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吡柔比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膀胱癌,注射液,尿道,栓塞,原发性,霉素。
吡柔比星论文文献综述
窦丽,胡冬雪,聂玉琴[1](2019)在《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预防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疗效及对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预防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后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2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膀胱刺激症发生率和分级,灌注化疗期间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干预结束时评定2组患者膀胱功能状态,记录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为26.3%(15/57),对照组为57.9%(33/57),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膀胱刺激症发生分级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膀胱功能状态评定分级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中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着升高(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依从性评定量表中肿瘤知识、灌注知识、不良反应处理措施、按时灌注、配合灌注、定期复查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中躯体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物质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着升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可显着降低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且可减轻膀胱刺激症严重程度,并可提高自我效能,增加灌注化疗期间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6期)
逄晓雷,纪民,段煜,孙亭山,赵旭[2](2019)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雷替曲塞与5-FU联合吡柔比星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雷替曲塞较氟尿嘧啶(5-FU)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中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随机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54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其中雷替曲塞组98例, 5-FU组156例。研究组为雷替曲塞联合吡柔比星组,对照组为5-FU联合吡柔比星组。治疗方式为每4周进行1次,共进行2~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情况。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RR为51%,对照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P=0.0073);研究组DCR为87.1%,对照组为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5,P=0.0046);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3.6个月,对照组为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6,P=0.0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1.2%,对照组分别为64.70%、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6、4.053,P值分别为0.037、0.041);研究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1个月AFP、AST、TBil及CHE水平下降百分比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7、4.612、5.002、0.204,P值分别为0.039、0.044、0.026、0.713)。结论雷替曲塞组针对中晚期肝癌治疗,无论疗效及肝功能副反应影响均优于5-Fu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马杰锋,管庆军,单中杰[3](2019)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C进行升温灌注化疗效果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C升温灌注化疗在治疗膀胱癌方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database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对与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升温灌注化疗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检索。文献检索、质量评价、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采用Revman v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中文文献和1篇英文文献。其中3篇为吡柔比星相关研究,4篇为丝裂霉素C相关研究。共涉及447名患者。与常温灌注相比,升温灌注的肿瘤复发率较低(P<00001),并发症如血尿以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应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升温灌注可以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翁少文,王葆春[4](2019)在《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吡柔比星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吡柔比星注射液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肝动脉栓塞治疗;试验组予以750 mg·m~(-2)氟尿嘧啶+60 mg·m~(-2)奥沙利铂+20 mg·m~(-2)吡柔比星依次灌注至肿瘤供血动脉中。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血清CD4~+、CD8~+和CD4~+/CD8~+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42例/46例)和73.91%(34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D4~+分别为(29.33±2.16)%和(27.41±2.01)%,CD8~+分别为(33.01±2.36)%和(35.45±2.40)%,CD4~+/CD8~+分别为(1.29±0.17)和(1.15±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8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6.09%(35例/46例)和52.17%(24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发热和手足感觉异常,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09%和2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吡柔比星注射液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显着,其能有效地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蔡锦栋[5](2019)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癌在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的14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复发率、手术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25±0.36)d,住院时间为(5.12±0.58)d,经1年随访后,仅有1例复发,其复发率为7.14%,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上治疗后显着比治疗前较低(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上显着比治疗前高(P<0.05)。结论: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时,能显着降低患者复发率,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军,李碧锦,凌凯南,季志强,林昌荣[6](2019)在《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高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高龄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高龄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下尿路症状(LUST)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及LU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LUST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评分高于对照组, LU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21.05±3.12)min、留置导尿时间(35.48±3.27)h短于对照组的(29.58±3.75)min、(38.59±3.97)h,术中出血量(10.25±2.18)ml少于对照组的(17.69±2.43)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33%、灌注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于高龄腺性膀胱炎有显着疗效,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且应用安全性较好,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张朴花,文美玲,张少江,张恒[7](2019)在《吡柔比星和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方案与联合长春新碱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BTD化疗方案(吡柔比星+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和传统VTD化疗方案(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长春新碱)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TD组106例:长春新碱0. 