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客流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列车延误,客流引导,需求分析
客流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李喆,胡湲,滕靖,陈悦勤,段帅[1](2019)在《延误条件下地铁车站客流的引导需求分析及信息服务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客流负荷和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列车延误会导致短时段内车站滞留客流激增,为防范拥塞导致的安全风险,地铁车站会启动预案及时引导客流。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调查并分析列车延误条件下乘客的出行计划改变意愿、信息需求偏好,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列车延误情景下,乘客出行计划改变及决策所需的信息需求存在显着差异。对站内客流引导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乘客对于人工引导的依赖性最高,现有信息化引导措施与乘客的期望尚存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延误客流信息服务综合提升对策,以提升延误条件下乘客信息服务满意水平。(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罗天铭,黄启翔[2](2019)在《深港跨界客流特征分析及未来需求研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港跨界交通面临通关政策、边检模式等制度不确定性影响,难以直接利用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与判断。本文以深港跨界客运交通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的梳理和总结为基础,客观评估深港跨界交通需求预测与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差异,分析得出影响深港跨界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深港两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口老龄化凸显等未来发展趋势研判,设定高、中、低差异化战略前景,开展深港跨界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跨界交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孟子悦,左忠义,郭润航[3](2019)在《考虑道路拥堵与客流需求的公交发车间隔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道路交通拥堵的条件下,进行公交发车间隔设计,同时在考虑高峰时段客流需求在时间上不均衡的基础上,对所设计的发车间隔进行调整,提出优化模型,得出最终优化方案.以北京市公交534线路为例,对其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提高公交车的载客率,对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具有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人铭[4](2019)在《基于客流需求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衔接计划协同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渐增大,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容量、高频率和高可靠度等特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现有的调度方案主要基于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缺少优化计算过程,从而不能有效利用系统能力并造成资源浪费。本文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客流需求的时变特征以及列车流的动态演化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衔接计划协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时变客流需求的列车时刻表问题,构建了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有效的近似动态规划求解算法。将列车发车间隔和列车载客量作为状态变量,在系统安全约束下构建了列车运行模型及列车能耗模型。进一步,以提高列车利用率与服务质量,降低旅客等待时间与列车能耗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关于列车时刻表问题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为解决该优化模型存在的“维数灾难”问题,根据近似动态规划方法,将原问题转换为一个马尔科夫动态决策过程,并设计了基于值函数逼近的近似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算例验证表明,与遗传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敛至一个高质量的解。同时,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在多个目标函数之间的平衡,并能根据实际需求侧重优化服务质量或运营成本。(2)在列车时刻表优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线路的列车时刻表、车辆折返衔接及客流控制策略的协同优化方法。将列车发车间隔,列车载客量,站台等待乘客数量作为状态变量,同时考虑了列车容量限制,列车折返作业和进出车辆段作业等约束,以提高列车利用率、降低客流控制力度和减少站台等待人数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衔接计划协同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将该模型中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原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降低该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设计了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算法,将原问题分解为列车时刻表子问题和车底衔接子问题分别进行求解,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并得到一个误差小于4%的解。基于本文提出的协同优化方法,列车衔接数量、车内及车站拥挤程度以及客流限制策略得到显着优化,由此有效地提升了地铁运营效率及安全性。图30幅,表13个,参考文献88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火淑琴[5](2019)在《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郊通行客流量逐年上升。时速200公里,且具有安全、绿色、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的中速磁浮列车,能有效满足市域及城际交通的客流需求。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的基础,研究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与算法可以提高中速磁浮交通的服务水平,对提高中速磁浮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速磁浮自身的特点,进行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既有的各种交通方式,确定中速磁浮适应的客流场景;对比中速磁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的差异,分析影响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因素,确定供电分区和辅助停车区对构建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影响过程。(2)构建了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针对中速磁浮物理网络构建、服务间隔时间建模、行车资源占用建模和旅客有效上车时间建模四个关键技术进行详述,并考虑了辅助停车区和供电分区在计算列车对行车资源占用时间的影响,构建了以旅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3)提出了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分析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特点,确定适用于该特点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对比确定采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本文构建的模型。然后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模型中难以求解的约束进行松弛,并作为惩罚项添加到目标函数中,采用最短路径法得到问题的下界解,再通过启发式算法得到问题的上界解,通过更新拉格朗日乘子,不断缩小上下界间隔,改善解的质量。(4)结合算例进行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和求解方法的验证。首先设计小规模算例,利用CPLEX软件对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设计了大规模算例,通过对比是否考虑列车停站方案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最优解的滞站旅客惩罚系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实验证明:考虑列车停站方案,对于中速磁浮应对早晚高峰以及各车站旅客需求不均匀的市郊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旅客的总旅行时间,提高中速磁浮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20)
