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机网络在医院住院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宇婷[1](2021)在《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渐渐成为人们就诊的首要选择,逐渐成为城市医疗废物的主要产生来源,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医疗废物产量的激增,各地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也在经历考验。目前,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人员操作层面,医疗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空间在建筑学领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地调研中得知,由于在医院前期的设计中忽视了医疗废物所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进而导致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时存在建筑空间环境的问题,医院建筑对实现有效隔离医疗废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建筑设计视角,对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进行研究,力求通过对医疗废物所在建筑空间的改善,提高管理效率。本文从建筑设计维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医疗废物管理在建筑设计维度的理论基础,总结造成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因素,寻找采用建筑设计方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其次,作者以北京市丰台区的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跟随丰台区卫生健康委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工作,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借助观察法,收集医院医疗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空间的现状资料。最后,结合医疗废物现有建筑空间环境,分析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储存空间和运输空间的需求,进而得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得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明确医疗废物在医院建筑中的位置、基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设计的层面、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储存空间和运输空间的建筑设计层面、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物理环境设计层面提出优化建议。总之,本文以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空间需求为研究背景,从建筑设计视角,以提升综合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为目的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起鹏丽[2](2020)在《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和根本,目前,我国在妇幼方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妇幼群体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县级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幼卫生工作保基本、强基层的枢纽机构,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妇幼卫生服务面临的各种挑战,必须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其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及医疗技术水平,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而探索一套以医院的战略为导向,以维护医院公益性为前提,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县级妇幼保健院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M县妇幼保健院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院目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该院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梳理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进行大量文献阅读和研究后,选取与M县妇幼保健院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其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县级妇幼保健院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特点,以医院总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建立了一套以平衡计分卡(BSC)为框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落脚点的“BSC+KPI”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括三个层级,一级指标为目标层,共有5个指标,二级指标为准则层,共有13个指标,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共有28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级确定。按照“医院→科室→职工”的方向,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层层落实,使医院的战略目标能通过绩效考核得以实现。优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对医院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通过绩效考核,能使科室和职工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最终推动医院战略的执行与落地。同时,以“BSC+KPI”模式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考核指标既有关联性,又能突出考核重点,既重视短期目标,又注重长期目标,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优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后,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运行效率都有所提高,患者满意度从92.1%提升至93.2%,平均住院日从5.9d降至5.56d。
丁凤珠[3](2020)在《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末开始,国内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建设工作大规模展开,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民生工程的核心质量。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一直以来在医院的运行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医院的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愈加庞大,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组织与建设便成了更加复杂、重要的工作项目。医院后勤保障服务主要负责为医院各项工作、科研、教学和生活的稳定开展提供各类支撑,主要有提供水、暖、电的建筑设备支撑、提供医疗活动所需的医疗设备支撑、存放各类物资的医疗保障支撑、以及提供饮食、被服及垃圾、污水处理的其他后勤保障支撑。但是作者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发现如今西安地区的医院建筑设计主要把重心放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服务空间上(如:门诊、医技、综合住院部),而医院后勤保障部分往往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西安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发展仍有些许不足。