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响应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响应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者,一响,危机,咨询者,养老保险,竞争对手,医疗机构。

响应者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文旭升[1](2018)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第一响应者”制度构建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高度不确定的、动荡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多发的公共危机与社会发展相伴相生,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国家和政府应对和治理危机的能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追求美好生活已成为人民最大的梦想和现实需求,“第一响应者”制度是科学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危机灾难的制度设计,及时应对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是对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治理危机的理论探索。众所周知,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应该施救,而作为决策者和领导者,应该着眼于从整体上、全面地、主动地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而一般的应急响应,更多是注重“被救”。我国在发生了多起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后,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面对公共危机已有的应对机制和相对完备的制度,在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积累的经验中,公共危机不可预知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这就决定了第一时间需要及时科学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我国的治理实践,需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丰富公共危机治理理论成果对政府实践的指导性,“第一响应者”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设计,政府“第一响应者”的角色扮演者需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政府“第一响应者”的主导地位仍需进一步提升。基于上述现状,构建政府“第一响应者”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通过借鉴外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第一响应者”的有关研究成果,以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基础,试图有效界定政府、公民、非政府组织等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在危机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所担任的角色,特别是预防公共危机和黄金救援期间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梳理总结“第一响应者”构建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积极构建“第一响应者”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信息响应共享机制——灾时信息公开机制,构建政府“第一响应者”制度,推动公共危机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一响应者”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对象,以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知识技能的培训为手段,在自救和互救的基础上产生的重要的应急响应主体。它是在政府主导公共危机治理的情况下,公众进行有效自救,并对事故灾难进行基本评估、救援,提供现场信息和相关预判的组织或群体,是靠近或在灾难事故现场的所有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工作志愿者、公众和各类组织。基于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需要,2018年政府机构改革新成立了应急管理部。有鉴于此,对政府“第一响应者”机制进行合理设计,从现实出发构建出“第一响应者”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参与主体的职责所在,使其有更加完善的职能定位和良好的运行模式,在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弓鑫钰,陈允丽,常小文,夏凌翔[2](2016)在《人际责任与最后通牒游戏中响应者经济决策行为的关系:分配公平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UG)是由互不相识的两个人来分一笔资金,一个人作为提议者提出分配方案,另一个人作为响应者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金额就按照分配方案进行划分;如果拒绝,双方所得都为零。其中,响应者的拒绝决策就可视为敌对行为,受到人格、情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人际特质和响应者敌对行为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结果。例如,有研究指出宜人性和响应者的敌对行为呈负相关,也有研究指出两者的相关不显着。而人际责任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对人忠信,也和敌对行为相联系。所以,本研究旨在探索性地考察人际责任、分配公平的情境对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影响。研究1使用青少年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ISSS-AS)和最后通牒游戏情境设想研究问卷,对58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考察人际责任和在不同公平程度的分配情境下敌对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人际责任和4:6、3:7、2:8分配情境下拒绝行为的负相关显着,和1:9分配情境下拒绝行为的负相关不显着。这表明人际责任与UG中敌对行为的关系受到分配公平的情境影响。研究2采用2(人际责任:高、低)*5(分配方案:5:5、4:6、3:7、2:8、1:9)的混合设计,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ISSS-US)对116名大学生施测,根据人际责任得分筛选出26名高分者和28名低分者,实施最后通牒游戏。结果发现,在3:7分配情境(弱情境)下,人际责任高分组拒绝分配方案的比率显着低于低分组;在5:5、4:6、2:8、1:9的分配情境(强情境)下,人际责任高分组和低分组对分配方案的拒绝率无显着差异。这表明分配公平的情境对人际责任和最后通牒游戏中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人际责任对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影响仅在弱情境(例如分配方案中度不公平(3:7)的情境)中显现。而强情境理论(strong situation hypothesis)可以很好地阐述人格、情境与行为的关系,认为人格对行为的影响在弱情境中更加有效,在强情境中则很弱。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强情境理论,拓展了人格和经济决策行为及敌对行为关系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陈岩,周天竞,陈杰[3](2016)在《“以房养老”为何响应者寡》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月末,“以房养老”两年试点到期。记者昨日致电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得知,作为4家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只有一户两人投保。另外3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试点结果也不理想,投保人数共计59户76人。“以房养老”究竟难在何处?为何应者寥寥?试点之后路在何方?以(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6-07-14)

李春勇[4](2015)在《观众也是安全“第一响应者”》一文中研究指出观众理应从“被动者”变为“响应者”,尽快成为应急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等待救援的客体 世界田径锦标赛正在北京举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众多赛事服务人员以及观众云集一城,既是国际体育文化的一大盛事,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次考验(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5-08-24)

赵欣辰[5](2015)在《论“第一响应者”制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响应者”制度是应急管理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中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地方搜救能力的重点所在,也是促进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在灾难发生时,救援的过程应该是自救—互救—他救的过程,而以往的应急响应,都是以“他救”为起点建制的,“第一响应者”制度,是以最广大的基层公众为对象,以救援知识技能的培训为手段,在自救和互救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应急响应制度。它是在第叁方救援力量到来之前,公众进行有效自救,并对灾难现场进行基本评估、救援,提供信息及请求相应资源的一股力量,是靠近危险或危险源的所有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工作志愿者及公众自身。当前,我国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清,重视不足。对“第一响应者”“第一响应者培训”“第一响应者制度”的概念差别没有清晰界定,且已有的第一响应者培训,内容也仅仅停留在对于领导层的培训上,忽略了社会工作者及受灾体自身。因此,本文从概念定义入手,分析和论述了这一制度在应急管理中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并借鉴德国THW的培训模式,参考中国国情,对“第一响应者”制度进行设计,从现实层面构建出这一制度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参与主体的职责所在,使其有更加完善的职能定位和运行模式,在危机事件的“预防”这一环节发挥更大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翟瑜[6](2015)在《生态墓在衡推广尚需突破观念“瓶颈”》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到清明节,各地关于“天价墓地”的报道便频繁出现,“死不起”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但是,当陵园真正有了比较实惠的低碳、节地、绿色的生态墓时,又出现了少有人问津的反常现象。近日,记者走访我市烈士陵园发现,自2004年该园在全市率先推行生态殡葬以来,市民咨询者多(本文来源于《衡阳日报》期刊2015-04-04)

