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观弥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观,系数,磁共振,病理,前列腺癌,波谱,组织学。
表观弥散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顾娟,韩文淮,李景[1](2019)在《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波谱成像(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2组患者的MRS、ADC、PSA情况,并分析叁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的MRS-SF和PSA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MRS+ADC+PSA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20%、73.08%、67.50%,其中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其中任意两者平行联合检测。叁者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95%、70.51%、71.25%,叁者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任意两者系列联合检测,且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叁者平行联合检测。MRS+ADC+PSA、MRS+ADC、MRS+PSA、ADC+PSA平行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8、0.810、0.754、0.673(P<0.05),系列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80、0.819、0.750、0.670(P<0.05)。结论 MRS+ADC+PSA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与平行联合检测相比,特异度稍显降低,因此系列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崔亚琼,韩艳萍[2](2019)在《表观弥散系数联合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肠癌近几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技术作为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重要补充,实现了从大体形态成像向微观功能成像的转变,DCE-MRI能够充分反映组织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的特性[1]。DWI是一种检查组织中水分子运动程度的功能成像技术,而DWI量化指标是表观弥散系数(ADC),是鉴别不同性质病变指标[2]。本研究将从半定量角度研究ADC值联合DCE-MRI在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病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李林,赵建设,高在芬,马常友,董春华[3](2019)在《表观弥散系数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ID/GDD诊断标准且常规颅脑MRI正常的578例患儿及同年龄段375例正常儿童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颅脑TSE-DWI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分析正常对照组儿童各脑区不同年龄亚组、各年龄亚组不同ID/GDD程度患儿各脑区ADC值差异,社会适应行为评分(ABAS-Ⅱ)对ID/GDD患儿各脑区ADC值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额颞叶白质、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小脑齿状核、视放射、丘脑、豆状核及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各年龄组ID/GDD患儿深、浅部白质,深部灰质核团及浅部灰质4岁~组ADC值随ID/GDD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深、浅部白质及深部灰质核团,各ID/GDD组ADC值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P<0.05)。ID/GDD患儿ADC值随ABAS-Ⅱ评分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ADC能反映常规颅脑MRI正常ID/GDD患儿各脑区细微结构变化,对社会适应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为ID/GDD患儿定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6):541-546](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国财,杨晶[4](2019)在《乳腺癌1.5T MR表观弥散系数与定量动态增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5T动态对比增强MRI和DWI,分别获得癌灶的ADC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K_(trans)值、K_(ep)值、V_p值,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两比较选用t检验,分析ADC值与各定量参数间相关性均选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ADC值与K_(trans)值、K_(ep)值、V_p值存在显着负相关性(r=-0.626,P<0.05;r=-0.588,P<0.05;r=-0.671,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与ADC值存在相关性,二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魏明豪,谢坚,王磊,于兰冰,张明宇[5](2019)在《表观弥散系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及其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实体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与胶质瘤分级的关系,及ADC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57例,分为WHOⅡ级、Ⅲ级、Ⅳ级3组,分析ADC值、Ki67、MGMT甲基化状态在各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分析Ki67、MGMT与ADC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肿瘤不同距离处的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ADC值在各级别胶质瘤组间、Ⅱ级胶质瘤与Ⅲ级、Ⅱ级胶质瘤与Ⅳ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与Ⅳ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Ki67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并与ADC值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332,P=0.013);肿瘤实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区ADC值与正常脑区(对称镜像点)、近瘤区(瘤周1 cm)、远瘤区(2 cm)处ADC值之间,正常脑区ADC值与近瘤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远瘤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通过术前ADC值量化胶质瘤的分级,预测部分分子病理结果是可行的,瘤周不同区域ADC值可间接判断肿瘤边界,对制订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沈敏花,谢洁林,王鸣鹏,王雪珍,张国福[6](2019)在《MRI不同的ROI测量法对卵巢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选取3种不同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法测量卵巢癌的最小及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研究对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及3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45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前均接受了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MRI)检查,两个独立的观察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ROI选取方法:完全不规则ROI测量法,部分不规则ROI测量法和肿瘤内小ROI取样法。测出ROI的最小和平均ADC值,使用SPSS和MedCalc软件对两个不同观察者所测得的最小和平均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个观察者使用肿瘤内小ROI取样法时在最小ADC值时相关系数最大(ICC:0.918 4),而在平均ADC值时相关系数最小(ICC:0.859 5),此法测得的平均ADC值较其他两种方法有显着降低;而部分不规则ROI法在最小(ICC:0.913 8)或平均ADC值(ICC:0.892 5)测定时相关系数及观察者的一致性都很好;完全不规则ROI法在观察者的一致性较差。3种方法在最小ADC值比较时,只有完全和部分不规则ROI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而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种方法在平均ADC值比较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OI测量方法的不同对最小和平均ADC值,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部分不规则ROI法对叁者的评估结果均较好,而完全不规则ROI法相对较差。