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论文和设计-王海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包括弹簧体,所述弹簧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交互臂和第二交互臂,第一交互臂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头,第二交互臂上设有第二连接槽和第二连接头;第一交互臂上对应第一连接头沿轴向的两侧设有卡槽,第二交互臂内对应第二连接槽轴向的两侧均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压力弹簧以及与卡槽适配的卡柱,通过卡位机构的卡柱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两侧的卡槽配合卡接。本实用新型保证了两个或者多个弹簧体连接点的稳定性,便于将弹簧体稳定的导入血管或者从血管中回收,提高了弹簧体的输送和回撤能力。

主设计要求

1.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体(1),所述弹簧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交互臂(3)和第二交互臂(4),第一交互臂(3)设有第一连接槽(31)和第一连接头(32),第二交互臂(4)上设有第二连接槽(41)和第二连接头(42);第一交互臂(3)上对应第一连接头(32)沿轴向的两侧设有卡槽(33),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第二连接槽(41)轴向的两侧均设有安装腔(43),安装腔内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限位块(44)、压力弹簧(45)以及与卡槽适配的卡柱(46),限位块(44)与安装腔(43)适配且可沿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活动,第二连接槽(41)靠安装腔处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过孔(431),卡柱(46)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卡柱(46)的另一端穿过过孔(431)置于第二连接槽(41)内;压力弹簧(45)置于安装腔(43)内,压力弹簧(45)的一端与安装腔(43)内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弹簧(45)的另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所述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安装腔处均设有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安装腔(43)、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依次连通,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设有过渡腔(49),两个连接腔(48)通过过渡腔(49)连通,过渡腔(49)内配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双螺纹螺杆(491),双螺纹螺杆(49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双螺纹螺杆(491)的两端均穿过连接腔(48)与连接腔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限位块(44)上设有延伸臂(441),延伸臂(441)与限位腔(47)适配,延伸臂(441)的远限位块端穿过限位腔(47)与连接腔(48)内的双螺纹螺杆(491)螺纹连接。

设计方案

1.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体(1),所述弹簧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交互臂(3)和第二交互臂(4),第一交互臂(3)设有第一连接槽(31)和第一连接头(32),第二交互臂(4)上设有第二连接槽(41)和第二连接头(42);第一交互臂(3)上对应第一连接头(32)沿轴向的两侧设有卡槽(33),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第二连接槽(41)轴向的两侧均设有安装腔(43),安装腔内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限位块(44)、压力弹簧(45)以及与卡槽适配的卡柱(46),限位块(44)与安装腔(43)适配且可沿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活动,第二连接槽(41)靠安装腔处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过孔(431),卡柱(46)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卡柱(46)的另一端穿过过孔(431)置于第二连接槽(41)内;压力弹簧(45)置于安装腔(43)内,压力弹簧(45)的一端与安装腔(43)内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弹簧(45)的另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所述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安装腔处均设有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安装腔(43)、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依次连通,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设有过渡腔(49),两个连接腔(48)通过过渡腔(49)连通,过渡腔(49)内配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双螺纹螺杆(491),双螺纹螺杆(49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双螺纹螺杆(491)的两端均穿过连接腔(48)与连接腔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限位块(44)上设有延伸臂(441),延伸臂(441)与限位腔(47)适配,延伸臂(441)的远限位块端穿过限位腔(47)与连接腔(48)内的双螺纹螺杆(49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互臂(4)对应过渡腔处设有与过渡腔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放置腔(5),双螺纹螺杆(491)通过两个限位轴承(51)与环形放置腔(5)连接,两个限位轴承(51)呈间距布置,两个限位轴承(51)之间的双螺纹螺杆(491)上设有拨动齿轮(6);环形放置腔(5)的弧面轮廓设有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拨动腔(52),拨动齿轮(6)与环形拨动腔(52)适配;所述第二交互臂(4)的外轮廓对应环形拨动腔(52)处设有滑槽(7),滑槽(7)内设有可沿第二交互臂(4)轴向滑动的盖板(71),且滑槽(7)与环形拨动腔(5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体(1)、第一交互臂(3)、第二交互臂(4)以及卡位机构的材质均为镁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体(1)的截面直径为10mm-16mm,弹簧体(1)的长度为200mm-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46)与限位块(44)一体成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

