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量与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黄土高原,品质,葡萄,菌根,紫花苜蓿,调节剂。
产量与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冯守疆,赵连芝,刘占鑫,赵欣楠,杨君林[1](2019)在《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着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徐然然,杨天辉,常生华,刘永杰,贾倩民[2](2019)在《多次刈割对黄土高原地区燕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着(P <0.05)低于常规刈割,但株高累积量、总分蘖枝条数和总产量较常规刈割分别增加99.6%、315.0%和255.5%(P <0.05),并且第2次刈割(M2)的分蘖数和产量显着(P <0.05)高于其他刈割茬次。2)多次刈割可显着(P <0.05)降低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提高平均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灰分(Ash)含量,且在5次刈割中M2的CP含量最高。多次刈割较常规刈割显着(P <0.05)提高了Ash、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的总产量,降低了NDF和ADF总产量。3)在多次刈割条件下,燕麦产量与NDF、ADF和CP含量极显着(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香来,潘佳,陈利军,袁祯,胡小文[3](2019)在《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苜蓿干草产量,综合3年实际总干草产量得出,当施氮肥50 kg·hm–2、磷肥120 kg·hm–2、钾肥6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39.76 t·hm–2,比对照高出44%。基于3年干草总产量与施肥处理的函数关系得出,当施氮肥68.3 kg·hm–2、磷肥130.7 kg·hm–2、钾肥55.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总干草产量,为41.18 t·hm–2。施肥显着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P <0.05)且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施肥第2年相对较高。施肥显着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 <0.05)。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与年际间差异均不显着(P> 0.05)。(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赵书岗,高仪,高晰宇,牛佳敏,王红霞[4](2019)在《不同施肥处理对'清香'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香'核桃(Juglans regia)为试材,以节肥节水为目标,通过不同时期施肥,探索施肥时期及次数对'清香'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合山地土壤贫瘠核桃园的施肥时期和次数。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核桃产量及仁质量、出仁率和营养物质含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对照;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3次施肥处理产量、单果质量、种仁质量等高于其它各处理,但萌芽期或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2次施肥,其单果质量、种仁质量及出仁率等指标与3次施肥处理差异不显着;单次施肥处理以萌芽期或果实膨大期为宜,产量及单果质量等显着高于不施肥对照。施肥显着提高山地土壤贫瘠果园核桃产量及果实品质;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3次施肥,或者萌芽期或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2次施肥,增产增质效果显着;单次施肥以萌芽期或果实膨大期最佳。(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侯晨丽,田德龙,徐冰,李仙岳,任杰[5](2019)在《不同水盐处理对苜蓿耗水、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河套灌区不同盐分土壤苜蓿生长的适宜水分展开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水平、3个盐分水平和1个对照处理CK,监测不同水盐处理苜蓿现蕾期至初花期土壤贮水变化量、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1)相同盐分条件下,植株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耗水量及干草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苜蓿的增产效应明显降低;相同水分条件下,随盐分增加,苜蓿耗水量及地下生物量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含盐量超过3 g/kg,土壤中剩余水分显着增加,且随灌水量增加逐渐增加。(2)土壤含盐量1~3 g/kg,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其中低水处理粗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中水及高水处理(p<0.05);含盐量3~4 g/kg,盐分改变水分胁迫阈值,中水处理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低水与高水处理(p<0.05)。盐分与水分胁迫下,植株体内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F_3W_1处理氨基酸含量最大,为20.90%。对各游离氨基酸及粗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甘氨酸、蛋氨酸与粗蛋白相关性不显着;其他氨基酸与粗蛋白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3)土壤盐分1~2 g/kg,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土壤盐分超过2 g/kg,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含盐量1~2 g/kg,水分70%~75%θ_f,干草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土壤含盐量2~3 g/kg,水分70%~85%θ_f,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干草产量减小,但差异不显着;土壤含盐量3~4 g/kg,水分85%θ_f以上,苜蓿干草产量增加。该研究结果初步可为盐渍化农田苜蓿种植及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6](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着,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蔡克桐,段凯,瞿和平,高兰,吴珂[7](2019)在《不同收获方式对机播油菜品质和产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以纯人工收获作为对照,分析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对油菜籽含油量、芥酸、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油量和产量方面具有相同趋势,纯人工收获>分段收割>联合收获,含油量方面对照比分段和联合高出0.8%、2.3%;产量上,对照比分段和联合高2.8%、7.5%。而在芥酸和经济效益方面则是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纯人工收获,芥酸方面联合收获比分段收获和纯人工高出12.2%、16.5%。经济效益方面联合收获比分段收获仅高13.7元/亩(1hm2=15亩)。(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23期)
