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向装配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差,云冈石窟,挠度,实木,接口,过程,方法。
面向装配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昆,王艳春,郭湖东,陈湃生,何鸿英[1](2019)在《面向3C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组合夹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3C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组合夹具,该夹具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工件,具有夹持、吸附、转移、释放工件等多种功能,采用该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夹具,可以提高夹具的利用率,减少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使用数量,减少更换夹具时间,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钱晨阳[2](2019)在《面向大型文物复制展陈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装配连接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冈石窟规模庞大,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在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由于石窟寺类文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复制云冈石窟并运输到海外展览,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和推广云冈石窟文化,是云冈人多年的心愿。云冈石窟第18窟是在云冈石窟众多石窟中兼具规模大、工艺复杂和艺术价值高的一窟,运用装配式钢结构理念复制第18窟,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遗产活起来,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冈石窟第18窟等比例尺整体复制及室外展陈的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与设计方法,匹配进行新型装配连接节点研究。本文主要分为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研究、螺栓连接方钢管梁受弯性能研究和石窟模块化复制的钢框架装配体系设计与实施叁个部分,成果总结如下:(1)在云冈石窟第18窟主佛佛首试制过程中,提出了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方案,为研究该节点的受弯静力性能,对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单向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构造、螺栓扳手类型和节点域柱加强等因素对端板连接承载力、受弯性能、节点刚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方钢管梁柱厚度较薄时,通过采用嵌套内芯加强节点域,同时保障内芯与柱嵌套的紧密度和高强螺栓预紧度,能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抗弯承载力和节点域受压区抵抗变形能力。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模拟,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为进一步改进该节点设计奠定了基础。(2)按照云冈石窟第18窟复制初始结构设计方案,模块化附属细框架与整体主钢框架考虑采用提前焊接的大截面方钢管通过横向螺栓拼装实现连接。本文针对方钢管与方钢管拼接节点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钢管与方钢管之间的新型装配连接方式,连接件不凸出主体截面。为研究该螺栓连接方钢管梁的抗弯性能,对单个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在加载过程中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及关键点处荷载与应变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螺栓连接方钢管跨中挠度与荷载关系基本呈线性,梁截面和连接件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并对螺栓连接方钢管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3)在云冈石窟第18窟东侍佛复制与云冈石窟第18窟胁侍佛复制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云冈石窟第18窟整体复制项目结构部分的技术流程研究和整体复制方案设计与实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石窟模块化复制的钢框架装配体系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圆满完成云冈石窟第18窟等比例尺整体复制。结构部分在云冈18窟等比例高保真复制过程中实现了标准化构件、组装可调节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叁大关键技术创新。(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东阳,邓增君[3](2019)在《面向航空发动机装配和使用过程的防错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航空发动机装配和使用环节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特点,阐述了开展防错设计的必要性。从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防错需求出发,梳理了装配位置唯一性、装配方向唯一性、减少装配难度、减少维护难度、防止使用中的错误和减少故障影响等6项防错设计要求,介绍了相应的防错设计方法和典型案例。(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谢雄伟[4](2019)在《面向装配的RV减速器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RV减速器具有承载大、传动比大、回差小、体积小等突出优点,是工业机器人关节驱动装置的重要部件。RV减速器零件多,装配精度高,回差性能通常要求小于1'。实际加工的零件尺寸存在误差,装配后累积误差变大,装配成品率不高。