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多肽论文_张磊,刘松鑫,刘畅,王泽帅,孙印石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原多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肽,胶原,蛋白酶,乳胶,骨质疏松,鱼骨,鳕鱼。

胶原多肽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刘松鑫,刘畅,王泽帅,孙印石[1](2019)在《鹿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鹿骨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骨胶原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液料质量比;酶解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4 000 U/g、液料质量比10∶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骨胶原蛋白有最大水解度,为15.7%。在得出制备胶原多肽最佳条件下,进行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通过螯合正交试验可知,各因素对螯合率影响大小顺序为:酶解液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螯合温度>螯合时间>pH,在pH 6、酶解液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2∶1、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50 min条件下,最大螯合率为51.6%。此次研究对提高鹿骨利用率及后续鹿骨产品的开发及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杨小翠[2](2019)在《纳米微球固定化酶制备鱼皮胶原多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皮胶原多肽是鱼皮胶原蛋白经过水解工艺制备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在国内外开始盛行。蛋白酶水解法是制备鱼皮胶原肽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存在酶解条件高、酶回收困难、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鱼皮胶原多肽是优质的抗氧化原料,但制备过程复杂繁琐、耗时,这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论文通过纳米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Ns)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SU),研究了固定化酶过程的影响因素;利用制备的固定化酶水解罗非鱼鱼皮胶原,获得体外抗氧化性良好的胶原多肽;在解析产物多肽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实现了高通量筛选并验证了代表性功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枯草杆菌蛋白酶催化活性与分子结构特点的研究。借助于等温量热滴定技术(ITC),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对鱼皮胶原蛋白的催化水解活性优于牛血红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通过对枯草杆菌蛋白酶生物信息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枯草杆菌蛋白酶为碱性蛋白,等电点为8.66,在pH小于7的溶液中表现为带正电,易于与带有负电的物质发生静电吸附。此外,其活性位点为由天冬氨酸(137)、组氨酸(168)以及丝氨酸(325)组成的催化叁联体,能够催化多肽链中内部ɑ-肽键的水解。(2)纳米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固定化枯草杆菌蛋白酶(SPSNs-Subtilisin,SPSU)的研究。以纳米聚苯乙烯(PSNs)微球为原料,加入浓硫酸进行磺化改性,料液比为1:40(m/v),温度为33℃,反应时间为6 h,得到磺化度为2.625±0.05 mmol/g的SPSNs。采用静电吸附法将枯草杆菌蛋白酶固定化在SPSNs上,最佳固定化条件为:SPSNs浓度1 mg/mL、温度25℃、pH 6.5(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时间60 min。获得的固定化酶负载量为397.15 mg/g,活性回收率为77.3%。在pH 7.0~10.3以及温度25~65℃范围内,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较高的相对酶活性,且固定化酶的最适pH从10.3提高为10.6。固定化酶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68.7%的相对酶活性。(3)鱼皮胶原多肽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使用SPSU对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进行酶解,多肽转化率为54.9%。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鱼皮胶原水解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水解液对羟基自由基(·OH)、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以及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1.29 mg/mL、24.94 mg/mL、12.48 mg/mL。(4)鱼皮胶原多肽序列解析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氧化活性肽。以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解析多肽序列,得到了1500多个多肽序列,分子量分布范围为700~3000 Da,其中I型胶原蛋白肽序列有105个。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高通量筛选出12个抗氧化活性肽,通过固相肽合成技术合成PFRMY(PY-5),MPVPGPM(MM-7),PGPIGPMGPRG(PG-11)叁个代表性的高抗氧化活性肽,并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与鱼皮胶原水解液相比,PY-5、MM-7、PG-11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OH的IC_(50)值分别为0.73 mg/mL、0.81 mg/mL、1.42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0.17 mg/mL、3.85 mg/mL,4.14 mg/mL;相互作用分析显示,PY-5、MM-7、PG-11主要通过调节SIRT1-7与AMPK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且SIRT1-7通路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确定PY-5、MM-7与PG-11是鱼皮胶原蛋白水解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0)

