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_冉鑫,高惠静,李玉玲,陈蓓,陈国儒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给药,剂量,糖苷,浓度,乙基,霉素,药物。

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文献综述

冉鑫,高惠静,李玉玲,陈蓓,陈国儒[1](2019)在《基于UPLC-MS/MS的去氢骆驼蓬碱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Wistar大鼠血浆中去氢骆驼蓬碱的UPLC-MS/MS方法,并考察单次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后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灌胃给予去氢骆驼蓬碱水溶液20,40,80 mg·kg~(-1),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从眼眶后静脉丛采血,乙腈沉淀蛋白处理血浆样品,以替硝唑为内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去氢骆驼蓬碱的浓度。在进行药代动力学特征判断的基础上,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不同给药剂量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剂量20~80 mg·kg~(-1)内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体内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低、中、高3个剂量组大鼠去氢骆驼蓬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34.72±167.40),(261.09±137.10)和(371.46±119.99) ng·mL~(-1),tmax分别为(0.05±0.08),(0.07±0.04)和(0.07±0.03) h,AUC0-t分别为(115.29±68.67),(219.57±57.22)和(365.61±102.81) ng·mL~(-1)·h,总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1.00±0.47),(1.27±1.39)和(2.17±1.90) L·kg~(-1),MRT0-t分别为(2.99±1.35),(6.38±4.34)和(7.00±5.05) h。结论不同剂量的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和消除均较快。(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唐一楠[2](2014)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日剂量单次给药与传统给药方案对比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治疗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即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人体损害程度与用药剂量疗程长短都高度相关,因此患者用药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及密切的监测血药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用药目标是把药物浓度提高到最大限度,而最佳给药间隔为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MIC)加上PAE的时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传统的给药方案为每日2次至3次,但国外已经对其传统的给药方案进行了大胆改进,实行了日剂量单次给药,即延长了传统的给药间隔。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为一日一次给药可以比一日多次给药获得更大的血药峰浓度,同时降低了谷浓度及减少了体内蓄积,产生长时间的PAE,从而提高了抗菌活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日剂量单词给药还可降低肾毒性、耳毒性的发生率。尽管延长给药间隔方案与传统给药方案相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并不适合所有患者,例如: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殊的PK和严重的毒性特点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本文介绍了3种日剂量单次给药的监测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宜选:(1)第一次给药后6-14h测定一次血药浓度,然后使用残线圈来估计给药间隙,此法不适合于肌酐清除率小于20ml/min的患者。(3)测定给药后18 h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浓度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为0.6-2.0 ug/mL,阿米卡星为2.5-5.0ug/min为宜。(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4-09-11)

程斌,王增,翁琳[3](2011)在《奈达铂小剂量多次给药与大剂量单次给药的不良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抗肿瘤药物奈达铂大剂量单次给药与小剂量多次给药的不良反应。方法对92例奈达铂单药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4例采用大剂量单次给药,48例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并根据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和亚急性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对奈达铂化疗后近期不良反应进行逐一分类记录。结果奈达铂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方面大剂量单次给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小剂量多次给药略少,并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脏毒性上小剂量多次给药比大剂量单次给药更安全。结论奈达铂单一用药时临床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较轻,是一个较理想的抗肿瘤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王松年,李建祖,陈兴祥,张进[4](2004)在《加替沙星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全日剂量单次静脉给药的疗效。方法 :对下呼吸道急性原发性细菌感染 12例和下呼吸道继发性细菌感染 2 8例均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 4 0 0 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 7d~ 10 d。结果 :临床综合有效率为 87.5 % ;致病菌被清除率 84 .6 %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的清除率为 84 .4 % ;不良反应发生率 7.5 % ,未影响治疗。结论 :加替沙星有较好的首次接触效应和抗生素后效应以及其有广谱的抗菌效力。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04年12期)

易晓玲[5](2003)在《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全日剂量单次给药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药物后效应(PAE)的概念即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它是抗菌药物对致病微生物特有的效应。抗菌药后效应现已成为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药物持续抑菌时间的长短。当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06期)

