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下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素质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潘海燕[1](2022)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提升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高校科技期刊是高等院校进行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在促进科技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科技理论的创新、高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高校科技期刊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基于当前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概况,探讨高校科技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与提升方法。
刘朝晖[2](2022)在《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人"和"筑梦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教师素质、办好教育的首要任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师德观,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师存在师德师风失范现象,如理想信念不牢、学术诚信不端、触犯师德红线、师生关系亚健康化等。因此,新时代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增强校园共同体认同感与凝聚力的关键,建构以政治自觉为道德内涵配置"发动机"、以加强关口教育握紧"方向盘"、以注重环境文化加装"净化器"、以内外监督价值导向构筑"防火墙"、以保障教师权益诉求系紧"安全带"为指引的"五维一体"集体行动,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
蔡荃[3](2022)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高质量党建工作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育强国总体目标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李蓉[4](2021)在《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文中认为文章阐述了媒介的文化构建及利用,分析作为影视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联,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刚性要求,探索在媒介功能发挥及实现的前提下,作为现代影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如何使其成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韩骑,张晓红,周豪[5](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对编辑队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出版传媒行业需要能将出版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培养实践和编辑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为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未来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高宏艳[6](2021)在《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辑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排头兵,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任。高校学报编辑是新闻出版工作中的一员,其使命和担当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丰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巧、高尚的职业情操。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报编辑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行业和主管部门也要对学报工作高度重视,适当提高学报编辑的待遇并给予人文关怀。
周崇松[7](2020)在《高校学报跨学科编校能力提升途径——基于湖南省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编校队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综合性自科类学报栏目众多且学科交叉复杂,为应对跨学科编辑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探索提升跨学科编校稿件能力的途径.以湖南省本科院校综合性自然科学版学报的编辑人才队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跨学科编校稿件的现状.综合性自然科学版学报中普遍存在跨学科编校稿件的情况,编辑人员队伍不够重视自身的科研工作.研究提出了三条提升跨学科编校能力的途径.一是编辑学者化,提升编校队伍科研能力;二是搭建交叉学科交流平台,拓宽跨学科科研视野;三是编校体系多维化,形成立体编校网络.研究为高校学报跨学科综合发展提供参考.
蔡旻恩[8](2020)在《中日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大阪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如何使高校价值观教育更具时代性,是高校当前的迫切任务与重要课题。从中日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培养途径、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对比和探讨,为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及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王双煌[9](2020)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机理及有效引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是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领域,新媒体环境使高校引领社会思潮迎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要提升对网络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应深刻了解新媒体环境对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的影响机制及其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强化主流意识的有效引领、推进社会思潮的内容治理、培养舆论引导的意见领袖、创新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培育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五方面下功夫。
冯帆[10](2020)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以许昌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得到全方位的推广。新闻传播的媒介工具和形式更趋完善,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众多企事业单位推进全方位宣传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经过认证的官方新媒体账号来发布相关信息,以便在面对师生、校友、学生家长等群体时,能够切实达到宣传教育引导的功效。本文以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的选题背景入手,梳理发现当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新媒体建设研究主要有部门及二级院系公众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联方面、育人功能方面以及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路径分析方面。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育人功能实现、有助于全方位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丰富师生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养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受众需求调查》问卷研究,对516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梳理,结合与6名新媒体工作指导教师访谈资料,探究当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笔者认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参差不齐,且平台发布内容重点差异显着,高校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并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不便、内容创新不足、运营团队能力较弱、受众互动性较差、审核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研究,笔者提出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优化路径:一是强化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协同运行,推进规范管理机制;二是注重内容品质提升,打造精品专题;三是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管理和培训;四是精准研判受众需求,增强互动交流;五是建立健全学校新媒体宣传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基于上述研究,为当前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发展参考和借鉴。
二、新时代下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素质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代下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提升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期刊的现状 |
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提升探讨 |
提高稿件内容质量 |
增强出版时效性 |
充实编辑人才队伍 |
重视新媒体建设 |
(2)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标准: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 |
(一)以德立身,树立道德情操之标杆 |
(二)以德立学,磨亮扎实学识之底色 |
(三)以德施教,彰显赤诚仁爱之胸怀 |
二、问题透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
(一)存在评价冲突和形式主义 |
(二)缺乏政治自觉和人文涵养 |
(三)师生关系亚健康化 |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
2.“导师老板”隐形现象 |
三、路径探新:建构“五维一体”集体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
(一)配置“发动机”:强化机制保障,提升教师道德自律的政治自觉性 |
(二)握紧“方向盘”:加强教育引领,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
(三)加装“净化器”:加强师德弘扬,营造尊崇师德的校园环境文化 |
(四)构筑“防火墙”:加强“三问”督导,构建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
(五)系紧“安全带”:加强权益保障,充分关注教师的诉求 |
(3)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高质量党建工作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 |
1.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选择 |
2.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
3.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
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
1.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
2.需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 |
3.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党建引领力 |
2.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增强党建保障力 |
3.以教师思政为抓手,增强党建支撑力 |
4.以服务社会为载体,增强党建创新力 |
5.以文化建设为目标,增强党建号召力 |