背景技术

可降解弹簧圈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大手术时,往往伴随着大出血的风险,一旦发生动脉大出血,需要及时向血管内置入弹簧圈,通过弹簧圈在血管内快速形成栓塞,进而实现止血的功能。

但是现有的弹簧圈在置入血管内时,对医生的操作要求极高,由于对释放位置有着精确的要求,进而使得医生在操作时较为困难,且弹簧圈的输送和回撤较为不便,间接地增加的手术时间,进而增加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包括弹簧体,所述弹簧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交互臂和第二交互臂,第一交互臂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头,第二交互臂上设有第二连接槽和第二连接头;第一交互臂上对应第一连接头沿轴向的两侧设有卡槽,第二交互臂内对应第二连接槽轴向的两侧均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压力弹簧以及与卡槽适配的卡柱,限位块与安装腔适配且可沿第二交互臂的轴向活动,第二连接槽靠安装腔处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过孔,卡柱一端与限位块连接,卡柱的另一端穿过过孔置于第二连接槽内,弹簧置于安装腔内,弹簧的一端与安装腔内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二交互臂内对应安装腔处均设有限位腔和连接腔,安装腔、限位腔和连接腔依次连通,第二交互臂的轴向设有过渡腔,两个连接腔通过过渡腔连通,过渡腔内配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双螺纹螺杆,双螺纹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双螺纹螺杆的两端均穿过连接腔与连接腔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限位块上设有延伸臂,延伸臂与限位腔适配,延伸臂的远限位块端穿过限位腔与连接腔内的双螺纹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交互臂对应过渡腔处设有与过渡腔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放置腔,双螺纹螺杆通过两个限位轴承与环形放置腔连接,两个限位轴承呈间距布置,两个限位轴承之间的双螺纹螺杆上设有拨动齿轮;环形放置腔的弧面轮廓设有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拨动腔,拨动齿轮与环形拨动腔适配;所述第二交互臂的外轮廓对应环形放置腔处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可沿第二交互臂轴向滑动的盖板,且滑槽与环形放置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弹簧体、第一交互臂、第二交互臂以及卡位机构的材质均为镁合金。

优选地,所述纤毛为涤纶纤维。

优选地,所述弹簧体的截面直径为10mm-16mm,所述弹簧体的长度为200mm-400mm。

优选地,所述卡柱与限位块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交互臂的第一连接槽与第二交互臂的第二连接头配合,以及第一交互臂的第一连接头与第二交互臂的第二连接槽配合,再通过卡位机构的卡柱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两侧的卡槽配合卡接,从而可实现两个或者多个弹簧体的依次连接,且保证了两个或者多个弹簧体连接点的稳定性,便于将弹簧体稳定的导入血管或者从血管中回收,提高了弹簧体的输送和回撤能力。

2、通过转动拨动齿轮带动双螺纹螺杆转动,双螺纹螺杆带动两端的延伸臂沿限位腔移动,使得延伸臂带动限位块和卡柱沿第二交互臂的轴向移动,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第二交互臂的卡柱与第一交互臂的卡槽实现卡接和拆卸,操作简便,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交互臂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的两个弹簧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弹簧体、2纤毛、3第一交互臂、31第一连接槽、32第一连接头、33卡槽、4第二交互臂、41第二连接槽、42第二连接头、43安装腔、431过孔、44限位块、441延伸臂、45压力弹簧、46卡柱、47限位腔、48连接腔、49过渡腔、491双螺纹螺杆、5环形放置腔、51限位轴承、52环形拨动腔、6拨动齿轮、7滑槽、71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体1,弹簧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交互臂3和第二交互臂4,第一交互臂3设有第一连接槽31和第一连接头32,第二交互臂4上设有第二连接槽41和第二连接头42。

