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作权法》

《着作权法》

一、《着作权法》指瑕(论文文献综述)

刘萍萍[1](2020)在《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意识成为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重要素养。外国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成为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也成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需要利用的优质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外国小说并没有发挥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立足点,以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理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材中的外国小说选文为研讨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探究,以期能够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入一线语文课堂,对当前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一手数据,并以此分析、归纳当前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章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四个层次、跨文化视角分析外国小说、外国小说的教育价值、外国小说跨文化专题研讨的特殊价值等角度,着重论述:为何选择利用外国小说来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其次,文章遵循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立足文本并结合当前高中语文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立足点,选择新课标中最贴近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跨文化专题研讨”的方式,以外国小说为文本依托,从选定研讨文本和主题,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逐层展开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策略的探究。最后笔者借助提出的教学设计策略,通过与多次研究和讨论,选择以“英雄人物”为专题,以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为主要研读文本,以中国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以及相关背景资料作为拓展阅读文本,借助专题研讨的形式展开外国小说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取得的结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发和帮助。

胡根娣[2](2020)在《情境教学在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回忆性散文阅读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新统编教材里选了很多回忆性散文如《秋天的怀念》《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可见回忆性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回忆性散文这种文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回忆性散文文本,达到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回忆性散文存在很多问题,课堂上,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式同定、情境设置上,情境模式单一、审美价值上,语言品评不足、教师未能完全落实课标对回忆性散文的情感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轻视回忆性散文的情境教学。回忆性散文教学成了师生的模糊地带。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创设情境,结合视听觉的多种感官配合,以及具体情感和抽象思维的衔接,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了起来,通过亲身试验让学生获得情感的萌发,为进一步地领悟现代回忆性情境学散文所蕴藏的文化意蕴、情感内涵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共同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将回忆性情境阅读教学的理念引入到现代的回忆性寓言散文的教学,是进一一步改变中国现代散文教学困境的一个可行性方法。本文从情境教学谈起,对国内外有关情境教学的研究进行整理,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将初中情境性散文教学的方法应用于初中回忆性的散文中,联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7篇优秀回忆性的散文教学作品,《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老王》《回忆我的母亲》《背影》,具体地探讨如何将初中情境教学“贯通”到初中回忆性的散文课堂教学的理论实践中去,对回忆性散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期使学生对回忆性散文有深刻的体悟,提升学生对回忆性散文的学习效果。

计宇[3](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最常使用的课程载体,但小学语文学习内容是内隐于教科书选文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炼出选文适切的语文学习内容,也就是建构出选文的语文学习意义是其选文使用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建构出体现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本研究围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这一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内涵与变革指向、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状态与如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四方面进行层层推进的研究。全文由序言、导论、结语与正文七章共十部分构成。序言与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起点、研究立场、研究意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一章与第二章具体分析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全面呈现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第三章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进行的理论分析,进而把握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基本类型。第四章、第五章与第六章则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选文理解实然样态的调查与案例分析,提炼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呈现其专业生存方式的现状。第七章中提出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与建构策略。结语部分是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研究结论:第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其教学实践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必然集中体现了其专业发展样态。第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实用型、意义模糊型、技术惯例型、天真依赖型、语言中心型、思想中心型六种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僵化性突出、模仿性明显,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也难以呈现出与其他群体的差异,客观呈现出其专业生存处于专业自我的缺失消解、专业实践的困惑焦虑与专业发展的表面被动状态之中。第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由其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构成,通过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三知”策略,建构出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能够明确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从而使其专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另外,又对整体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小学教师教育中的语文学科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纵向历时研究都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李学慧[4](2020)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现汉》的收词大致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研究历版《现汉》的新增词语意在从历时层面展现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概况,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现汉》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过七版,共六版(第2版—第7版)新增词语。六版《现汉》共新增词语19971条,在音节数量方面,新增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三、四音节词语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类分布方面,新增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动词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语来源方面,新增词语主要分为四类: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在语义领域方面,《现汉》新增词语涉及的语义领域较为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科技、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现汉》增收词语是社会发展、词汇发展和词典编纂的需要,语言同社会共变,社会发展,词汇也发展,《现汉》为维持其先进性需要对词典不断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时《现汉》所增收的词语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查考需要原则。《现汉》作为一部规范型词典,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到语音规范、词形规范和词义规范,语音规范涉及到异读词的处理,词形规范涉及到异形词的处理,词义规范涉及到义项变化和释义改变,这些规范工作体现出《现汉》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做出的努力。

