上的工艺孔210设置在内侧,解决了现有建筑模板工艺孔210在外,由于浇筑时水泥流入工艺孔210内后凝结,导致两块建筑模板难以拆开的问题,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工艺孔210位于所述连接孔220和所述凹槽槽底130之间。所述工艺孔210既可以使制作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注塑工艺简化,同时也能够减轻模板本身的重量。

请参阅图2,于图示实施例当中,所述工艺孔210顶部形状与所述连接孔220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工艺孔210底部与所述凹槽槽底130共面,其余两个侧面垂直于所述凹槽底面130,于每个所述连接孔220下方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工艺孔210。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艺条件制定不同形状的工艺孔210,工艺孔210的位置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第二模面120上设置有拆模孔230,所述拆模孔230为通孔,所述拆模孔230靠近第一模面110设置。在施工完成后,由于凝固的水泥和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第一模面110之间有一定的结合力,施工人员较难徒手将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从墙体上拆除。此时,可以借助撬棍等工具,将撬棍一端插入所述拆模孔230当中,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较轻松地将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从墙体上拆除。此外,由于拆模孔230位于第二模面120上,在浇筑时有可能发生水泥流入后凝固的情况。但是拆模孔230的数量较少,流入水泥的可能性较低,即使水泥流入后凝固,由于拆模孔230为通孔,也可利用工具轻松地将凝固的水泥从拆模孔230内敲出,不会对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造成损坏。

请参阅图1和图2,于图示实施例当中,所述拆模孔230为长方形通孔,其贯穿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侧板。在所述第二模面120的两个较长的平面中,每个平面上设置有三组拆模孔230,每组拆模孔230有两个拆模孔230;在所述第二模面120的两个较短的平面中,每个平面上设置有一组拆模孔。所述多个拆模孔230均靠近所述第一模面110设置,以方便使用工具将所述建筑模板拆除。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拆模孔230的形状、位置和个数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改变。例如,当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长度较长时,拆模孔230的数量也应该按照一定比例相应增加;同样的,当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长度很短时,拆模孔230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地减少。此外,拆模孔230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正六边形等能够与撬棍等常用施工工具相匹配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模面110上设置有穿墙螺丝孔240。在浇筑墙体时,刚刚浇筑的水泥有一定的流动性,为防止水泥的质量过大,将两块相对应的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挤压变形,在所述第一模面上设置有穿墙螺丝孔240。所属塑料建筑模板10拼接完成之后,通过在相对应的两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穿墙螺丝孔240内穿设穿墙螺丝,可对两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施加一定的拉紧力,可有效避免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因水泥流动而引起的形变。

如图1所示,在一块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上设置有四个圆形穿墙螺丝孔240,其均匀分布于第一模面110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凹槽底面130上穿墙螺丝孔240的相应位置设置筒形支座241。在有些墙体浇筑过程当中,由于水泥质量很大,相应地穿墙螺丝收到的力也很大,为防止穿墙螺丝受力过大导致压伤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或引起其变形,在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凹槽底面130上穿墙螺丝孔240的相应位置设置筒形支座241。筒形支座241可以承受较大的力,且不会引起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模板凹槽内还可以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00。加强筋300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强度,同时也可减轻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质量。应当理解的是,加强筋300可以是加强筋板,也可以是加强筋条,其形状和大小应根据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具体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当中,所述模板凹槽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在两个较长的所述凹槽槽壁间设置有3块大加强筋板和4块小加强筋板,大加强筋板和小加强筋板平行布置,且相邻两块加强筋班之间的距离相等。垂直于所述大加强筋板和小加强筋板的方向上设置有1块长加强筋板,其连接所有所述大加强筋板和小加强筋板。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二模面与所述模板凹槽槽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省料孔250。相关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在保证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布置省料孔250,已达到节省材料,降低重量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当中,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可以是注塑一体成型的。使用注塑一体成型技术制作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制作工序少,成本低,且整体强度高。此外,也可分体注塑制作所述塑料建筑模板10的底板和侧板,之后再通过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为一个整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塑料建筑模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2188.6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384634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E04G 9/05

专利分类号:E04G9/05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广州毅昌牛模王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毅昌牛模王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科丰路29号

发明人:唐黎

第一发明人:唐黎

当前权利人:广州毅昌牛模王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修文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塑料建筑模板论文和设计-唐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