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治疗体会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治疗体会

刘金兴(黑龙江省依兰县东承骨伤医院1548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以来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有效率95%,治疗后,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疲倦的症状明显好转。部分患者肌肉痉挛得到缓解,腰膝酸软、腰腿疼痛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骨髂的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收集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12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7年。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进行[1]。原发性80例,继发性40例。

1.2临床表现

腰腿疼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易疲倦、肌肉痉挛等。肾阴虚型腰背酸痛,膝软乏力,咽于舌燥,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脾气虚型肢体倦怠、脘腹胀满,形体虚胖,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缓弱。

1.3影像学表现

骨量丢失大于30%时,X线现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结构模糊,骨皮质明显变薄,青少年还可见干骺端钙化带下密度降低。

1.4治疗

1.4.1西医治疗

阿尔法D3初始剂量为0.5g/日,维持剂量为0.25μg/日。服药初期应每周测定血钙水平,当服用剂量稳定后可每月测定一次。如出现高血钙应停止服用,直至血钙恢复正常(约1周),然后按末次剂量减半给药。于高转换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密钙息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50~100单位或隔日100单位,鼻内用药100单位每日1~2次或50单位每日2~4次或隔日200单位。骨吸收为主原发性或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洛迪口服每次200mg,每日2次,餐前或餐后2小时服用,两周后服钙剂每日500mg,连续11周。钙尔奇D300为咀嚼片,含碳酸钙750mg,维生素D360单位,成人每次2片,每日2~3次,儿童每次1片,每日1~2次。钙尔奇D600含碳酸钙1.5g,维生素D3125单位,成人每次1~2片,每日1次,儿童每次1/2片,每日1次。活性钙冲剂:每次5~10g,每日3~4次;片剂:每次50~100mg,每日3次。

1.4.2中医治疗

肾骨胶囊,主要成分为牡蛎,每次1~2粒,每日3次。仙灵骨葆,每次3粒,每日2次,4~6周为1疗程。

2结果

总有有效率95%,治疗后,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疲倦的症状明显好转。部分患者肌肉痉挛得到缓解,腰膝酸软、腰腿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3讨论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高龄患者。首先,高龄患者中同时存在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认知障碍、呼吸功能及肾功能障碍等。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相应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脂肪栓塞综合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肠梗阻等。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如益气活血化瘀。骨质疏松症是多因性疾病,因此预防和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其预防和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早地确保维持骨量、保持骨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防止脆性骨折。中医药采用整体调整的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中,具有补肝脾肾、活血化瘀功用,且作为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促进增效、配伍适中安全”特征的中药(草药)复方已经开始引起人们开发的兴趣。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这一明确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其与中医学的“骨枯”、“骨极”、“骨痿”、“骨痹”、“骨蚀”极为相似,其中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由于其发病本质是因衰老而致,故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脾虚与血瘀。此外,肝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独特优势,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副作用小,价格低廉,适于长期服用,可起到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中医药疗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客观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改善营养状况,多进富含异黄酮类食物对保存骨量有一定作用;补充钙剂的维生素D,使每日元素钙总摄入量达800~1200mg;加强负重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差,提倡低钠、高钾、高钙和高非不饱和脂肪酸饮食;避免使用致骨质疏松药物,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类;对症治疗,疼痛者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骨畸形者矫形治疗等。中医肝肾阴虚证,滋阴壮骨,益肾填精,左归丸或滋阴大补丸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牛膝、知母、黄柏。脾气虚衰证,健脾益气,温阳补肾,参苓白术散加减[2]。主要药物: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陈皮。肾阳虚衰证,温肾助阳补虚,右归丸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杜仲炭:山茱萸、当归。气血不足证补气健脾养血,十全大补汤或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肉桂。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强调从小做起,在各个年龄段均有注意要点。中年以后骨量开始丢失,此期要注意坚持补钙,绝经后3年内开始长期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尽量延缓骨量丢失;对老年骨质疏松者要注意适当的功能锻炼和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同时辨证服用补肾健脾的中药,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8-153.

[2]韩跃武,吴春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6):24-25.

标签:;  ;  ;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