(4)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视媒介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联 |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时代性及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 |
1.史诗化情怀 |
2.平民化叙事 |
3.广泛化取材 |
4.多元化类型 |
5.年轻化表达 |
6.融合审美 |
(5)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入职培训讲座,构建出版行业框架 |
(一)了解和适应出版社工作环境 |
(二)树立正确的出版价值观 |
(三)熟悉校对工作 |
二、师徒—团队模式,在实践中进入编辑角色 |
(一)以项目为主导,融入编辑团队 |
(二)不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
(三)反思总结,独立操作 |
三、学习新方法和技术 |
(一)学习融合出版技术 |
(二)培养融合出版策划理念 |
四、结语 |
(6)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现状 |
(一)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缺少高端编辑人才 |
(二)管理制度不合理制约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
(三)编辑队伍年龄结构亟待调整 |
(四)学报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尚需提高 |
(五)学报编辑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 |
二、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
(一)高校要重视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
(二)积极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
(三)完善编辑人才培养制度刻不容缓 |
(四)编辑待遇应得到提高 |
(五)创新高校学报编辑人才的培养方法 |
(六)加强在岗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
(七)建立学习型编辑队伍 |
(7)高校学报跨学科编校能力提升途径——基于湖南省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编校队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 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跨学科编校的现状 |
2.1 编辑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
2.2 跨学科编校稿件情况 |
2.2.1 编辑队伍专业背景及跨学科编校稿件情况 |
3 跨学科编校稿件能力的提升途径 |
3.1 编辑学者化 |
3.2 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
3.3 编校体系多维化,形成立体编校网络 |
4 结语 |
(8)中日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大阪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日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 |
1.价值观教育目标方面 |
2.价值观教育内容方面 |
3.价值观教育培养路径方面 |
4.价值观教育从业人员方面 |
5.价值观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方面 |
对推进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
(9)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机理及有效引导(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引领社会思潮的机遇与挑战 |
(一)机遇 |
1. 传播方式契合师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和平等性诉求 |
2. 多元平台丰富拓展了引领社会思潮的内容和途径 |
3. 有效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影响力和针对性 |
(二)挑战 |
1. 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影响 |
2. 冲击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基 |
3. 助推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困惑和彷徨 |
二、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机理 |
(一)新媒体环境对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机制 |
1. 传播主体的大众化、普遍化,增加了社会思潮传播的不可控性 |
2. 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交互化,提升了社会思潮传播的渗透性 |
3. 传播速度的迅捷化、即时化,导致了社会思潮传播的片面性 |
4. 传播话语的泛娱乐化、“科学化”,助推了社会思潮传播的破坏性 |
5. 传播内容的现实化、碎片化,强化了社会思潮传播的指向性 |
(二)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规律[4] |
1. 借力传播 |
2. 借势传播 |
3. 借需传播 |
三、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的有效引导路径 |
(一)强化主流意识的有效引领 |
(二)推进社会思潮的内容治理 |
(三)培养舆论引导的意见领袖 |
(四)创新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 |
(五)培育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
(10)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以许昌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融媒体时代 |
(二)微信公众平台 |
四、文献综述 |
(一)高校部门及二级院系公众号建设方面 |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方面 |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育人功能方面 |
(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路径分析方面 |
五、研究方法 |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 |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意义 |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育人功能实现 |
(二)有助于全方位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
(三)有助于丰富师生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养成 |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 |
(一)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参差不齐 |
(二)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重点差异显着 |
(三)各省内高校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重视程度差异较大 |
第二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受众需求调查分析 |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
(一)学生受访者基本情况 |
(二)教职工受访者基本情况 |
二、受访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情况 |
(一)受访者每日使用手机及微信情况 |
(二)受访者关注学校相关微信公众号情况 |
(三)受访者对学校微信公众号信息了解情况 |
三、受访者对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评价情况 |
四、受访者对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建议 |
第三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多而管理不善 |
(一)以高校为主体的认证公众号多而有别 |
(二)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
(三)部分二级院系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存在缺位 |
二、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创新性有待提高 |
(一)日常内容新闻多,图文信息占比高 |
(二)专题策划文案较少,与受众需求有差距 |
三、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行团队能力有待提高 |
(一)新媒体中心学生骨干队伍能力不强 |
(二)指导教师管理运营能力不足 |
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性有待提升 |
(一)平台与受众互动性不强 |
(二)平台内容与受众需求有差距 |
五、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审核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
(一)平台内容审核发布操作不规范 |
(二)平台内容编审发布机制有待改进 |
第四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提升路径 |
一、强化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协同运行,推进规范管理机制 |
(一)推进建立校内新媒体协同联动机制 |
(二)规范管理内设部门微信公众平台 |
(三)强化对内设部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考核 |
二、注重内容品质提升,打造精品专题 |
(一)悉心谋划专题内容制作,提升内容质量 |
(二)改进内容编辑技术,优化视听体验 |
(三)开设专栏约稿,推进精品专栏建设 |
三、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管理和培训 |
(一)强化对新媒体中心学生骨干的培训 |
(二)选派指导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
(三)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 |
四、精准研判受众需求,增强互动交流 |
(一)强化调查研究,研判受众需求 |
(二)增强互动频次,强化与用户的粘性 |
五、建立健全学校新媒体宣传内容审核管理机制 |
(一)完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内容审核管理办法 |
(二)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发布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受众需求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 B: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受众需求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 C: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新时代下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素质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提升探讨[J]. 潘海燕. 文化产业, 2022(06)
- [2]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刘朝晖. 中国德育, 2022(03)
- [3]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析[J]. 蔡荃. 北京教育(高教), 2022(01)
- [4]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J]. 李蓉. 出版广角, 2021(24)
- [5]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J]. 韩骑,张晓红,周豪. 传播与版权, 2021(10)
- [6]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J]. 高宏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01)
- [7]高校学报跨学科编校能力提升途径——基于湖南省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编校队伍[J]. 周崇松. 湘南学院学报, 2020(05)
- [8]中日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大阪大学为例[J]. 蔡旻恩. 北京教育(高教), 2020(08)
- [9]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机理及有效引导[J]. 王双煌.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3)
- [10]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以许昌某高校为例[D]. 冯帆.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