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居民需求的变化,社区文化软实力建设逐步成为社区建设的重心。但由于文化多元开放的特点,也要求社区文化建设不可以一种或几种模式照搬建设。根据社区自身的特点及居民需求,协调政府、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三者在社区文化发展建设中的关系,并充分有效地发掘、整合、共享社区资源,真正建设成“因社区而异,因居民而需”的具有中国特征、时代特征的社区文化。
[关键词] 社区 文化 资源 建设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居民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但是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社区文化因为其投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常常被忽略。然而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了社区文化发展与建设对于补充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性。因此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构建社区文化成为了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和着力点。
有人说,过去时光里的王爷是高而壮大的。他年轻。他精力十足。他做那人说的,“不仅是炊事员,他还是学校的修理工、理发师、养驴的、清理厕所的、垦荒种田的……”
一、社区文化内涵及发展
最先创立社区这一概念的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将社区文化分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并在《社区与社会》中提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除了社区组织机构的变迁外还转变了社区文化的价值观”。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最发达的应属美国,其研究的领域多为经济、环境以及青少年的应用性研究。较为典型的研究有针对贫困社区文化复兴计划、犯罪青少年教育计划等[1]。除了美国根据国情的重点领域研究视角外,社区文化的研究一般从文化活动的类型、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社区文化模式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在模式建设研究方面较为系统且案例较为丰富。其基本分为三种文化建设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专门设立社区文化管理部门,直接对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的培养、社区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内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资金预算进行干预,虽然具有较强的官方行政性,但是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域市型国家集中管理是比较适合的。以法国为代表的另一种模式是有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政府与社区是分离开的,政府只在法律、法规方面以及建立健全文化机制方面对社区文化加以规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文化机构或是文化组织协助政府对社区文化进行管理。这种方式适用于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文化建设法律体系的国家。还有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间接管理模式,对社区文化建设采取地方自治,也就是文化厅与地方文化部门没有隶属关系。中央政府只提供文化资金及相关的文化政策和规划,促进和引导社区文化发展,但不直接干预地方文化、社区文化管理。其特点在于官方扶持和民间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文化发展模式,政府的干预较少,发展环境较为轻松。
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更关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是宏观的基础性建设。而除了有效发现、解决社区硬件条件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外,社区基本的组成者居民的文化需求服务是不可忽视的,而衡量社区文化是否符合居民需求的重要指标则是居民对社区文化的组织和参与能力,从而塑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及归属感,构建新时期新社区建设方向。因此通过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需求的评估分析,发现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构建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新思路。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群结构的不均衡
从性别的角度看,参与人数比例不均衡,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各种社区活动组织中特别是舞蹈类艺术活动小组成员基本上为女性,只有在体育运动类、棋牌类活动小组中男性参与人数比较高,一定意义上说明社区提供给男性的活动种类较为缺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女性于男性对文化活动需求的不同,自然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男女参与比例不均等。另一个原因女性比男性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和主动接纳社区开展的集体活动,而男性更喜欢个体活动或自发组织的短期的小众活动,例如钓鱼、书法等。这个情况说明在调查人群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明显更愿意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另外我国多年因体制设置的居委会的基层服务组织多为女性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策划活动或是工作思想上比较侧重女性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活动的设置并没有满足全体参与者的需求。导致两性参与者不均衡。另外调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老年人数超过一半,其次是青少年。
(p0-v+g-cr-cd)(1+α)(1-F(q(1+α)))-(cr+cd)(1-β)F(q(1-β))-(cs-v)(1+α),
从从事的职业来看,多数为退休、个体自由职业者以及中小学生。结合年龄结构和职业类型来看造成这种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是能够参与活动的这几类人群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闲暇时间较多,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
社区文化活动虽然是面向全体社会居民的,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参与到社区各个不同活动中。但是参与活动的人群结构并不均衡,具有偏向性,这也说明社区文化活动的设置具有局限性。
(二)社区资源共享率低,造成有效资源浪费