马屹昌[5](2018)在《出版产业化情境下图书审读工作与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以J省图书审读工作(2009-2018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创作自由、经济转轨与出版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共同影响着编辑与校对工作。知识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致使各出版传媒集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出和利润均呈增长势头。但在令人瞩目的出版繁荣背后,图书数量粗放增长的矛盾逐渐显露,图书质量问题受到出版业内外人士的密切关注。要想真正实现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优质的图书产品是必要条件。这要求出版产业编校人员严格把控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质量、印刷质量,加工创造出导向正确、质量合格、社会效益良好的精品图书。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质量,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号召各出版单位控数量、保质量,并加大图书审读的力度。在国家出版政策的要求和支持下,图书审读质量保障机制渐趋成熟。J省图书出版业稳步发展、经营收益高、综合实力显着,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造与实施方面具有典型性。本文针对J省当前的图书出版现状与图书审读工作,进行细致梳理与系统性研究,探讨出版产业化背景下图书质量保障的措施与落实策略。从J省具体的审读报告着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图书审读的实施模式,并针对图书审读反映的问题,图书审读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为推进图书审读工作更为顺畅地发展、保证图书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李亚晴[6](2017)在《蒙语授课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对蒙语授课(以下简称蒙授)学生有着重要意义,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既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且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将会促进蒙授学生汉语、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学习。受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言文内容“只学不考”、汉语提前考等高考政策的影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时间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X中学作为全区的重点高中,以不唯高考论的站位高度,对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视,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具有一些优势做法,可以为其他蒙授学校提供借鉴,如学以致用为导向、文学素养为中心、激发兴趣为首要的不唯高考论,并做好与大学语文衔接的为提高素养的素质教育。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拓展课外知识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学生自查、学生互评、教师总评方式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文理不同、不同年级不同风格实现因材施教。汉语教研组教师团结合作将说课与听评课很好地落实到位。但是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调查方式,也发现该学校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如忽视基础知识、教师单打独斗、缺乏教辅材料、汉语课堂不规范等。为此建议通过重理解重诵读、重自学轻讲解、重多样轻单一、重视作业和课后笔记整理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开发校本教材,补充教师教学用书、学生教辅教材等方式来弥补教材教辅材料的不足。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促成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汉语课堂的规范。文章最后,笔者基于调查结果,理论分析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政策,尝试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几点文言文教学的建议和思考,包括学校需要充分肯定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教师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文言文素养;教学中把文言文还原到所处的时代;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指导学生朗读;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需要,阅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诵读,带领自己进入文章情境;比较归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以上建议和思考能为内蒙古地区蒙授高中生的文言文教学及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提供参考。

莫其康[7](2014)在《浦着《施耐庵传》指瑕》文中指出浦玉生新着《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以下简称《浦着》),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研读全书,令人失望的是,民间传说充斥,作伪、舛错和杂乱现象丛生,与"系统和本正地记录""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的出版要求显然相悖。为正本清源,不得不撰文指瑕,以正视听。传说岂能当信史《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辞海》云:"其生平事迹,旧籍记

黄越[8](2014)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词语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工具书。自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五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不同程度地收录了一部分新词语。目前,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研究涉及词汇、释义、语音、条目、词典规范等各方面,且每一个新版本的出现都会引起一股研究的热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自2012年面世以来,已出现一部分相关的研究性论文,但以收录新词语为内容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究这部分词语的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价值。本文大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简单交代《现代汉语词典》及其收录新词语的研究概况,说明研究本课题的意义,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新词语作定量的统计,总结其变化及特点。第三章从语法和修辞角度出发,研究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新词语的内部构成和理据。第四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新词语的产生反映出的社会发展变化及社会变化对新词语的影响。第五章着重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最后是结语,简要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前景作了预期和展望。

