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偶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偶氮,化合物,氨基,光谱,甲基,氧化碳,氢键。
偶氮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盛回香,余健,王硕文,徐振华,唐石[1](2019)在《铜催化对亚甲基苯醌/偶氮试剂/水叁组分反应合成苯并呋喃-2-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潜在生物活性的含氰苯并呋喃-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以廉价碘化亚酮为催化剂,锌粉为添加剂,催化对亚甲基苯醌与1,1-偶氮双(环己烷甲腈)和H2O叁组分反应,经历1,6-共轭加成/芳构化,惰性碳-碳键断裂,以及后续的串联自由基插氰/环化及水解等步骤,"一锅法"快速合成了一系列含氰苯并呋喃酮结构的化合物。为含氰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条简便而高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的高值化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黄磊,姚海玉,李小强,杨丽[2](2019)在《一种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Ag~+的作用紫外光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偶氮化合物(AZO-DTC),该探针以硝基偶氮化合物为生色团,二乙基二硫代甲酸(DTC)为作用位点。通过~1HNMR、FTIR表征化合物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考察了探针在乙醇溶剂中与金属离子作用光谱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选择性、即时性识别Ag~+,与其他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或很小,对Ag~+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5.1×10~(-7)mol/L。(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艳[3](2019)在《可见光响应的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与BSA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苯类化合物是指含有氮氮双键的一种光致变色物质,其在可见光的作用下会发生构型转变,进而产生变色效果。这类化合物因其光响应性能,主要应用在分子探针、分子开关及一些染料染色方面,也可将其应用于生物医药中的光致药物释放、光信息存储、液晶物质等许多方面。总之,对于偶氮苯类化合物长期以来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可见光来调控偶氮苯类药物释放体系,即在生物特定靶点用光诱导反应的发生来释放药物,使药物可以更加有效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作用完成之后,用光诱导反应的停止以削减药物毒性、提高治疗效果,偶氮苯类物质在这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现已成为研究热门之一。我们知道,紫外光能引起偶氮苯类物质响应,可以应用于生物体药物输送,但是紫外光对于生物体组织穿透性差且伤害性大。相比于紫外光,可见光中包含的红光和近红外波长的光规避了这些缺点,更适合于生物医学的应用。因此,合成可见光响应的偶氮类物质及研究其对生物质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氮气条件下,利用3,5-二甲基苯酚分别与2,6-二甲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2,6-二异丙基苯胺进行反应,合成了系列偶氮苯化合物作为底物,如[(2,6-Me_2)C_6H_3N=NC_6H_2(3,5-Me_2)-OH](1),[(2,6-Et_2)C_6H_3N=NC_6H_2(3,5-Me_2)-OH](2),[(2,6-i-Pr_2)C_6H_3N=NC_6H_2(3,5-Me_2)-OH](3),我们将上述3种化合物进行了红外、核磁等表征。其次,利用这3种化合物分别与1,2-二溴乙烷、1,6-二溴己烷、1,8-二溴辛烷、1,10-二溴癸烷进一步进行反应,得到了化合物[(2,6-Me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2H_4Br](1a),[(2,6-Me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6H_(12)Br](1b),[(2,6-Me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8H_(16)Br](1c),[(2,6-Me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10)H_(20)Br](1d),[(2,6-Et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2H_4Br](2a),[(2,6-Et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6H_(12)Br](2b),[(2,6-Et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8H_(16)Br](2c),[(2,6-Et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10)H_(20)Br](2d),[(2,6-i-Pr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2H_4Br](3a),[(2,6-i-Pr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6H_(12)Br](3b),[(2,6-i-Pr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8H_(16)Br](3c),[(2,6-i-Pr_2)C_6H_3N=NC_6H_2(3,5-Me_2)-OC_(10)H_(20)Br](3d),我们将上述12种化合物进行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最后,根据化合物1-3和1a-1d、2a-2d、3a-3d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之后的紫外光谱图的变化,对比分析了经过光照之后化合物对蓝紫光、绿光及红光的响应强弱,可以看出物质1、1c、2c、3b对蓝紫光、绿光及红光的响应比较好,并且邻位都被甲基取代的化合物相比于被乙基、异丙基全取代的物质可见光响应性更好。当邻位都被甲基取代时化合物1、2、3室温下为固态;1a(2个烷基链)、1b(6个烷基链)、1c(8个烷基链)室温下为固态,1d(10个烷基链)室温下为液态,可以看出不相同的测链长度对化合物的物理状态有影响(2a-2d、3a-3d室温下都是液态物质不予以讨论)。