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论文和设计-赵全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打孔通道,所述打孔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中,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所述气缸与控制开关相连,所述装置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和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焊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多孔板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气缸和打孔钉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的对菌棒进行打孔,且打出的孔深度一致,利用固定件和打孔钉之间的螺纹结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打孔的密度,利用多孔板和收集盘能够将被打孔钉带出的木屑等原料进行回收,防止原料四处飞散。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打孔通道(9),所述打孔通道(9)垂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所述打孔通道(9)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2),每个所述安装腔(2)中均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4)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2)的一端,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2),并通过连接件(5)螺栓连接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8),所述气缸(3)与控制开关(10)相连;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1)和多孔板(13),所述支撑柱(11)焊接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2),所述多孔板(13)在所述打孔通道(9)的正下方,且所述多孔板(13)焊接在所述支撑柱(11)上,所述多孔板(13)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14)。

设计方案

1.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打孔通道(9),所述打孔通道(9)垂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所述打孔通道(9)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2),每个所述安装腔(2)中均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4)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2)的一端,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2),并通过连接件(5)螺栓连接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8),所述气缸(3)与控制开关(10)相连;

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1)和多孔板(13),所述支撑柱(11)焊接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2),所述多孔板(13)在所述打孔通道(9)的正下方,且所述多孔板(13)焊接在所述支撑柱(11)上,所述多孔板(13)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的横截面为三分之一的圆环结构,三个所述固定件(6)在三个所述气缸(3)中的活塞杆同时伸长的情况下,正好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且组成圆筒的直径等于所述打孔通道(9)的直径等于菌棒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远离所述气缸(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7),所述打孔钉(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柱与所述螺纹孔(7)的紧密结合,使所述打孔钉(8)固定在所述螺纹孔(7)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13)向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万向轮(12)的上方均焊接有一个承载块,所述收集盘(14)通过承载块卡连接在所述多孔板(13)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通道(9)的底部到所述多孔板(13)的距离大于菌棒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菌棒是食用菌的子实体,其制作方法是将木屑、麦麸、石膏粉等原料预湿、搅拌均匀后装进塑料袋,制成菌棒,在食用菌培养时要在菌棒上打些小孔,并将菌棒放置在一定的坏境中进行生长。打接种穴的传统方法是使用锥针,人工在菌棒上间距均匀的打接种穴,菌种接种在接种穴内。这种人工打接种穴的方法存在着以下几处缺点:1、费时费料,效率低;2、打出的每个接种穴的直径、深度 和位置不一致,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3、打孔钉直径的距离固定,不能根据菌种的种类和要求控制打孔的密度;4、在打孔时,菌棒中的木屑会随着打孔钉飞散出来,到处飘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传统人工打孔效率低下,打出的孔深度不一,打孔密度不受控制,而且原料四处飞散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快速打孔,且打孔密度可控,打出的孔深度一致,同时防止木屑等原料到处飘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打孔通道,所述打孔通道垂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所述打孔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每个所述安装腔中均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的一端,所述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并通过连接件螺栓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所述气缸与控制开关相连;

所述装置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和多孔板,所述支撑柱焊接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螺栓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多孔板在所述打孔通道的正下方,且所述多孔板焊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多孔板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

采用上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在使用打孔装置时置,根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和培养密度要求的不同,控制所述固定件上打孔钉的数量,手持菌棒,将菌棒放入所述打孔通道中,使菌棒到达三个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所述控制开关启动所述气缸,使所述气缸中的活塞杆推动所述固定件伸缩,使所述固定件上的打孔钉向菌棒打孔,松开菌棒,使菌棒从所述打孔通道中掉落在所述多孔板上,并沿着所述多孔板从装置本体的底部滑出,便于菌棒的回收,菌棒在打孔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木屑等原料被所述打孔钉带出菌棒,而这些木屑等原料顺着打孔通道掉落,并穿过所述多孔板落入到收集盘中,防止原料四处飘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为三分之一的圆环结构,三个所述固定件在三个所述气缸中的活塞杆同时伸长的情况下,正好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且组成圆筒的直径等于所述打孔通道的直径等于菌棒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气缸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打孔钉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柱与所述螺纹孔的紧密结合,使所述打孔钉固定在所述螺纹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板向一侧倾斜。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万向轮的上方均焊接有一个承载块,所述收集盘通过承载块卡连接在所述多孔板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通道的底部到所述多孔板的距离大于菌棒的长度。