赵莎[3](2019)在《Alcalase蛋白酶对草鱼鱼鳞胶原多肽提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草鱼鱼鳞作为原料,采用Alcalase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并提取草鱼鱼鳞胶原多肽。通过对胶原多肽提取条件进行探究,最佳提取条件为:烘干加热处理温度121℃,处理时间10 min、加酶量0.07 AU/g、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60℃、底物质量分数15%。实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草鱼鱼鳞胶原多肽的提取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关爽,刘宇杭,孙博,柳慧琴,卢静[4](2018)在《林蛙皮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利用林蛙资源,以林蛙皮胶原多肽和氯化钙为原料,多肽螯合率为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45℃、pH7、水解时间2 h、加酶量1.7%,该条件下水解度为18.21%。得到的林蛙皮胶原多肽与CaCl_2进行螯合,通过单因素响应面试验,以螯合率为指标,确定螯合的最优条件为:螯合时间40 min、温度40℃、钙肽比1.5:1、无水乙醇添加倍数为8,该条件下螯合率为79.4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胶原多肽和多肽螯合钙的结构,结果表明林蛙皮胶原多肽与钙形成了新的螯合物。(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何云,汪有先,赵淑静,包建强[5](2018)在《鮟鱇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对鮟鱇鱼骨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进行优化。以鮟鱇鱼骨为原料,在适宜条件下制备小分子胶原多肽,并与鱼骨钙提取液进行螯合,制成胶原多肽螯合钙,分别考察螯合温度、鱼骨胶原多肽与鱼骨浸提液的质量比、时间、pH值对螯合率和螯合物中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胶原多肽螯合钙工艺进行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得到鮟鱇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螯合温度30℃、时间50 min、鮟鱇鱼鱼骨胶原多肽与钙浸提液质量比2∶1、pH 6,此条件下的螯合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分别为98.00%和21.29%。对螯合钙进行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其中,具备典型的胶原多肽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7.37%。(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21期)