第一交互臂3上对应第一连接头32沿轴向的两侧设有卡槽33,

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第二连接槽41轴向的两侧均设有安装腔43,安装腔内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限位块44、压力弹簧45以及与卡槽适配的卡柱46,限位块44与安装腔43适配且可沿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活动,第二连接槽41靠安装腔处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过孔431,卡柱46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卡柱46的另一端穿过过孔431置于第二连接槽41内。压力弹簧45置于安装腔43内,压力弹簧45的一端与安装腔43内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弹簧45的另一端与限位块44连接。

第二交互臂4内对应安装腔处均设有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安装腔43、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依次连通,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设有过渡腔49,两个连接腔48通过过渡腔49连通,过渡腔49内配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双螺纹螺杆491,双螺纹螺杆49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双螺纹螺杆491的两端均穿过连接腔48与连接腔远第二连接槽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限位块44上设有延伸臂441,延伸臂441与限位腔47适配,延伸臂441的远限位块端穿过限位腔47与连接腔48内的双螺纹螺杆491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驱动双螺纹螺杆491转动,在第二交互臂4对应过渡腔处设有与过渡腔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放置腔5,双螺纹螺杆491通过两个限位轴承51与环形放置腔5连接,两个限位轴承51呈间距布置,两个限位轴承51之间的双螺纹螺杆491上设有拨动齿轮6。环形放置腔5的弧面轮廓设有同轴向中心线的环形拨动腔52,拨动齿轮6与环形拨动腔52适配。通过手动转动拨动齿轮6,可带动双螺纹螺杆491转动。

此外,第二交互臂4的外轮廓对应环形拨动腔52处设有滑槽7,滑槽7内设有可沿第二交互臂4轴向滑动的盖板71,且滑槽7与环形拨动腔52连通。滑槽7和盖板71的配合,可以避免一些杂物和液体通过环形拨动腔52进入环形放置腔5、过渡腔49、安装腔43、限位腔47和连接腔48,从而可保证调节时卡位机构和双螺纹螺杆491的正常工作。

上述方案通过第一交互臂3的第一连接槽31与第二交互臂4的第二连接头42配合,以及第一交互臂3的第一连接头32与第二交互臂4的第二连接槽41配合,再通过卡位机构的卡柱46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两侧的卡槽33配合卡接,从而可实现两个或者多个弹簧体的依次连接,且保证了两个或者多个弹簧体连接点的稳定性,便于将弹簧体稳定的导入血管或者从血管中回收,提高了弹簧体的输送和回撤能力。此外,通过转动拨动齿轮6带动双螺纹螺杆491转动,双螺纹螺杆491带动两端的延伸臂441沿限位腔47移动,使得延伸臂441带动限位块44和卡柱46沿第二交互臂4的轴向移动,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第二交互臂的卡柱与第一交互臂的卡槽实现卡接和拆卸,操作简便,提高了实用性。

具体地,弹簧体1、第一交互臂3、第二交互臂4以及卡位机构的材质均为镁合金,其整体较轻,极大地减轻了对血管的压迫,而且无污染、便于降解。弹簧体1的截面直径为10mm-16mm,弹簧体1的长度为200mm-400mm。卡柱46与限位块44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便于制造,而且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为了便于纤毛2可以结合血细胞并促进血栓快速形成,纤毛2为涤纶纤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718.X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3(哈尔滨)

授权编号:CN209808445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61B17/12

专利分类号:A61B17/12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海洋

第一申请人:王海洋

申请人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医大一院住院处二楼血管介入外科

发明人:王海洋

第一发明人:王海洋

当前权利人:王海洋

代理人:孙章虎

代理机构:50218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镁合金可降解弹簧圈论文和设计-王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