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浩东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包括:压紧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容纳盒;容纳盒包括上盒体与下盒体,上盒体可拆卸的与下盒体连接;下盒体上设置有第一槽位,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一槽位中;上盒体上设置有可下压的压紧组件;上盒体与下盒体连接时,压紧组件位于加热组件的正上方;还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与待测试的平板热管的尺寸匹配。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测试装置难以还原平板热管应用在电子元件上时所处的环境,导致测试得到的数据参考价值低的技术问题。

设计方案

1.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容纳盒;

所述容纳盒包括上盒体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可拆卸的与所述下盒体连接;

所述下盒体上设置有第一槽位,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位中;

所述上盒体上设置有可下压的压紧组件;所述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连接时,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正上方;

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待测试的平板热管的尺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容纳盒内;

在所述容纳盒上,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相对的壁面设置有出风栅格,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吸风口相对的壁面开设有吸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正对所述散热片在测试时所处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转速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具体为螺杆;所述上盒体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具体为亚克力盒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具体包括加热块与加热棒;

所述加热块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加热棒匹配的沉孔,各个所述沉孔中均设置有所述加热棒;

所述第一槽位与所述加热块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还设置有第二槽位,所述第二槽位与待测试的所述平板热管匹配;

所述第二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上方,与所述第一槽位上下连通,形成阶梯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下盒体的对应侧边转动连接;所述上盒体的所述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与所述下盒体的对应侧边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盒体具体为电木盒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利用气液相变原理的传热元件,由于其传热能力要远远优于金属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

传热性能是衡量平板热管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通常是通过传热测试来确定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由于平板热管所处环境对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使测试数据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应使平板热管所处的测试环境与平板热管实际所处环境尽可能相同。尤其是对于应用在电子元件上的平板热管,其在实际工作时所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但现有的测试装置往往是敞开式测试,导致测试得到的数据对于应用在电子元件上的平板热管而言参考意义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测试装置难以还原平板热管应用在电子元件上时所处的环境,导致测试得到的数据参考价值低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包括:压紧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容纳盒;

所述容纳盒包括上盒体与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可拆卸的与所述下盒体连接;

所述下盒体上设置有第一槽位,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位中;

所述上盒体上设置有可下压的压紧组件;所述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连接时,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正上方;

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待测试的平板热管的尺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容纳盒内;

在所述容纳盒上,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相对的壁面设置有出风栅格,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吸风口相对的壁面开设有吸风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正对所述散热片在测试时所处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机转速可调。

优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具体为螺杆;所述上盒体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螺孔。

优选地,所述上盒体具体为亚克力盒体。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具体包括加热块与加热棒;

所述加热块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加热棒匹配的沉孔,各个所述沉孔中均设置有所述加热棒;

所述第一槽位与所述加热块匹配。

优选地,所述下盒体还设置有第二槽位,所述第二槽位与待测试的所述平板热管匹配;

所述第二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上方,与所述第一槽位上下连通,形成阶梯方孔。

优选地,所述上盒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下盒体的对应侧边转动连接;所述上盒体的所述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与所述下盒体的对应侧边卡扣连接。

优选地,下盒体具体为电木盒体。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包括:压紧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容纳盒。其中,容纳盒包括上盒体与下盒体,上盒体与下盒体连接时形成封闭的容纳盒,也可以接触连接,使上盒体与下盒体分离;下盒体上的第一槽位上设置有充当热源的加热组件;上盒体上设置有可竖直下压的压紧组件,在上盒体与下盒体连接成封闭的容纳盒时,压紧组件正好位于加热组件的正上方;还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与待测试的平板热管的尺寸匹配。

在进行测试时,由于上盒体与下盒体可拆卸连接,因此可以先使盒体与下盒体分离,将待测试的平板热管放置在下盒体上的加热组件上,再将散热片放置在平板热管上,重新使上盒体与下盒体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盒,随后,可以使位于加热组件正上方的压紧组件下压,使散热片、平板热管与加热组件之间相互压紧,三者紧密接触。如此,便完成了传热性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后续只需要使加热组件工作并测量需要的数据便可测出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

可见,平板热管夹在散热片与加热组件之间,并处在封闭的容纳盒中,与其实际应用在电子元件上时所处的环境一致,从而使得测试出的数据能够反映与实际对应的传热性能,更有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螺杆1,散热片2,平板热管3,加热块4,加热棒5,下盒体6,散热风扇7,上盒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平板热管由于传热性能优异,经常被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通过将平板热管的蒸发端面紧贴电子元件,将电子元件的热量引至平板热管冷凝端面的散热片上,从而防止电子元件过热损坏。

应用在上述场合时,平板热管通常是处于封闭的壳体内,若为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其配备的散热风扇的影响下,平板热管所处的环境中还存在有不可忽视的空气流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平板热管测试装置,适用于应用在电子元件上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其在使平板热管3与散热片2和热源互相压紧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环境,真实的还原了应用在电子元件上的平板热管所处的工作环境,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测试出的传热性能的数据更有实际意义。

