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织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甲基丙烯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甲酯,镀铜。
碳纤维织布论文文献综述
姚启翰[1](2018)在《碳纤维织布电极电吸附脱盐性能及不同隔片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吸附(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技术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耗能少,工艺操作简单和无副产物产生等特点,近年来该技术随着碳材料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提升CDI技术脱盐效率,本课题构建了循环式电吸附脱盐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传统CDI技术脱盐性能测试和工艺条件的优化等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的隔片对传统CDI脱盐技术进行了强化与改进,并对相关机理做出分析。研究结果对提升CDI技术的脱盐效率和工业化体系的发展有所裨益。主要硏究内容与结果如下:在原有电极基础上,在CDI装置中放置不同的隔片,进一步改善CDI脱盐效果。实验发现加入铁质隔片和碳质隔片的CDI装置(SSF-CDI和CNT-CDI)的电吸附量有所提升,加入纸质隔片的CDI装置(FP-CDI)导致脱盐效率下降。吸附动力学的拟合结果表明,CDI、SSF-CDI和CNT-CDI系统电极吸附去除氯化钠的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大于0.98,它们去除氯化钠均以电吸附作用为主。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DI、SSF-CDI和CNT-CDI电极对氯化钠的去除过程均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符合,其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它们对离子的去除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热力学实验表明,CDI、SSF-CDI和CNT-CDI系统的ΔG在实验温度下均为小于零,表明离子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计算结果表明,CDI去除氯化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电吸附去除氯化钠的进行。整个吸附过程主要通过库仑力作用实现的,也是氯化钠由无序状态转换为有序状态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5)
林玮,孙伟,李宗津[2](2011)在《连续碳纤维织布-氯氧镁水泥浆加固贴层的直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连续碳纤维织布-氯氧镁水泥浆加固贴层进行了直剪测试,探讨了延长养护龄期、增加用水量、掺加硅灰和掺加有机胶材等方法对氯氧镁水泥浆黏结性能的改性效果,并分析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延长养护龄期、掺加硅灰和掺加有机胶材能够有效提高氯氧镁水泥浆的黏结性能,但增加用水量却降低该性能.硅灰是一种极为细微的粉末,当其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其可在氯氧镁水泥浆中分散,并在向碳纤维间隙填充时把水泥浆带入,从而增加了水泥浆对碳纤维的包裹,增强了水泥浆的黏结性能.有机胶材在氯氧镁水泥浆中能很好分散,这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水泥浆的黏结性能.氯氧镁水泥浆作为胶材较有机胶材性能差,这主要是因其对连续碳纤维织布浸润性较弱所致.(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钱箫羽[3](2003)在《碳纤维织布增强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基托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义齿的制作。但因其韧性较低,脆性较大,存在着易折断的现象。为使基托具有最薄的厚度和最大的强度,常通过各种机械方法来增强义齿基托的强度。 本实验将经碳纤维预浸织布加强的PMMA试件与常规PMMA试件相比较,测试其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并将碳纤维预浸织布分别置于PMMA测试试件的中央、靠近磨光面和靠近组织面叁种状态,研究不同埋入部位对碳纤维织布加强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同时测试了叁种厚度(1.0mm,1.5mm,2.0mm)的碳纤维织布加强PMMA试件的机械性能,探索碳纤维织布加强材料厚度与PMMA机械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1.将经碳纤维预浸织布加强的PMMA与对照组相比较,弯曲强度显着增加(P<0.01),其强度满足临床需要。 2.将碳纤维预浸织布分别置于试件的中间、靠磨光面和靠近组织面叁种状态,弯曲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中间层组的弯曲强度大于靠近磨光面组,后者大于靠近组织面组,其间差别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此时提示临床用碳纤维进行义齿基托树脂加强时,应将碳纤维织布置基托中央。