并且在我国,对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通过资料研究、实地走访等方法着重探索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医院案例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经验,并结合当下及未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工艺的发展,使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更好的顺应未来医疗服务发展需求,为西安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相关因素,从宏观政策、后勤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来探究对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的影响,并对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中发掘问题;第三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从综合医院总体布局规划角度,研究医院后勤保障用房与风向、水文等自然的关系,以及详细地分析各类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单体建筑与各个医疗部分、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将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分为建筑设备用房、医疗设备用房、医疗保障用房及其他后勤保障用房三大类,并且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用房进行较为细致的建筑单体设计研究;第五章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提出初步建议及相关材料支撑,从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趋势、相应的后勤保障用房发展方向、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到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各类后勤保障功能用房规模占比,以及新技术在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中的运用等多方面,对未来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的发展进行初步论述;第六章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胡译丹[4](2020)在《病友互助小组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西省Z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恶性肿瘤是我国疾病死亡率当中最高的疾病之一,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肿瘤患者要经历痛苦漫长的治疗过程,治疗期间身体免疫力不断下降、社会角色有所转变,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关怀。目前,我国对于肿瘤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治疗方面,病友互助小组的情绪介入研究较少。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支持,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观念、情绪和行为,减轻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体验,从而激发积极的正性情绪。本研究基于笔者在江西省Z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经历,选取了实习所在科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及参与式观察对患者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因负性情绪而引发认知、社会情感性及行动交往层面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管理进行介入,构建病友互助平台。社会工作者将治疗期间患者的认知需求、社会情感性需求及行动交往需求嵌入到小组活动中。活动后,通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前后测数据的比对得知,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正性情绪增加。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下,肿瘤患者情绪状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对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就医体验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论文最后部分,笔者对本次研究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深化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病友支持网络、多元化拓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源渠道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等等,以进一步优化病友互助模式,更好地发挥医务社会工作关怀病人、沟通医患、辅助治疗的功能。
周丽梅[5](2020)在《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对外面临着民营医院和其他大型公立医院的竞争威胁,对内面临资金紧张和人才流失的压力。公立医院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在诸多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中,非医疗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为患者在医院就诊的整个过程中有80%的时间都是花费在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中,非医疗技术服务工作效率不高,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最终将影响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围绕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A医院的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将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分为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流程。运用价值链理论找出流程中重复的、不增值的、无效的以及耗费时间长的环节,明确需要优化的关键环节。采用鱼骨图法对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运用帕累托(80:20原理)确定主要原因。采用ECRS法对诊前、诊中、诊后的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消除浪费环节,合并重复环节,重排不合理环节,简化冗繁环节。为确保实施效果,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人员等各方面提出保障措施。通过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的优化实施,在有效缩短患者就医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还可以在医院规模不扩大,医疗投入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对医院现有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各类医疗服务需求。
