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

研究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

(费县朱田镇卫生院;273418)

【摘要】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方法:某地区流感爆发后,选取该地区没有流感症状的居民24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对照组不予处理,对比两组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的各种流感症状比对照组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为(3.18±0.98)d短于对照组(6.65±1.01)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流行性感冒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633-02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是高烧、咳嗽,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和感染率高等特点[1],一旦发生流感流行会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流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对流感的预防是控制流感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2],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接种疫苗。本文主要以某流感爆发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预防干预措施对阻止流感流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流感爆发地区没有流感症状的居民240人,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龄2~79岁,平均(33.5±16.8)岁,儿童41例,中青年6例,老年73例;对照组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3~78岁,平均(36.5±17.5)岁,儿童43例,中青年5例,老年7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不予处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为(1)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医学讲座、赠送宣传画册等形式。教育内容为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等方面。面向对象主要为老人和儿童,讲解应通俗易懂;(2)行为干预,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多喝水,增强体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到人多的场合,减少感染的概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上行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流感的发生;(3)接种疫苗,目前认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多为鸡胚培养的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可用于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人,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流感发生情况的比较,主要为流感症状的出现,包括突然高热(体温大于等于38.5%)、寒战、咳嗽、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1.3.2两组流感病程长短的比较,观察各组从出现临床症状到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同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流感发生情况的比较,由表1可知,观察组出现流感症状比对照组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流感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流感病程长短的比较,观察组病程为(3.18±0.98)d,对照组病程为(6.65±1.01)d,观察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流感病毒是引发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根据基质蛋白和核蛋白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和丙(C)3种类[3]。甲型和乙型可以感染人而引季节性发流行性感冒,而引起以往大流行的都是甲型。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烧、咳嗽,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和感染率高等特点,与普通感冒相比,流行性感冒并发症更为严重,更易导致肺炎、心肌炎、支气管炎的发生。在历史上,曾有四次流感大流行分别为: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H1N1亚型),1957年的亚洲流感(H2N2亚型),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亚型)和2009年墨西哥猪源流感(新型H1N1),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H5N1和H7N9禽流感的流行,流行性感冒成为世界上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4]。流感病毒极易感染免疫力缺陷或是免疫力低下的人们(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目前流感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对流感的预防是控制流感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5],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将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向群众普及,面向对象主要为老人和儿童;行为干预,包括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目前认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多为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好,副反应小。可用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文主要研究预防措施对流感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的各种流感症状比对照组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程为(3.18±0.98)d短于对照组(6.65±1.01)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流行性感冒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熊有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18-18.

[2]张玉凤.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机制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探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2):223-224.

[3]周红霞.健康人群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3):117-118.

[4]冯雨明.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25-126.

[5]王晓燕,王岩.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6,5(4):232-234.

标签:;  ;  ;  

研究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