宋贻珍[9](2014)在《格律诗“潜规则”的原因及其着作权法解决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时代的格律诗创作方兴未艾,但由于千百年来格律诗创作形成了不指明作者和出处的"借用"他人已有作品的"潜规则",导致格律诗抄袭等侵权现象日益增多,而现行版权制度对格律诗的合理使用未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格律诗创作中"潜规则"的存在,既有版权意识的缺失,也有来自传承文化的需要以及"诗人的焦虑"等客观原因。消除格律诗创作中的潜规则,应遵循传统习惯与尊重着作权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激励格律诗词创作创新的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

张培阳[10](2013)在《近体诗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唐以来,一般都将近体的定型笼统归于沈、宋名下,这种观点不尽合理。有关律句范围的记载和研讨,历代颇为纷纭,而字声研究却相对阙如。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考察五律、五绝、七绝、七律的定型,并侧重分析了六言近体和仄韵近体的律句和篇式。下编为(平韵五、七言近体)律句与字声研究,它是前编写作的基础。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与诗律发生紧密相关的李白古律、折腰体、七言一韵歌行、五、七言转韵新体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五律是近体声律中成熟最早的一种,其声律权舆于齐永明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创制的“永明体”,此后,历经梁、陈、隋、初唐太宗朝的发扬,至武后中宗朝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杨炯等人宣告完成,费时二百二十余年。其间,声律的完善,经历了有非律句到无非律句,有失对、失粘到失对、失粘日趋减少,乃至无有的漫长过程。徐陵和王绩的声律水平是他们各自时代中的佼佼者。五、七绝、七律的声律发展和定型也大致经历了如上一个不断完善律句、对、粘的过程。所不同者,由于各体发展的不均衡,它们的声律进化(到后期主要是粘法)大多要迟到大历才臻于结束。绝句(包括五、七绝)体制可以分为新体绝句、律绝、古绝和拗绝四种。四种体制不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主流是律绝。崔颢、李白、杜甫的七律拗体,实质是古律,它是当时七律不彻底的古体改造造成的。七律得于定型,主要渊源于七言一韵新体,尤其是七言八句一韵新体自身的声律发展,而与七言转韵新体(初唐七言歌行)关系较远。六言近体的律句有六大类。五、七言仄韵近体的律句范围,除了平韵近体的之外,还包括以下三种:“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和“仄平仄仄平”(孤平)。此外,平韵近体对于“(?)仄平平平”、“(?)仄()?)仄仄”两种句式的使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仄韵近体则没有这种限制。五、七言平韵近体的律句,主要有21种,其中以“一不论”中的7种,外加“平平仄平仄”最为常用,其次是“三不论”中的5种,其余的8种如“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等,所占比例虽不大,但也是近体律句中的一部分。“(?)仄平平平”(三平)的使用有一个多用而趋罕用或者不用的过程。此外,“(?)仄平仄平”、“(?)仄(?)仄仄”(下句不救以平声者)两种,也不宜一概视为非律句。反之“仄平仄仄平”(孤平),则应该视为非律句。自元代方回以来,拗体之论颇为盛行,降及清代,诗律中有两种“拗”之说,一为不常见的律句,一为非律句,两种性质截然相反,今人多有不辨其中区分而致误者,一为以拗名律,一为拗律混谈。较为系统的字声研究,主要始于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声调的辨别》一节,本文除了订正王先生的个别讹误之外,另外还分析“阿”、“劳”等15个字的字声。齐永明到大历的新体创作(包括近体),本无平、仄韵之分,也无一韵到底与转韵之别,不但仄韵有新体、近体之作,转韵也有。附录中《五言转韵新体述论》、《释“歌行中律体”的体制特征》两文,正是试图证成其说之作。此外,附录中《折腰体新探》、《李白“以古行律”表微》、《南北朝至大历七言一韵歌行体制演变通论》等文,也与本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无论是绝句折腰,还是律诗折腰,基本上都是各自声律尚未进化完成的表现之一;李白众多“以古行律”之作,实为当时方兴未艾“古律”创作潮流中的一支;而南北朝到大历七言一韵歌行体制演变总的考察,可以说是本文探讨七绝、七律律化之路的先声。