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1、1a-1c都是固体化合物且由1合成出的化合物相对于2、3合成的物质光响应效果更好,接下来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偶氮苯化合物1、1a-1c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一、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相互作用后的混合物,可以看出紫外光谱曲线明显下降,这说明在BSA中加入化合物之后再进行光照,化合物对BSA的肽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又研究了化合物1、1a-1c与BSA作用后荧光光谱的变化,可以看出BSA的荧光产生了猝灭现象,波长有较明显的蓝移现象出现,说明BSA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姚智慧[4](2019)在《硫催化CO/H_2O体系还原偶氮苯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化偶氮苯类化合物作为一种用途宽泛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经常被应用在染料领域和制药领域。近年来有许多科研人员一直对其合成方法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多进展,多种多样的合成方法优缺点各异。上世纪六十年代,有学者发现硫可以催化CO/H_2O体系进行羰基化还原,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在这个还原体系中的催化剂具有反应控制相转移的特点,在反应结束后能很好地分离出体系,进行回收再利用。本文在Se/CO/H_2O催化还原体系的启发下,以对称偶氮苯为原料,硒为催化循环的引发剂,常压条件下,探究使用硫催化CO/H_2O体系还原对称偶氮苯,因为硫较硒价格低廉,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毒性小于硒化氢。在该还原体系中对称偶氮苯可直接被还原为氢化偶氮苯,产物收率良好,没有其他副产物的生成,反应体系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控制单一变量法,通过改变催化剂用量比、助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溶剂种类及用量、水量、温度、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我们找到了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底物量:5.5 mmol、催化剂用量比:5%的硫粉和0.5%的硒粉、助催化剂:25%的无水醋酸钠、溶剂量:40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量:2 mL、温度:85℃、压强:常压、反应时间:2 h。后续通过重结晶、柱层析等手段进行分离提纯,纯品经熔点测定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确定。接着在硫催化的CO/H_2O还原体系中对对称偶氮苯的一系列衍生物进行了催化还原,也都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解释。(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丁伟杰[5](2019)在《基于芳胺和亚硝基苯类化合物合成非对称氧化偶氮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因其具有独特的共轭结构,使其在染料、颜料、药物、食品添加剂以及液晶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制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芳胺的氧化偶联,另一种是通过芳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偶联,然而通过这两种途径构建的氧化偶氮苯均为对称的氧化偶氮苯。要知道,非对称氧化偶氮尤其在药物和液晶等方向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合成非对称氧化偶氮苯的策略存在反应选择性差、收率低、操作复杂等不足,因此,探究高效、实用的合成非对称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廉价易得的芳胺和亚硝基苯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通过脱氢氧化偶联的策略构建非对称的氧化偶氮苯,并发展了以下叁个反应体系:(1)I_2/DABCO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以廉价的单质碘作为氧化剂,以DABCO作为碱,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获得非对称氧化偶氮苯。此外,还对反应机理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机理历程。(2)Ag_2O体系,该反应体系以商业化的Ag_2O作为氧化剂,无需额外添加剂,并以绿色环保的乙醇作为反应溶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高效获得非对称氧化偶氮苯。(3)MC-Cu复合材料催化体系,首先,通过原位共掺杂的方法制备了铜掺杂的碳材料,并将这一材料成功应用于合成非对称的氧化偶氮苯的研究中,该反应体系在催化量的MC-Cu材料催化下就能高效获得非对称氧化偶氮苯。(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5-30)
马瑛,郭林,邢颖[6](2019)在《新型杂环偶氮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5-氨基-1-(H或甲基)-1,2,4-叁氮唑-3-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与乙酰胺类及酚类化合物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得到新型叁氮唑类杂环偶氮化合物。合成的新型杂环偶氮化合物颜色鲜艳、具有较高的发色强度,在油品着色领域上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9年02期)
杜克斯[7](2019)在《电化学X-H的直接氧化偶联以及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有机合成采用电子作为清洁试剂,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绿色化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电化学氧化脱氢偶联形成新的化学键在理论上只有氢气释放,具有非常高的原子经济性。因此,电化学氧化脱氢反应报道日渐增多。本论文描述:通过电化学氧化,对C-H键活化继而发生Csp~2-H/Csp~3-H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实现二吲哚甲烷类衍生物的合成;对巯基化合物(R-SH)进行氧化脱氢与甲基源偶联并继续选择性氧化得到甲基亚砜类衍生物,实现苯硫酚、脂肪硫醇与DMSO的一锅法甲基亚砜化反应;对NH-NH氧化脱氢构建N=N键,实现对称、不对称肼的偶氮化反应。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二章研究了吲哚与四氢呋喃等醚在电化学氧化条件下脱氢偶联,高效构建一系列1,1’-二吲哚甲烷衍生物。该反应可能的机理为:阳极氧化产生吲哚自由基,此自由基迅速与醚偶联生成单取代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与另一分子吲哚在Lewis酸LaCl_3的催化下发生傅克反应,从而构建1,1’-二吲哚甲烷衍生物。通过控制实验发现该反应还可能通过阳离子阱的途径发生反应,即醚被电化学氧化脱氢产生阳离子阱,该阱捕获富电子的吲哚N-杂环双键形成单取代中间体,接着再与另一分子吲哚发生傅克反应得到产物。