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细菌论文_张情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瘤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瘤,细菌,根瘤菌,大豆,固氮,沙棘,台湾。

根瘤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情[1](2019)在《沙棘根瘤形态结构及根瘤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根系可以与土壤中的弗兰克氏菌(Frankia)形成特殊的器官——根瘤,并在根瘤中有效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N_2)。然而,由于弗兰克氏菌的分离和培养异常困难,严重限制了相关的基础研究。本研究利用现代显微技术对沙棘根瘤的形态结构、瘤瓣的解剖结构和根瘤内弗兰克氏菌的不同存在形式进行了观察;分别采集生长于陕西省永寿县马坊林场、安塞黄土高原试验站、靖边县五里湾和榆林市榆阳区转龙湾等4个沙棘林地的根瘤,采用根瘤切片法和匀浆法、在叁种不同培养基上分离沙棘根瘤中的细菌;通过对菌株菌落形态的观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以探讨沙棘根瘤细菌的多样性。取得的结果如下:1.从沙棘根瘤的分布状况看,沙棘根系的结瘤数量并不高,只有少量一年生和二年生的根系上、偶尔在多年生的粗根上有根瘤的形成,且只出现在局部。初生的根瘤是以单个瘤瓣出现,经多次二叉分枝后发育成珊瑚状瘤块,与桤木型根瘤相似。2.根瘤瘤瓣的解剖结构表明,弗兰克氏菌侵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外皮层和中皮层的外侧区域的细胞,中皮层的内侧区域和中柱内被侵染的细胞相对较少。从侵染细胞与非侵染细胞相间出现的现象及其各自的特征可以看出,根瘤的不同宿主细胞抵抗弗兰克氏菌侵染的能力不同;而弗兰克氏菌侵染宿主细胞后,就会以菌丝体、泡囊和孢子囊叁种不同的形式存在。3.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可将从马坊、安塞、五里湾和转龙湾等四个林地沙棘根瘤中分离到90株菌,归类到4个门7个纲14个目20个科27个属。其中,从马坊林地沙棘根瘤分离得到52株菌,属于4门6纲12目19科26属,以小单孢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株最多;从安塞地区沙棘根瘤分离得到的5株菌归属于3门3纲3目3科3属,分别为链霉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从五里湾林地沙棘根瘤分离得到5株菌,属于2门2纲2目3科3属,分别为小单孢菌属、两面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从转龙湾林地沙棘根瘤分离得到的28株菌属于3门4纲5目5科6属,分别为小单孢菌属、Plantactinospora、放线异壁酸菌属、Hungatella、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对根瘤内部解剖结构的进一步了解和沙棘根瘤细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沙棘根瘤的固氮机理和提高沙棘林分的固氮能力,对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的环境且生态学意义巨大的沙棘林分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佚丽,黄宝灵,吕成群,石前,吴朝学[2](2012)在《台湾相思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长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广西喀斯特生境台湾相思采集根瘤并分离纯化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适应性。[方法]分离纯化从台湾相思树根瘤中获得的菌株,分别对获得的45株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耐盐、耐钙、酸碱试验及温度试验。[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在B.T.B反应中均产酸,都能利用KNO3和(NH4)2HPO4这2种氮源,绝大部菌株均能利用7种碳源,但在以不同糖类作为唯一碳源时生长速度差别很大;有17株菌呈革兰氏阳性,其余为阴性;有8株菌能利用3-酮基乳糖,19株菌能水解淀粉,19株菌水解明胶,绝大部分菌株都能利用柠檬酸盐;80%供试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很差;耐低温(9℃)的菌株有19株,占总数的42.2%,耐高温(39℃)较强的菌株有28株;13株菌的耐酸性较强,22株菌在pH 9.0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供试的45株菌都能耐受0.5%的NaCl,在1.0%~2.0%盐浓度范围内能良好生长的菌株有10株;所有供试菌株在3%~15%的钙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30%的钙浓度下仍生长良好的菌株有15株。[结论]在喀斯特环境下,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逆性表现出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刘影,戴小密,朱家璧,俞冠翘,邹华松[3](2006)在《用RT-PCR方法检测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和nifH突变体根瘤细菌中nod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 and nifH基因突变体在宿主植物的根部引发不能固氮的根瘤,而且根瘤的数目急剧增加。本文用RT-PCR方法,检测了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 and nifH突变体根瘤细菌中 12个nod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2个nod基因在这两个突变体的根瘤细菌中都增强表达。这说(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张学江[4](1999)在《根瘤细菌的生物学多样性和细菌──宿主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主要豆科作物大豆和花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身研究工作内容,(1)总结了与宿主共生的根瘤菌生物学多样性,包括大、小样本的土着根瘤菌群体数量、分离频率、类型与分布及其菌株-宿主共生混交性与亲和性;(2)评述了根瘤菌-宿主植物共生体双边固氮改良,包括优良菌株的选育、宿主品种资源共生特性的评价与利用及特异性状的选择;(3)讨论了我国这一类共生体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研究有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韩善华,张红[5](1999)在《大豆根瘤细菌周膜的冷冻复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冷冻复型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中的细菌周膜。细菌周膜的断裂面上有颗粒状物质,但P面和E面有所不同,前者颗粒密度较大。即使都在P面或E面上,不同的细菌或同一细菌不同部位的颗粒密度也不一样。在细菌周膜与细菌细胞壁之间有一个环形腔隙,腔的大小随细菌和细菌部位不同而异。腔中不仅有泡状和管状结构,有时也有类寄主细胞质物质。细菌周膜表面有近似半球形或嵴形隆起,它们可能是腔中管泡状结构压迫细菌周膜外鼓所致。本文还讨论了细菌周膜断裂面上颗粒密度不同的原因及腔中管泡状结构的来源。(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韩善华[6](1992)在《大豆根瘤细菌周膜融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中常有多个细菌存在于一个公共细菌周膜中,它并不光会来自于细菌分裂时,细菌周膜不分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细菌周膜彼此融合所致。这种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1992-11-01)

