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镰刀菌论文_王志芳,李贞景,杨明冠,路来风,王昌禄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珠镰刀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镰刀,串珠,小家鼠,丝氨酸,苯丙氨酸,氧化酶,活性氧。

串珠镰刀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芳,李贞景,杨明冠,路来风,王昌禄[1](2019)在《Streptomyces alboflavus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Streptomyces alboflavu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机理。通过pH纸层析和捷克八溶剂纸层析实验对抗菌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主要组分对抑菌物质的拮抗效果,探索抑菌物质的作用靶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抑制作用。极性实验显示,该物质呈中性,捷克八溶剂纸层析表明,该物质属于非水溶性Ⅰ型抗生素;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同时使菌丝畸形,顶端、中部出现膨大泡囊,呈"念珠状";经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作用后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进一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泡囊状菌丝表面凹凸不平,并残留有碎片;抑菌物质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分拮抗作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显示,抑菌物质影响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alboflavu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发挥抑菌作用时,影响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本研究可为抑菌物质的鉴定和拮抗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巍,陈志刚,蒋艳成,袁巧玲,陈文惠[2](2016)在《串珠镰刀菌培养的经验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霉菌毒素毒理学研究的需要,提高串珠镰刀菌的成活率与含菌量,对串珠镰刀菌培养技术中的培养基制备、平皿培养以及扩大培养等至关重要的步骤进行改良。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平皿培养与扩大培养后的串珠镰刀菌长势良好,含菌量较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0期)

石业静[3](2016)在《串珠镰刀菌素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初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以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ON)处理两株肝癌细胞Hep G2及Huh7,来探究MON对两株肝癌细胞株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用蛋白质组学研究MON引发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初步机制。方法:1、MON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CCK-8检测MON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2)Transwell法与划痕实验检测MON对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3)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探究MON对肝癌细胞致瘤性的影响。2、蛋白质组学研究MON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初步机制(1)双向电泳的样本制备及样品定量;(2)第一向等电聚焦IEF与第二向SDS-PAGE;(3)凝胶的扫描与蛋白点的分析;(4)质谱样本制备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与分析。结果:1、MON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0.001μg/ml-1μg/ml的MON处理Hep G2与Huh7四天内,不影响细胞增殖活性;经0.5μg/ml与1μg/ml的MON处理五天后,MON可以使Hep G2细胞增殖减缓(P﹤0.001);经1μg/ml的MON处理五天后,MON能使Huh7细胞增殖减慢(P﹤0.01);(2)0.001μg/ml-0.5μg/ml的MON处理两株肝癌细胞72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5):0.1μg/ml的MON促进Hep G2迁移能力最明显;0.2μg/ml的MON促进Huh7迁移能力最明显;(3)0.001μg/ml-0.5μg/ml的MON处理两株肝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增强:0.1μg/ml的MON提高Hep G2恶性度最明显;0.2μg/ml的MON提高Huh7恶性度最明显。2、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MON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初步机制(1)对照组与实验组有1021个蛋白点匹配成功,共筛选出8个对照组与实验组表达差异至少1.5倍且在实验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2)MALDI-TOF质谱分析,共鉴定出8种蛋白质。结论:1、MON可以增强两株肝癌细胞迁移能力和恶性度,但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活性。2、MON可引起肝癌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共鉴定出8种对照组与实验组表达差异至少1.5倍且在实验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1)

朱彦敏,宋月鹏,柳洪洁,高东升,尹承苗[4](2016)在《碳化硅量子点荧光标记串珠镰刀菌及其活体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iC量子点荧光标记与示踪技术,对串珠镰刀菌活体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并实现了长时程荧光成像示踪,结果表明,碳化硅量子点标记的串珠镰刀菌活体细胞具有可调谐的荧光颜色,这是与其光学特性所决定的,即在不同激发光波长下呈现不同的荧光颜色;SiC量子点通过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方式进入活体细胞内部,实现了对串珠镰刀菌的稳定标记;同时这种标记由于量子点表面官能团与活体细胞的化学键耦合而显示出较强的抗漂白能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娄喜艳,张红岩,张鑫[5](2014)在《串珠镰刀菌诱导玉米活性氧及保护酶系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抗病品种(BT-1)、感病品种(N6)的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在串珠镰刀菌诱导下玉米幼苗POD、SOD活性、O2·-产生速率以及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O2·-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增大,抗病品种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O2·-产生的速率峰值出现早且高,接种36 h达到高峰,且是对照的5.8倍;抗病品种SOD酶活性变化明显,且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增加,感病品种活性增幅高,高于抗病品种。说明抗感玉米品种接种串珠镰刀菌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活性氧的产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感玉米植株在病原菌胁迫下其不同的调节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高思[6](2013)在《饲料中串珠镰刀菌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 M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玉米,大米,小麦等粮食和饲料原料中的水溶性的毒素。串珠镰刀菌素对动物的心脏、免疫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均有损害,造成畜禽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因此,饲料中串珠镰刀菌素的限量标准问题已经提上日程。为配合该限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检测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串珠镰刀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此方法测定我国部分饲料原料及产品中的串珠镰刀菌素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样品的提取程序:饲料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并混匀,样品中的串珠镰刀菌素用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提取并配对,配对后的串珠镰刀菌素即可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在氮气保护下35℃浓缩近干。残渣用流动相重定溶,定溶液经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洗脱并过滤,过滤液即可上机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及参数:C18反相色谱柱(4.6×150mm,粒径5μm),流动相为含有离子对改性剂的乙腈-水(8+9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7nm,柱温35℃,进样量20μL。串珠镰刀菌素的保留时间在11-13min之间,毒素浓度在0.01-4.0μg/mL时与峰面积的线性方程为y=306948x+7376.3,R2=0.9998。本方法对于串珠镰刀菌素纯品的检出限为0.0025μg/mL,对于玉米样品中的串珠镰刀菌素的检测定量限为0.025mg/kg。精密度试验表明平行性变异系数在7.33%-9.40%之间,重现性变异系数在7.89%-12.8%之间,再现性变异系数在4.01%-9.01%之间。总体回收率在0.025-4mg/kg水平时为75.3%-93.4%,变异系数为1.13%-12.9%。饲料样品中串珠镰刀菌素的检测结果:共搜集了205个饲料样品,测得串珠镰刀菌素阳性率为47.3%,平均含量为0.113mg/kg。其中猪配合饲料的阳性率最高,达75.9%,其次是DDGS和禽配合料,分别为58.3%和56.5%。阳性样品含量在0.003-0.786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鱼配合饲料(可达0.242mg/kg),其次是玉米和DDGS,分别为0.153mg/kg和0.131mg/kg。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且标准化的用于测定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串珠镰刀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田雪亮,孔凡彬,郎剑锋,刘鸣韬,陈锡岭[7](2012)在《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毒素诱导玉米保护性酶活性变化与品种抗性的关系,为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快速筛选抗病品种奠定基础。以串珠镰刀菌毒素处理玉米幼苗,测定玉米根系POD、PAL和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品种玉米根系的保护性酶对串珠镰刀菌毒素的诱导反应不同。抗病、感病品种玉米幼苗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期间,抗病品种的酶活性高峰高于感病品种,表明抗病品种保护性酶对毒素敏感性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POD和PPO相关性强于感病品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0期)