张玉芳[6](2020)在《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即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公立医院普遍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难题。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整个公立医院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薪酬作为最能直接激发人才潜能、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手段,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和外资医院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完善,尤其是在薪酬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健全、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很多公立医院难以实现激励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薪酬管理,将其打造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医改不断深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以济南市A医院作为具体案例分析,在对医院当前现行的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医院薪酬管理体系进行重新优化设计。纵观全文,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作为论文的基础,全面梳理医疗卫生行业薪酬管理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创新点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本部分对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的定义及薪酬管理的实施流程进行了概述,同时深入介绍了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本部分作为全文核心,以济南市A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医院当前的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针对A医院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从完善薪酬管理流程、将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等五个方面优化;第五部分为结论,本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全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黄丹[7](2020)在《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发展壮大,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对医院全面展示自身特色,提升竞争力,打造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CIS策划是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形象识别系统(Hospital Identity System,HIS)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引申和发展出来的医院经营管理方法。本论文基于CIS理论,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为例,通过医院现状调查研究,了解内外部公众评价,分析医院形象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CIS导入程序,提出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的思路,为医院全方位形象塑造、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张俊杰[8](2020)在《基于LoRa的住院部口服药监护网关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药物依从性通常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口服给药是住院部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工作,分为医嘱处理、药房配药、给药到口三个步骤,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给药到口”很困难。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服药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成为可能。医院住院部呈现“房间密集、人流大、施工难”等特点,必须使用支持多节点接入、穿透性强、功耗低的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通信技术,利用监护网关建立起住院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通信,并配合护士工作站的展示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给药到口”的管控问题。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多节点接入、穿透性强、功耗低”的技术需求,通过对常用无线通信技术Bluetooth、Zig Bee、Wi Fi、4G/5G进行分析,结合成本等因素,监护网关选择Lo Ra(5G窄带)作为节点接入方案,选用4G作为接入云端系统方案。项目选择了LPKT002-高级Lo Ra WAN开发套件作为网关硬件载体,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开发需求完成了相关外设驱动的开发和移植。2.针对1中选择的硬件载体并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对监护网关软件进行了开发。首先设计了药盒节点与网关、网关与云服务器的通信规程;随后为了降低网关代码的耦合性,软件采用分层设计,由底层-硬件抽象层(HAL)、中间层-包转发器(Packetforward)、网络层-嵌入式NS服务器三个模块组成,并利用多进程设计来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多线程来实现模块内部之间的通信;最后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嵌入式NS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模块引入了AES128对称加密算法。3.针对现场节点与网关的无线部署问题,受限于终端节点个数,首先通过建立通信链路模型和数据包的传输碰撞模型来模拟网关的通信行为。然后改进Lo Ra Sim算法代码实现对医院环境下Lo Ra无线网络的仿真,并给出节点和监护网关的部署建议。最后根据实际条件搭建了实验室测试平台对网关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石媛[9](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张玛璐[10](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二、微机网络在医院住院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网络在医院住院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1.1.1 综合医院成为医疗废物的重要产生源 |
1.1.2 疫情下综合医院医疗废物产出量激增 |
1.1.3 医疗废物管理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 |
1.1.4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法律层面研究 |
1.2.2 管理层面研究 |
1.2.3 建筑设计层面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及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综合医院 |
1.4.2 医疗废物管理 |
1.4.3 医疗废物所需的建筑空间 |
1.5 研究难点及研究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医疗废物管理在建筑设计维度的理论基础 |
2.1 医院感染控制与医院建筑 |
2.1.1 医院建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
2.1.2 医院建筑可实现有效的空间隔离 |
2.1.3 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 |
2.2 医疗废物管理方法与建筑设计 |
2.2.1 基于FOCUS-PDCA循环的医疗废物管理 |
2.2.2 基于医疗废物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式 |
2.3 影响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医疗废物现有建筑设计现状调研分析 |
3.1 医疗废物管理调研概述 |
3.1.1 调研范围和方法 |
3.1.2 调研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
3.1.3 调研流程 |
3.2 基于总体规划的医疗废物建筑空间现状研究 |
3.2.1 医疗废物经过建筑空间的层级性 |
3.2.2 医疗废物暂存的选址设置现状 |
3.2.3 院区医疗废物独立出口的设置 |
3.3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
3.3.1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概述 |