韩善华,郑国錩[7](1989)在《豌豆根瘤细菌周膜在发育中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周膜随发育不同而异。侵入线中的细菌没有细菌周膜,刚从侵入线释放到寄主细胞质中的细菌虽有这一特殊结构,但一般较小,表面光滑。然后随着发育而不断变大,有的表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在这些细菌周膜附近,常有一些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有的还有一些纤维状物质和泡状结构位于它所包围的电子透明区域中。当细菌周膜继续向外扩展时,常与相邻细菌周膜相互嵌合,进而彼此融合。这种融合是一种不对称性融合,只出现在即将或已成熟的被侵染的细胞中。细菌周膜融合可能与共生体系的固氮和物质交换有关。(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89年06期)

刘世珍[8](1986)在《Bio Technica公司扩大根瘤细菌生产计划有了新的合作者》一文中研究指出Enichem Agricoltura S.p.A.公司从 Uniroyal Chemical 公司接过了 BioTechnica 公司的一项用遗传工程操作的根瘤菌细菌,作为大豆籽接种物研究计划。(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1986年09期)

周平贞,吴生堂[9](1980)在《马桑—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研究——Ⅰ.马桑根瘤细菌在大豆上结瘤固氮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马桑结根瘤、固氮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附图见封二,图1)是多年生落叶灌木,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广泛分布,多生于海拔400—2100米的灌木丛中,耐瘠薄干旱,在酸性和石灰性土壤和岩石风化物上均能生长,是一种先锋植物。全株各部都含马桑碱,有毒,群众用作土农药或绿肥。(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期刊1980年02期)

根瘤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广西喀斯特生境台湾相思采集根瘤并分离纯化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适应性。[方法]分离纯化从台湾相思树根瘤中获得的菌株,分别对获得的45株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耐盐、耐钙、酸碱试验及温度试验。[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在B.T.B反应中均产酸,都能利用KNO3和(NH4)2HPO4这2种氮源,绝大部菌株均能利用7种碳源,但在以不同糖类作为唯一碳源时生长速度差别很大;有17株菌呈革兰氏阳性,其余为阴性;有8株菌能利用3-酮基乳糖,19株菌能水解淀粉,19株菌水解明胶,绝大部分菌株都能利用柠檬酸盐;80%供试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很差;耐低温(9℃)的菌株有19株,占总数的42.2%,耐高温(39℃)较强的菌株有28株;13株菌的耐酸性较强,22株菌在pH 9.0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供试的45株菌都能耐受0.5%的NaCl,在1.0%~2.0%盐浓度范围内能良好生长的菌株有10株;所有供试菌株在3%~15%的钙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30%的钙浓度下仍生长良好的菌株有15株。[结论]在喀斯特环境下,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逆性表现出多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瘤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情.沙棘根瘤形态结构及根瘤细菌的分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赵佚丽,黄宝灵,吕成群,石前,吴朝学.台湾相思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长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刘影,戴小密,朱家璧,俞冠翘,邹华松.用RT-PCR方法检测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和nifH突变体根瘤细菌中nod基因的表达[C].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4].张学江.根瘤细菌的生物学多样性和细菌──宿主改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

[5].韩善华,张红.大豆根瘤细菌周膜的冷冻复型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

[6].韩善华.大豆根瘤细菌周膜融合的一种特殊形式[C].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2

[7].韩善华,郑国錩.豌豆根瘤细菌周膜在发育中的变化[J].微生物学报.1989

[8].刘世珍.BioTechnica公司扩大根瘤细菌生产计划有了新的合作者[J].生物技术通报.1986

[9].周平贞,吴生堂.马桑—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研究——Ⅰ.马桑根瘤细菌在大豆上结瘤固氮初报[J].中国油料.1980

论文知识图

新疆与西藏样品中分离菌株所属目的...3 定量实时 PCR 分析 nifA 突变及野生~...2 在 nifA 突变的根瘤细菌及野生...根瘤-图69 根瘤

标签:;  ;  ;  ;  ;  ;  ;  

根瘤细菌论文_张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