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气缸和打孔钉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的对菌棒进行打孔,且打出的孔深度一致,利用固定件和打孔钉之间的螺纹结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打孔的密度,有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利用多孔板和收集盘能够将被打孔钉带出的木屑等原料进行回收,防止原料四处飞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旋转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区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装置本体;2、安装腔;3、气缸;4、固定座;5、连接件;6、固定件;7、螺纹孔;8、打孔钉;9、打孔通道;10、控制开关;11、支撑柱;12、万向轮;13、多孔板;14、收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打孔通道9,打孔通道9垂直贯穿装置本体1,通过打孔通道9能够将菌棒送至到打孔钉8的位置,便于打孔钉8对菌棒的打孔,打孔通道9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2,每个安装腔2中均设置有气缸3,气缸3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4螺栓连接在安装腔2的一端,气缸3活塞杆的一端伸出安装腔2,并通过连接件5螺栓连接有固定件6,固定件6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8,气缸3与控制开关10相连,这样的设置使得打孔钉8在气缸3的作用下,沿着气缸3中活塞杆的方向做水平往返运动,能够对通过打孔通道9的菌棒不断的打孔;

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1和多孔板13,支撑柱11焊接在装置本体1的底部,支撑柱11的底部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设置有助于打孔装置的移动,多孔板13在打孔通道9的正下方,且多孔板13焊接在支撑柱11上,多孔板13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将菌棒从装置本体1的下方送出,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被打孔钉8带出的原料能够通过多孔板13落入收集盘14中,多孔板13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14,收集盘14的设置是为了收集从菌棒中漏出的木屑等原料,防止原料四处飞散。

作为诸多实施方案的优选案例,固定件6的横截面为三分之一的圆环结构,三个固定件6在三个气缸3中的活塞杆同时伸长的情况下,正好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且组成圆筒的直径等于打孔通道9的直径等于菌棒的直径,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对菌棒的打孔,而且打出的孔深度一致,便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固定件6远离气缸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7,打孔钉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柱与螺纹孔7的紧密结合,使打孔钉8固定在螺纹孔7中,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控制打孔钉8的数量,而且便于后期更换损坏的打孔钉8。

多孔板13向一侧倾斜,这样的设置便于将菌棒从打孔装置的下方送出,方便对菌棒的回收;每个万向轮12的上方均焊接有一个承载块,收集盘14通过承载块卡连接在多孔板13的正下方,这样的设置使得收集盘14能够随意取下或安装,便于清理收集盘14中的原料;打孔通道9的底部到多孔板13的距离大于菌棒的长度,这样的设置有助于菌棒的从打孔通道9中排出,并顺着多孔板13从打孔装置的下方滑出,便于对菌棒的回收。

采用上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在使用打孔装置时置,根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和培养密度要求的不同,控制固定件6上打孔钉8的数量,手持菌棒,将菌棒放入打孔通道9中,使菌棒到达三个固定件6之间,通过控制开关10启动气缸3,使气缸3中的活塞杆推动固定件6伸缩,使固定件6上的打孔钉8向菌棒打孔,松开菌棒,使菌棒从打孔通道9中掉落在多孔板13上,并沿着多孔板13从装置本体1的底部滑出,便于菌棒的回收,菌棒在打孔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木屑等原料被打孔钉8带出菌棒,而这些木屑等原料顺着打孔通道9掉落,并穿过多孔板13落入到收集盘14中,防止原料四处飘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3627.1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73204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A01G 18/55

专利分类号:A01G18/55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637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杨集街

发明人:赵全磊

第一发明人:赵全磊

当前权利人: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龙

代理机构:41175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三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论文和设计-赵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