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法对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的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法对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的评价

摘要:总体上看,成都市近几年的体育产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格局。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仍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关键词:灰色关联,体育产业,,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102-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特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也蓬勃发展,正成为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体育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功能,对旅游、传媒、服务、通讯、金融、交通、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各国都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而体育产业作为一种低排放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国际上将体育产业划分到服务行业的类别,在我国,2008年6月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以下称《分类》),将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3]具体包括健身休闲、赛事活动、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建筑等八大类57小类。《分类》下发之后,成都市是全国第一个按照此口径做完体育产业统计的城市。按照统计,成都市的体育产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格局。

一、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成都市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使我市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本体产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包括体育设施的开发、体育技术资源的运用在内的各类体育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以体育彩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集资促进了公益性体育设施的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我市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据调查测算,2008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73.34亿元,增加值1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自2004年至今,4年间增长103.83%,年均增长19.49%。截至2008年底,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6173人。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从业人数较多,达11313人,占总体就业人数的31.27%。

从经营主体看,社会力量管理的经营性体育健身服务收入共计4.59亿元,占体育场馆经营和体育健身休闲收入的86.93%,提供就业岗位11313个,占比60.84%,均占有绝对份额。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不但弥补了项目的空白,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

(二)成都市体育产业构成及发展情况

1、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均场地面积大幅提高

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身体健康而投资,为锻炼身体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生活需要。我市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经营单位,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对外开放各类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有效带动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许多投资者也根据市场需求,投资兴建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同时,体育健身设施进小区的步伐加快,不少楼盘将体育健身设施的配置水平作为体现楼盘档次和品质的“标志”之一。截至2008年底,居民小区内的标准体育健身场地共548个,占所有标准场地数量的13.29%;占地面积66.38万平米,占比3.89%;场馆建筑面积13.73万平米,占比7.78%;场地面积41.97万平米,占比3.66%。

2、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品牌服装等体育用品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形形色色的体育用品生产、专卖店不断增多。根据《2008年成都市城乡居民全民健身现状入户调查》的数据显示,2008年成都市城乡居民家庭户均年体育消费为1358元。同时,体育用品批发额超过16亿元,说明成都体育用品市场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力,与成都西部商贸中心的地位相符。

3、体育彩票市场活跃,市民认同度和参与度高

体育彩票发行是筹措体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国家给予体育部门筹措资金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体育彩票销售状况在一定情况下,能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和人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2008年我市彩票销售7.19亿元,公益金收入4314万元。数据表明,成都市民对体育彩票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高,体彩已经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体彩市场的活跃,为我市体育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保障。

4、大型体育展览成为成都体育产业新亮点

大型体育展览服务作为我市体育产业的一个新亮点,不仅对体育产业,而且对整个服务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08年我市举办大型体育会展共收入1.05亿元,实现增加值0.71亿元,已占5%以上份额。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体育产业发展好的先进市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总体来说,我市体育产业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尚未形成,本体化的发展还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任重道远。

2008年,我市体育产业收入73.34亿元,增加值13.83亿元,绝对额偏低,发展相对薄弱。从体育增加值占我市GDP总量看,2004年占比0.29%,2008年占比0.35%。体育产业在成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虽有所增强,但仍显薄弱。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3%,我市体育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用品制造严重落后,加快体育制造业发展刻不容缓。

成都市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整体规模小,而且以小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为主,这与我市体育用品的消费能力严重背离。2008年我市体育用品制造共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占比2.6%,增加值达到0.46亿元。因此,加快体育制造业的发展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3、体育资源丰富,但实现社会共享步履艰难

我市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分布最广泛、拥有场地数量最多的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这不仅造成了我市居民目前缺乏就近健身锻炼场所、限制了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也造成了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大量闲置和浪费,政府还需要每年投入大量的维护和管理经费。有条件地适度开放校园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实行运动场地属地化对外开放服务,既可以解决当地居民就近锻炼的需求,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场地维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4、民间体育组织数量少,规模小

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中政府主导的体育行政、事业组织管理活动占有95%以上的绝对份额,其他群众性民间体育组织规模小,应作为下一步发展体育产业扶持的重点,政府在各项政策包括财政、税收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都应给予重点的扶持。

5、体育培训服务受众面偏小,市民健身技能和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市民健身习惯和体育消费观念的影响,体育培训服务的对象多数是青少年,市民健身对运动技能培训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均不高,造成了体育培训服务市场份额偏低,2008年体育培训服务收入仅882.46万元,增加值492.57万元。应加快推进体育辅导员进社区的工作,将社区体育培训尽快开展起来,提高市民健身的运动技能和健身质量。有关专家预测,健身体育将成为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主流,健身娱乐市场将成为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

6、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管理不规范,体育中介活动不活跃

我市尚处在体育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的初期,市场化和职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涉及到体育、文化、商务、经贸、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而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的行政法规和配套政策,只能实行业务对口管理,难以实施有效的综合协调管理。所以往往出现权限交叉、管理缺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等局面,导致一些经营项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恶意压价等现象的出现,扰乱了整个体育市场秩序,制约着我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商务和咨询服务的规模偏小,体育中介活动不活跃,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偏低。

7、体育传媒服务业发展缓慢

利用体育比赛来宣传产品,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明星效应"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体促销,以销助体,已成为发达国家厂商的普遍做法,使体育广告成为双方共赢的新兴行业。2008年,我市体育传媒服务业收入2500.92万元,增加值1439.97万元。其中电视体育转播收入1983.33万元,占比79.30%。数据表明,文化传媒业作为我市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体育传媒服务业发展缓慢,体育传媒仅停留在转播部分赛事上,而文化出版份额偏低,应在此方面加以重视、寻求突破。

三、成都市体育产业评价模型的构建

笔者以体育产业各小类对总产值的影响程度为依据得出各产业比重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算出产业结构的优化评价值。

2.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3求灰色关联度权重

四、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评价

以成都市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进行评价,成都市体育产业构成见表一。

表一成都市体育产业构成表(单位:万元)

1均值化处理

成都市2007年、2008年体育产业总产值及各小类产值的平均值分别为:

2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3求关联度权重

4求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

五、模型的分析

运用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通过运算得到的结论是:成都市近几年的体育产业不仅在总值上呈现快速的增长,而且结构也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制造严重落后,因此,成都市体育产业进一步优化的潜力巨大。

作者简介:罗球凤(1983—),女,广西桂林人,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体育统计(四川成都,610041)。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2]周进强,卢元镇.体育产业现状、趋势与对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

[3]林显鹏.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4)

[4]卢元镇.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经济学,2001(1)

[5]张西平.体育产业生产要素构成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6]陈德有.21世纪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之对策[J].商业研究,2000(7)

[7]阮桂海,蔡建平,刘爱玉等.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

[9]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案例分析[J].区域经济,2002.

标签:;  ;  ;  

基于灰色关联法对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