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文

蒋晓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文

摘要:近年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心的话题。五华区作为昆明市的核心城区之一,流动人口众多,推动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社会调查首先描述了五华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

(一)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由于城乡之间人口自由迁移和流动,各种制约性社会制度因素的存在导师的,是农村流动人口与户籍相分离的一种结果。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在不同的学科的学科领域,也对此概念的界定不同,在此,本文中所探讨的流动人口是指保留原户籍,到户籍所在地之外从事各种形式经济活动的人员。旅游、上学、访友等情况并不包含在内。在中国,流动人口可以称之为一种反映特定意义的经济现象,在整个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进程中,流动人口问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需要进一步关注。

1.“三严”的关键是“严”字。严以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根基和基础就是修身。修身不是修“筋骨皮”,而是修德修心。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时刻注重德性修养、党性修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锻造金刚不坏之身。

变电站一般外墙设计,依据《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进行计算,结果及参数如表1、表2和表3所示。根据计算,110-A2-3方案配电装置楼满足节能要求的外墙构造为:金属岩棉板(双面单层彩钢板,中间填充70 mm厚、容重100 kg/m3的岩棉)+轻钢龙骨单面钉纸面石膏板(20 mm厚)。

(二)社会融合

融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角度的概念,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文化之间相互涵化的过程。最终是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将影响社会融合的因素归为四个方面: 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适应、心理认同。一、经济因素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决定流动人口动向的最根本因素。二、制度因素。我国的户籍制度由来已久,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产生了非常多的约束和限制流动人口落户以及社会福利相配套的服务,这也是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关键因素。三、社会适应是流动人口适应流入地社会文化环境或在流入地环境中调整自身行为的过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语言、风俗、法律以及社会制度的控制,使之与社会相适应。四、心理认同是社会融合的高级阶段,只有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融合才能真正实现。

(三)社会融合的测量指标

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国内学者将其划分为三维、思维、五维等,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定义与测量方法,虽有所差异,但差不多都涵盖课经济融合、文化融合、身份认同、心理融合这四个方面。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作为落脚点,来探讨五华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程度。

二、五华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

(一)经济融合

目前,五华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采取的是防范式的管理,将流动人口作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来看待,较少的考虑到他们对当地的经济和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更加不会去回应他们的利益诉求,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只能隔离在城市主流人群之外。因此政治要转变管理方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组织网络,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全方位地为流动人口提高服务。随着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要更加注重流动人口家庭妇女儿童的生育、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住房主要以租房为主,自购住房的比例非常低,显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还是有明显的“临时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流动人口没有本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也没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申请权力[5],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是唯一可以获得住房的渠道,但是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可支撑购房的收入,有的流动人口甚至租不起房,而寄居在工地或者亲戚家。居住条件较差,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的边缘,由于流动人口收入较低,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会选择在房租比较低的城中村租房,但城中村住房面积狭小,且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五华区流动人口收入偏低,但是劳动强度却超出了国家法定的劳动时间,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一般收入都高,其中个体商户的收入是最高的。

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衡量整个社会融合和群体融合的重要指标,只有当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才能说他们比较顺利融入了流入地社会。[6]尽管多数流动人口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流入地,已成为流入地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依旧缺乏归属感。调查发现,有些流动人口在昆明工作生活很长时间,但当问及他们对昆明的看法时,会有很多人承认并没有参加当地人组织的活动,或者是很少和当地人交流,并不认为自己是当地人,只不过是短暂的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这也正是缺乏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表现。

村内缺乏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主要收集点垃圾站。收纳方式主要为垃圾箱,无垃圾房,无分类垃圾处理站。现状垃圾收集设施较完善,但质量较差、破败不堪,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加上村庄养殖设施缺乏管理和规划,环境污染较严重。

(二)文化融合

休闲方式:流动人口在平时休息时的选择的休闲方式也可以从侧面显示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五华区流动人口的休闲方式以玩手机为首选,占比为 72%,主要是通过手机玩游戏或者浏览各种娱乐信息,除此之外还会选择看电视、影视作品,与亲朋好友聊天等,多数人的休闲方式都是独自一人进行的,这种单人的休闲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人际交往:从流动人口平时的社会交际圈可以反映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如果流动人口同流入地居民交往频繁,不仅可以加深相互了解,而且对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也很有帮助。五华区流动人口交往对象以同乡朋友( 42.2% ) 与附近的亲戚( 23.6% ) 为主,交往频率较高。而与本地人经常交往的占比为16.7%。由此可见,五华区流动人口的平时交往对象主要以同乡为主,与本地人交往较少,交往圈子比较狭窄。