李冰[6](2018)在《胶原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胶原多肽的概况、功能特性及研究现状;阐述了胶原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人参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朱聪[7](2018)在《单分散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的制备及与胶原多肽的化学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陶瓷膜乳化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单分散单环氧封端的环氧聚硅氧烷(PDMS-E)乳胶粒,初步探索乳胶粒尺寸与其表面电荷及官能团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以伯氨基测定法表征伯氨基转化率,结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初步研究乳胶粒表面组成对与胶原多肽的界面化学反应的直接影响,为界面化学反应调控及定量描述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复合乳化剂,控制乳化剂总用量分别为0.25%,0.50%,0.75%,通过调节SDS:SDBS的质量比为1:9,2:8,3:7,4:6,5:5,6:4,7:3,8:2,9:1,制备得到尺寸在180~796 nm范围分布的单分散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在复合乳化剂总量一定时,随着SDS比例的增加,体系界面张力先增大后减小,乳胶粒尺寸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当SDS和SDBS质量比约为4:6时,SDS浓度接近其cmc值,乳胶粒尺寸达到最大;继续增加SDS用量,乳胶粒尺寸则降低。(2)Zeta电位和Raman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尺寸对其表面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分为3个区间:当乳胶粒尺寸较小(200~450 nm)时,乳化剂分子的亲水头基在乳胶粒表面排列紧密,阻碍PDMS-E环氧基团的暴露,表现出较高的电荷密度;随着尺寸的增加电荷密度降低速率缓慢,中等尺寸(450~680 nm)的乳胶粒,乳化剂亲水头基在乳胶粒表面的排列逐渐稀疏,表面电荷密度下降明显加快,而环氧基团暴露量也逐渐增加。较大尺寸(>680nm)的乳胶粒,乳化剂亲水头基在乳胶粒表面的排列更加稀疏,表面电荷密度随尺寸变化趋势变得缓慢,同时表面环氧基团暴露量明显增加,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影响了乳胶粒的尺寸,尺寸的大小影响了乳胶粒的结构(乳胶粒尺寸增加,表面乳化剂分子排列稀疏,环氧基团暴露量增加)。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同尺寸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结构模型示意图。(3)胶原多肽分子上伯氨基测定结果表明: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尺寸对界面反应的影响可分为3个区间:当乳胶粒尺寸较小时(200~450 nm),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基-SO_4~-和-SO_3~-在乳胶粒表面的排列紧密,环氧基团的在的暴露受到抑制,不利于环氧基团与游离的伯氨基接触,伯氨基的转化率较低,仅为10%~16%左右;随着尺寸的增加至450~650 nm,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基在乳胶粒表面排列的开始变得稀疏,环氧基团的暴露量增加,游离的伯氨基逐渐接触到更多的环氧基团,转化率逐渐增大至16%~21%;乳胶粒尺寸>680 nm时,环氧基团暴露量增加,更容易与游离的伯氨基发生化学反应,伯氨基转化率>22%。伯氨基转化率的变化强度随乳胶粒尺寸的增加也增加。(4)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尺寸乳胶粒与胶原多肽的反应规率变化趋势一致:单分散乳胶粒与胶原多肽反应时并非完全复合二级反应规律,而是呈现“叁段式”反应历程。在反应初期阶段(0~2 h),反应转化率很低,尺寸对转化率影响差别不大,表明此时反应进行程度小。伯氨基与环氧基团尚未正式进行反应,推测应该是吸附过程和反应同时进行但是反应程度很低。在反应中期阶段(2~14 h),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转化率迅速增大,并且随着尺寸的增加,其转化率增加更快。表明:在此阶段,反应正式开始,并且尺寸增大时,乳胶粒表面环氧基团暴露量增加,表面电荷密度较低,有利于环氧基团与伯氨基反应的进行,这两阶段符合二级反应规律。在反应末期阶段(14~24 h),继续增加反应时间,转化率变化很小,表明此时反应基本结束。符合一级反应规律。以阿伦尼乌斯方程与艾伦方程计算了表观活化能Ea、活化焓?H*,活化熵?S*。(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刘鲁[8](2018)在《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雌性大鼠60只,体质量(250±10)g,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从术前4周开始、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从术后6周开始,每天按照1.0、0.5、1.0g/kg行狭鳕鱼皮胶原多肽灌胃,连续6周;正常组、模型组于术后同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24 h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摄股骨X线片并测定灰度值;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取左侧胫骨近端骨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N)、平均骨小梁厚度(mean trabecular platethickness,MTPT)、平均骨小梁间距(mean trabecular plate spacing,MTPS)、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rabecular bonevolume,TBV)、平均骨皮质厚度(mean bone cortical thickness,MBC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降钙素受体(caltitonin receptor,CTR)及IL-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股骨灰度值显着低于正常组(t=45.130,P=0.000),表明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成功。组织学观察示,正常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TN、MTPS、TBV、MBC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TN、MTPS、TBV、MBC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仅MTP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MTPS、TBV、MBCT与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正常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CTR、IL-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预防组、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Ⅱ组低于狭鳕鱼皮胶原多肽剂量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狭鳕鱼皮胶原多肽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组织中CTR、IL-1表达有关,但尚未发现其对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韩克光,申勇涛,原恺,范华,陈静[9](2018)在《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抑制骨质疏松发生的RANK/RANKL/OPG信号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SBCP-Ca)对骨质疏松(OP)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基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通过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OP模型,SBCP-Ca(100mg·mL~(-1))的灌胃剂量为10mL·(kg·d)~(-1),持续8周。试验期结束后,股骨远端干骺端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OP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液中反映骨形成和吸收的PINP和β-CTx水平均极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股骨中的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则极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1)。SBCP-Ca组的血清PINP、β-CTx水平则与假手术组无显着差异(P>0.05),股骨中的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极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模型组股骨组织中RANK和RANKL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质疏松对OPG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SBCP-Ca组的RANK和RANKL极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OPG水平则极显着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SBCP-Ca可有效抑制OP的发生,通过抑制RANK和RANKL表达,促进OPG表达的叁重作用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活性。(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静,李诚,胡迤萧,杜昕,周恒量[10](2018)在《酶解法制备牦牛骨胶原多肽及其加工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牦牛骨为原料,酶解法制备可溶性骨胶原多肽,考察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浓度、酶底比、酶解时间、pH、酶解温度对酶解液水解度和多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肽得率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最终确定碱性蛋白酶为试验最适用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5 g/d L,酶底比4 000 U/g,pH 7.0,酶解时间4 h,此时多肽得率为22.06%。对酶解产物进行加工特性测定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胶原多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鱼皮胶原多肽是鱼皮胶原蛋白经过水解工艺制备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在国内外开始盛行。蛋白酶水解法是制备鱼皮胶原肽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存在酶解条件高、酶回收困难、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鱼皮胶原多肽是优质的抗氧化原料,但制备过程复杂繁琐、耗时,这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论文通过纳米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Ns)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SU),研究了固定化酶过程的影响因素;利用制备的固定化酶水解罗非鱼鱼皮胶原,获得体外抗氧化性良好的胶原多肽;在解析产物多肽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实现了高通量筛选并验证了代表性功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枯草杆菌蛋白酶催化活性与分子结构特点的研究。借助于等温量热滴定技术(ITC),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对鱼皮胶原蛋白的催化水解活性优于牛血红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通过对枯草杆菌蛋白酶生物信息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枯草杆菌蛋白酶为碱性蛋白,等电点为8.66,在pH小于7的溶液中表现为带正电,易于与带有负电的物质发生静电吸附。此外,其活性位点为由天冬氨酸(137)、组氨酸(168)以及丝氨酸(325)组成的催化叁联体,能够催化多肽链中内部ɑ-肽键的水解。(2)纳米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固定化枯草杆菌蛋白酶(SPSNs-Subtilisin,SPSU)的研究。以纳米聚苯乙烯(PSNs)微球为原料,加入浓硫酸进行磺化改性,料液比为1:40(m/v),温度为33℃,反应时间为6 h,得到磺化度为2.625±0.05 mmol/g的SPSNs。采用静电吸附法将枯草杆菌蛋白酶固定化在SPSNs上,最佳固定化条件为:SPSNs浓度1 mg/mL、温度25℃、pH 6.5(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时间60 min。获得的固定化酶负载量为397.15 mg/g,活性回收率为77.3%。在pH 7.0~10.3以及温度25~65℃范围内,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较高的相对酶活性,且固定化酶的最适pH从10.3提高为10.6。固定化酶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68.7%的相对酶活性。(3)鱼皮胶原多肽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使用SPSU对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进行酶解,多肽转化率为54.9%。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鱼皮胶原水解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水解液对羟基自由基(·OH)、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以及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1.29 mg/mL、24.94 mg/mL、12.48 mg/mL。(4)鱼皮胶原多肽序列解析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氧化活性肽。以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解析多肽序列,得到了1500多个多肽序列,分子量分布范围为700~3000 Da,其中I型胶原蛋白肽序列有105个。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高通量筛选出12个抗氧化活性肽,通过固相肽合成技术合成PFRMY(PY-5),MPVPGPM(MM-7),PGPIGPMGPRG(PG-11)叁个代表性的高抗氧化活性肽,并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与鱼皮胶原水解液相比,PY-5、MM-7、PG-11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OH的IC_(50)值分别为0.73 mg/mL、0.81 mg/mL、1.42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0.17 mg/mL、3.85 mg/mL,4.14 mg/mL;相互作用分析显示,PY-5、MM-7、PG-11主要通过调节SIRT1-7与AMPK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且SIRT1-7通路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确定PY-5、MM-7与PG-11是鱼皮胶原蛋白水解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原多肽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刘松鑫,刘畅,王泽帅,孙印石.鹿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J].食品工业.2019