国内RV减速器摆线轮和针轮之间的装配,大多采用修配的方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RV-40E型减速器为对象,基于零件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建立装配尺寸链。为了确保减速器具有良好的传动性能,参考摆线轮磨齿机偏心距系列设计短幅系数;为了补偿零件制造和安装误差,并具有一定的径向间隙,选用负等距加负移距的修形方式,运用MATLAB优化设计摆线轮修形量。分析影响减速器回差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以零件加工成本为目标函数,许用回差(≤1')和装配尺寸链为约束条件,在运用遗传算法初步设计摆线轮、针轮、曲柄轴等零件公差的基础上,基于3DCS叁维公差分析软件,建立公差仿真模型,以偏心距、摆线轮和针齿之间的齿侧间隙评价RV减速器的装配性能,模拟实际生产装配,对公差仿真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进一步优化上述零件公差。最后将零件误差反映于减速器叁维模型中,基于CATIA软件建立减速器虚拟样机,导入ADAMS中进行回差仿真分析,对零件公差优化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公差优化前的回差为0.002'~1.07',公差优化后的回差为0.07'~0.85',验证了优化设计零件公差的有效性。公差优化前,3.78%减速器的偏心距不符合设计要求,26.7%减速器的摆线轮和针齿齿侧间隙小于0.001mm或出现干涉。公差优化后,回差、偏心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摆线轮与针轮之间间隙大于等于0.001mm,装配成品率满足“6σ”准则,达到99.73%。减速器零件的加工成本仅增加6.08%,装配后每台减速器成本下降22.2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摆线轮装配性能最大因素是摆线轮修形误差和针齿半径误差,其次是摆线轮圆周累积误差和针齿孔圆周位置度,最后是摆线轮齿圈径向圆跳动和针齿分布中心圆半径误差;摆线轮修形误差、径向间隙、针齿半径偏差和针齿分布中心圆半径偏差需合理设计;主轴承和针轮之间的同轴度对偏心距、摆线轮与针齿之间的齿侧间隙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基于3DCS的RV减速器叁维公差分析模型,对RV减速器的国产化、提高实际生产装配成品率、降低减速器整机生产成本,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RV减速器零件公差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11)
李忠富,蔡晋[5](2019)在《面向装配过程的SI住宅体系接口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口是SI住宅体系支撑体与填充体结合的关键环节,接口设计影响到支撑体耐久性能与填充体可变性能的实现。归纳SI住宅体系接口的形式与分类,阐述面向装配过程的含义和内涵。在传统接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装配过程的接口设计实施流程,并剖析其工作环节。基于SI住宅体系的理念,详细分析接口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从设计思想、协同参与和信息化应用的角度提出接口设计的实施建议,为SI住宅体系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柳献忠[6](2018)在《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实木茶几模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木茶几完整的设计实践为例,阐述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实木茶几模块化设计过程,为实木家具领域的设计者提供参考。遵循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基本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实木茶几进行产品零部件模块化设计。结论:模块化设计方法作为产品设计中有效的设计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板式家具设计中应用模块化设计已经成功实施大规模全屋定制模式,实木家具设计需要具体分析,标准化接口设计和标准部件规格是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汪永辉[7](2018)在《面向装配级变型设计的产品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产品结构层次与层次间关系复杂性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参数化思想和Top-Down思想,研究了面向装配级变型设计的产品建模方法。分析了支持装配级变型设计的建模理论,介绍了产品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与步骤,并给出了产品变型设计实例。(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气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姜洪奎,王乐源,刘涛,鲁苑凯,徐加垒[8](2018)在《面向双圆弧滚珠丝杠副装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滚珠丝杠零件的选配必须依据最优接触角理论,即使装配后的滚珠丝杠副内的滚珠与滚道的接触角达到最优值。目前的接触角计算模型限定条件太窄,且需要试算方法,计算量大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实际的滚珠丝杠副装配工艺,考虑滚珠丝杠副滚道的截型磨削误差等因素,基于通用的滚珠丝杠副弹性接触角的计算模型,使用MATLAB GUI设计了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软件,能够根据不同的装配方式及所提供的参数给出选配后滚珠丝杠副的弹性接触角值,并直接选配相应的丝杠、螺母或滚珠,极大地提高了滚珠丝杠副的装配精确度和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蔡夫深,汤清源,廖永鹏[9](2018)在《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车体挠度快速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装配车体挠度是车体结构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为弥补传统挠度测量方法效率低的缺陷,利用激光测量方法测量时间短、实时性强的优点,研制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车体挠度快速测量系统。首先,研究基于激光测距的车辆装配车体挠度测量方法,明确车辆装配车体挠度测量流程;其次,研究车辆装配车体挠度测量参数调整指示方法,建立挠度测量值与测量基准面调节、挠度测量值与挠度作用力调节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车辆装配车体挠度快速测量系统,包括系统硬件配置与上位机软件设计,采用无线传感方式实现挠度测量数据的传输与通讯,解决长距离有线传输造成的信号衰减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黄桂容,赵肖斌[10](2018)在《线束面向装配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线束2D图纸设计时,如果完全按照3D数模测量的尺寸,装车时会出现很多线束过短无法装配的问题。前期充分考虑装配的可行性,可有效减少装配问题,增加线束设计的稳健性。(本文来源于《汽车电器》期刊2018年06期)