大社区建设中在社区文化基础硬件配置较为完善,但社区居民对社区拥有活动场所和免费开放了解并不熟知,更愿意在文化广场、剧院和影院等公共活动区自行组织活动,社区设施基本闲置。而且社区与社区间的交互性较低,社区人员、场地等资源的互通就更少了。共享率的低下,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部分社区文化活动成本增加或社区文化活动无法展开,从而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化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已经逐步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以及示范效应。各地区都会组织与其进行合作交流,以一代百,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经验和启发。但是模式化推广过程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满足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带来的社区居民的需求差异。模式化建设还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单一及文化审美疲劳,从而降低居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同时由于建设模式的照搬会忽略不同社区群体结构的不同,导致社区文化建设出现资源的无用浪费或资源错位浪费。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发只通过政府以及社区本身提供已经无法满足。而近些年逐渐壮大的社会组织,例如各种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在社会建设中进行着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组织覆盖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法律、慈善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政府根据社会需求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根据政府提供的方向和扶持,开发政府和居民满意的文化需求项目。或者政府以支持“孵化”社会组织的形式,使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发展,作为社区一部分的形式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这样不仅能够承担一定的政府服务压力,同时社会组织资源与各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开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文化。
社区资源整合是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一个社区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通过合理的资源统筹和积极的文化交流可以不断地扩大文化资源共享的群体,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种类以及质量,同时可以增进社区间的交流,推动这个地区的社区文化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区资源的整合。
三、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文化建设问题解决策略
(一)参与建设者
1.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文化建设
那天午后,知了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我对着天空,呆呆地望着它,妈妈见我这样,急忙想出一个好点子,我们去图书馆吧!我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冲到了图书馆。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外部环境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否发挥出作用。面对此种情况,农业部门就需要注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情况,逐步打破以村落为单元的聚落形态,让农民之间的合作更新到更加独立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正规化发展。
3.4.2 促进教学薄弱环节建设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技能竞赛比赛项目代表了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方向。以竞赛为抓手,进一步检验专业教学水平,明确教学薄弱环节以及与实际岗位的差距,从而校正教学目的,对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发展和课程设置做出精准的指向。
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立场中立且公平。这样很容易得到社区居民认可,其说服力也会更强,并且通过组织的优势把原本分散的个人需求集中起来,以较为理性的方式将情况及时反馈政府。因此,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管理、文化建设、缓解甚至是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因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时间较短,认知度不高,造成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会遇到阻碍,这就需要有些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协助社会组织进行组织运营、策划活动展开,使社会组织在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发挥其有力的优势。
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都应该注意保持文化敏感性,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其拥有自己一定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认识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尊重其作为该地区主体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设计合理的社区物质文化,建设适合的实体、非实体精神文化。这样民族文化、生活文化结合使社区居民的文化诉求在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将民族文化自然的而非强行的带入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中,打造属于社区自己的文化品牌,打破社区模式化的单一以及各社区文化主题重合带来的审美疲劳。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现代社区居民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敏感度,创建一些适合社区居民群体的解压式的文化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文化归属感。
人们对社区的概念不再停留居住这一局限的生活功能中,居民对生活要求的提升也在影响社区功能的增加。但居民作为社区居住生活的主体,角色仍然是社区需求被动的诉求者,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意识薄弱。因此社区居民应化被动诉求为主动寻求利益支持,通过参与解决社区管理活动,积极自信的为诉求寻找解决方案,使居民真正的在社区活动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并能够对公共事务决策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同时,还应当组织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促成此类群众性社团广泛交流,让群众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创造者。除此之外居民社区文化自治还能够使居民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社区可利用资源,真正使社区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二)文化需求建设
1.文化敏感度的把控
2.居民自治
第一,兴趣激励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必须让他们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把求知本身变成一个极大的乐趣。
三、社区文化宣传
(一)社区文化宣传方式及内容的多样化
宣传除了告知群众外,更重要的是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突出公众的参与。而目前居民普遍感觉社区活动宣传作用并不大,特别是传统的文件式张贴宣传往往被忽略。带有行政性的讲话宣传也并不被群众接受。而作为活动主体的居民往往处在被动状态。居民除了规定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决策、实施的参与度都比较低。而且即使是最活跃的团体其成员固定,鲜少有新增人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渠道,例如:微信公众号、电梯广播、社区微广告等方法的宣传增加群众对社区文化的认知度。
