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小麦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小麦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根系、叶片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耕翻+镇压(HS)、旋耕+镇压(RS)和旋耕(R)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和花后10 d HS处理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耕作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花后5dHS处理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RS和R处理;在越冬期、孕穗期至花后5 d,HS处理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RS和R处理;除拔节期和孕穗期,HS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RS和R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和叶片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30,P<0.01),与叶片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5)。HS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产量分别比RS和R处理高出5%和8%。综上表明,耕翻+镇压可提高小麦根系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延长小麦灌浆期实现小麦高产。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酶活性的测定
  •     1.3.2 考种和产量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SOD活性的影响
  •     2.1.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POD活性的影响
  •     2.1.3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CAT活性的影响
  •     2.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MDA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3 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曹传莉,仲延龙,宋贺,董召荣,朱江,程潇,车钊

    关键词: 耕作方式,小麦,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叶片,根系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307-05,2016YFD0300205-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639)共同资助

    分类号: S512.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91122.022

    页码: 883-887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101K

    下载量: 162

    相关论文文献

    • [1].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固碳能力影响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09)
    • [2].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07)
    • [3].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3)
    • [4].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机插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2)
    • [5].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3)
    • [6].耕作方式与覆盖物对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4)
    • [7].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技推广 2015(05)
    • [8].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02)
    • [9].两种耕作方式下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0].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田土壤碳固定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3)
    • [11].不同整地方式对风沙土玉米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1)
    • [12].不同耕作方式对麦茬复种饲草干草产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02)
    • [13].浅谈从“二牛抬杠”到机械化生产[J]. 吉林农业 2010(07)
    • [14].河北省粮食作物耕作方式调查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2)
    • [15].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影响试验[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14)
    • [16].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14(09)
    • [17].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2)
    • [18].不同耕作方式对核桃幼树生长的影响[J]. 林业建设 2016(01)
    • [19].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节水效应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1(05)
    • [20].耕作方式对棉花不同部位果枝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08(01)
    • [21].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3)
    • [22].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J]. 环境科学 2016(05)
    • [23].不同耕作方式对园林土壤蛋白酶和化学性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7)
    • [24].不同耕作方式对缓坡耕地降雨产流、产沙的影响浅析[J]. 四川水利 2016(04)
    • [25].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对麦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10)
    • [26].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3)
    • [27].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农业经济增长——基于近代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28].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01)
    • [29].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5)
    • [30].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2(12)

    标签:;  ;  ;  ;  ;  ;  

    耕作方式对小麦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