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写意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写意,戏剧,国剧,梅兰芳,舞台,决定论,思想解放。
写意戏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宇[1](2019)在《戏曲“写意性”与新时期探索戏剧艺术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写意性”为切入点,对新时期探索戏剧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探讨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凸显探索戏剧在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上对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贡献。论文在梳理话剧与戏曲“写意性”关系的基础上从戏剧观与话剧创作两方面论述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20世纪80年代话剧遭遇危机引发“戏剧观大讨论”,崇尚“写意”成为剧界发展的新趋势,尤其体现在推崇“写意戏剧观”和重视舞台假定性两方面。话剧打破了日益僵化的固有模式,涌现出一批或超越写实的舞台表现形式、或大量运用荒诞象征手法的写意话剧,“离形得似”的整体大写意效果是写意话剧的主要审美追求。过分强调“假定性”“写意性”导致话剧陷入“玩形式”的危机,新时期话剧走向再度成为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在“表现美学”戏剧观影响下,新现实主义话剧将“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强调主体性与辩证性,促使新时期探索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趋于成熟。新现实主义话剧所呈现出的深广现实感与诗性艺术表现方式可被视为是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发展。通过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探索戏剧创造出表现与再现、体验和体现、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新型戏剧表现手法,并对话剧整体美学体系进行了重构,话剧由以往的“再现—写实”美学体系转向“写实与写意并存,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表现美学体系。论文从戏剧性、民族性、现代性叁方面阐释话剧整体美学体系的转换与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深层联系,认为新时期探索戏剧所呈现出的对戏剧本体精神的回归、对民族立场的坚守以及积极汇入世界戏剧大潮的现代性意识等特征,是对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毋晋芳[2](2018)在《论戏剧舞台美术创作中的写意化发展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戏曲舞台美术布景工作中正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写意化创作倾向。因此,笔者试图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来剖析戏曲舞台美术布景呈现写意化倾向的原理,进而探寻强化此种创作倾向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9期)
彭锋[3](2019)在《重思余上沅写意戏剧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余上沅与同道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发动"国剧运动"。支持"国剧运动"的核心理论是写意戏剧。余上沅借助写意绘画与写实绘画的区别,将写意戏剧与写实戏剧区别开来。就像西方批评家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与西方现代表现绘画之间发现了联系一样,余上沅发现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现代戏剧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余上沅等人发动"国剧运动",不仅因为国剧是中国的,而且因为国剧是现代的。(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伟[4](2017)在《从“题材决定论”到“写意戏剧观”:戏剧创作观念的解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作领域是"题材决定论"从提出到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展开,戏剧界提出了"写意戏剧观"和"传神史剧论",这是戏剧创作观念的一次重大解放。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题材决定论"又有一定的回潮,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艺创作"有高原无高峰"现象的出现。今天我们只有坚守思想解放的成果,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评论》期刊2017年06期)
安葵[5](2017)在《关于《论戏剧“写意”的凸显与遮蔽》一文的审读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安葵研究员审读许端《论戏剧"写意"的凸显与遮蔽》一文后,对"写意"观提出不同看法。本刊特别刊出,以便读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许端[6](2017)在《论戏剧“写意”的凸显与遮蔽》一文中研究指出"写意"是20世纪关于中国戏剧民族特征最具影响的描述之一,它原本运用于书画领域,然而正是这一显在的挪用,掩盖了其实际的来源与指向,在凸显中国戏剧民族特征的同时,遮蔽了其本身叙述策略的暧昧与游移。本文将以"新、旧剧"论争、国剧运动、梅兰芳出国演出为线索,梳理和辨析20世纪上半叶以"写意"来表述中国戏剧民族特征的历史沿革及内涵指向,并进一步探究形成这一话语策略的深层原因和影响。(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程铭[7](2017)在《小剧场戏剧中写意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剧场戏剧,上可追溯至19世纪末法国戏剧家安德烈·安托万的"自由剧团",下可联系到当下社会中部分商业戏剧与校园戏剧的开展。马克思·莱因哈特认为,"需要两个剧场,一个是小的室内剧场,专门排练隐秘的心理剧和现代剧作家的作品,一个是大剧场,供演出古典剧目用。"[1]作为与传统大戏院互为补充的小剧场戏剧,具有独特的品格与魅力。小剧场戏剧中写实与写意并存,其中舞台"空"的特性与写意的风格,是其特殊而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对小剧场戏剧中存在的简而空的空间、假而虚的表演、真而切的情感进行探讨。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讨论,以求获得对小剧场戏剧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4期)
翟月琴[8](2015)在《剧何以通往诗?——从黄佐临“写意戏剧观”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1962年,黄佐临曾提出"写意戏剧观",引起广泛讨论。迄今为止,研究者试图从意识形态主导的戏剧观念里突围而出挖掘"写意"的内涵,也立足于实践从舞台表演的"写意"方面提供新的批评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当有益于将"写意戏剧观"推向系统化研究。更重要的是,也开启了新的研究空间,即以诗与剧的关系为切入点迈向跨领域研究。(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5年06期)
常春[9](2015)在《诗意与写意:“北焦南黄”戏剧观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对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和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两人在戏剧观念及其理论表达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从两人多次在理论陈述中提到的"意"字入手,包括"诗意"、"写意"、"意境"等,深入探讨两人戏剧观念和理论的核心,阐释具体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晶晶[10](2014)在《古典戏剧文学的现代艺术再现——谈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的写意与虚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杭才人编着的《宦门子弟错立身》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钱南扬先生根据《永乐大典》影印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叁种校注》,这叁种剧本是《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①。在这叁种剧本中保存了很多剧目资料,这对研究金代和元朝社会面貌、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变化,在戏曲史料和文学研究上都很有价值。北昆版《宦门子(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4年07期)
写意戏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在我国戏曲舞台美术布景工作中正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写意化创作倾向。因此,笔者试图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来剖析戏曲舞台美术布景呈现写意化倾向的原理,进而探寻强化此种创作倾向的思路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写意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戏曲“写意性”与新时期探索戏剧艺术建构[D].河北大学.2019
[2].毋晋芳.论戏剧舞台美术创作中的写意化发展倾向[J].戏剧之家.2018
[3].彭锋.重思余上沅写意戏剧论[J].戏剧艺术.2019
[4].李伟.从“题材决定论”到“写意戏剧观”:戏剧创作观念的解放[J].中国文艺评论.2017
[5].安葵.关于《论戏剧“写意”的凸显与遮蔽》一文的审读意见[J].戏曲研究.2017
[6].许端.论戏剧“写意”的凸显与遮蔽[J].戏曲研究.2017
[7].程铭.小剧场戏剧中写意性探讨[J].戏剧之家.2017
[8].翟月琴.剧何以通往诗?——从黄佐临“写意戏剧观”谈起[J].戏剧艺术.2015
[9].常春.诗意与写意:“北焦南黄”戏剧观新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
[10].王晶晶.古典戏剧文学的现代艺术再现——谈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的写意与虚拟[J].戏剧文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