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泵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泵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泵衰竭

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胡琴娜[1](2021)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数据分析构建出一套IABP术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科学、客观及量化的依据,为实施IABP术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首先,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并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文献进行质量的评价之后,提取相关证据,利用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评定和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最后纳入相关指标,拟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2.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浙江省内急危重症领域且精通IABP技术的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函询,通过对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的修改汇总,最终确立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终稿。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的检索、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21篇相关文献,包括2篇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及证据总结、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篇队列研究、5篇分析性横断面研究,6篇文献综述;初步制定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性指标涵盖了结构、过程、结局三个维度的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为100%和93%(均大于70%),专家意见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1(均大于0.8),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142-0.336(P<0.01);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0-0.27、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00-0.19(均小于0.3);最终确立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对IABP术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蒋晓芳[2](2021)在《每搏量面积法与PiCCO测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心排血量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每搏量面积法和Pi CCO测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CO值,评估二者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7例CABG术后行PiCCO监测诊断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后予以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IABP反搏前以及IABP反搏后2h、4h、8h、12h、24h时记录患者心率、有创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全身血管阻力,利用每搏量面积法和PiCCO热稀释技术分别测量同时刻的CO值。结果:每搏量面积法计算的CO值与PiCCO测量的CO值在应用IABP后每个时刻均取得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外周阻力快速变化时,PiCCO热稀释技术测量CO值比每搏量面积比值法计算CO值更准确。对于CABG术后出现低心排应用IABP患者,使用PiCCO监测CO值最好以热稀释技术测量值为准。

周文全[3](2020)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在临床当中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且是AMI死亡的主要病因。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AMI合并C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具有风险性,仍有很高的死亡风险。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n Pumping,IABP),具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氧耗及心脏后负荷功能,有研究认为将其与PCI联合应用能够提升AMI合并CS的治疗效果,优化预后,但循证支持不足,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的评价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的疗效,为临床中AMI合并CS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尿量、乳酸、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临床疗效、预后随访情况(术后30d及术后6个月的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心肌梗死率),综合评价IABP联合PCI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1.急救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P后1h,治疗组患者MAP显着升高、HR显着降低;治疗后1d,治疗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救前,两组患者LVEF、NT-pro BNP、尿量、乳酸、c Tn I、c Tn T、CK-M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治疗组LVEF、NT-pro BNP、乳酸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量显着高于对照组,c Tn I、c Tn T、CK-MB显着低于对照组,催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d,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68.63%),差异显着(P<0.05)。4.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患者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率、MACE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患者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率、MACE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联合PCI在AMI合并CS治疗当中具有应用优势,能够平稳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增加尿量、提升近期疗效、改善预后。

李力[4](2020)在《IAB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辅助治疗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且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为罪犯血管及合并右冠或左回旋支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发病至罪犯血管开通时间为3-12小时,在行PCI前均无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符合入选标准患者53例,根据患者术前Killip分级是否使用IABP辅助治疗,KillipII级或KillipIII级26例患者在PCI术前植入IABP辅助治疗(IABP组);KillipI级27患者PCI术前不植入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nI、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0天的生存率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冠脉情况及PCI情况相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2.术前及术后cTnI值的比较:在术前IABP组cTnI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天两组患者cTnI值均有所下降,IABP组cTnI值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ABP组术后7天cTnI下降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术后cTnI值较术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及术后NT-proBNP值的比较:在术前IABP组的NT-proBNP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以(P<0.05);在术后7天IABP组NT-proBNP值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NT-proBNP值较术前有所升高,IABP组NT-proBNP值较术前下降,IABP组下降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术后的NT-proBNP值较术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及术后LVEF值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的LVEF值无显着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存率的比较:IAB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6.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IAB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在PCI术及相关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IABP辅助治疗可能有提高临床疗效的意义。