3.3.2 缺少污物间的设置 |
3.3.3 污物间建筑面积小 |
3.3.4 污物间与污物电梯距离远 |
3.3.5 医疗废物暂存处设计现状 |
3.4 医疗废物运输空间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
3.4.1 医院院区运输流线长 |
3.4.2 缺少污物电梯的设置 |
3.4.3 转运工具无存放空间 |
3.5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建筑物理环境现状研究 |
3.5.1 建筑材料选择不合理 |
3.5.2 建筑设施设置待完善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
4.1 医院建筑任务书中应明确医疗废物所在空间的设计要求 |
4.1.1 医院建筑必须提供足够的医疗废物储存空间 |
4.1.2 设计前期征询感染控制科室的建筑设计意见 |
4.2 基于医院建筑院区场地规划的设计优化策略 |
4.2.1 医疗废物暂存处规划设计建议 |
4.2.2 医疗废物出口的规划设计建议 |
4.2.3 医疗废物运输流线的规划建议 |
4.3 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
4.3.1 医疗废物产生空间建筑平面布局建议 |
4.3.2 医疗废物产出量与储存间面积正相关 |
4.3.3 科室内污物间和污物电梯的布置建议 |
4.3.4 医疗废物建筑水平空间的布局建议 |
4.3.5 医疗废物建筑垂直空间的布局建议 |
4.4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策略 |
4.4.1 医疗工艺流程 |
4.4.2 建筑功能分区 |
4.5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优化策略 |
4.5.1 建筑材料选择建议 |
4.5.2 建筑设施选择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的工程实例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2 基于总体规划的医疗废物建筑设计处理 |
5.3 基于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处理 |
5.4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2)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基本理论 |
1.3.1 绩效的内涵 |
1.3.2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 |
1.3.3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企业绩效考核相关研究 |
1.4.2 第三方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
1.4.3 医院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
1.4.4 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
2.1 M县妇幼保健院基本情况 |
2.2 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
2.3 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
2.4 绩效考核体系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章 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框架设计 |
3.1 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3.1.1 优化的目标 |
3.1.2 优化的原则 |
3.2 优化设计选取的方法 |
3.3 优化设计的流程和内容 |
第4章 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 |
4.1 制定医院的总体战略目标 |
4.1.1 医院战略环境分析 |
4.1.2 医院总体战略目标确定 |
4.1.3 绘制医院的战略地图 |
4.2 医院内部“BSC+KPI”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
4.2.1 初选指标的内容及说明 |
4.2.1.1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 |
4.2.1.2 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 |
4.2.1.3 患者维度的指标 |
4.2.1.4 财务维度的指标 |
4.2.1.5 公益性维度的指标 |
4.2.2 初选指标的确定 |
4.2.3 绩效考核指标的最终确定 |
4.3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选取专家组成员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3 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4 组合权重系数及目标值的确定 |
4.4 建立科室绩效考核指标 |
4.5 建立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
第5章 M县妇幼保健院优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
5.1 实施过程 |
5.1.1 召开中高层会议进行讨论 |
5.1.2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
5.1.3 组织各级人员培训 |
5.1.4 全面实施 |
5.2 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系数专家咨询表 |
致谢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附件 |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西安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
1.1.2 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趋势 |
1.1.3 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
1.1.4 国家相关医院建设新政与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关系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研究内容及对象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访谈研究法 |
1.6 小结 |
2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及西安地区现状 |
2.1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 |
2.1.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
2.1.2 医院后勤运营管理模式 |
2.1.3 医疗设备与技术发展的影响 |
2.1.4 医院的建设模式 |
2.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2.1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旧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 |
2.2.2 西安市第三医院(新建大型综合医院) |
2.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3.1 改扩建医院 |
2.3.2 新建医院 |
3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 |
3.1 特定用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1.1 与风向的关系 |
3.1.2 与水文地质、地表水系的关系 |
3.1.3 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关系 |
3.2 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与医院建筑模式的关系 |
3.2.1 高度集中型 |
3.2.2 半密集型 |
3.2.3 分散型 |
3.3 后勤保障用房在医院建设中的总体布局规划 |
3.3.1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疗服务部分之间的关系 |
3.3.2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 |
3.3.3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院外部的联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
4.1 主要建筑设备用房 |
4.1.1 锅炉房 |
4.1.2 柴油发电机房 |
4.1.3 变配电室 |
4.1.4 制冷机房 |
4.1.5 水泵房 |
4.2 主要医疗设备用房 |
4.2.1 负压吸引站 |
4.2.2 中心供氧站 |
4.2.3 空气压缩机房 |
4.3 医疗保障用房 |
4.3.1 病案库 |
4.3.2 药库 |
4.3.3 太平间 |