叶倩,黄健祥,朱富伟,王富华,万凯[8](2019)在《丙环唑对芥蓝株高、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在广州地区秋季芥蓝生产中施用丙环唑对芥蓝株高、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芥蓝中丙环唑的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估了广州市11个行政区4个季度流通环节芥蓝中丙环唑的残留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结果表明,芥蓝移苗后,叶面喷施高浓度(375 g a.i./hm~2)和低浓度(250 g a.i./hm~2)丙环唑溶液,低浓度施用1次,7 d后丙环唑可显着降低芥蓝的株高,对产量无显着性影响;低浓度施用2次,高浓度施用1次、 2次,丙环唑均可显着降低芥蓝株高,但同时显着性降低产量;在低浓度和高浓度各施用丙环唑1次、 2次,5 d和12 d后芥蓝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粗纤维和蛋白质5种营养品质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丙环唑在芥蓝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5 d;叶面喷施丙环唑后7~12 d,最终残留为0.184~0.444 mg/kg,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为8.80%~10.95%;广州市11个行政区随机抽取的335个芥蓝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熵为10.96%~25.25%,均在可接受范围。(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王锐,王竞,杨玉春,齐雁冰[9](2019)在《配施中微量元素对宁夏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限制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Fe、Mn、Cu、Zn、B、Mo、Mg、Ca等元素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赤珠霞(Cabernet Sauvignon)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B元素显着提高葡萄百粒重,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Fe和Mn元素显着降低葡萄百粒重、果粒粒径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Cu和Zn元素显着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Zn元素显着提高单宁和总花色苷的含量,配施Ca和Mg可提高葡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单独配施一种微量元素的效益是有限的,将8种微量元素混合施肥可较常规施肥的百粒重提高32.5 g,总产量提高43.8%,同时显着提高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并具有较高的单宁、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因此,该地区多种微量元素综合配施在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方面显着优于配施单种微量元素肥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6期)
金海如,蒋湘艳,夏婷婷[10](2019)在《不同有机物料及其菌根化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协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玉米(Zea Mays L.)为寄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根(AM)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为菌根真菌,施加泥炭、泥灰和有机肥,研究其对菌根化甜玉米产量、氮、磷、根部精氨酸(Arg)、可溶性糖及其蛋白质品质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AM真菌能够侵染甜玉米植物根系,菌根化甜玉米幼苗比正常玉米高出17.5%,施加泥炭和泥灰则分别提高了25.01%和23.21%。施加有机肥时穗重和株重最高,分别为301.16和334.50 g,提高了49.53%和67.83%,且菌根侵染率提高27.7%。AM真菌菌根化玉米与正常玉米相比籽粒中的总蛋白增加12.25%,而施加泥炭和泥灰时,玉米籽粒中的总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约20.1%;菌根化甜玉米籽粒总磷含量比正常玉米提高了50.2%,施加有机肥时,菌根化玉米籽粒总磷含量提高75.1%。施加其他有机物料时效果不明显。施加泥炭和泥灰,玉米根部精氨酸含量最多,分别为3.38和2.97 mg/g。施加泥灰的菌根化玉米籽粒中糖含量为90.3 mg/g,比正常玉米提高了近一倍。施加泥炭和泥灰时,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相对较高。施加泥炭时菌根化玉米籽粒每种氨基酸组分均大于空白组,总氨基酸含量提高14.98%。(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6期)
产量与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着(P <0.05)低于常规刈割,但株高累积量、总分蘖枝条数和总产量较常规刈割分别增加99.6%、315.0%和255.5%(P <0.05),并且第2次刈割(M2)的分蘖数和产量显着(P <0.05)高于其他刈割茬次。2)多次刈割可显着(P <0.05)降低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提高平均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灰分(Ash)含量,且在5次刈割中M2的CP含量最高。多次刈割较常规刈割显着(P <0.05)提高了Ash、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的总产量,降低了NDF和ADF总产量。3)在多次刈割条件下,燕麦产量与NDF、ADF和CP含量极显着(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量与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冯守疆,赵连芝,刘占鑫,赵欣楠,杨君林.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徐然然,杨天辉,常生华,刘永杰,贾倩民.多次刈割对黄土高原地区燕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3].陈香来,潘佳,陈利军,袁祯,胡小文.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4].赵书岗,高仪,高晰宇,牛佳敏,王红霞.不同施肥处理对'清香'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5].侯晨丽,田德龙,徐冰,李仙岳,任杰.不同水盐处理对苜蓿耗水、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7].蔡克桐,段凯,瞿和平,高兰,吴珂.不同收获方式对机播油菜品质和产量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
[8].叶倩,黄健祥,朱富伟,王富华,万凯.丙环唑对芥蓝株高、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
[9].王锐,王竞,杨玉春,齐雁冰.配施中微量元素对宁夏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10].金海如,蒋湘艳,夏婷婷.不同有机物料及其菌根化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协同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