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关系的处理

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关系的处理

曾文辉

摘要: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视野、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资源之间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加重学习负担,降低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减数分裂”一节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容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生物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课本、导学案、多媒体课件、习题本、错题集、教辅资料等等。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视野、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资源的过度使用或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加重学习的负担,降低教学效果。以下笔者以“减数分裂”一节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好几种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

一、课程标准与课本——目标与素材

《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与课本是教学过程中两种最主要的资源,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本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忽视了课程标准而过分地依赖课本,表现在从具体教学内容、讲授顺序、列举实例、练习作业到最后考试出题,都以课本为准。这种抛弃目的的“教教材”的结果导致死记硬背、脱离实际、效率低下,使某些教师出现很长时间不能适应新教材的尴尬局面。

在减数分裂一节中,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抽象,无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均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但学生还是被课本中出现的诸多概念和复杂的图形所迷惑,练习时,学生的错误率自然很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知道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的目标和要求(表1)。

表1《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减数分裂”一节知识的要求和建议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从表1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重点是理解染色体在形态、数目、行为上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这样变化?在明确目标后,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有所取舍,可以先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抓住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变化这条主线,简化课本减数分裂过程图(图1)。从简化的过程图中很容易看出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变化的规律。这样,教师既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学生又容易理解。

图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示意图

总之,课本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板书与多媒体——现象与本质

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大、直观生动,可在多班反复使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达到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局面。当然多媒体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信息接收效率降低,信息播放过快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知识呈现碎片化导致不能形成系统知识链,单向性知识灌输导致师生缺乏互动等等。而板书虽然有信息量少、书写速度慢等缺点,但板书层次分明的书写格式、详略得当的教学信息,更有助于抓住重点、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规律,也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时段等因素合理安排多媒体和板书的搭配使用。如在讲减数分裂一节时,教师可放映一段有关人体胚胎发育的视频,引出减数分裂这一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新课讲解阶段,可放映减数分裂动态过程的课件,让学生直观了解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把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变化的规律。但在看完课件后,教师一定要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实质(图2),再用简易板图画出减数分裂过程的直观示意图(图1)。这样,多媒体直观的图像、动画、视频让学生记住了减数分裂过程,而简明扼要的板书又让学生理解了减数分裂过程的实质。

图2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概念图

三、习题本与错题集——量变与质变

练习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适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练习同样的习题,有的同学成绩进步很大,而有的同学成绩总是不能提高,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待错题的态度,前者会根据教师批阅的情况,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思考补救的方法,后者却是把练习当成一种艰巨的任务来完成。为了了解高一和高二学生对待老师批改过的作业的态度,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你对待教师的作业批改及作业评价是(A.及时仔细看B.粗略看一下C.根本没有看),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对教师作业批改评价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批改还是会及时仔细地看一下,以了解正确和错误的情况,并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一错再错;但是有30.6%的同学只是粗略的看一下,有的同学甚至连看都不看,这样下去,会做的依然会做,不会做的还是不会做,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如何进一步提高练习的质量,建立错题集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在看一些高考状元访谈录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建立错题集、并不断反思错题集。那么,如何建立错题集呢?笔者认为,可以将错题按章节分类整理,建立错题集。如在减数分裂一节中,可将错题归为以下几类:细胞分裂图类、曲线图类、柱状图类、计算类。再在此基础上将一些典型错题归类整理,然后再在每类错题中寻找错误的共同原因,进而找出解决这一类题目的知识盲区以及解题的一般方法,避免以后一错再错。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些错误的一般方法,并及时反复地变式训练,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错误,逐步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总之,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及时对错题进行归类反思,就容易导致打题海战但成绩却得不到有效提高的尴尬局面。

四、导学案与课堂笔记——主动与被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记,好的课堂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和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但是课堂笔记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忙于记录而疏于理解、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建构知识、知识罗列多而方法总结少等等。长此下去,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目前,许多学校使用导学案上课,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用来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案,是将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变成学生可操作的活动过程,犹如将一篇小说改编成可表演的剧本一样。教师在充分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基础、考试目标等情况,编写出既可操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方案。这一方法,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在减数分裂一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编写如下导学案(只展示教学过程部分内容,教学目标、重点、课前预习等栏目略):

1.阅读教材减数分裂概念,思考以下问题,并绘制减数分裂概念图。

(1)减数分裂的场所在哪里?(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3)细胞分裂几次?(4)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5)原始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几个成熟的生殖细胞?(6)画出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图(图3)。

图3减数分裂概念示意图(2n、n代表染色体数目)

2.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分别说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数目变化、行为变化,并理解变化原因。然后列表比较。

3.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目变化曲线图(教师先示范画出染色体数目变化,然后让学生画出核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核DNA数目加倍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什么?(2)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什么?(3)核DNA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什么?(5)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一定加倍吗?(6)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一定减半吗?

4.比较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和卵原细胞减数过程有何异同?

5.比较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有何异同?

6.重点知识整理(相当于课堂笔记)。

导学案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使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又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无疑丰富了教学素材,改变了以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局面,但切不可过分滥用,教师应抓住课程标准和课本两种最主要的资源,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等情况,有选择地、有目的地选择其他教学资源,并正确处理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洪丽亚.巧用简易示意图突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难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2.(4).

[3]许菁菁.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综合教学法[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330700)

标签:;  ;  ;  

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关系的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