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限制性,病毒,内切,杆菌,基因,质粒,芽孢。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璐,易安妮,王广,罗燕华,吴希阳[1](2011)在《酵母生产过程中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16S rDNA序列多样性的ARDRA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法)对活性干酵母生产过程的嗜热芽孢杆菌污染进行分型和溯源。通过对从酵母工厂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取样和成品中分离得到的23株芽孢杆菌进行ARDRA分型,检测出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结果经细菌生理生化鉴定验证。溯源分析生产过程的芽孢杆菌污染可能是来自糖蜜高温灭菌过程未杀灭的嗜热芽孢。基于核酸检测的分子生物学ARDRA技术的优点是快速、专一性强和灵敏度高,适于应对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污染事件。(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1年08期)
张淑芹,王国珍,刘志屹,孙非,张福明[2](2008)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同批次疑似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及麻疹样发疹的患者血清分别采用RT-PCR法、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进行检测,然后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的叁次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较RT-PCR法的检测结果更精确。结论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早期诊断柯萨奇B组病毒性疾病的最为精准的检测方法,并且为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8年11期)
耿捷,龚振华,李会荣,尹燕博,黄运生[3](2005)在《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区分NDV强弱毒株》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的特异引物,采用RT-PCR对1996年以来分离的45株国内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分析,并与其M DT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建立了RT-PCR结合Bg lⅠ内切酶分析区分新城疫强弱毒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迅速,不仅能区分新城疫的强弱毒株,还可诊断AM PV-1引起的其他禽类的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肖亚梅,罗琛[4](2004)在《人工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_1代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差速离心法、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抽提等技术,提取并纯化了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的线粒体DNA(mtDNA).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酶切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mtDNA分子大小为16.77kb,除无sall酶切位点外,其余7种酶EcoRI、BalI、XbaI、BamHI、PstI、XhoI各产生4、4、3、3、3、2、2个切点,与已报道的普通草鱼一致,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与普通草鱼间未检测出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差异.这表明,雌核发育草鱼F1代与普通草鱼mtDNA遗传结构具有同一性.(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孙非,肖兰,刘志屹,张淑芹,刘建伟[5](2004)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柯萨奇B组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柯萨奇B组病毒B1~B6型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GCG软件对柯萨奇B1~B6型病毒cDNA全序列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析。结果 共 114种限制性内切酶在柯萨奇B1~B6型病毒cDNA中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酶切位点。经过比较和分析 ,得到了它们的一个共同cDNA片段 ,在这个cDNA片段中 ,B1~B6型病毒各自具有特异性的核苷酸序列 (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 ,对柯萨奇B组病毒 6个已知型别标准毒株进行了成功的分型和检测。结论 本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柯萨奇B组病毒检定以往方法中所存在的非特异性问题 ,可以对柯萨奇B组病毒进行准确的检定和型别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董关萍,尚世强,俞锡林,余钟声,邵祝洪[6](2003)在《人类巨细胞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酶分析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在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对CMV进行PCR扩增并选择BstUI进行酶切以鉴别扩增产物。怀疑CMV感染患儿的32份血标本和5份脑脊液标本进行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巨细胞病毒PCR扩增后产物为592bp,经BstUI酶切后证实为CMVDNA,其最小检出量为0·1fg,与乙肝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32份血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的CMV,12份血和1份脑脊液标本阳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标本,5例阳性。PCR阳性检出率为37·5%,ELISA为15·7%(P<0·05)。结论PCR加限制酶分析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能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来源于《浙江检验医学》期刊2003年01期)
郑文杰,刘伟,赵祥平[7](2003)在《鸽痘病毒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鸽痘病毒 ,以蛋白酶 K法抽提病毒 DNA,提取到高分子量病毒 DN、病毒 DN 经 Eco R 、Sal ,Pst 酶切后各产生 17、8和 13个片段 ,病毒 DNA的大小约为 2 89.32 kb。(本文来源于《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期刊2003年02期)
杜绍财,刘峰,魏来,王剑,王豪[8](2002)在《HBV P区聚合酶基因变异株的检测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HBV聚合酶基因变异株DNA检测技术 ,探讨变异株的变异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引入法设计引物检测YIDD、YVDD ,内切酶分析 ,PAGE电泳法检测DMHD、LMLL、LMAQ基因变异。结果 应用SSPⅠ及ApaL内切酶可准确地检测出YIDD和YVDD。 2 3例HBVDNA阳性病例中 ,9例YMDD未变异 ,BstNⅠ切点保持着野生型序列与参考序列相同 ;6例YMDD未变异 ,BstNⅠ切点发生变异 ;2例YMDD未变异 ,LMLL变异、BstNⅠ切点消失 ,并伴随有YAAV 4个氧基酸发生变异 ;1例YMDD未变异 ,DMHD发生变异 ;2例YIDD变异株伴随LMAQ变异、BstNⅠ切点变异 ;另 1例YIDD变异株在 50 2位 544位伴随YQHG、YKHG和SNLY、SHLY变异 ;3例YIDD和 2例YVDD病例的BstNⅠ切点均有变异。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 ,在YMDD未变异株中 50 % ( 9/1 8)为野生株 ,50 % ( 9/1 8)有基因变异 ,提示LMAQ、YIDD、YVDD变异 (W 2~W 1 2 )可能与拉米呋啶药物治疗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02年05期)
孙惠玲,龚玉梅,苗得园,张培君,Pat,Blackall[9](2002)在《禽霍乱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CR、琼扩和REA叁种方法,对澳大利亚一鸡场爆发的禽霍乱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这次爆发系由血清4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与1994年在该鸡场分离到的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导致这次爆发的病原菌与导致1994年爆发的病原菌在分子水平上不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10](2002)在《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以我国特有的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分离的质粒pRST98为研究对象 ,对其除编码细菌抗药性外还能使宿主菌毒力增强这一独特性状产生的分子基础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核酸酶谱分析。方法 将质粒pRST98用QIAGEN试剂盒提纯并精确定量后 ,选用常用的 9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制作该质粒的酶切图谱。结果 用试剂盒提纯质粒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得到了清晰、准确的质粒酶切图谱 ,其中BglⅡ、EcoRⅤ、PstⅠ和SacⅡ是对该质粒进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理想工具。结论 伤寒沙门菌多效性质粒 pRST9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谱的建立 ,为分析该质粒的遗传特征、流行病学追踪和基因功能定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同批次疑似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及麻疹样发疹的患者血清分别采用RT-PCR法、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进行检测,然后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的叁次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较RT-PCR法的检测结果更精确。结论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早期诊断柯萨奇B组病毒性疾病的最为精准的检测方法,并且为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思璐,易安妮,王广,罗燕华,吴希阳.酵母生产过程中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
[2].张淑芹,王国珍,刘志屹,孙非,张福明.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
[3].耿捷,龚振华,李会荣,尹燕博,黄运生.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区分NDV强弱毒株[J].中国兽医学报.2005
[4].肖亚梅,罗琛.人工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_1代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04
[5].孙非,肖兰,刘志屹,张淑芹,刘建伟.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柯萨奇B组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6].董关萍,尚世强,俞锡林,余钟声,邵祝洪.人类巨细胞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03
[7].郑文杰,刘伟,赵祥平.鸽痘病毒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
[8].杜绍财,刘峰,魏来,王剑,王豪.HBVP区聚合酶基因变异株的检测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2
[9].孙惠玲,龚玉梅,苗得园,张培君,Pat,Blackall.禽霍乱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10].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