4.3.4 信息中心机房 |
4.4 其他后勤保障用房 |
4.4.1 总务库 |
4.4.2 餐饮服务中心 |
4.4.3 洗衣房 |
4.4.4 污水处理站 |
4.4.5 垃圾废弃物收集站 |
4.5 本章小结 |
5 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建议 |
5.1 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建设发展趋势 |
5.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未来发展方向 |
5.2.1 西安老旧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2.2 西安新建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规划优化建议 |
5.4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规模占比优化建议 |
5.5 部分后勤保障用房发展建议 |
5.6 绿色节能技术在后勤保障体系的应用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附录二 访谈录(摘录) |
致谢 |
(4)病友互助小组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西省Z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病友互助小组 |
2.1.2 负性情绪 |
2.2 理论基础 |
2.2.1 理性情绪理论 |
2.2.2 小组动力学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2 负性情绪对肿瘤患者治疗影响的研究 |
2.3.3 相关干预的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Z医院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现状分析 |
3.1 Z医院肿瘤科基本情况 |
3.1.1 科室情况简介 |
3.1.2 患者情况分析 |
3.2 负性情绪的现状分析 |
3.2.1 负性情绪的现状 |
3.2.2 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
3.2.3 负性情绪的需求评估 |
3.2.4 小组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3.2.5 成员招募 |
第4章 病友互助小组介入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管理的过程 |
4.1 小组前期准备 |
4.1.1 研究工具 |
4.1.2 干预目标 |
4.1.3 方案设计 |
4.2 小组实施过程 |
4.2.1 第一节活动:因为刚好遇见你 |
4.2.2 第二节活动:想把我说给你听 |
4.2.3 第三节活动:同呼吸·共命运 |
4.2.4 第四节活动:科学生活·健康你我他 |
4.2.5 第五节活动:一同携手·未来可期 |
4.3 小组实施效果 |
4.3.1 组员的反馈 |
4.3.2 社工的反馈 |
4.3.3 他人的反馈 |
第5章 反思与建议 |
5.1 反思 |
5.2 建议 |
5.2.1 深化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 |
5.2.2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
5.2.3 构建病友支持网络,健全医院志愿者队伍建设 |
5.2.4 拓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源投入 |
5.2.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对象简介 |
附录二 组员基本情况 |
附录三 测量量表 |
附录四 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小组契约 |
附录七 满意度调查 |
致谢 |
(5)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非医疗技术服务研究现状 |
2.2 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现状分析 |
3.1 A医院基本情况 |
3.2 A医院业务概况 |
3.3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现状调查 |
3.3.1 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调查过程及调查情况 |
3.3.2 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的划分及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问题分析 |
4.1.1 诊前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价值链分析 |
4.1.2 门诊和住院诊中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价值链分析 |
4.1.3 诊后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价值链分析 |
4.2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诊前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原因分析 |
4.2.2 诊中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原因分析 |
4.2.3 诊后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的优化及其实施效果 |
5.1 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5.1.1 优化目标 |
5.1.2 优化原则 |
5.2 优化方法的选择 |
5.3 优化方案 |
5.3.1 门诊诊前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 |
5.3.2 门诊住院诊中检查流程优化 |
5.3.3 诊后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 |
5.4 优化的实施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制度保障 |
6.3 信息技术保障 |
6.4 人员保障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公立医院 |
2.1.2 薪酬 |
2.1.3 薪酬管理 |
2.1.4 公立医院薪酬管理影响因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ERG理论 |
2.2.2 公平理论 |
第3章 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济南市A医院简介 |
3.1.1 医院概况 |
3.1.2 组织机构概况 |
3.1.3 人力资源现状 |
3.2 济南市A医院薪酬体系现状 |
3.3 医院薪酬体系问题调查 |
3.3.1 对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
3.3.2 对问题成因进行调查 |
3.4 医院薪酬管理存在问题 |
3.4.1 薪酬管理体系不健全 |
3.4.2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结合不紧密 |
3.4.3 缺乏完整的岗位分析评价 |
3.4.4 薪酬结构不合理 |
3.4.5 福利体系不健全 |
3.5 原因分析 |
3.5.1 行业体制原因 |
3.5.2 医院自身原因 |
第4章 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设计目标和原则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2 薪酬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
4.3 薪酬管理优化策略 |
4.3.1 完善薪酬管理流程 |
4.3.2 将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 |
4.3.3 对岗位进行分析、评价与分级 |
4.3.4 薪酬结构深化设计 |
4.3.5 构建完善的弹性福利制度 |
第5章 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5.1 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 |
5.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医院形象 |
2.1.2 CIS |
2.2 理论基础 |
2.2.1 CIS相关研究 |
2.2.2 CIS在医院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
第3章 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现状 |
3.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要素调查 |
3.1.1 外部公众对医院形象评价 |
3.1.2 医院职工对医院形象现状的评价 |
3.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外部环境 |
3.2.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部发展环境 |