(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钟明浩,候文忠,张志[7](2019)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波谱成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3.0T磁共振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S(波谱成像)、ADC(表观弥散系数)、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分别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确诊,治疗前或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其PSA、MRS、ADC、DWI资料进行收集,由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资历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相比,PSA+MRS+ADC+DWI+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更高,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PSA、MRS、ADC、DWI以及常规MRI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少洪,刘伟权,钟坚,相永森,刘同刚[8](2019)在《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方法:选择2015-2017年我院EICU收治的心跳骤停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觉醒程度评估、颅脑MR以及血清NSE水平检查。比较不同觉醒程度患者组间颅脑表观弥散系数、血清NSE值。结果:纳入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入EICU心跳骤停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4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2人。按照28天后觉醒程度分级,微小意识状态18人,持续植物状态26人。两组间在总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上存在显着差异。颅脑MR提示两组患者复苏后以皮层及丘脑损伤显着,且持续植物状态组ADC值显着低于微小意识状态组。同时血清NSE水平随着观察时间逐渐降低,但持续植物状态组水平显着高于微小意识状态组。结论:复苏后不同脑区和其ADC值监测,同时结合血清NSE水平,可以对病情稳定后患者觉醒状态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林军,张志炎,郑攀丰,陈之焕[9](2019)在《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并取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MR常规扫描以及MR-DWI检查,选出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详细记录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50s/mm2、800s/mm2时,前列腺癌组DW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DWI信号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800s/mm2时,前列腺癌组ADC值明显小于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ADC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 MR-DWI ADC值测定可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对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帆,朱晓鸣,汤林花,王莉,万云天[10](2018)在《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级及其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IDC的216例患者(共224个病灶),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50和800s/mm~2),在ADC图上,在病灶最大层面的最低信号处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析其与IDC分级和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216例IDC中,Ⅰ级42例,Ⅱ级98例,Ⅲ级76例,IDCⅠ级ADC值为(1.044±0.124)×10~(-3) mm~2/s;IDCⅡ级ADC值为(0.880±0.123)×10~(-3) mm~2/s;IDCⅢ级ADC值为(0.740±0.151)×10~(-3) mm~2/s;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DC值与IDC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0.790,P <0.01)。216例IDC中,ER阳性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0±0.089)和(1.130±0.015)×10~(-3) mm~2/s(P <0.01),PR阳性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55±0.101)和(1.121±0.106)×10~(-3) mm~2/s(P <0.01),HER-2阳性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93±0.103)和(1.023±0.083)×10~(-3) mm~2/s(P <0.01),Ki-67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的ADC值分别为(1.063±0.101)和(1.153±0.090)×10~(-3) mm~2/s (P<0.01)。ADC值与ER、PR及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8,-0.298,-0.428,均P <0.01),而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198,P <0.01)。结论 ADC值能反映乳腺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它与IDC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与影响预后的分子指标(ER、PR、HER-2、Ki-67)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导IDC组织学分级,进行术前评估和预测预后情况。(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表观弥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肠癌近几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技术作为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重要补充,实现了从大体形态成像向微观功能成像的转变,DCE-MRI能够充分反映组织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的特性[1]。DWI是一种检查组织中水分子运动程度的功能成像技术,而DWI量化指标是表观弥散系数(ADC),是鉴别不同性质病变指标[2]。本研究将从半定量角度研究ADC值联合DCE-MRI在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病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观弥散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顾娟,韩文淮,李景.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9
[2].崔亚琼,韩艳萍.表观弥散系数联合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3].李林,赵建设,高在芬,马常友,董春华.表观弥散系数在2~12岁常规颅脑MRI正常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4].杨国财,杨晶.乳腺癌1.5TMR表观弥散系数与定量动态增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魏明豪,谢坚,王磊,于兰冰,张明宇.表观弥散系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及其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9
[6].沈敏花,谢洁林,王鸣鹏,王雪珍,张国福.MRI不同的ROI测量法对卵巢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
[7].钟明浩,候文忠,张志.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波谱成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8].李少洪,刘伟权,钟坚,相永森,刘同刚.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
[9].林军,张志炎,郑攀丰,陈之焕.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10].杨帆,朱晓鸣,汤林花,王莉,万云天.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子的相关性[J].山西医药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