二、《着作权法》指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作权法》指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跨文化意识成为当前我国国民教育的新目标
        二、问题的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落实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 高中语文跨文化意识培养和外国小说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外国小说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四个层次
        一、关注文学作品表面的文化特征
        二、察觉到中外文学作品文化特征中的差异
        三、理解中外文化差异背后的因素
        四、认同和理解多元文化
    第二节 跨文化视角分析外国小说
        一、文学层面
        二、文化层面
    第三节 外国小说的教育价值
        一、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
    第四节 外国小说跨文化专题研讨的特殊价值
        一、小说教学文本从单一走向整合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第三章 利用外国小说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的策略探究
    第一节 教学策略研究原则
        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标要求
        二、坚持本民族文化优先原则
        三、树立跨文化思维
    第二节 教学策略基本思路
        一、选定研讨文本和主题,进行教学准备
        二、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
        三、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
        四、设计学习任务,逐层展开教学
        五、自主研讨和合作研讨相结合
        六、优化教学评价
        七、善用数字媒体资源
第四章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学情分析
    第二节 文本分析
    第三节 设计阅读指导单
    第四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五节 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二、教学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情境教学在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经典文本认知的差距
        (二) 情境教学适应回忆性散文文体的教学要求
        (三) 情境教学适应语文改革的理念
    二、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 选题的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情境教学
        (二) 回忆性散文
        (三) 阅读教学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课堂观察法
        (三) 访谈法
第一章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
    第一节 情境教学概述
    第二节 情境教学对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适切性
    第三节 情境教学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 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成因
第三章 情境教学理论下的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以《藤野先生》为例
    第一节 利用情境启发,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节 创设活动式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第三节 语言感知情境,加强审美体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话语转型
        (二)教科书选文研究思维的转换
        (三)21世纪社会生活变革的要求
        (四)个人的实践反思与研究旨趣
    二、研究起点
        (一)研究现状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立场
    四、研究意义
        (一)衔接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反思自身专业性,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三)深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研究视域,丰富教科书研究理论
    五、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与主体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主体结构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本质功能探寻
    一、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特色流变
        (一)传承为主:选文体系初建期(1902年-1912年)
        (二)实用为先:选文第一次变革期(1912年-1949年)
        (三)应时开拓:选文第二次变革期(1949年-1977年)
        (四)多元并存:选文第三次变革期(1978年-2000年)
        (五)素养指向:选文第四次变革期(2001年-现在)
    二、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编写特点
        (一)选文标准明确
        (二)选文特征突出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
        (一)教科书选文是学习语言规范的首要材料
        (二)教科书选文是掌握思维方法的有力工具
        (三)教科书选文是唤醒审美体验的重要媒介
        (四)教科书选文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一、追寻与创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意蕴
        (一)作为普通读者对选文个体本身意义的追寻
        (二)作为专业教师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的创建
    二、历史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对话
        (一)作为普通读者与选文的对话
        (二)作为专业教师与选文的对话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一)明确自身身份的复合性
        (二)把握理解过程的立体对话
        (三)强调理解内容的素养指向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理论分析
    一、文本解读范式与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辨析
        (一)文本解读范式的内涵
        (二)文本解读范式的主要类型
        (三)“文本解读范式”与“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差异
    二、“文本解读范式”形成的教师选文研究困境
        (一)宏观研究模糊
        (二)中观研究散乱
        (三)微观研究浅表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类型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可能类型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范围与样本
        (三)调查工具的编制
        (四)数据与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呈现
        (一)理解观念现状呈现
        (二)理解方法现状呈现
        (三)理解内容现状呈现
    三、调查发现
        (一)“知”“行”反差大
        (二)教师身份单一性强
        (三)理解过程单向度强
        (四)理解内容适切性差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主要类型
        (一)不同理解观念形成的范式类型
        (二)不同理解方法形成的范式类型
        (三)不同理解内容形成的范式类型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一)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
        (二)理解范式僵化性突出
        (三)理解范式模仿性明显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实然样态成因探析
        (一)理解观念: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思考不足
        (二)理解方法:对批判性思维缺乏全面运用
        (三)理解内容: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握模糊
第六章 基于专业生存方式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案例选择
        (二)分析框架
    二、案例分析
        (一)专业意识的独特性分析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三、根基不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现状
        (一)独特的专业意识片面固化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与学科疏离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单一薄弱
    四、根基不牢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成因探析
        (一)对学科任务特质认知不清
        (二)具备的学科知识结构不良
        (三)对学科思维方法掌握不足
第七章 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
    一、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一)理解观念明确指向于专业发展
        (二)理解方法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
        (三)理解内容聚焦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
        (一)类型: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
        (二)专业生存方式独特性的体现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策略
        (一)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
        (二)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
        (三)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
        (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
    二、研究反思
        (一)理解范式的内涵本质:在文本解读与选文理解的差异中明确
        (二)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在选文使用的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清晰
        (三)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在选文使用的调查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
        (四)理解范式的应然建构:在选文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生成
    三、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访谈提纲
    附录3 :六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典型案例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1.研究对象
        2.语料来源
一、历版《现汉》新增词语概况
    (一)新增词语的音节数量
    (二)新增词语的词类分布
    (三)新增词语的主要来源
    (四)新增词语的语义领域
二、《现汉》新增词语的收词问题
    (一)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因
        1.社会发展
        2.词汇发展
        3.词典编纂
    (二)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则
        1.通用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查考需要原则
三、《现汉》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
    (一)语音规范
    (二)词形规范
    (三)词义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词语
附录2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词语
附录3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词语
附录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语
附录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
附录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出版产业化情境下图书审读工作与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以J省图书审读工作(2009-2018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审读定义探讨
        1.3.2 审读价值研究
        1.3.3 审读人才研究
        1.3.4 审读制度探讨
    1.4 研究方法
        1.4.1 个案研究法
        1.4.2 文献阅读法
        1.4.3 内容分析法
        1.4.4 实地调查法
第2章 图书审读工作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读
        2.1.2 质检
    2.2 图书审读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2.2.1 图书审读的发展历程
        2.2.2 图书审读工作的特征
    2.3 图书审读的类型
        2.3.1 按图书审读的主体分类
        2.3.2 按审读图书的类型分类
    2.4 图书审读工作的流程、内容与标准
        2.4.1 图书审读流程
        2.4.2 图书审读内容
        2.4.3 图书审读的评价标准
    2.5 图书审读工作对出版工作的推动与影响
        2.5.1 严把质量关,避免同类差错
        2.5.2 评价监督,提高责任意识
        2.5.3 引导促进,保障出版可持续发展
第3章 J省图书审读工作个案分析(2009—2018年)
    3.1 审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3.2 审读反映的基本问题
        3.2.1 跟风、低俗类图书偶现
        3.2.2 编校合格率不稳定
        3.2.2.1 专项审读图书质量高低不等
        3.2.2.2 各出版社图书合格率不稳定
        3.2.2.3 同一出版社图书质量参差不齐
        3.2.3 教辅类书籍编校质量问题相对突出
        3.2.3.1 教育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教辅图书质量比较
        3.2.3.2 春季教辅与秋季教辅图书质量比较
        3.2.3.3 不同学科教辅图书质量比较
        3.2.3.4 不同年级教辅图书质量比较
        3.2.4 编校基本差错繁多
        3.2.4.1 引文多误
        3.2.4.2 文字差错、标点符号等用法不规范
        3.2.4.3 知识逻辑错误
        3.2.4.4 体例结构、格式不规范
    3.3 J省审读工作存在的问题
        3.3.1 审读管理待加强
        3.3.1.1 省内审读体系待完善
        3.3.1.2 审读员苛责态度与责任编辑畏检心理
        3.3.1.3 审读员队伍建设不足
        3.3.2 质量差错难甄别
        3.3.2.1 精专人才缺乏
        3.3.2.2 差错边界模糊
        3.3.3 审读工作收效低
        3.3.3.1 审读成果在出版社未得到有效应用
        3.3.3.2 编校责任落实不到位
第4章 出版产业化情境下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1 文化责任:树立质量意识
        4.1.1 出版主体平衡图书规模与质量
        4.1.1.1 做好选题论证
        4.1.1.2 规范三审三校流程
        4.1.1.3 管控发稿量
        4.1.1.4 坚持专业化发展
        4.1.2 出版人自觉承担文化使命
        4.1.2.1 争做复合型人才
        4.1.2.2 创新编辑方法
        4.1.2.3 重视合作监督
        4.1.3 收集处理读者反馈
    4.2 制度约束:强化建设图书质量审读制度
        4.2.1 创新审读方式
        4.2.1.1 构建立体图书审读网络
        4.2.1.2 从严自查、交叉审读
        4.2.1.3 印前印后审读相互配合
        4.2.2 健全审读队伍
        4.2.2.1 成立高素质审读小组
        4.2.2.2 定期交流借鉴
        4.2.2.3 保障审读员合理报酬
        4.2.3 完善审读差错评判与核实机制
        4.2.3.1 图书差错科学评判
        4.2.3.2 审读结果可追溯
        4.2.4 确立审读结果奖惩制度
        4.2.4.1 公平公正通告
        4.2.4.2 奖惩典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我国2009—2018年图书质量专项审查
附录B:审读工作研究与总结类着作
附录C:图书审读有关规章制度
附录D:J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审读登记表、图书编校差错登记表