3.3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问题原因分析 |
3.3.1 理念识别系统分析 |
3.3.2 行为识别系统分析 |
3.3.3 视觉识别系统分析 |
第4章 基于CIS角度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形象塑造思路 |
4.1 医院导入CIS的程序 |
4.1.1 CIS导入有关准备 |
4.1.2 CIS导入的工作流程 |
4.2 医院形象塑造的原则 |
4.2.1 与时俱进原则 |
4.2.2 差异化原则 |
4.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3 理念识别系统建设 |
4.3.1 医院理念策划过程 |
4.3.2 医院理念调整 |
4.3.3 强化医院理念的宣传推广 |
4.4 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
4.4.1 医院行为识别系统策划 |
4.4.2 管理行为建设 |
4.4.3 强化执行力 |
4.4.4 职工行为建设 |
4.4.5 服务文化建设 |
4.4.6 公益行为建设 |
4.5 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
4.5.1 建立制度保障 |
4.5.2 强化视觉系统宣传 |
4.5.3 改善医院就诊环境 |
4.5.4 统一医院职工制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LoRa的住院部口服药监护网关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监护网关的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 |
2.1 网关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1 网关的需求分析 |
2.1.2 监护网关方案设计 |
2.1.3 关键技术分析 |
2.2 LoRa远距离通信技术 |
2.2.1 LoRa支持的设备类型 |
2.2.2 LoraWAN协议格式 |
2.2.3 ADR速率自适应 |
2.2.4 LoRa的双重加密逻辑 |
2.2.5 扩频技术介绍 |
2.3 网关与Server之间的通信协议 |
2.3.1 IP网际协议 |
2.3.2 UDP/TCP用户数据包 |
2.3.3 LoRa网关消息协议 |
2.3.4 Json数据格式 |
2.4 LoRaSim仿真工具介绍 |
2.4.1 LoRa链路行为分析 |
2.4.2 碰撞行为模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口服药监护网关硬件分析与设计 |
3.1 射频芯片与解调芯片选型 |
3.1.1 射频芯片选型 |
3.1.2 基带处理芯片选型 |
3.2 监护网关设计原理 |
3.2.1 网关模块介绍 |
3.2.2 接收模式 |
3.2.3 发送模式 |
3.2.4 SPI通信接口 |
3.3 驱动代码设计与分析 |
3.4 网关硬件实物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口服药监护网关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口服药监护网关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 网关上下行数据通信规程 |
4.2.1 药盒到网关的通信规程 |
4.2.2 网关到后台的通信规程 |
4.3 进程间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包转发器进程分析与应用 |
4.3.2 NS服务器进程分析与设计 |
4.4 数据库操作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4.2 数据库操作 |
4.5 数据包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4.5.1 AES128对称加密算法分析 |
4.5.2 数据帧解析处理 |
4.5.3 数据帧封装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网关的性能分析与测试 |
5.1 网关的网络性能分析 |
5.1.1 获取实验参数 |
5.1.2 基于LoRaSim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 |
5.2 网关系统测试 |
5.2.1 测试方案分析与设计 |
5.2.2 测试环境及硬件平台搭建 |
5.2.3 性能测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住院部药盒和网关工作流程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9)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
1.1.1 宏观背景 |
1.1.2 课题背景 |
1.1.3 课题来源 |
1.2 研究对象 |
1.2.1 寒冷地区 |
1.2.2 三甲医院 |
1.2.3 医疗区 |
1.2.4 能耗分布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
1.3.4 现有技术标准 |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
1.4 理论基础 |
1.4.1 建筑布局 |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
1.4.3 系统论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
2.1.1 样本的选取 |
2.1.2 调研方案 |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
2.8 小结 |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
3.5 小结 |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
4.2.3 方差分析法 |
4.2.4 节能率分析法 |
4.3 小结 |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
5.7 小结 |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
6.7 小结 |
7 结论及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 |
1.1.3 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效率系统研究 |
1.2.2 单一效率研究 |
1.2.3 现有研究不足 |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
2.3.1 实践问题归纳 |
2.3.2 理论研究梳理 |
2.3.3 现状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
3.2.4 使用年限 |
3.2.5 其它外部支持 |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
3.3.1 系统内部作用 |
3.3.2 系统外部作用 |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
3.5 本章小结 |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
4.4 本章小结 |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
5.1.1 参数类型 |
5.1.2 取值途径 |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
5.5 本章小结 |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
6.3.1 案例基本情况 |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微机网络在医院住院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D]. 高宇婷.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M县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起鹏丽.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D]. 丁凤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病友互助小组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西省Z医院为例[D]. 胡译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5]A医院非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 周丽梅. 广西大学, 2020(07)
- [6]济南市A医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D]. 张玉芳.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D]. 黄丹. 南昌大学, 2020(01)
- [8]基于LoRa的住院部口服药监护网关的研究与设计[D]. 张俊杰.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9]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