卞文印[8](2012)在《串珠镰刀菌FvKex2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珠镰刀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对其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和真菌之间互作的机制。这有可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控制镰刀菌引起的病害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串珠镰刀菌中一个与酵母kexin同源的基因,我们把它命名为FvKex2(FVEG_03645)。该基因在串珠镰刀菌中被预测为表达一个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并且与一个已经有报道的具有类kexin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SPM1高度的同源。丝氨酸蛋白酶是蛋白质的一种,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真核原核生物以及病毒当中,有文献记载它们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子。到目前为止,串珠镰刀菌中的丝氨酸蛋白酶的功能研究还不清楚。我们通过原生质体转化的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了FvKex2,获得了突变体△FvKex2。表型分析发现,△FvKex2在菌丝生长缺陷和菌落表型发生变异,失去了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并对上述的突变体进行功能分析以找到该基因在生长发育和治病性中发挥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综上所述,FvKex2是一个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该基因的功能涉及到了串珠镰刀菌的生长发育、分身孢子的产生以及致病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9-01)

乔俊敏,郭书萍,王胜,宋红娟[9](2012)在《串珠镰刀菌对BALB/C小鼠致病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串珠镰刀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对免疫正常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腹腔接种串珠镰刀菌,对感染死亡和处死小鼠的心、肺、肝、脾、肾、脑进行肉眼观察、真菌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抑制组小鼠一般情况差,各脏器真菌检查可见串珠镰刀菌,HE染色可见炎细胞浸润,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宋红娟,郭书萍,王胜,乔俊敏[10](2012)在《串珠镰刀菌致小腿溃疡1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串珠镰刀菌致小腿溃疡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1)多次取患者溃疡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鉴定,从大体、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真菌形态特征。(2)取皮损组织病理活检。(3)观察伏立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在马铃薯培养基中25℃培养均长出白色棉絮状菌落,在沙堡琼脂25℃和3℃均生长良好,经鉴定为串珠镰刀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串珠镰刀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适应霉菌毒素毒理学研究的需要,提高串珠镰刀菌的成活率与含菌量,对串珠镰刀菌培养技术中的培养基制备、平皿培养以及扩大培养等至关重要的步骤进行改良。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平皿培养与扩大培养后的串珠镰刀菌长势良好,含菌量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珠镰刀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芳,李贞景,杨明冠,路来风,王昌禄.Streptomycesalboflavus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

[2].李巍,陈志刚,蒋艳成,袁巧玲,陈文惠.串珠镰刀菌培养的经验及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3].石业静.串珠镰刀菌素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初步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6

[4].朱彦敏,宋月鹏,柳洪洁,高东升,尹承苗.碳化硅量子点荧光标记串珠镰刀菌及其活体示踪[J].硅酸盐通报.2016

[5].娄喜艳,张红岩,张鑫.串珠镰刀菌诱导玉米活性氧及保护酶系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4

[6].高思.饲料中串珠镰刀菌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3

[7].田雪亮,孔凡彬,郎剑锋,刘鸣韬,陈锡岭.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

[8].卞文印.串珠镰刀菌FvKex2基因的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9].乔俊敏,郭书萍,王胜,宋红娟.串珠镰刀菌对BALB/C小鼠致病性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10].宋红娟,郭书萍,王胜,乔俊敏.串珠镰刀菌致小腿溃疡1例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论文知识图

接种串珠镰刀菌6天和7天后单...F-1菌株对串珠镰刀菌的皿内抑制...接种串珠镰刀菌7天后植物叶片...接种串珠镰刀菌6天和7天后整...菌株BN7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A.玉米弯...菌株BN14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A.玉米...

标签:;  ;  ;  ;  ;  ;  ;  

串珠镰刀菌论文_王志芳,李贞景,杨明冠,路来风,王昌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