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它包括公端基座、母端基座、奇偶模组和插针奇偶模组安装在母端基座内,奇模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二走线组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偶模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一走线组的偶模块差分走线腔,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均包括差分对和回流件,回流件位于差分对的一侧,且回流件包括簧片、连接部和插接头,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簧片,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头,连接部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若干连通桥,且连通桥将通槽分隔成若干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回流件上开设有通槽,实现了阻抗匹配,而且连通桥缩短了背板连接器的回流路径,降低了串扰。
主设计要求
1.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它包括公端基座(31)、母端基座(32)和奇偶模组(33),所述母端基座(32)插接在所述公端基座(31)上,所述奇偶模组(33)安装在所述母端基座(3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奇偶模组(33)包括相互紧贴的奇模块(2)和偶模块(1),所述奇模块(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二走线组(4)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所述偶模块(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一走线组(3)的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且所述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与所述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交错分布,所述第一走线组(3)和第二走线组(4)均包括差分对(5)和回流件(6),所述回流件(6)位于所述差分对(5)的一侧,所述回流件(6)的连接部(22)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内设置有若干连通桥(25),且所述连通桥(25)将所述通槽(24)分隔成若干段。
设计方案
1.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它包括公端基座(31)、母端基座(32)和奇偶模组(33),所述母端基座(32)插接在所述公端基座(31)上,所述奇偶模组(33)安装在所述母端基座(3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奇偶模组(33)包括相互紧贴的奇模块(2)和偶模块(1),所述奇模块(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二走线组(4)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所述偶模块(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一走线组(3)的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且所述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与所述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交错分布,所述第一走线组(3)和第二走线组(4)均包括差分对(5)和回流件(6),所述回流件(6)位于所述差分对(5)的一侧,所述回流件(6)的连接部(22)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内设置有若干连通桥(25),且所述连通桥(25)将所述通槽(24)分隔成若干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基座(32)上并排开设有多个安装槽(36),所述奇偶模组(3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36)内,且所述安装槽(36)的槽壁往上延伸并形成隔筋墙(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模块(1)上设置有错开的第一定位柱(41)和第二定位柱(43),所述奇模块(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4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42)以及所述奇模块(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43)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件(6)还包括簧片(21)和插接头(23),所述连接部(22)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簧片(21),所述连接部(22)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头(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21)包括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所述第一悬臂梁(10)和所述第二悬臂梁(11)的顶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梁(10)沿竖直方向布线,所述第二悬臂梁(11)往所述第一悬臂梁(10)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梁(10)和所述第二悬臂梁(11)的头部均设置有弯曲部(7),两个所述弯曲部(7)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所述弯曲部(7)相互并排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7)上设置有一圆弧部(1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板连接器,特别是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还需要电连接器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的要求。
高速背板连接器用于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等,随着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速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快速成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它包括公端基座、母端基座和奇偶模组,母端基座插接在公端基座上,奇偶模组安装在母端基座内,奇偶模组包括相互紧贴的奇模块和偶模块,奇模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二走线组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偶模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一走线组的偶模块差分走线腔,且奇模块差分走线腔与偶模块差分走线腔交错分布,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均包括差分对和回流件,回流件位于差分对的一侧,回流件的连接部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若干连通桥,且连通桥将通槽分隔成若干段。
优选的,母端基座上并排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奇偶模组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安装槽的槽壁往上延伸并形成隔筋墙。
优选的,偶模块上设置有错开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奇模块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以及奇模块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优选的,回流件还包括簧片和插接头,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簧片,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头。