(6)蒙语授课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五、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内蒙古自治区蒙授学校文言文教学背景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政策解读及教材分析
        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解读
        二、内蒙古自治区汉语高考政策解读
        三、蒙授高中生《汉语》教材文言文选文分析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蒙授学校文言文教学整体开展情况
第二章 X中学文言文教学调查设计及课堂实录
    第一节 X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设计
        一、调查整体设计
        二、个案点介绍
    第二节 X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及分析
        一、个案点文言文课堂教学实录
        二、个案点文言文课堂教学实录分析
第三章 个案点文言文教学的优势做法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站位高度和教育实践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站位高度
        二、文言文教学中致力于素质教育实践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汉语》教材
        一、编写校本教材
        二、拓展课外知识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学生自查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第四节 教学中因材施教和团结合作相结合
        一、文言文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
        二、汉语教研室教师团结合作
第四章 个案点文言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个案点文言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二、教辅材料不能满足需要
        三、汉语课堂不太规范
    第二节 个案点文言文教学建议
        一、基础知识有待加强
        二、教辅材料有待补充
        三、汉语课堂有待规范
结语
    一、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
    二、教师层面的教学改进
    三、学生层面的文言积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大一)访谈提纲
    附录3 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导主任及汉语教研组长访谈提纲
    附录5 高二学生文言文测试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浦着《施耐庵传》指瑕(论文提纲范文)

