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蛛科论文_刘杰,李枢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暗蛛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科,蜘蛛,神农架,单性,组合,漏斗,湖南。

暗蛛科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李枢强[1](2009)在《海南隙蛛亚科龙角蛛属一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采自海南岛隙蛛亚科蜘蛛1新种:Draconarius jianfenglingensis sp.nov.,本种与同属其它种类的区别在于:生殖腔退化成一线状。尖峰岭龙角蛛,新种Draconarius jianfenglingensis sp.nov.(图1 ~6)正模♀,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 2007-07-19 ,李枢强,王春霞,许建军采;副模3♀♀,采集信息同上。词源:新种种名取自模式标本产地。(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朱明生,陈会明[2](2009)在《贵州洞穴龙隙蛛属2新种(蜘蛛目:暗蛛科:隙蛛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暗蛛科龙隙蛛属Draconarius Ovtchinnikov,1999两新种:半月龙隙蛛Draconarius semilunatus sp.nov.,粗壮龙隙蛛D.gross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mm.(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刘杰,李枢强[3](2008)在《中国湖南隙蛛亚科亚隙蛛属洞穴一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采自洞穴的隙蛛亚科蜘蛛1新种:Iwogumoa xieae sp.nov.,本种与同属其它种类的区别在于:生殖齿和中突缺失,具有明显的引导器背突,并且侧胫节突宽大。谢氏亚隙蛛,新种Iwogumoa xieae sp.nov.(图1 ~6)正模♂,副模3 ♂♂,7♀♀,湖南省冷水江市中连乡波月洞, 2007年11月2日,李枢强、林玉成和刘杰采;副模2♂♂,12♀♀,湖南省冷水江市渣渡镇渣渡村九门洞, 2007年11月1日,李枢强、林玉成和刘杰采;副模12 ♂♂,22♀♀,湖南省冷水江市潘桥乡仙憩洞, 2007年11月1日,李枢强、林玉成和刘杰采;副模2♀♀,湖南省新化县油溪乡高桥村梅山龙洞, 2007年11月2日,李枢强、林玉成和刘杰采。词源:新种种名取自谢立言女士的姓氏,感谢她对我们在湖南地区洞穴蜘蛛采集工作的大力支持。(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徐湘,李枢强[4](2007)在《中国隙蛛亚科蜘蛛一新种(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隙蛛亚科蜘蛛1新种。痕迹隙蛛,新种Coelotes vestigialis sp.nov.(图1~5)正模♂,副模10♂♂,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酒壶坪,1998年7月24日至8月8日,周红章、于晓东采。词源:新种根据中突而命名,指中突消失仅留下痕迹。(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徐湘,李枢强[5](2007)在《中国南方隙蛛亚科蜘蛛四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隙蛛亚科蜘蛛4新种,同时绘制了地理分布图。短隙蛛,新种Coelotes brevis sp.nov.(图1~4,17~19)正模♂,四川冕宁县彝海乡彝海子,2005年10月20日,徐湘、张秀峰采。词源:新种的种名取自引导器的形状,指引导器短。巨隙蛛,新种Coelotes colosseus sp.nov.(图5~9,20~22)正模♂,副模2♂♂,浙江杭州市中山公园,1976年10月14日,采集人不详。词源:新种的种名取自引导器的形状,指引导器强壮巨大。突隙蛛,新种Coelotes processus sp.nov.(图10~13,23~25)正模♂,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1998年11月30日,采集人不详。词源:新种种名意指插入器和盾片骨片(Tegular sclerite)具突起。伪蕾花冠蛛,新种Coronilla pseudogematasp.nov.(图14~16,26~27)正模♀,四川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水沟,2005年9月26日,徐湘、张秀峰采。词源:新种种名指新种与蕾形花冠蛛Coronilla gemata Wang,1994极为相似,意为似蕾形花冠蛛。(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志升,朱明生,孙丽娜,宋大祥[6](2006)在《神农架隙蛛属Coelotes两新种(蜘蛛目:暗蛛科:隙蛛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采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隙蛛属两新种:多环隙蛛Coelotes multannulatus sp.nov.和足齿隙蛛C.pedodentalis sp.nov.,并对神农架分布的隙蛛种类进行了总结。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06年12期)