王晓玉,吴婧[7](2014)在《产品危机情境下竞争对手响应策略对未响应者的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品牌的产品危机可能会对竞争对手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竞争对手采取一定的响应策略。以往研究发现竞争对手的响应策略会对其自身及发生危机的品牌产生影响。本研究从另一视角进行探索,关注竞争对手响应策略对未响应的竞争对手的影响,即对未响应者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危机的行业溢出水平和未响应的竞争对手的品牌资产能够调节这种溢出效应,并且还发现未响应的竞争对手存在危机的可能性程度在这种溢出效应中是受调节的中介变量。(本文来源于《营销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刘旭[8](2014)在《沈阳:响应者少 观望者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刘旭)叁部门出台民营医院价格放开政策,在沈阳民营医院有何反响?记者近日实地采访沈阳多家民营医院发现,少数响应,多数观望。 上月,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发布了《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4-05-10)

李国军[9](2014)在《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现场处置中的警察第一响应者》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第一响应者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先期到达现场,采取紧急措施制止危害、开展救援的警务人员,属于广义的第一响应者范畴。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多在短时间内造成极为严重的伤亡后果,"公开—动态"型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对公安机关的现场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响应警力的先期处置在现场应急处置中占有先导地位,具有复合性、局限性和紧迫性特点。警察第一响应者应基于紧急部署策略快速反应,评估确定核心任务,以有效战术干预减缓和制止危害。公安机关应立足社会预防,健全情报机制,改进勤务模式、装备保障和专业训练,提升应对处置极端暴力犯罪案件的第一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刘旭[10](2014)在《沈阳海葬比例仅3.2%》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大连4月5日电(记者 刘旭)今日13点06分,29份骨灰在大连港附近海域葬入大海,这是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海葬办公室组织的第176届海葬。尽管海葬组织者积极宣传推广,政府大力给予补贴,收费低廉,但响应者寥寥。去年是辽宁省海葬者最多的年份,全年海葬骨(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4-04-06)

响应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UG)是由互不相识的两个人来分一笔资金,一个人作为提议者提出分配方案,另一个人作为响应者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金额就按照分配方案进行划分;如果拒绝,双方所得都为零。其中,响应者的拒绝决策就可视为敌对行为,受到人格、情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人际特质和响应者敌对行为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结果。例如,有研究指出宜人性和响应者的敌对行为呈负相关,也有研究指出两者的相关不显着。而人际责任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对人忠信,也和敌对行为相联系。所以,本研究旨在探索性地考察人际责任、分配公平的情境对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影响。研究1使用青少年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ISSS-AS)和最后通牒游戏情境设想研究问卷,对58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考察人际责任和在不同公平程度的分配情境下敌对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人际责任和4:6、3:7、2:8分配情境下拒绝行为的负相关显着,和1:9分配情境下拒绝行为的负相关不显着。这表明人际责任与UG中敌对行为的关系受到分配公平的情境影响。研究2采用2(人际责任:高、低)*5(分配方案:5:5、4:6、3:7、2:8、1:9)的混合设计,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ISSS-US)对116名大学生施测,根据人际责任得分筛选出26名高分者和28名低分者,实施最后通牒游戏。结果发现,在3:7分配情境(弱情境)下,人际责任高分组拒绝分配方案的比率显着低于低分组;在5:5、4:6、2:8、1:9的分配情境(强情境)下,人际责任高分组和低分组对分配方案的拒绝率无显着差异。这表明分配公平的情境对人际责任和最后通牒游戏中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人际责任对响应者敌对行为的影响仅在弱情境(例如分配方案中度不公平(3:7)的情境)中显现。而强情境理论(strong situation hypothesis)可以很好地阐述人格、情境与行为的关系,认为人格对行为的影响在弱情境中更加有效,在强情境中则很弱。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强情境理论,拓展了人格和经济决策行为及敌对行为关系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响应者论文参考文献

[1].文旭升.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第一响应者”制度构建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弓鑫钰,陈允丽,常小文,夏凌翔.人际责任与最后通牒游戏中响应者经济决策行为的关系:分配公平的调节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3].陈岩,周天竞,陈杰.“以房养老”为何响应者寡[N].湖北日报.2016

[4].李春勇.观众也是安全“第一响应者”[N].人民日报.2015

[5].赵欣辰.论“第一响应者”制度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5

[6].翟瑜.生态墓在衡推广尚需突破观念“瓶颈”[N].衡阳日报.2015

[7].王晓玉,吴婧.产品危机情境下竞争对手响应策略对未响应者的溢出效应[J].营销科学学报.2014

[8].刘旭.沈阳:响应者少观望者众[N].工人日报.2014

[9].李国军.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现场处置中的警察第一响应者[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刘旭.沈阳海葬比例仅3.2%[N].工人日报.2014

标签:;  ;  ;  ;  ;  ;  ;  

响应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