传说岂能当信史
有关施耐庵籍贯的谬误
引而不注
乱象丛生
舛错疏漏

(8)《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汉语词典》研究概述
        1.1.1 《现代汉语词典》的发展及整体研究概况
        1.1.2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语的研究概况
    1.2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及方法
        1.2.1 对象
        1.2.2 意义
        1.2.3 方法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收录概况
    2.1 不同版本收录新词语概况与统计
        2.1.1 概况
        2.1.2 统计
    2.2 收词变化
        2.2.1 数量变化
        2.2.2 来源变化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的构成和理据
    3.1 新词语的构成情况
        3.1.1 复合构词
        3.1.2 派生构词
        3.1.3 缩略构词
    3.2 新词语的构成理据
        3.2.1 语音理据
        3.2.2 形态理据
        3.2.3 语义理据
        3.2.4 词源理据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4.1 新词语与社会语言学
        4.1.1 社会语言学理论概说
        4.1.2 对新词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4.1.3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的社会属性分类
        4.1.4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的分类统计分析
    4.2 新词语的产生反映出的社会发展变化
        4.2.1 新词与政治经济
        4.2.2 新词与科技网络
        4.2.3 新词与社会生活
        4.2.4 新词与医疗卫生
        4.2.5 新词与文教体育
        4.2.6 新词与外来文化
    4.3 社会变化对新词语的影响
        4.3.1 政治类词语相对减少,经济、科技网络、文化教育类词语大幅度增加
        4.3.2 反映社会生活的新词语普遍性更高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优缺点
    5.1 不同词典收录新词语的态度不同
        5.1.1 一般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态度
        5.1.2 《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态度
    5.2 《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原则
        5.2.1 普遍使用度
        5.2.2 长久生命力
    5.3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收录的优点
        5.3.1 收录规范化
        5.3.2 收录科学化
        5.3.3 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
    5.4 《现代汉语词典》新词语收录的不足之处
        5.4.1 收录的部分新词使用频次较低
        5.4.2 收录不全面
        5.4.3 部分新词的释义不完备
第六章 结语
    6.1 对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中的困惑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论着
    2.论文
附录1:《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新词语分类表
附录2:《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新词语分型表
后记