优选的,簧片包括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的顶部连接于连接部。
优选的,第一悬臂梁沿竖直方向布线,第二悬臂梁往第一悬臂梁倾斜。
优选的,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的头部均设置有弯曲部,两个弯曲部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弯曲部相互并排平行设置。
优选的,弯曲部上设置有一圆弧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回流件上开设有通槽,实现了阻抗匹配,降低了生产成本;
2、连通桥缩短了回流路径,有效降低了串扰,并且增加了回流件的结构强度;
3、第一悬臂梁沿竖直方向布线,第二悬臂梁往第一悬臂梁倾斜,且保证了两弯曲部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增加了第二悬臂梁的长度,实现了阻抗匹配;
4、弯曲部上设置圆弧部,在簧片变形的反作用力下,圆弧部能始终与插针连接,从而保证了簧片与插针的接触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背板连接器安装方便,奇偶模组安装稳固,竖直方向不偏斜,使得产品压接在PCB板端的端子正位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 为母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奇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第一走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回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夹角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偶模块,2-奇模块,3-第一走线组,4-第二走线组,5-差分对,6-回流件,7-弯曲部,8-奇模块差分走线腔,9-偶模块差分走线腔,10-第一悬臂梁,11-第二悬臂梁,12-圆弧部,21-簧片,22-连接部,23-插接头,24-通槽,25-连通桥,31-公端基座,32-母端基座,33-奇偶模组,35-隔筋墙,36-安装槽,41-第一定位柱,42-第一定位孔,43-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有短回流路径的背板连接器,它包括公端基座31、母端基座32和奇偶模组33,母端基座32插接在公端基座31上,如图4和图5所示,奇偶模组33安装在母端基座32内,奇偶模组33包括相互紧贴的奇模块2和偶模块1,偶模块1上设置有错开的第一定位柱41和第二定位柱43,奇模块2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4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42以及奇模块2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43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优选的,第一定位柱41设置在偶模块1的右上角,而第二定位柱43为多个,且设置在偶模块1的底部,进一步的,第二定位孔为盲孔,第一定位柱41与第一定位孔42的连接为过盈配合,第二定位柱43与第二定位孔的连接也为过盈配合,当第一定位柱41和第一定位孔42以及第二定位柱43与第二定位孔配合好后,奇模块和偶模块紧贴且其边缘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奇模块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二走线组4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偶模块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布置第一走线组3的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第二走线组4安装在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内,第一走线组3安装在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内,进一步的,奇模块差分走线腔8与偶模块差分走线腔9交错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组3和第二走线组4均包括差分对5和回流件6,回流件6位于差分对5的一侧,从而使得差分对5具有单独的回流路径,回流件6包括簧片21、连接部22和插接头23,连接部22的一端设置有簧片21,连接部22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头23,连接部22上开设有通槽24,位于通槽24两侧的回流件6为回流路径,通槽24降低了回流件6的面积,实现了阻抗匹配,并且通槽24,又能降低回流件6对耗材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的,通槽24内设置有若干连通桥25,且连通桥25将通槽24分隔成若干段,连通桥25使得回流路径多次连通,并且通过连通桥25缩短了回流路径,有效降低了串扰,进一步的,通槽24开设在连接部22上,通过连通桥25还增加了连接部22的结构强度,使得回流件6的连接部不易弯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母端基座32上并排开设有多个安装槽36,奇偶模组33安装在安装槽36内,且安装槽36的槽壁往上延伸并形成隔筋墙35,隔筋墙35能够挡住奇偶模组33,从而保证奇偶模组33在竖直方向不偏斜,使得产品压接在PCB板端的端子正位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簧片21包括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的顶部连接于连接部22,进一步的,第一悬臂梁10沿竖直方向布线,第二悬臂梁11往第一悬臂梁10倾斜,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的头部均设置有弯曲部7,两个弯曲部7之间具有间隙,即两个弯曲部7之间不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量的保障间隙宽度小,从而保证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的长度,实现了阻抗匹配,且两个弯曲部7相互并排平行设置,从而保证弯曲部7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且保证两个弯曲部7之间的间隙宽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弯曲部7上设置有一圆弧部12,圆弧部12为与插针的主要接触位置,簧片21安装好后,簧片21会发生角度偏移,通过圆弧部12,从而使得簧片发生角度偏移后,圆弧部12能始终与插针连接,而且通过圆弧部12,使得簧片与插针是线面接触,进一步的保证了圆弧部12与插针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悬臂梁10与第二悬臂梁11均与连接部22具有夹角a,优选的,夹角a的角度为170°~175°,而最佳夹角a的角度为172°,通过夹角a,在簧片安装好后,连接部22与插针均为竖直布线,而此时,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相对于插针也具有夹角,在插接时,插针与圆弧部12接触,从而给圆弧部12施加一压力,使得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变形,从而使得簧片插接到位,而簧片插接到位后,由于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的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悬臂梁10和第二悬臂梁11对插针施加一反作用力,使得圆弧部始终紧贴插针,从而保证了插针与簧片连接的稳定性。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52478.4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169526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H01R 13/6476
专利分类号:H01R13/6476;H01R13/6461;H01R13/11;H01R13/502;H01R13/51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跃进路36号
发明人:代秀云;赵鹏;何洪;张洺诚;邱雪梅
第一发明人:代秀云
当前权利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德伟
代理机构:51248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