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傅金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傅金铨,为本堂,合阳丹室,醉花道人
傅金铨论文文献综述
朱越利[1](2016)在《清代道士傅金铨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仅就傅金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本文认为:仅仅根据署名"珊城",还无法断定傅金铨为今金溪县珊城乡人;傅金铨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之前,嘉庆二十二年(1817)之前居故乡江西,然后入蜀,嘉庆二十四年(1819)入湘,嘉庆二十五年(1820)之后居四川合州合阳城,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之后;傅金铨不是醉花道人;《自题所画》初本并无《醉花道人传》。(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6年03期)
孙小虎[2](2014)在《傅金铨心性论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金铨,字鼎云,号济一子,义号醉花道人,江西金溪珊城人,清嘉庆、道光年间着名的道士,其思想主要有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说和叁教合一的心性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他的叁教合一的心性思想,从儒释道叁家,叁个角度来阐述傅金铨的心性思想。他在内丹修炼上主张“性命双修,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必须双修。人之生命就是神气相依的体现,性系于心,本体为神,命成于气,禀气成形。为了配合修炼内丹的需要,傅金铨继承和发展“叁教合一”的心学思想,他认为道本来只有一个“心”,“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妄,斯言尽矣”,心在他这里具有主宰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成仙得道的主体,是人生死的根本,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人生来心本无污染,进入世俗尘界,被各种欲望俗念所掩埋,沉迷难醒,所以就需要叁教的圣人,用“道”把他们从世俗的欲念中拯救出来。傅金铨认为圣人之教,虽然分为叁家——儒、释、道,但是理却只有一个,“教虽分叁,理无二致。”傅金铨把这个“理”称之为“明德”,明德的人,内心虚灵,天赋的禀性,人人都不特殊,心心都具有,所以学道之人要做的就是明善复初。傅金铨认为在明善复初的过程,就是要恢复人内心天赋的理,与世俗的人欲、妄心相互斗争,在内心克治上下工夫,黜聪堕明,契厥本心,时间一久,就能自然符合“道”。无论是古代圣人,还是英明的帝王,都在“心”上做功夫,进而教化天下。傅金铨在其心学思想中把叁教之“明善复初”概括为:儒学为“存心养性”,道教为“修心练性”,佛教为“明心见性”,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4-12-12)
杨燕,詹石窗[3](2011)在《赤水长吟通妙境——傅金铨诗词的道教艺术旨趣》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着名道士傅金铨是一位道家文化素养很好的诗词作家。他的《赤水吟》以诗词并用的方式敷演大丹规程,颇有张伯端《悟真篇》的遗风。他不仅以诗叙说丹法,力图表征内丹修持的步骤、原则和状态,而且把"铅汞深机"隐于"风云月露"之中,通过一眠一咏、一静一动的强烈对比,造就了诗歌变幻莫测的灵动状态。他是经过长期写生实践的道教艺术家,善于从不同角度表现一种题材。他喜好画石,且以诗颂其所画,别有逸趣在心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1年01期)
于兴汉[4](2009)在《试论傅金铨的道家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金铨是清代净明道的着名道教学者,在伦理道德方面,提出了忠孝为本、欲出世成仙先入世做人、去欲存真等一整套修养理论和方法,具有融合儒家伦理实践,积极进行伦理教化的鲜明特色。(本文来源于《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期刊2009-09-01)
周全彬[5](2007)在《海内罕见的孤本外丹秘笈——清代傅金铨着《炉火心笺》》一文中研究指出仙家修炼,古来以外丹烧炼为究竟。唐宋大规模外丹烧炼失败,仙道方法也逐渐从摄取铅汞砂硫之凝化转向身体内部精?神之运化。此后外丹学衰而内丹兴盛,一大批新出的内丹经如雨后春笋,内丹取代外丹成为修炼主流。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本文来源于《中国道教》期刊2007年06期)
谢正强[6](2004)在《傅金铨内丹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金铨,字鼎云,号济一子,又号醉花道人,江西金溪珊城(今江西省金溪县珊城乡)人,生活于清嘉、道年间,精于道教阴阳双修派丹法,晚年在巴、渝地区传道授徒,影响很大。傅金铨编着有《道书十七种》,收录于《藏外道书》第11册。其中包括傅金铨自撰的几部着作和一些内丹典籍以及部分明、清时人的着作,内容以道教阴阳丹法为主。从研究清代道教史和内丹理论特别是阴阳双修派的内丹理论等角度来说,对傅金铨的内丹思想作全面深入的个案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共分引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在引论中首先回顾了有关本论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学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分析法等等都作了说明。 正文部分分六章。全文围绕傅金铨及其内丹思想展开论述,并和与之时代相近的道教双修、房中、清修等等修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傅金铨这一视角,对道教内丹的思想主旨、方法分野作深入考察,以期对傅金铨乃至整个道教内丹体系获得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 第一章,傅金铨的生平和着作:首先,对傅金铨生平及师承授受的考察,以《道书十七种》与相关地方志为基本材料。论文指出,傅金铨自二十多岁起究心丹道,五十余岁入蜀,享年八十以上。