(9)格律诗“潜规则”的原因及其着作权法解决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格律诗“潜规则”与着作权保护的现状
二、格律诗“潜规则”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 承传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 学习和创作格律诗的特殊方式所决定
    (三) 是诗人应对“焦虑心理”的需要
    (四) 应酬游戏态度的忽视以及书写与复制技术的限制
    (五) 系统的版权法制缺失
三、新时期格律诗创作解决“潜规则”应该遵循的着作权原则

(10)近体诗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编
    第一章 五律的声律发展和定型
        一、声律统计相关说明
        二、滥觞:失对和非律句是主流
        三、初成:非律句的消失殆尽
        四、再进与退步并存
        五、继进:失对、失粘与合律诗的缓慢消长
        六、续进:失对、失粘与合律诗再一次的缓慢消长
        七、定型:失对、失粘的急遽减少和合律诗的飞速增长
        八、小结
    第二章 绝句体类及其声律演进考察之一——五绝
        一、声律统计相关说明
        二、新体时代:声律的萌芽和初成
        三、古绝重行和声律定型的前夜
        四、单纯的律绝追求
        五、以律绝为主的五绝创作
        六、五绝体类
        七、小结
    第三章 绝句体类及其声律演进考察之二——七绝
        一、律绝和其它新体绝句的此涨彼消
        二、古绝来袭和新体绝句的继续进化
        三、新体定于一宗——律绝
        四、律绝引领主流,古绝转为暗涌
        五、七绝体类
        六、五、七绝声律进化轨迹的异同
        七、小结
    第四章 七律定型及其渊源新考
        一、从发轫到初成
        二、粘法的短暂性失落
        三、七律的集大成者
        四、规范的完善
        五、渊源辨说
        六、小结
    第五章 六言近体格律述论
        一、前代相关研究与不足
        二、六言近体律句
        三、六言近体篇式
    第六章 仄韵近体格律考述
        一、仄韵即为古体?
        二、仄韵近体律句
        三、仄韵近体篇式
        四、小结
下编
    第一章 近体律句考——以唐五律为中心
        一、历代有关律句范围的记载和研讨
        二、以唐五律为统计对象的律句考察
        三、几个有争议的声律问题再探讨
        四、小结
    第二章 中国声律批评史上的两种“拗”及其误区
        一、律句数量和内容
        二、两种“拗”:称名之拗和实质之拗
        三、两个误区:以拗名律和拗律混谈
        四、小结
    第三章 论三平
        一、称名和界定
        二、历代对于三平是否为律句的看法
        三、三平不宜简单视为古风的特点或非律句
        四、小结
    第四章 论孤平
        一、称名和界定
        二、孤平是否为律句的三种观点
        三、孤平宜视为非律句
        四、小结
    第五章 字声辨别举要
        一、《声调的辨别》“供”、“治”等字匡正
        二、“阿”、“劳”等平仄两读字辨析
        三、“颗”、“疗”等古今异读字辨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李白“以古行律”表微
    二、五言转韵新体述论
    三、南北朝至大历七言歌行体制演变通论之一——七言一韵歌行
    四、释“歌行中律体”的体制特征
    五、近三十年六言近体格律研究指瑕
    六、折腰体新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着作权法》指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 刘萍萍.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情境教学在初中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根娣.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D]. 计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D]. 李学慧. 渤海大学, 2020(05)
  • [5]出版产业化情境下图书审读工作与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以J省图书审读工作(2009-2018年)为例[D]. 马屹昌. 南昌大学, 2018(12)
  • [6]蒙语授课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D]. 李亚晴. 中央民族大学, 2017(12)
  • [7]浦着《施耐庵传》指瑕[J]. 莫其康. 博览群书, 2014(08)
  • [8]《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词语研究[D]. 黄越.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9]格律诗“潜规则”的原因及其着作权法解决原则[J]. 宋贻珍. 韶关学院学报, 2014(03)
  • [10]近体诗律研究[D]. 张培阳. 南开大学, 2013(07)

标签:;  ;  ;  ;  

《着作权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