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仅使用催化量的Lewis酸,未额外添加氧化剂;单池条件,恒流电解,操作简单,为合成1,1’-二吲哚甲烷衍生物提供了新途径。第叁章研究了巯基化合物(R-SH)与DMSO在电化学条件下一锅法合成甲基亚砜的反应。该方法利用阴极还原,使体系中微量Fe~(2+)/Fe~(3+)不断循环从而促进溶液中H_2O_2不间断释放羟基自由基,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立即与溶剂DMSO反应,产生甲基自由基源。该甲基自由基进一步与阳极氧化产生的巯基自由基或二硫醚作用生成甲基硫醚衍生物。甲基硫醚衍生物继续在阳极氧化生成甲基亚砜产物。该方法以廉价、低毒的DMSO作为绿色甲基源,反应选择性较好,只有极少量的亚砜继续氧化为砜。底物适用性广泛,芳香硫酚和脂肪硫醇均能得到较高产率的相应产物。第四章研究了苯肼类衍生物的电化学脱氢,成功实现了直接电氧化肼合成偶氮化合物。该反应使用乙醇做溶剂,除电解质外,无需添加任何氧化剂和催化剂。单池恒流电解,操作简单。同时,此反应理论上只有H_2副产物生成,这是与绿色化学发展理念相吻合的。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对于对称/非对称二芳基、对称杂芳基及不对称单芳基底物都进行了拓展,均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相应产物。其中1,2-二芳基肼类,多数可定量转化为偶氮化合物。而非电化学对此类NH-NH氧化脱氢反应除了试剂非绿色,底物适用性也有一定局限。(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怡然,李彤,尹振明[8](2019)在《偶氮吡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比色阴离子识别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氨基苯酚与吡咯为底物,制备了2种偶氮吡咯化合物,利用UV-Vis光谱和核磁滴定法研究了2种化合物对F-、Cl-、Br-、I-、AcOˉ、HSO4ˉ、NO3-、H2PO4-8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UV-Vis光谱研究表明:化合物1在DMSO溶液中对Fˉ有着专一性的识别作用;化合物2的识别能力大于化合物1,在DMSO溶液中对F-、AcO-和H2PO4-离子都有识别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F-的识别作用大于对其他2种阴离子的识别.化合物1和2在阴离子识别的同时,伴随着明显的溶液颜色变化.核磁滴定研究表明,2种化合物均通过氢键与阴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这些结果说明,偶氮吡咯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阴离子比色传感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吴平,任红,史晋宜,魏庆玲,芦菲[9](2018)在《两个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紫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芳胺和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用重氮盐偶合法合成了2个偶氮化合物(L1和L2),用红外光谱和1H核磁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化合物的酸碱变色性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1和L2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良好的酸碱变色性,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感应材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刚[10](2018)在《钌催化偶氮芳香化合物间位C-H键磺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发展了对甲基异丙基苯二氯化钌络合物催化偶氮芳香化合物间位C-H键与芳基磺酰氯的磺酰化反应,产物进一步还原,可以得到间位磺酰基芳胺类化合物,初步机理该反应是芳基C-Ru键导向的芳基亲电取代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偶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偶氮化合物(AZO-DTC),该探针以硝基偶氮化合物为生色团,二乙基二硫代甲酸(DTC)为作用位点。通过~1HNMR、FTIR表征化合物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考察了探针在乙醇溶剂中与金属离子作用光谱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选择性、即时性识别Ag~+,与其他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或很小,对Ag~+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5.1×10~(-7)mol/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氮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盛回香,余健,王硕文,徐振华,唐石.铜催化对亚甲基苯醌/偶氮试剂/水叁组分反应合成苯并呋喃-2-酮类化合物[J].应用化学.2019
[2].黄磊,姚海玉,李小强,杨丽.一种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Ag~+的作用紫外光谱性能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9
[3].高艳.可见光响应的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与BSA作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姚智慧.硫催化CO/H_2O体系还原偶氮苯类化合物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5].丁伟杰.基于芳胺和亚硝基苯类化合物合成非对称氧化偶氮苯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9
[6].马瑛,郭林,邢颖.新型杂环偶氮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J].染料与染色.2019
[7].杜克斯.电化学X-H的直接氧化偶联以及偶氮化合物的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张怡然,李彤,尹振明.偶氮吡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比色阴离子识别特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吴平,任红,史晋宜,魏庆玲,芦菲.两个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紫外光谱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
[10].李刚.钌催化偶氮芳香化合物间位C-H键磺酰化反应[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