活动参与:从参与社会社区文体、公益等活动的积极性既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的适应度,又可以反映出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互动程度与主人翁意识,从而体现其社会融合程度。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五华区流动人口社区活动参与度偏低。流动人口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43.1%,其次是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占24.8%,平时对居委会管理活动、选举活动、评优活动、业主委员会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很低。由此可见,五华区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活动特别是政治参与度较低,他们虽然居住在城市中,但缺乏相应的主人翁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机制,造成物质文化等资源总是优先供给城市,使得流入人口在客观上文化素质不高,主观上有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社区里的一部分城市居民由于缺乏对流动人口的了解,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对他们抱有偏见或歧视态度。

(三)身份认同

由于建筑业和服务业准入门槛较低,所以流动人口大多从事这些行业,比如建筑工人、保姆、家政。而本地居民所从事的职业比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医生、教师等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他们却很难进入;在很多层次较低,但是还算体面的工作上,比如个体户、技术员、司机等职业存在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组成的情况。由于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也存在和本地居民竞争工作岗位,因此也有一定的矛盾。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6]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由于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他们为其服务的对象,也不会去为他们购买社会保险,这会增加他们的用工成本。即使购买,也只有一到两项。

(四)心理融合

三、存进五华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强化服务

昆明市五华区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五城区之一,是昆明市的核心城区,辖区东起盘龙江,与盘龙区隔江相望;南与西山区毗邻;西与西山区团结街道接壤;西北与富民县、嵩明县两县交错相接,辖区面积381.6平方千米。2016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7.27万人,户籍人口63.35万人,下辖10个街道,88个社区,214个村民小组。五华区机关驻华山西路1号[4]。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住房方面:五华区流动人口住房主要以租房为主,占据总体居住方式的75.4%;其次为单位提供免费住房占比为15.9% ;流动人口家庭自购房占5.1% ;其他情况占1.2%。收入:五华区流动人口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比28.2%,2000—3000元的占比42.2%,3000—4000元的占比21.1%,4000元以上的占比8.4%。职业:五华区流动人口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群组织中工作者所占比例较低,在调查中可以忽略不计。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8%;机械操作人员占比14.9%;无固定职业者占比5.1%;商业、服务业占比最多,达到70.3%。另有专门在家照顾孩子及料理家务者,大多为女性,占比3%左右。社会保险状况:从社会保险拥有量来看,五华区流动人口中没有任何社会保险项目的人占9.5 %,拥有 1 到2项社会保险的人占71.2%,拥有 3项社会保险的人占 10.6%,拥有 4 项及以上社会保险的占8.7%。

(二)打破城乡二元制的限制,促进社会公平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和本地居民一样的许多福利待遇,因此又加重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的鸿沟,政府在设计各项政策和制度时,一定要兼顾平等公平的原则,立足构建和谐社会,考虑到流动人口的诉求和发展,事实证明,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应该将其排除在城市福利的政策之外,这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通过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实际,研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能力,优化学习方式和策略,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素养,促进学生发展计算机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这个群体已经为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成为城市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建设者。目前,流动人口带孩子到流入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这部分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且这个问题几乎成为了流动人口最迫切,最关注的诉求,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要逐步推进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教育公平,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目前急需做的一件事。

(四)制定阶段性融合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融合。

五华区作为昆明市的主城区之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流动频率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流动人口需求多样化,因此,作为流动人口政策制定者的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该采取多种手法掌握流动人口的真正需求,将各种需求具体细化后开展服务和管理;其次,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过程具有过程性,因此需要在不同的融合阶段制定不同的融合目标,稳定有序推进五华区流动人口向高融合水平的发展。(本文为云南财经大学校级课题《昆明市五华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B07)

由式(3)可知,在测点半径为10~120 mm的测试区域内,近似以r为28 mm(R为56 m·kt-1/3)为分界点,靠近爆心的区域内粒子速度峰值的幂衰减指数为1.46,远离爆心的区域内粒子速度峰值的幂衰减指数为2.60。由表1可以看出,由r1和r2均小于30 mm区域内的实测粒子速度给出的频率衰减因子的比例系数κ整体上明显小于r1和r2均大于30 mm区域内的κ值。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都表明,在半径r为30 mm(R为60 m·kt-1/3)附近时,球面波粒子速度峰值的衰减出现了转折。另外,上述结果也表明:本文提出的球面波频域分析方法给出的结果和时域的结果在物理上是相符的。

作者简介:蒋晓娟,女,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

标签:;  ;  ;  ;  ;  ;  ;  ;  ;  ;  ;  ;  

蒋晓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