[2].杨小翠.纳米微球固定化酶制备鱼皮胶原多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赵莎.Alcalase蛋白酶对草鱼鱼鳞胶原多肽提取的研究[J].生物化工.2019

[4].关爽,刘宇杭,孙博,柳慧琴,卢静.林蛙皮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及表征[J].食品科技.2018

[5].何云,汪有先,赵淑静,包建强.鮟鱇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6].李冰.胶原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18

[7].朱聪.单分散环氧聚硅氧烷乳胶粒的制备及与胶原多肽的化学反应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

[8].刘鲁.狭鳕鱼皮胶原多肽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

[9].韩克光,申勇涛,原恺,范华,陈静.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抑制骨质疏松发生的RANK/RANKL/OPG信号机制[J].畜牧兽医学报.2018

[10].刘静,李诚,胡迤萧,杜昕,周恒量.酶解法制备牦牛骨胶原多肽及其加工性能评价[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胶原多肽和胶原多肽螯合镁...底物添加量对DH和胶原多肽含量的...发酵温度对DH和胶原多肽含量的影...起始pH值对DH和胶原多肽含量的影...牛骨胶原多肽紫外扫描图;图4.12b胶原多肽纯品紫外扫描图;

标签:;  ;  ;  ;  ;  ;  ;  

胶原多肽论文_张磊,刘松鑫,刘畅,王泽帅,孙印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