下面结合图1至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包括有压紧组件、加热组件、容纳盒以及散热片2。

其中,容纳盒提供了一个供平板热管测试用的封闭空间,其包括有上盒体8与下盒体6。上盒体8与下盒体6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在测试时,上盒体8可以与下盒体6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盒,而在测试准备阶段,可以分离或者拆卸下上盒体8,以布置测试用的平板热管3、散热片2等测试用具。

上盒体8与下盒体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具体设置时,可以使上盒体8的第一侧边与下盒体6的对应侧边转动连接,第一侧边对侧的侧边则与下盒体6的对应侧边可以利用搭扣或者卡位等形成可按需解开的卡扣连接。如此,上盒体8类似于一个盒盖,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和合上。当然,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比如设置利用螺丝进行连接或者设置滑盖式卡槽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下盒体6上可以设置第一槽位,以对设置在下盒体6上的加热组件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上盒体8上设置有可下压的压紧组件,其在上盒体8与下盒体6连接时,正好位于加热组件的正上方,从而可以在下压时对由上至下的散热片2、平板热管3以及加热组件进行压紧。

加热组件可以利用各种可控的热源实现,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其包括有加热块4,加热块4从下往上开设有多个沉孔,具体可以开设三个沉孔;每一个沉孔中都设置有与沉孔大小匹配的加热棒5,加热棒5通过连接线与外置的程控电源连接。

为方便加热棒5的走线,还可以在下盒体6的底部开设数量对应的走线孔,使连接线可以通过走线孔与程控电源连接。

加热组件采取上述优选的实现方式时,下盒体6上的第一槽位则与加热块4的大小匹配,而走线孔可以设置在第一槽位的槽底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下盒体6设置第二槽位,第二槽位是用于对测试时放置在加热块4上端面的平板热管3进行定位的,其尺寸与平板热管3匹配。在位置上,其应当位于第一槽位的上方,并与第一槽位组成上下连通的阶梯方孔。

为使加热块4的热量尽可能的传导到与平板热管3接触的端面上,下盒体6可以选择电木材料,依靠电木良好的绝热特性减少加热块4热量的流失。

对于压紧组件,同样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可以是气缸压紧,气压杆穿过上盒体8的顶面,气压杆的压头位于上盒体8内侧,但从便携性与简单可靠考虑,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螺杆1压紧的方式。具体的,在上盒体8对应位置开设多个螺孔,用多根螺杆1螺接在螺孔上,在测试时,通过向下旋进螺杆1,螺杆1的下端部便顶着散热片2下移,从而形成压紧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保证散热片2、平板热管3与加热组件顶部端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均匀,上盒体8上螺接的各个螺杆1的旋进量应当相同。为方便观察螺杆1的旋进量,上盒体8可以使用如亚克力材质等透明材料,形成亚克力盒体。

由前文说明可知,功率较大的电子元件可能配备有散热风扇7,从而对平板热管所处环境带来空气流动。因此,为更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还可以在容纳盒内设置散热风扇7。相应的,散热风扇7的出风口对着的容纳盒壁面处可以设置出风栅格,用于排出热风,散热风扇7的吸风口对着的容纳盒壁面处也相应的设置吸风孔,用于吸纳外部的空气,形成空气流通。

为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模拟不同的冷却强度,可以选择转速可调的风扇。具体的,可以使散热风扇7连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散热风扇7的转速,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冷却强度。

又由于电子产品的制造趋向于扁平化,其内散热风扇7通常设置成侧吹。因此,为进一步模拟真实应用在电子元件中时的工作环境,散热风扇7的设置位置,应该满足出风口正对散热片2的条件,当然,应当是正对散热片2在测试时所处的位置,从而对散热片2形成侧吹。

以上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的详细说明。下面介绍该装置的应用,首先,可以将通过解开卡扣,使上盒体8与下盒体6分离开,再将平板热管3放置在下盒体6上的第二槽体上,使平板热管3的中心正好贴放在加热块4的顶部端面,随后,将与平板热管3匹配的散热片2放置在平板热管3上,合上上盒体8,形成封闭的容纳盒,最后,通过调节上盒体8上的螺杆1的旋进量,使螺杆1对散热片2及其下方的平板热管3和加热块4压紧,完成传热性能测试前的布设工作。后续的,使程控电源输出功率给加热棒5,开启散热风扇7,利用温度采集装置采集需要的温度数据,便可以测出需要的传热性能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热管测试装置,使平板热管在传热性能测试时所处的测试环境能够与其应用在电子元件上时的工作环境一致,即处于基本封闭的空间内,空间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空气流动,从而使得测试出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应用时的传热性能,更有参考价值。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386.6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894743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1N25/20

专利分类号:G01N25/2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第一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申请人地址: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大院

发明人:黄浩东;赵雨亭;马瑞鑫;王长宏;林俊

第一发明人:黄浩东

当前权利人:广东工业大学

代理人:张春水;唐京桥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平板热管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