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优先股论文_杨英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转换优先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优先股,小米,融资,金融,集团,权益,工具。

可转换优先股论文文献综述

杨英男[1](2019)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企业与风险投资者紧密结合,条款的多样性造成自身会计属性的多元化,使会计处理难度加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以金融负债整体确认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该处理方式是否能反映其经济实质,是否有更合适的处理方式,值得探讨。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得出以复合金融工具确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并对其进行分拆处理的方式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绩效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9年34期)

赵慧娴[2](2019)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优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处于不对称的情况下,财务报表是决策者决策时所依赖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来筹集资金,而按照现有准则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将造成财务报表账面业绩与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巨大反差,这一点在小米集团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供决策信息,本文以小米为例简要分析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目前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其分类、公允价值变动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处理进行优化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7期)

宋雨珊,陈园[3](2019)在《小米集团上市使用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小米上市使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一筹资方式,分析了小米使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原因,以及从国内、国际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方法,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小米如果在国内上市,对这一筹资方法所作出的会计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5期)

靳莎,李莎[4](2019)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对净利润的影响——基于小米集团财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金融工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出现了新型的融资工具——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具有可转换与可赎回双重属性,吸引了许多公司纷纷采用此类融资工具上市,如美图秀秀。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并未开放对此类金融工具的限制,所以采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司一般选择赴港或者赴美上市。目前主流会计准则GAAP和IFRS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属性定位不同,进而会影响后续的会计计量。本文以小米集团赴港上市为例,基于小米集团2015—2018年的财务状况,分析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对小米集团净利润的影响,比较了GAAP和IFRS准则下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界定,进而讨论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不用属性的界定对企业净利润、资本结构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9年06期)

