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先秦)《论语·泰伯篇》
【释义】曾参说:“士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建立的新旧交替时期。伴随着建立新秩序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新阶层——士,以安天下为己任,通过著书立说、游说列国,力图使自己的学说理念付诸实践。《论语》是对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修养德性、治理国家等方面言论的记述。
我经常在想,家乡到底是什么。妈妈说,家乡是载不动的乡愁;爸爸说,家乡是回不去的记忆;奶奶说,家乡是一树树的果实。
【现实意义】在古代,“士”的阶层出现很早。“士”泛指因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实际能力而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也可以说士阶层是致力于成为君子、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士精神”是一种坚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担责任使命的人生状态和精神追求,“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言必信,行必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都是对士君子理想人格、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经典表述。
与中国传统社会“士精神”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把实现民族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身的使命。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使命和责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与所在岗位的职责相联系的。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与普通的人员相比,发挥着“引领者”和“导向者”的作用,担当着推动这个地区和这个部门发展的使命,一个政策、一个举措都会对党、国家和人民产生局部的长远的影响。坚守道义,不畏艰难,担当起自己应当担当的责任,是每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崇高的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将古代的“士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转化成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可以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在翻译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展会宣传材料时,译者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避免亦步亦趋地直译,应从读者的接受角度出发,合理运用“增删改”策略。同时,这种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注意限度,增太多易造成“过载翻译”,删太多易造成“欠额翻译”,改太多则容易偏离原文意思。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使命论文; 儒家论文; 精神论文; 责任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政治学史论文; 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求知》2019年第8期论文; 北京行政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