面向装配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冈石窟规模庞大,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在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由于石窟寺类文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复制云冈石窟并运输到海外展览,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和推广云冈石窟文化,是云冈人多年的心愿。云冈石窟第18窟是在云冈石窟众多石窟中兼具规模大、工艺复杂和艺术价值高的一窟,运用装配式钢结构理念复制第18窟,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遗产活起来,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冈石窟第18窟等比例尺整体复制及室外展陈的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与设计方法,匹配进行新型装配连接节点研究。本文主要分为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研究、螺栓连接方钢管梁受弯性能研究和石窟模块化复制的钢框架装配体系设计与实施叁个部分,成果总结如下:(1)在云冈石窟第18窟主佛佛首试制过程中,提出了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方案,为研究该节点的受弯静力性能,对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单向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构造、螺栓扳手类型和节点域柱加强等因素对端板连接承载力、受弯性能、节点刚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方钢管梁柱厚度较薄时,通过采用嵌套内芯加强节点域,同时保障内芯与柱嵌套的紧密度和高强螺栓预紧度,能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抗弯承载力和节点域受压区抵抗变形能力。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贯通高强螺栓梁柱端板连接节点模拟,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为进一步改进该节点设计奠定了基础。(2)按照云冈石窟第18窟复制初始结构设计方案,模块化附属细框架与整体主钢框架考虑采用提前焊接的大截面方钢管通过横向螺栓拼装实现连接。本文针对方钢管与方钢管拼接节点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钢管与方钢管之间的新型装配连接方式,连接件不凸出主体截面。为研究该螺栓连接方钢管梁的抗弯性能,对单个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在加载过程中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及关键点处荷载与应变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螺栓连接方钢管跨中挠度与荷载关系基本呈线性,梁截面和连接件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并对螺栓连接方钢管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3)在云冈石窟第18窟东侍佛复制与云冈石窟第18窟胁侍佛复制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云冈石窟第18窟整体复制项目结构部分的技术流程研究和整体复制方案设计与实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石窟模块化复制的钢框架装配体系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圆满完成云冈石窟第18窟等比例尺整体复制。结构部分在云冈18窟等比例高保真复制过程中实现了标准化构件、组装可调节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叁大关键技术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向装配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昆,王艳春,郭湖东,陈湃生,何鸿英.面向3C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组合夹具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钱晨阳.面向大型文物复制展陈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装配连接节点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马东阳,邓增君.面向航空发动机装配和使用过程的防错设计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9
[4].谢雄伟.面向装配的RV减速器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及优化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9
[5].李忠富,蔡晋.面向装配过程的SI住宅体系接口设计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
[6].柳献忠.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实木茶几模块化设计[J].林产工业.2018
[7].汪永辉.面向装配级变型设计的产品建模方法研究[J].上海电气技术.2018
[8].姜洪奎,王乐源,刘涛,鲁苑凯,徐加垒.面向双圆弧滚珠丝杠副装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9].蔡夫深,汤清源,廖永鹏.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车体挠度快速测量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8
[10].黄桂容,赵肖斌.线束面向装配的设计方法[J].汽车电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