李颖[5](2019)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泵衰竭患者的院内及随访资料,旨在分析其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资料较齐全、符合入选标准的AMI合并泵衰竭的患者252例,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32例)和非IABP组(12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心率、血压、BNP、心功能指标;随访发病30天、出院后1年的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包括由死亡、心源性休克、新发的或加重的心衰、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组成的复合事件),统计分析各相关数据。[结果]1.IABP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均>0.05),IABP治疗后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心率明显减慢,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首次和IABP治疗前的BNP值无差异(P均>0.05),治疗7天后,IABP组BNP值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 LVEF、LVESV、LVEDV 无差异(P 均>0.05),30 天后 IABP 组 LVEF 高于非 IABP 组(P<0.05)。2.IABP 组抢救成功率(90.91%vs80.83%,P=0.021)高于非IABP组,非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22.16%vs9.09%,P=0.021)和30天的死亡率(25.83%vs15.15%,P=0.035)均高于IABP组;两组患者随访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1.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AMI合并泵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稳定生命体征;降低BNP值;改善心功能。2.IABP能降低AMI合并泵衰竭患者的院内和30天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预后获益。第二部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院内及随访资料,旨在分析其特征和影响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明确IABP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52例,IABP治疗的AMI患者177例为IABP组,按在时间段、院内救治条件与IABP组匹配选取未行IABP治疗的AMI患者175例为未IABP组,记录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主要救治时间分布、检查检验资料、冠脉病变情况、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定期随访死亡和MACCE的发生,统计分析各相关数据。[结果]1.IA3P组年龄、既往患(糖尿病、高尿酸、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住院时间、入院时心率、KilliP Ⅲ-Ⅳ级发生率、入院时Grace评分、Gensini积分均高于未IABP组(P均<0.05);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未IABP组(P均<0.01)。2.IABP 组 S-to-FMC、S-to-B、D-to-B 时间均高于未 IABP 组(P 均<0.05)。3.IABP组入院时CK、CK-MB、肌钙蛋白Ⅰ,24小时CK峰值、CK-MB峰值、肌钙蛋白Ⅰ峰值均高于未IABP组(P均<0.01);IABP组LVEF低于未IABP组(P<0.05);首次BNP值高于未IAB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IABP组前降支闭塞、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未IABP(P均<0.01)。5.IABP组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未IABP组(P均<0.05);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种类的分布不同(P<0.01),IABP组窦性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未IABP组(P<0.05),Ⅲ° AVB的发生率低于未IABP组(P<0.05)。6.IABP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成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可建立直线回归方程(R2=0.36,P=0.000)。7.IABP组院内、30天、随访1年的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均高于未IABP组(P均<0.01);随访3年IABP组生存曲线低于未IABP组(P=0.017),倾向评分匹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影响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1)Logistic回归显示:LVEF(OR=2.3,95%CI,1.36-3.85,P=0.002)为随访30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射血分数降低预测随访30 天 死 亡 的 灵 敏 性 为 74.4%,特 异 性 为71.7%(AUC:0.73±0.05,95%CI,0.64-0.82,P=0.000)。(2)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RR=l.05,95%CI,1.01-1.09,P=0.029)、住院时间(RR=1.10,95%CI,1.02-1.78,P=0.019)是随访3年累计死亡的预测因子;年龄>65岁作为预测随访3年累计死亡的灵敏性为68.4%,特异性为61.6%(AUC:0.65±0.07,95%CI,0.51-0.79,P=0.044);住院时间>14 天作为预测随访3年累计死亡的灵敏性为52.6%,特异性为76.7%(AUC:0.65±0.07,95%CI,0.50-0.79,P=0.044)。[结论]1.IABP辅助治疗的AMI患者合并更多的临床高危因素:年龄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院前延误明显、缺血时间长,冠脉病变严重、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差、并发症复杂严重;前降支闭塞导致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2.LVEF是AMI患者随访30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住院时间是随访3年累计死亡的预测因子。

李佳阳[6](2019)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危重患者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围术期33例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CABG围术期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患者33例,分别统计IABP术前、术后1h、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相应时间点患者的状态(清醒与否)、是否应用麻醉药物及剂量、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体温;以及IABP置入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IABP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ABP相关并发症等围术期结果,分析IABP在CABG围术期危重患者的适应症、临床疗效,以及应用IABP后的结果。结果:患者IABP术后1h、2h、6h、12h、24h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置入前均升高;IABP术后6h、12h、24h心率较置入前降低;IABP术后1h、2h心率较置入前比较,无明显改善。对比IABP置入前后的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LVEF、LVEDD,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患者置入IABP后心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逐渐减量甚至停用,患者血流动力学逐渐平稳。住院死亡10例,死亡率30.3%。无IABP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结论:1.IABP可显着改善CABG围术期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但住院死亡率仍较高,其中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为常见死亡原因。2.与IABP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安全。3.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如无绝对禁忌应尽早置入IABP。