潘庭栋[5](2019)在《私募股权融资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发行优先股的主体只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并没有包含需要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的中小型创业企业。而优先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企业只能通过VIE架构吸引私募股权投资者进行融资,然后到香港以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针对目前我国优先股发展迟缓,配套制度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以经过多轮优先股融资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小米集团为例,通过研究案例公司各项优先股条款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情况、优先股融资带来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以及优先股融资的积极影响,揭示优先股在私募股权融资中如何实现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平衡,提炼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私募股权融资中的设计与应用思路及风险防范举措。本文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私募股权融资中的优先股设计体现了与上市公司优先股试点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优先股的转换权和赎回权均为投资方所有,体现了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在会计处理上,出于谨慎性原则,将其确立为金融负债而不是权益工具;第二,在优先股的应用层面有较强的灵活性,私募股权融资中的优先股融资本质上是股权融资,可以帮助融资企业获取一定的溢价空间,募集更多资金,同时优先股股息可以推迟到机构退出时决定是否发放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优先股表决权不会因未能发放股息而恢复从而影响创始人团队对企业的控制权,优先股股东在丧失表决权的同时通过多渠道退出的方式保障自身的核心收益,从而实现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利益平衡;第叁,优先股融资存在控制权稀释,优先股赎回与股息发放等重要风险,应配套对应的公司治理举措与优先股细节条款,降低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同时保障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各自的利益;第四,优先股作为私募股权融资的重要手段,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引入优质优先股股东,改善企业的股权架构与资本结构,发挥认证效应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被投资企业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和业务协同,从而帮助融资企业实现迅速的成长。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目前鲜有关于非上市民营企业的优先股的相关研究,以小米集团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将上市公司优先股的实施现状与案例公司优先股的实施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对比结合各自的优势,总结出私募股权融资中优先股条款设计与应用思路以及风险防范举措。(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佳蓉[6](2019)在《基于负债与权益区分角度研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私募股权的增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一创新金融工具成为了创业企业募集资金的“新宠”。然而由于其发行条款的灵活性使得它在会计处理中涉及到国际性难题——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近年来,因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不当所导致财务报表“偏离”企业真实价值的案例愈来愈多,频频造成投资者对发行企业真实价值的误读,随之也暴露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处理此类金融工具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形势下,结合财务会计准则研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对于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5月小米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由于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确认为金融负债,后续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随着小米集团本身估值的增高,实力增强反而导致其呈现巨额亏损的财务状况。2017年小米利润表呈现-439亿元,这其中541亿元是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后计入金融负债所导致的,剔除其影响后小米2017年净利润为54亿元。本文基于此案例,通过对IFRS与US GAAP中区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条款进行梳理归纳后展开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阐述了小米集团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优先股计入金融负债的过程及相关会计处理。发现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计入金融负债后导致小米集团在营业收入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呈现“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畸高,企业价值亏损等问题。(2)依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将该优先股进计入位于负债与权益中间的夹层权益,本文详细论述了其计入依据及重新编制了美国准则下小米集团简要的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3)对比上述两种不同的确认方式后发现计入夹层权益后的财务景象与小米真实的财务状况更为接近。而且基于理性人假设在赎回权不被行使的情况下小米集团并没有义务付出现金对价,因此小米集团所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也并不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4)本文末针对小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从其他角度提出建议,一是可以将估值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次,投资者及企业可以借助于非公认会计原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高光彩[7](2019)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及经济后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8年港交所新政实施,港交所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查阅内地赴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招股说明书发现,众多企业亏损上市,引起部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亏损的主要项目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一种兼具债务与权益工具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会计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影响到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属性、会计处理及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下带来的经济后果。本文介绍了小米公司发行优先股的过程、规模及优先股条款设计,并详细分析了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表明小米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不符合负债定义。公司产生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司股份估值不断上涨,而且董事会认定赎回权不被行使的情况下,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整体确认为金融负债。在公司其他财务指标良好的条件下,这样得到的损益信息不能反映小米公司的经济实质。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于复合金融工具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在判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否符合准则规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准则规定,当判断金融工具为非衍生工具时,才应该继续判断金融工具是否是复合金融工具,在阐述复合金融工具的核算方法时又要求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计入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中,概念互相嵌套——可转换权在经济实质上相当于一项期权,却属于非衍生工具中复合金融工具的权益部分。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方法能清晰地展现金融工具的价值的变化,但是仅仅由于不能避免潜在不利情况下交付现金的义务从而整体确认为金融负债,这使得董事会认定赎回权不会被行使的情况下,股价上涨形成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上升导致公司巨额亏损。而美国会计准则下,强制赎回与或有可赎回权有明晰的界线,二者会计处理不同,这在可理解性上要优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下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严重扭曲企业的损益信息。为了消除扭曲的企业损益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企业开始披露Non-GAAP或Non-IFRS信息,但企业自愿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可比性,对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困惑。同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造成众多公司利润为负,这也可能造成一些企业错失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机会。为解决上述问题,从小米公司和监管层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关于小米公司的建议有以下几点:(1)针对优先股会计处理改进:第一就是借鉴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划分为夹层权益;第二是就是将金融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但对于股权估值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第叁,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分拆为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分别核算。(2)对于没有活跃市场的优先股投资,应谨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3)建立信息披露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对于政府层面:(1)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中采用不同业绩评价指标,主板市场严格限制利润指标,创业板市场采用分层制度,不严格限制是否盈利。(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应合理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会计准则。(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李顶辉[8](2019)在《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经济后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各类新型金融工具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但是兼有负债与权益双重性质的金融工具之间的划分界线越来越模糊,例如小米集团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就备受人们关注。其法律形式也越来越脱离其经济实质,区分难度加大,而且金融工具的不同的性质划分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不仅会影响企业净利润和与净利润相关的财务指标,而且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由于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不同性质区分对资本构成造成不同的影响,而不同的资本结构会造成企业承担不同的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区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不仅与资本结构的确定有关,还会影响发行方对最优资本结构和最优融资组合的决策。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进行不同性质区分,也会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效果,例如营业亏损与否和资产负债率高低与否等,所以正确地划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对报表使用者而言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及其在不同性质区分下的经济后果。本文首先分别对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介绍,之后分别对IFRS(国际会计准则)、GAAP(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中的有关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进行分析,对比叁种准则在区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方面的异同,介绍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定义、特征、优势和性质划分,然后对小米集团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进行分析,分析小米集团根据IFRS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划分为金融负债的处理过程,以及假设小米集团遵循GAAP,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划分为权益工具的处理过程,对并两者不同的划分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使得投融资双方进一步了解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9-05-12)