许得杰,巩亮,曾俊伟[6](2019)在《考虑客流时变需求的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轨道交通放射线为研究对象,考虑客流时变需求和高峰期乘客滞留现象,以乘客等待时间、列车运行时间和车辆走行公里最小为目标,以发车间隔、列车满载率及其均衡性、发车比例为约束,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运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建立基于乘客活动和列车运行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计算机仿真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刻表可以使运力与客流需求更加匹配,有效降低了高峰期乘客拥挤程度,并提高了各次列车满载率的均衡性.在企业运营成本相等的情况下,优化后的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了1 266.2 h,降幅达16.5%.(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王婵婵,张琦[7](2018)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大客流检测及预警需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大客流特征,研究上海轨道交通日常大客流检测及预警体系,提出网络、线路、车站不同层级的大客流检测、预警需求及适用的检测技术。以人民广场站为例,说明大型枢纽站针对站内、站外大客流预警的客流检测需求,以及目前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出未来实现轨道交通多源数据融合将是提高大客流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曹亮[8](2018)在《基于客流需求的旅客列车时刻表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铁路的高速度、较低费用以及很好的安全性等优点使得现在更多旅客选择铁路出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旅客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旅客对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铁路运营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客列车时刻表,以满足广大旅客的快速、安全、方便的出行需求。基于客流需求的旅客列车时刻表能够有效平衡列车与旅客的供给需求关系,旅客出行需求较高时期采用较高的发车频率使得乘客的等待时间最小化,客流较少时,适当减少发车频率以提高旅客列车的上座率;这样既能满足乘客需求,同时也能提高运营管理的经济效益。这里的等待时间不仅指旅客在车站等待时间,还包括旅客出行需求较高时期部分旅客由于列车容量有限不得不选择下一班列车所等待的时间。本文以车站人工售票、网上售票的实际客流以及问卷调查出行数据分析为依据,分析了铁路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叁个相关的基于客流需求的铁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同时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应用在丽江至大理的大丽铁路,对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铁路的旅客列车客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旅客列车的发车间隔以及线路首趟列车的发车时间对旅客总等候时间的影响。(2)基于客流需求,客流随时空变化形成的分布特征,在叁种不同情况下,构建了使旅客总等候时间最小的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具体来说,在铁路线路上,列车发车的起始站相同,列车到达的终点站也相同情况下,构建了模型一;在列车发车的起始站相同,列车到达的终点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受限制情况下,构建了模型二;在列车发车的起始站和列车到达的终点站都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不受限制情况下,构建了模型叁。(3)在用MATLAB编写程序调用CPLEX进行大规模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之前,先将问题进行简化:设计旅客列车时刻表优化问题的算例并对其进行求解。这一过程旨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对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进行的优化有确切效果。(4)把提出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应用到大丽铁路实例,运用MATLAB编写程序,调用CPLEX的子程序,方便、快捷的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用实际案例验证建立的模型以及求解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2)
王艺儒,彭其渊,胡严艺[9](2018)在《基于客流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8年03期)
刘峰博,徐瑞华,江志彬[10](2018)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地铁列车延误协同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尽快疏散客流为出发点,提出协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初始延误列车前方列车的方法.基于列车能力与客流需求的交互关系、运行约束和调整时间约束,协调考虑车内乘客和站台乘客,以全部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并构建多列车、多车站时刻调整的组合动态规划求解算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协同调整方法得到了更少的乘客旅行时间.(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客流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港跨界交通面临通关政策、边检模式等制度不确定性影响,难以直接利用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与判断。本文以深港跨界客运交通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的梳理和总结为基础,客观评估深港跨界交通需求预测与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差异,分析得出影响深港跨界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深港两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口老龄化凸显等未来发展趋势研判,设定高、中、低差异化战略前景,开展深港跨界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跨界交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流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喆,胡湲,滕靖,陈悦勤,段帅.延误条件下地铁车站客流的引导需求分析及信息服务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9
[2].罗天铭,黄启翔.深港跨界客流特征分析及未来需求研判[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3].孟子悦,左忠义,郭润航.考虑道路拥堵与客流需求的公交发车间隔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刘人铭.基于客流需求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衔接计划协同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火淑琴.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许得杰,巩亮,曾俊伟.考虑客流时变需求的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7].王婵婵,张琦.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大客流检测及预警需求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
[8].曹亮.基于客流需求的旅客列车时刻表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9].王艺儒,彭其渊,胡严艺.基于客流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协调研究[J].综合运输.2018
[10].刘峰博,徐瑞华,江志彬.满足客流需求的地铁列车延误协同调整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