霍永凤[7](2018)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冠心病围术期使用中疗效确切,但在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ntro-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支持期间患者心脏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对心脏手术尤其是瓣膜替换手术围术期使用IABP的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使用IABP辅助支持的患者。排除病史资料不齐、先心病患者以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纳入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患者167例。对不同疾病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的心功能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后按照IABP置入时间的差异,即术中预防性置入IABP及术后治疗性置入IABP两种情况分为预防性置入IABP组与治疗性置入IABP组,以及不同瓣膜手术方式,分为二尖瓣置换组(MVR组),主动脉瓣置换组(AVR组)及双瓣置换组(DVR组)对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深入分析。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心功能、手术信息、术后短期内(0h,6h,12h,24h,48h)的血Lac(乳酸)水平、pH值、MAP(平均动脉压)及尿量的情况,以及术后短期心功能的超声情况。采用t检验、ANOVA方差分析以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不同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我科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支持的患者共167例,其中单纯行冠脉搭桥40例,冠脉搭桥同期行瓣膜置换28例,单纯行瓣膜替换99例。其中冠脉搭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男性患者占比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较多;瓣膜置换组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女性患者占比更高、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高。2.与冠脉搭桥组相比,单纯瓣膜置换组患者在术前BNP水平更高、左室舒张末内径更大、NYHA心功能分级重者较多,EF更低。从术中情况看,冠脉搭桥组和瓣膜置换组在IABP置入时机上存在区别,冠脉搭桥组预防性置入IABP比例更高(77.5%),瓣膜置换组治疗性置入IABP比例更高(57.58%)。3.从患者术后的短期恢复资料看,冠脉搭桥组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IABP支持时间均较短。冠脉搭桥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17.5%),单纯瓣膜置换组死亡20例,死亡率(20.2%),冠脉搭桥同期行瓣膜置换组死亡2例,死亡率(7.14%)。4.在分析的所有病例中,术中预防性置入IABP患者术后Lac水平在0小时、3小时较治疗性置入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性置入组pH及MAP在置入时的0小时较治疗性置入组明显较高,并且MAP在预防性置入组第48小时较治疗性置入组明显较高;预防性置入组尿量在0小时、3小时、6小时较治疗性置入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分析发现:术中预防性置入IABP的患者中死亡7例(17.07%),其中3例(7.32%)死于术后短期无法纠正的顽固性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7.32%)死于恶性心率失常、1例(2.44%)死于术中。术后治疗性置入IABP的患者中死亡13例(22.81%),其中2例(3.51%)死于术后短期无法纠正的顽固性LCOS,2例(3.51%)严重肺部感染、4例(7.02%)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8.77%)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8例病人中1例出现短期下肢动脉血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6.从不同瓣膜手术分组分析,AVR组男性较多,相应有吸烟史的较多,合并高血压较多。术前心功能提示术前LV值,DVR组(62.34±14.69)和AVR(63.43±13.52)组较MVR组(46.54±7.50)更大,EF值DVR组(50.89±14.85)和AVR(49.63±12.06)组较MVR组(63.17±8.00)较低,尤其是术前BNP,DVR组(1219.30±1226.73)较AVR组(598.13±659.12)和MVR组(614.15±834.03)高。而术前合并症中MVR组相对女性偏多,合并房颤患者更多(62.96%)。从术中情况可以看出,DVR组手术阻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也更多,AVR组和DVR组术后电击复跳比例较高,术中植入IABP的较多。术后短期恢复三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ABP使用时间虽然相差不大,但AVR组的ICU及住院时间较短,三组术后EF虽未得到明显提升,但LV明显较术前缩小。7.死亡的数值上看AVR组和DVR组死亡率更高,患者MVR组预防性置入IABP的无一人死亡,治疗性置入IABP的死亡5人(23.81%),AVR组预防性置入IABP的死亡3人(23.77%),其中有2人是术中死亡,治疗性置入IABP的死亡1人(20%),DVR组预防性置入IABP的死亡2人(9.09%),治疗性置入组死亡9人(29.03%)。结论1.IABP不仅对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围术期有很大的左心辅助支持的功能,对单纯瓣膜疾病和合并瓣膜疾病的冠心病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脏功能支持也起到有效的辅助。2.对于术前合并较大左室、左心功能差、术中手术难度大的联合瓣膜病,甚至是合并房颤的高危二尖瓣患者可考虑术中预防性置入IABP,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李长栓,夏永立,孙超,孙广龙[8](2018)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的综合治疗措施,比较应用IABP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 1 h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75110 mm Hg,心脏指数从(1. 75±0. 16) L·min-1·m-2上升到(2. 33±0. 26) L·min-1·m-2(P <0. 05),平均动脉压从(46. 8±15. 2)mm Hg上升到(83. 4±23. 6) mm Hg(P <0. 05),临床表现也出现明显的改善。共死亡10例,依赖IABP死亡2例,单纯药物治疗死亡8例。IABP并发症发生4例,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IABP能显着地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冠脉循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和耗氧,最终增加心输出量。因此,与单纯药物相比,IABP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的有效手段。