徐湘,李枢强,王新平[7](2006)在《钩隙蛛的再研究(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钩隙蛛Coelotes icohamatusZhu & Zhang ,1991做了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该蜘蛛不是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种类。(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张志升[8](2006)在《中国漏斗蛛科和暗蛛科的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漏斗蛛科Ageleniae和暗蛛科Amaurobiidae是蜘蛛目暗蛛总科的两个主要类群,其种数占该总科种数的82.3%。暗蛛类是新蛛下目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所结的漏斗状网在蛛网进化过程中是由原始网管进化到圆网和皿网的中间过渡类型,是对蜘蛛目进行系统演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蜘蛛常栖息于森林、农田、壁缝、灌丛、石下等生境,是农林害虫天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共记述漏斗蛛科38属488种,暗蛛科71属643种(Platnick,2006),中国已记录漏斗蛛科4属21种,暗蛛科18属185种。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采集大量标本、借阅部分模式标本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中国的漏斗蛛和暗蛛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学研究。在总论中,我们对漏斗蛛科和暗蛛科的研究历史、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其系统发育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借鉴Griswold et al.(2005)等对复杂生殖器类的研究成果,选择尼可蛛科等7科的7种蜘蛛作为外群,选择上述两科在我国有分布的28属37种和分布于国外的9属10种蜘蛛作为内群,利用支序分析方法,对中国的漏斗蛛科和暗蛛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隙蛛亚科Coelotinae与漏斗蛛亚科Ageleninae的关系明显近于与暗蛛亚科Amaurobiinae的关系,建议将它从暗蛛科移回漏斗蛛科;新西兰的有筛器漏斗蛛与本科的模式属模式种(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在我们的支序图上相差甚远,表明漏斗蛛科目前是一个多系类群:隅蛛属Tegenaria和塔姆蛛属Tamgrinia等类群应该上升为亚科且后者与漏斗蛛亚科的关系明显近于与暗蛛亚科的关系,建议将后者移入漏斗蛛科。此外,分析结果不支持Ubick(2005)将拟杂蛛属Parazanomys等类群作为无筛器隙蛛姐妹群的分析结论,认为不应将拟杂蛛属Parazanomys等类群归入隙蛛亚科。各论部分共记述了5亚科[漏斗蛛亚科Ageleninae、隙蛛亚科Coelotinae、隅蛛亚科,新亚科Tegenariinae subfam.nov.、塔姆蛛亚科,新亚科Tamgriniinae subfam.nov.(漏斗蛛科)和暗蛛亚科Amaurobiinae(暗蛛科)]30属[含7新属:片蛛属,新属Laminaris gen.nov.、新漏斗蛛属,新属Neagelena gen.nov.、顶蛛属,新属Terminatus gen.nov.(漏斗蛛亚科)、囊隙蛛属,新属Saccoelotes gen.nov.(隙蛛亚科)、弧蛛属,新属Curvata gen.nov.、伪塔姆蛛属,新属Pseudotamgrinia gen.nov.(塔姆蛛亚科)和胫暗蛛属,新属Tibamaurobius gen.nov.(暗蛛亚科)]265种(含65新种、2中国新记录种和10个新发现种),并指出了1个属级同物异名(满蛛属Ambanus=Alloclubionoides)、10个种级同物异名和25个新组合。同时参照王新平(Wang,2003)对隙蛛亚科内属下分种组情况,将中国7种满蛛属Alloclubionoides蜘蛛中的6种分为2个种组;将中国13种亚隙蛛属Asiacoelotes蜘蛛中的12种分为2个种组;将中国44种隙蛛属Coelotes蜘蛛中的18种分为了5个种组;将中国110种龙隙蛛属Draconariusjtjrk蜘蛛中的48种划分为了12个种组;将中国的4种喜隙蛛属Himalcoelotes蜘蛛分为2个种组;将中国的8种扁桃蛛属Tonsilla蜘蛛分为了2个种组。此外,本文还首次对基节后膜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它存在2种状态;明确给出了所有种类的模式标本信息(包括其产地、采集时间、采集人和保存机构等);提供了包括所有新种在内的121种蜘蛛的470幅外形和生殖器等特征图、23代表种的137幅电镜扫描图和16种蜘蛛的气管模式图。(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6-06-01)

徐湘,李枢强[9](2006)在《隙蛛亚科五种蜘蛛重新描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种隙蛛亚科蜘蛛进行了重新描述:梯板隙蛛Coelotes micropsSchenkel ,1963;回弯隙蛛Coelotes palinitropusZhu & Wang ,1994;螺形龙角蛛Draconarius gyriniformis( Wang & Zhu ,1991) ;叁分龙角蛛Draconarius triatus(Zhu &Wang,1994) , comb . nov .和西藏龙角蛛DraconariustibetensisWang ,2003。回弯隙蛛、西藏龙角蛛两种蜘蛛的雌性及梯板隙蛛、螺形龙角蛛、叁分龙角蛛叁种蜘蛛的雄性均系首次报道。叁分龙角蛛是从隙蛛属Coelotes移来的新组合。(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徐湘,李枢强,王新平[10](2005)在《壮隙蛛属蜘蛛的研究(蜘蛛目,暗蛛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壮隙蛛属蜘蛛全球仅知2种:叁门壮隙蛛Robusticoelotes sanmenensis(Tang,Yin&Zhang,2002),new comb.和皮氏壮隙蛛Robusticoelotes pichoni(Schenkel,1963)。首次报道了叁门壮隙蛛的雌性补充,并记述了上述2种蜘蛛的分类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暗蛛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述了中国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暗蛛科龙隙蛛属Draconarius Ovtchinnikov,1999两新种:半月龙隙蛛Draconarius semilunatus sp.nov.,粗壮龙隙蛛D.gross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暗蛛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杰,李枢强.海南隙蛛亚科龙角蛛属一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9

[2].朱明生,陈会明.贵州洞穴龙隙蛛属2新种(蜘蛛目:暗蛛科:隙蛛亚科)[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刘杰,李枢强.中国湖南隙蛛亚科亚隙蛛属洞穴一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8

[4].徐湘,李枢强.中国隙蛛亚科蜘蛛一新种(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7

[5].徐湘,李枢强.中国南方隙蛛亚科蜘蛛四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7

[6].张志升,朱明生,孙丽娜,宋大祥.神农架隙蛛属Coelotes两新种(蜘蛛目:暗蛛科:隙蛛亚科)[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

[7].徐湘,李枢强,王新平.钩隙蛛的再研究(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

[8].张志升.中国漏斗蛛科和暗蛛科的系统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

[9].徐湘,李枢强.隙蛛亚科五种蜘蛛重新描述(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

[10].徐湘,李枢强,王新平.壮隙蛛属蜘蛛的研究(蜘蛛目,暗蛛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合古卷叶蛛-图8-39 卷叶蛛科、栅蛛...基于12S、16S、18S和28SrDNA序列整合...乌鲁木齐市不同生境地表蜘蛛群落组成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蜘蛛群落季节动态...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2次独立贝叶斯分...! " #$新平拟隙蛛 新种

标签:;  ;  ;  ;  ;  ;  ;  

暗蛛科论文_刘杰,李枢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