师承清虚先生,并有星霁堂吕祖乩降授道之事。弟子众多,以合州知州纪大奎最为有名,其传记见载于《清史稿》。其次,傅金铨《道书十七种》所收着作,可分为傅金铨本人着作、顶批双修经典、房中采战色彩甚浓的双修典籍、其他(与双修内丹关系不大的作品)四类,通过对其中《试金石》、《顶批双修经典》等着作的考察,揭示出傅金锉内丹的阴阳双修、男女双修的特点。章末引用卿希泰《中国道教史》、高罗佩《秘戏图考》、李零《中国方术考》的相关论述,指出傅金栓所倡导的男女双修内丹之学,实为明清之际道教衰落的历史背景下,阴阳(男女)双修派内丹民间化、世俗化、细节化的的结果。 第二章,傅金锉内丹理论的思想背景:首先,以双修丹家对《参同契》、《悟真篇》的阐释为线索,探讨道教内丹双修派的历史发展。参同契本为外丹经典,唐代丹家将之用于指导内修,至张伯端着《悟真篇》,《参同契》的内丹化彻底完成。宋元以来的内丹双修派,大多通过为《参同契》、《悟真篇》作注疏来阐发其阴阳双修内丹理论。其中的代表人物翁葆光、陈致虚、陆西星等各自的作品,基本反映了道教内丹阴阳双修派理论从初步确立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其次,对元、明以来以陈致虚、陆西星为代表的双修丹家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双修丹家认为,一气分而为阴阳,同自太极所生。阴阳于修炼者而言,即是男女。阴阳合而万物生,丹道与人道一顺一逆,顺交成人,逆合成丹。男子先天既破之后,一生所产,无非阴精,须借彼家“真汞”点化方可成丹。围绕这一理论展开,双修丹家又有“内丹叁要论”、“法财侣地说”、“金液玉液论”等等说法。最后,探讨了张伯端以来双修丹家的心性之学,《悟真篇》带有明显的融摄叁教的特色,后世双修各家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同,则各有所偏。本章所述丹道背景知识,为深入研究傅金锉本人的阴阳双修内丹思想所必需。 第叁章,傅金锉的双修内丹思想:主要对傅金栓的双修内丹思想进行了梳理。傅金锉主张内丹性命双修即是阴阳双修、男女双修,不可单行,并引用《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及前贤丹经为证,其理论并没有超出前代双修丹家如陈致虚、陆西星的范围。傅金锉的贡献着重表现在对双修丹法细节方面的补充叙述。首先,内丹修炼的下手工夫,傅金锉主张从炼心入手,并结合调息等手段,达到河车运行、开关展窍的结果。其次,傅金锉提出了“鼎器筑基”的说法,与之相关联,傅金锉的丹法体系讲究“选鼎有定则,调鼎有法度,用鼎有强弱,换鼎有度数”、“备九鼎以还丹行中关之事”,从筑基至温养,各个步骤皆有“鼎器”参与,似与道教房中术有关。再次,“他家活子时”和“觅信’,、“行符”在傅金拴内丹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结合明清医家的相关“种子论”的说法,双修丹家的“活子时”、“符信”之说作了探索性研究。最后,儒家理学心性论、工夫论是傅金锉内丹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儒家理学的融摄,使傅金锉的双修内丹体系与前人相比,也显得独具特色。 第四章,傅金锉双修内丹“东派”说考辨:将傅金锉与明代内丹双修大家陆西星进行比较。作者通过历史文献考证和丹道理论对比两方面的研究,指出学术界盛行己久的傅金锉内丹属“东派丹法”说法的错误所在。首先,陆西星被,称为东派祖师,肇始者实为李西月。傅金锉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关于“东派”的说法。傅金锉对陆西星的了解,很可能也仅限于《玄肤论》与《金丹就正篇》,于其丹法细节很可能并未深究。其次,通过对二人丹法的比较,作者得出结论,陆西星之“东派丹法”,与傅金锉完全属于不同的丹法系统。二人丹法不同之处甚多,最主要的,当是对“有为法”的认识:陆西星丹法“有为”一步仅指“片响采药”而言,傅金锉的“有为”法则涵盖了筑基、玉液、得药、温养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3-10)
傅金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傅金铨,字鼎云,号济一子,义号醉花道人,江西金溪珊城人,清嘉庆、道光年间着名的道士,其思想主要有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说和叁教合一的心性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他的叁教合一的心性思想,从儒释道叁家,叁个角度来阐述傅金铨的心性思想。他在内丹修炼上主张“性命双修,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必须双修。人之生命就是神气相依的体现,性系于心,本体为神,命成于气,禀气成形。为了配合修炼内丹的需要,傅金铨继承和发展“叁教合一”的心学思想,他认为道本来只有一个“心”,“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妄,斯言尽矣”,心在他这里具有主宰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成仙得道的主体,是人生死的根本,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人生来心本无污染,进入世俗尘界,被各种欲望俗念所掩埋,沉迷难醒,所以就需要叁教的圣人,用“道”把他们从世俗的欲念中拯救出来。傅金铨认为圣人之教,虽然分为叁家——儒、释、道,但是理却只有一个,“教虽分叁,理无二致。”傅金铨把这个“理”称之为“明德”,明德的人,内心虚灵,天赋的禀性,人人都不特殊,心心都具有,所以学道之人要做的就是明善复初。傅金铨认为在明善复初的过程,就是要恢复人内心天赋的理,与世俗的人欲、妄心相互斗争,在内心克治上下工夫,黜聪堕明,契厥本心,时间一久,就能自然符合“道”。无论是古代圣人,还是英明的帝王,都在“心”上做功夫,进而教化天下。傅金铨在其心学思想中把叁教之“明善复初”概括为:儒学为“存心养性”,道教为“修心练性”,佛教为“明心见性”,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傅金铨论文参考文献
[1].朱越利.清代道士傅金铨小考[J].世界宗教文化.2016
[2].孙小虎.傅金铨心性论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3].杨燕,詹石窗.赤水长吟通妙境——傅金铨诗词的道教艺术旨趣[J].社会科学战线.2011
[4].于兴汉.试论傅金铨的道家教育思想[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
[5].周全彬.海内罕见的孤本外丹秘笈——清代傅金铨着《炉火心笺》[J].中国道教.2007
[6].谢正强.傅金铨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