邵鹏,刘清,蒋燕勤[9](2018)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1],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的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室间隔穿孔等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并发症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靠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2],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降低其病

董艳梅[10](2017)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对冠脉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32例,为其提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为供护理干预服务,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研究样本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9例,共产生28.1%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含血肿、渗血患者共计3例,血小板指标异常患者共计2例,下肢缺血栓塞患者2例,肾缺血患者1例,氧囊破裂患者1例。结论 :为术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服务,采取无菌操作手段,对患各项生命体征指导进行严格的观察,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2.2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2.3 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1.3.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4 技术路线图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制定文献检索策略
        3.2.2 文献的纳排标准
        3.2.3 筛选文献
        3.2.4 文献质量及等级评价与资料提取
        3.2.5 证据汇及评价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文献筛选结果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3.4.3 证据汇总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4 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确定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确定函询专家
        4.2.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4.2.3 函询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5 指标筛选标准
    4.3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4.2 第一轮函询结果
        4.4.3 第二轮函询结果
        4.4.4 确立最终的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 讨论
    5.1 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5.2 指标构建方法的科学性
    5.3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5.3.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5.3.2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
        5.3.3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5.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5.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4 指标的具体内容分析
        5.4.1 结构指标
        5.4.2 结局指标
        5.4.3 过程指标
6 总结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每搏量面积法与PiCCO测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心排血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IABP置管方法
        2.2 PiCCO 置入及测量心输出量的方法
        2.3 利用 Graphpad Prism 软件描记有创动脉压力曲线并计算 CO 值
    3.监测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患者的基本资料
    2 不同时刻 PiCCO 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3 PiCCO 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每搏量曲线面积法计算的两组 CO值比较一致性
    4 不同时刻利用 Graphpad Prism 软件描记的曲线下面积
    5 利用 Graphpad Prism 软件计算的舒张期反流量 IQ2
讨论
    1 IABP 辅助心功能的机制
    2 应用 IABP 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 PiCCO 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4 IABP 对于 CO 值测量的影响
    5 IABP 反搏时对脉搏轮廓分析法的新方法替代
    6 应用 IABP 后主动脉血流逆转
    7 IABP 球囊充放气时机
    8 主动脉外反搏(EAB)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的支持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输出量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3)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IAB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简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材料的来源
    2.3 实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随访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冠脉及PCI情况
    3.3 术前及术后7天cTnI、NT-proBNP值、LVEF值
    3.4 30天生存率比较
    3.5 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坤心肌梗死合并泵衰妈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危重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临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的临床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主动脉球囊反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应用的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应用设备和操作方法
    1.3 患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脏舒张期动脉压 (灌注压) 的改变
    2.2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3 临床预后
    2.4 并发症
3 讨论

(9)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概念及机理
    1.2 操作方法
    1.3 IAB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3.1 适应证
        1.3.2 禁忌证
    1.4 IABP的并发症
2 常见并发症护理
    2.1 出血的护理
        2.1.1 原因
        2.1.2 预防及护理
        2.1.3 处理
    2.2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2.2.1 原因
        2.2.2 预防及护理
        2.2.3 处理
    2.3 球囊破裂的护理
        2.3.1 原因
        2.3.2 预防和处理
    2.4 球囊位置改变的护理
        2.4.1 原因
        2.4.2 护理
    2.5 感染的护理
        2.5.1 原因
        2.5.2 预防及护理
        2.5.3 处理
3 小结

(10)冠脉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的护理
    3.2 球囊破裂护理
    3.3 肾缺血的护理
    3.4 感染的护理
4. 结束语

四、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胡琴娜.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2]每搏量面积法与PiCCO测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心排血量的比较[D]. 蒋晓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D]. 周文全.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4]IAB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力. 南华大学, 2020(01)
  •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预后分析[D]. 李颖.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危重患者的应用[D]. 李佳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研究[D]. 霍永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中的应用[J]. 李长栓,夏永立,孙超,孙广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3)
  • [9]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 邵鹏,刘清,蒋燕勤. 上海护理, 2018(03)
  • [10]冠脉搭桥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分析[J]. 董艳梅. 人人健康, 2017(12)

标签:;  ;  ;  ;  ;  

主动脉内球囊泵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泵衰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