在丰富社区文化载体的同时丰富、创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认知,而且可以真正满足其文化需求。而社区文化的内容选择不仅要包括符合群众娱乐文化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城市社区文化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内容方面的宣传。社区作为居民的共同生活场所,传统的道德规范虽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实中,更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宣传,使社区居民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更加规范化。同时使居民了解自己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使社区文化建设最终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 整合社区资源
除此之外,社区活动内容策划单一、居民活动消费及时间成本较高都会导致居民参与被动,如何有效地解决阻碍社区文化建设的不良因素,可以从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角度进行,即参与建设者、文化需求建设以及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1. 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整合共享
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场所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个社区建设规划其基本设施满足的情况下文化活动场所会根据社区自身的需求选择性修建。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活动场馆及设施更是少之又少,使居民活动及其不方便。有些新建社区设施齐全但是活动群体利用率较低,这种情况在相邻社区出现时,完全可以将两个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和共享,使老旧社区的居民有活动场所可寻,并带动新社区居民进行活动。同时政府应大力整合公共文化场所,推进公共场所及设施的“免费开放”,这样不仅增加了设施的使用率,同时满足了居民对文化设施的需求。
其次不仅要进行社区与社区间的设施资源整合,同时要对自己社区资源进行分析和利用。例如社区设施少但临近公园或广场,可以利用广场的固定设施进行活动;临近商业区可以利用商场空地或大企业的文化场地建立商业与社区的友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不仅推动社区文化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商业文化进行宣传。
主要有图层叠(添)加、范围选取及出图打印、量算等功能。用户通过自定义叠加默认图层,查看水利工程的关联关系,实现以水系为基础,对水库、水系、堤防、灌区、取水口、排污口等水利工程进行关联统计,也可以通过在图上框选范围,添加用户所需图层、对象及属性数据,纳入用户本人的数据管理库。系统还可以按用户的要求进行出图、保存或打印,在地图上实现点线面的距离、周长、面积等量算的基本功能。
2. 社区文化建设中人才的共享和队伍的培养
社区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有充足完善的场所与设施等硬件条件支撑,还必须加强建设社区文化的人才队伍软件的建设。
承担责任的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持续性追寻的过程。赵汀阳谈到“幸福必须是一种从行动的本身就能够产生的感受”。[22]赵胜天说“女儿,爸爸准备和你一块学习生活”。[23]一起学习生活,承担起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去感受生活这个过程带来的幸福,而不是结果。结果带来的幸福只能是一种类似幸福的短暂快乐,过了人们又会坠入失望痛苦,只有从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才是真正幸福。
首先,建设高水平的社区服务团队,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社区人才的整合。在现有体制下除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外,择优引进专职的社区文化工作者和管理者。专业人员的聘请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合作,一方面为社区提供专业方向的帮助,丰富创新社区文化,总结社区工作不足与经验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真实有效实验数据促进社科研究的发展,获得高校与社区方面的资源共享。
其次,社区与社区间的人才共享也是必不可少。社区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社区间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及各社区拥有的优秀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活动的带头居民。积极为他们搭建宽松的交流平台,共享优秀人才,同时引进丰富且适合本社区居民需求的艺术内容,为社区文化活动注入活力。
最后,在社区人才共享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社区的人才,特别是从居住群众中进行发掘。使居民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发挥各自特长,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同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
3.社区文化建设中管理体制的整合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繁荣。这样就需要去粗取精,重新整合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政府虽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但是更需要政府通过职能转变,减少直接的行政要求,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同时行政主导应向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转变,加强居民自身的建设,使居民真正的有意识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达到文化需求的“自给自足”。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文化活动项目,有效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社区提供居民无法自足的社区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戴志伟.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启示[J].学习月刊,2011,(6):40,41.
[2]高春风.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3]奚从清.社区研究一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戴志伟.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启示[J].学习月刊.2011,(6).
[5]田 思.NGO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徐水样.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19)02-0026-04
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19.02.006
[收稿日期]2018-11-18
[基金项目]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社会工作介入扶贫乡村文化建设的角色与路径”,项目编号:IMRTVU-GSR1805。
[作者简介]陶阿茹娜(1991-),女(蒙古族),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张建荣]
标签:社区论文; 文化论文; 居民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活动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年第2期论文;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社会工作介入扶贫乡村文化建设的角色与路径”; 项目编号:IMRTVU-GSR1805论文;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