陆志城[6](2001)在《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更合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尿道感染到医院治疗,医生处方给予丁胺卡那霉素0.4g静滴,一日一次。两天后该患者主诉耳部瘙痒、疼痛,认为这是医生处方错误,每(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01-09-07)

张进,吴维耀[7](1999)在《乙基西梭霉素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基西梭霉素是半合成氨基糖忒类抗生素,作者采用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住院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8~75岁,平均53岁。下呼吸道急性原发性感染20例,下呼吸道继发感染42例,病(本文来源于《江苏临床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张进,吴维耀[8](1998)在《尼泰欣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尼泰欣全日剂量单次给药的疗效,对下呼吸道急性原发性感染20例和下呼道继发感染42例,60岁以下患者给尼泰欣注射液0.4g静脉滴注,60岁以上患者0.2g静脉滴注,均为每日一次给药,疗程5日~10日。结果:痰菌清除率86.11%;痊愈21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85.48%;不良反应5例,占8.06%。提示尼泰欣有较好的首次接触效应和抗菌素后效应以及其抗菌效力与剂量成正比而毒副作用与用药次数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山西临床医药》期刊1998年04期)

刘平,沈渔邨,刘家良,舒良[9](1989)在《单次给药法预测阿米替林稳态浓度及日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给15例内源性抑郁病人以治疗日剂量的1/3在治疗开始时一次投药,24小时后测定阿米替林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此试验浓度与治疗剂量下的稳态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试验浓度可用于预测稳态浓度,并可用于推算个体欲达到适宜浓度范围所需的阿米替林日剂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6期)

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治疗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即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人体损害程度与用药剂量疗程长短都高度相关,因此患者用药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及密切的监测血药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用药目标是把药物浓度提高到最大限度,而最佳给药间隔为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MIC)加上PAE的时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传统的给药方案为每日2次至3次,但国外已经对其传统的给药方案进行了大胆改进,实行了日剂量单次给药,即延长了传统的给药间隔。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为一日一次给药可以比一日多次给药获得更大的血药峰浓度,同时降低了谷浓度及减少了体内蓄积,产生长时间的PAE,从而提高了抗菌活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日剂量单词给药还可降低肾毒性、耳毒性的发生率。尽管延长给药间隔方案与传统给药方案相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并不适合所有患者,例如: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殊的PK和严重的毒性特点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本文介绍了3种日剂量单次给药的监测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宜选:(1)第一次给药后6-14h测定一次血药浓度,然后使用残线圈来估计给药间隙,此法不适合于肌酐清除率小于20ml/min的患者。(3)测定给药后18 h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浓度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为0.6-2.0 ug/mL,阿米卡星为2.5-5.0ug/min为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参考文献

[1].冉鑫,高惠静,李玉玲,陈蓓,陈国儒.基于UPLC-MS/MS的去氢骆驼蓬碱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唐一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日剂量单次给药与传统给药方案对比评估[C].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4

[3].程斌,王增,翁琳.奈达铂小剂量多次给药与大剂量单次给药的不良反应比较[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

[4].王松年,李建祖,陈兴祥,张进.加替沙星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J].临床医药实践.2004

[5].易晓玲.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全日剂量单次给药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3

[6].陆志城.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更合理[N].医药经济报.2001

[7].张进,吴维耀.乙基西梭霉素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

[8].张进,吴维耀.尼泰欣全日剂量单次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J].山西临床医药.1998

[9].刘平,沈渔邨,刘家良,舒良.单次给药法预测阿米替林稳态浓度及日剂量[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

论文知识图

家兔皮下注射E2020微球30.0mg·kg-1的...利用约定单次剂量和日用药频次评价抗菌...型糖尿病治疗的决策树模型规则维护流程结果

标签:;  ;  ;  ;  ;  ;  ;  

日剂量单次给药论文_冉鑫,高惠静,李玉玲,陈蓓,陈国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