孙艺玮[9](2019)在《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融资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出现了很多复合型、创新性的融资方式。本文研究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即为其中一种,其结合了股权和债权的特点,兼有权益特征和负债属性,这使其有自己独特的融资特点。高科技企业,往往有着较长的研发期,与此同时却没有足够的利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势必难以支撑企业初期高额的研发支出,因而高科技公司在初期往往选择股权债权融资结合的手段或运用具有权益特征的复合型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就是这样一种混合型融资方式,能够发挥股权和债权融资各自的优势,趋利避害。本文选取小米集团进行研究,在小米赴港上市的时披露的财务报表利润因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影响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导致投资者因为其会计处理问题难以做出投资决策,因此小米集团的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一创新融资路径与传统融资方式(IPO、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从融资成本、融资效率、融资规模、融资限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优势与风险,阐述了优先股作为高科技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的可行性,并对出现的会计处理问题做了分析和会计建议;对企业财务指标和EVA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企业通过优先股融资的绩效,通过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对优先股融资对企业未来绩效做了分析,从而在可行性分析后验证小米应用此类新型优先股产生了正向的财务效果。最后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融资经验,得出了主要结论,针对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做了总结,并就此对准则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1)

钟天添[10](2019)在《小米公司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界定及处理带来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贸易活动不只局限于国内。对于跨国经营公司而言,参考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则可能会产生信息的偏差。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就面临着此类困境。而其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由于其条款的多样性,使得在性质界定和会计处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由此可能造成我国现行准则反映的企业信息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对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解读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还有,按照某些完善的资本开放市场制定的准则,到底能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特点与市场环境,我国公司在适用准则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现实难点、瓶颈问题等都有待探究。本文以此为目标,根据小米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在港交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对于IFRS与GAAP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差异问题理论研究,在我国市场大环境下,通过两者对金融工具的差异性判别标准及处理,分析财务报告与实际经营结果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从确认、计量、列式、披露四个方向探究在准则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对企业的金融工具合理划分并对经营状况进行正确评价,从而提出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一方面,能够为更多面临由于准则差异造成财务状况与实际经营不符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降低由准则差异带来的问题后果;另一方面,本论文的案例分析结果也为会计准则改革趋同提供思路及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可转换优先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处于不对称的情况下,财务报表是决策者决策时所依赖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来筹集资金,而按照现有准则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将造成财务报表账面业绩与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巨大反差,这一点在小米集团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供决策信息,本文以小米为例简要分析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目前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其分类、公允价值变动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处理进行优化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转换优先股论文参考文献

[1].杨英男.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19

[2].赵慧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优化探讨[J].中国商论.2019

[3].宋雨珊,陈园.小米集团上市使用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

[4].靳莎,李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对净利润的影响——基于小米集团财务分析[J].河北企业.2019

[5].潘庭栋.私募股权融资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刘佳蓉.基于负债与权益区分角度研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高光彩.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及经济后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李顶辉.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经济后果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9].孙艺玮.小米集团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融资方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钟天添.小米公司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界定及处理带来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共享型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弃权...:基础专利引证关系枝杈伸展图5.5AM评级1年期中期票据与3月...风险投资过程优化方案四的等效应力云图宣传推介专版河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1)

标签:;  ;  ;  ;  ;  ;  ;  

可转换优先股论文_杨英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