4 mg/d,d1~4+盐酸吡柔比星10 mg/d,d1~4+地塞米松40 mg/d,d1~4。BTD组77例:硼替佐米1. 3 mg/(m2·d),d1,4,8,11+盐酸吡柔比星10 mg/d,d1~3+地塞米松40 mg/d,d1~4,8~11。两组均21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4~6个疗程后评估。结果:BTD组总有效率为58. 44%,VTD组为33. 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TD组有84. 42%患者能从临床治疗中获益,VTD化疗组有69. 81%患者从治疗中获益,BTD化疗组患者获益明显优于VTD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和白细胞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在腹泻和乏力方面BTD组患者发生的几率明显高于VTD组患者,而在脱发方面BT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VT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的VTD化疗方案相比,BT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更好的总有效率和更优的临床受益反应,而不良反应两组接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白恒舟,乔保平[8](2019)在《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7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对比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ate分析。结果:1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 189例患者,其中吡柔比星组624例,丝裂霉素C组5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C组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22~0.53,P<0.05);2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25~0.47,P<0.05);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6,P<0.05)。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C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21~0.51,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0.37~0.71,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17~0.47,P<0.05)。结论:相比于丝裂霉素C,吡柔比星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上更具优势,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不良反应较丝裂霉素C更轻微。(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武昊,王文佳,吴建臣,王帅军,季浩宇[9](2019)在《膀胱肿瘤剥切术毕即刻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剥切术(TUSDBT)术毕即刻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建立的膀胱癌云数据库中,严格按入组标准导出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接受TUSDBT+术毕即刻灌注+维持灌注治疗的NMIBC患者82例,将临床资料去隐私化后,导入SPSSAU进行线上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24.2~107.5个月,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也无患者因膀胱灌注化疗的副作用停止灌注。入组患者在3、6、12、18、24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分别为0例、4例(4.9%)、7例(8.5%)、8例(9.8%)、10例(12.2%),总复发率为24.4%,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5.69±20.6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期为25.1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危险分组对2年复发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数目与尿脱落细胞阳性对总复发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严格筛选的NMIBC患者,若TUSDBT中未发生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均应于手术室中即刻灌注,并辅以14次THP维持灌注治疗,可有效防止膀胱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范隼,李庆源,周志涛,何伟良,巫兆国[10](2019)在《原发性肝癌应用洛铂联合吡柔比星TACE治疗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洛铂联合吡柔比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 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洛铂治疗,观察组行洛铂联合吡柔比星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4.83%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贫血、发热、转氨酶提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03%(47/58)、60.34%(35/58),均高于对照组的63.79%(37/58)、2.48%(24/5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吡柔比星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延长患者生命、不良反应也可接受。(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8期)
吡柔比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较氟尿嘧啶(5-FU)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中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随机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54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其中雷替曲塞组98例, 5-FU组156例。研究组为雷替曲塞联合吡柔比星组,对照组为5-FU联合吡柔比星组。治疗方式为每4周进行1次,共进行2~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情况。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RR为51%,对照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P=0.0073);研究组DCR为87.1%,对照组为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5,P=0.0046);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3.6个月,对照组为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6,P=0.0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1.2%,对照组分别为64.70%、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6、4.053,P值分别为0.037、0.041);研究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1个月AFP、AST、TBil及CHE水平下降百分比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7、4.612、5.002、0.204,P值分别为0.039、0.044、0.026、0.713)。结论雷替曲塞组针对中晚期肝癌治疗,无论疗效及肝功能副反应影响均优于5-Fu组,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柔比星论文参考文献
[1].窦丽,胡冬雪,聂玉琴.热敏灸联合聚焦解决模式预防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疗效及对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逄晓雷,纪民,段煜,孙亭山,赵旭.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雷替曲塞与5-FU联合吡柔比星临床疗效观察[J].肝脏.2019
[3].马杰锋,管庆军,单中杰.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C进行升温灌注化疗效果的荟萃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4].翁少文,王葆春.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吡柔比星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5].蔡锦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6].李军,李碧锦,凌凯南,季志强,林昌荣.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高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张朴花,文美玲,张少江,张恒.吡柔比星和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方案与联合长春新碱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9
[8].白恒舟,乔保平.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9].武昊,王文佳,吴建臣,王帅军,季浩宇.膀胱肿瘤剥切术毕即刻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9
[10].范隼,李庆源,周志涛,何伟良,巫兆国.原发性肝癌应用洛铂联合吡柔比星TACE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