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表明,中间层组的PMMA加强材料的弹性模量与相同厚度的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靠近组织面组和靠近磨光面组均大于中间层组,但靠近组织面的和靠近磨光面的试件的弹性模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结果提示,中间层组的PMMA加强材料与对照组相比,在提高义齿的抗弯曲性能同时,刚性没有增加,保持了一定的柔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韧性。但靠近组织面组和靠近磨光面组试件的柔韧性虽增加,但抗弯曲性能大大减弱,故临床不宜采用。3.测试了叁种厚度的碳纤维织布加强PMMA试件的机械性能,表明经碳纤维织布加强后,厚度为l.Omm的碳纤维织布加强PMMA试件弯曲强度近似于2.srnrn的常规PMMA试件的强度,考虑到基托易折断的多种因素,因而宜采用1.0一1.5~的碳纤维织布加强PMMA以适合临床要求。 本试验表明,碳纤维织布具有易于操作,设计灵活,价格便宜,不需增加特别设备,边缘易于抛光,加强效果好的优点,易于推广。(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3-04-01)
钱箫羽,姚月玲,孙延,沈丽娟[4](2002)在《碳纤维织布增强型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碳纤维织布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的机械性能。方法:将碳纤维预浸织布埋入PMMA不同部位的基托内,测定并比较不同形式的碳纤维织布增强PMMA基托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经碳纤维预浸织布加强的PMMA与对照组(相同厚度)相比,弯曲强度有明显提高(P<0.01),弹性模量无明显提高(P>0.01)。而弯曲强度相近时,碳纤维织布加强者的厚度仅为对照组的一半。碳纤维织布不同位置的加强形式对其强度有影响,位于基托中间层的强度高于近组织面及磨光面者。结论:碳纤维织布既能明显提高PMMA基托的弯曲强度,又保持了其柔韧性。临床上宜将其放置于PMMA基托的中间层,既增加强度,又利于美观;临床宜设计1.5~2.0mm碳纤维织布增强型PMMA以满足基托的机械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2年06期)
沈碧霞,黄凤来[5](1986)在《碳纤维/玻璃纤维混织布及其环氧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目前都用单丝铺放工艺。为了改善单向预浸料的工艺性能,开发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织布。用它们制备复合材料,操作方便,可用手糊或模压工艺。根据设计需要,可调整混织布的经纬比例和布的构造,以获最佳性能/价格比。 本文通过六种混织布/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和估算,表明其拉伸和弯曲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符合“混合律”。在碳纤维占总纤维的体积分量为26%时出现最低的复合材料强度,而碳纤维的体积分量超过53%时才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部有提高。(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1986年04期)
[6](1985)在《镀铜碳纤维不织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中央制作所和电镀药品的大厂家奥野制药工业公司已确定开发了世界首创的碳纤维电镀工艺"碳纤维镀层(EPC)法"。这种 EPC 法是先将碳纤维制成不织布状,然后用洗净剂调整其表面,再用盐酸处理,为了获得均一的电镀要覆上触媒,用硫酸或氢氧化钠将触媒活化后,用硫酸铜电镀液将纤维(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1985年06期)
碳纤维织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连续碳纤维织布-氯氧镁水泥浆加固贴层进行了直剪测试,探讨了延长养护龄期、增加用水量、掺加硅灰和掺加有机胶材等方法对氯氧镁水泥浆黏结性能的改性效果,并分析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延长养护龄期、掺加硅灰和掺加有机胶材能够有效提高氯氧镁水泥浆的黏结性能,但增加用水量却降低该性能.硅灰是一种极为细微的粉末,当其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其可在氯氧镁水泥浆中分散,并在向碳纤维间隙填充时把水泥浆带入,从而增加了水泥浆对碳纤维的包裹,增强了水泥浆的黏结性能.有机胶材在氯氧镁水泥浆中能很好分散,这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水泥浆的黏结性能.氯氧镁水泥浆作为胶材较有机胶材性能差,这主要是因其对连续碳纤维织布浸润性较弱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织布论文参考文献
[1].姚启翰.碳纤维织布电极电吸附脱盐性能及不同隔片对电极性能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8
[2].林玮,孙伟,李宗津.连续碳纤维织布-氯氧镁水泥浆加固贴层的直剪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
[3].钱箫羽.碳纤维织布增强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3
[4].钱箫羽,姚月玲,孙延,沈丽娟.碳纤维织布增强型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2
[5].沈碧霞,黄凤来.碳纤维/玻璃纤维混织布及其环氧复合材料[J].复合材料学报.1986
[6]..镀铜碳纤维不织布[J].合成纤维工业.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