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板材CNC加工后冲压落料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及加工系统,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其中,导正组件设置在下模上,且导正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弹性件支撑在定位柱的下方;定位柱远离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与待加工件的定位孔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可见,导正组件的定位柱具有导向斜面,因而其与待加工件上的定位孔的边缘相配合,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生产效率,且弹性件能够根据冲压工序配合调节定位柱的位置,尤其便于卸料。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其中,所述导正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上,且所述导正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定位柱的下方,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待加工件的定位孔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
设计方案
1.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其中,所述导正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上,且所述导正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
所述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定位柱的下方,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待加工件的定位孔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孔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外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正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下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以及下模镶件;
其中,所述下模板、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下模镶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内;所述定位柱的导向杆设置在所述下模镶件内,所述定位柱的限位头设置在所述下垫板内,且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下模镶件以及所述下垫板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内,且所述弹性件能够相对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着竖直方向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镶件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定位柱的导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导向杆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方向移动;
所述下垫板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柱的限位头以及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限位头以及所述弹性件均能够沿着第二通孔的深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脱板、冲头以及导柱;
其中,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以及所述上夹板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并相连接;所述上脱板位于所述上夹板的下方,且所述导柱的一端穿过所述上脱板插设在所述上夹板内,所述导柱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下模板内,所述上脱板能够沿着所述导柱运动;
所述冲头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且所述冲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垫板以及所述上夹板插设在所述上脱料板的安装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组件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下方,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限位螺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0.一种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板材CNC加工后冲压落料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市场发展需求,手机行业的五金件外观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孔径定位方式无法满足客户的公差要求,即在板料经过CNC加工后再经过化抛,会导致定位孔因腐蚀而变大,在冲压落料工序中,导向柱与定位孔之间的偏差增大,导致模具定位效果差,生产出的手机摄像头的指纹装饰件等不符合尺寸要求,且由于定位操作反复进行,影响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及加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孔径定位方式无法满足客户的公差要求,且由于定位操作反复进行,影响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其中,所述导正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上,且所述导正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定位柱的下方,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能够相对所述下模沿着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待加工件的定位孔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斜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孔的深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外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正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正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下模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以及下模镶件;其中,所述下模板、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下模镶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内;所述定位柱的导向杆设置在所述下模镶件内,所述定位柱的限位头设置在所述下垫板内,且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下模镶件以及所述下垫板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内,且所述弹性件能够相对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座沿着竖直方向伸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镶件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定位柱的导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导向杆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下垫板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柱的限位头以及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限位头以及所述弹性件均能够沿着第二通孔的深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还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脱板、冲头以及导柱;其中,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以及所述上夹板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并相连接;所述上脱板位于所述上夹板的下方,且所述导柱的一端穿过所述上脱板插设在所述上夹板内,所述导柱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下模板内,所述上脱板能够沿着所述导柱运动;所述冲头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且所述冲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垫板以及所述上夹板插设在所述上脱料板的安装通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正组件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下方,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限位螺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其中,导正组件设置在下模上,且导正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弹性件支撑在定位柱的下方,弹性件起到支撑定位柱的作用,并且弹性件能够驱动定位柱运动;定位柱远离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与待加工件的定位孔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
本申请提供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导正组件设置在下模上,导正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弹性件,弹性件支撑在定位柱的下方,且导正组件的定位柱用于支撑待加工件,当待加工件放置在定位柱上时,待加工件上的定位孔的下边缘压设在定位柱的导向斜面上,此时,定位柱与定位孔相同心,因而起到精密定位的作用,尤其当上模与下模合模冲压的过程中,上模会给待加工件一个向下的力,使得待加工件上的定位孔的下边缘挤压定位柱的导向斜面的相对位置,做一次修正,达到圆与圆同心,进而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使得成型后的产品精度更高,且定位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其中,当卸料时,弹性件由于被压缩存在弹性回复力,因而会推动定位柱向上运动,定位柱顶起板料,便于卸料。
可见,本申请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由于设置了导正组件,导正组件的定位柱具有导向斜面,因而其与待加工件上的定位孔的边缘相配合,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生产效率,且弹性件设置在定位柱的下方,能够根据冲压工序配合调节定位柱的位置,尤其在冲压完成后卸料的过程中,弹性件具有回复力,能够自动顶起定位柱,定位柱能够顺势顶起板料,便于卸料。
本申请提供的加工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因而,通过上述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能够生产出精度较高的产品,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徒2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为徒3在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下模座,2-下垫板,3-下模板,4-下模镶件,5-导正组件,501-定位柱,5011-导向杆,5012-限位头,5013-导向斜面,502-弹性件,6-上模座,7-上垫板,8-上夹板,9-上脱板,10-冲头,11-导柱,12-限位螺栓,13-待加工件,13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及加工系统。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包括:下模以及导正组件5;其中,导正组件5设置在下模上,且导正组件5用于支撑并定位待加工件13;导正组件5包括定位柱501以及弹性件502;弹性件502支撑在定位柱501的下方,定位柱501能相对下模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弹性件502能够相对下模沿着竖直方向伸缩;定位柱501远离弹性件502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5013,导向斜面5013用于与待加工件13的定位孔131的下边缘相挤压定位。
本申请提供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导正组件5设置在下模上,导正组件5包括定位柱501以及弹性件502,弹性件502支撑在定位柱501的下方,且导正组件5的定位柱501用于支撑待加工件13,当待加工件13放置在定位柱501上时,待加工件13上的定位孔131的下边缘压设在定位柱501的导向斜面5013上,此时,定位柱501与定位孔131同心,因而起到精密定位的作用,尤其当上模与下模合模冲压的过程中,上模会给待加工件13一个向下的力,使得待加工件13上的定位孔131的下边缘挤压定位柱501的导向斜面5013的相对位置,做一次修正,达到圆与圆同心,进而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使得成型后的产品精度更高,且定位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其中,当卸料时,弹性件502由于被压缩存在弹性回复力,因而会推动定位柱501向上运动,定位柱501顶起板料,便于卸料。
可见,本申请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由于设置了导正组件5,导正组件5的定位柱501具有导向斜面5013,因而其与待加工件13上的定位孔131的边缘相配合,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生产效率,且弹性件502设置在定位柱501的下方,能够根据冲压工序配合调节定位柱501的位置,尤其在冲压完成后卸料的过程中,弹性件502具有回复力,能够自动顶起定位柱501,定位柱501能够顺势顶起板料,便于卸料。
其中,可选地,导向斜面5013成锥形面结构,且锥形面沿着从上向下逐渐扩大。
其中,可选地,部分导正组件5可设置在下模的内部,且部分导正组件5可外露于下模。
其中,可选地,弹性件502与定位柱501相连接在一起,或定位柱501仅仅放置在弹性件502的顶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导向斜面50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a大于定位孔131的深度b。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斜面50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a大于定位孔131的深度b,保证导向斜面5013具有足够的高度,因而能够保证在冲压的过程中,导向斜面5013始终与定位孔131相适配,同心定位,进而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的尺寸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导向斜面5013靠近弹性件502的一端的外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定位孔13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斜面5013靠近弹性件502的一端的外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定位孔13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避免了导向斜面5013完全进入至待加工件13上的定位孔131内,使得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以及晃动,以致于起不到导正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正组件5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导正组件5均匀分布在下模内。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导正组件5均匀分布在下模内,对待加工件13起到稳定的支撑以及导正的作用,避免了待加工件13在冲压的过程中发生倾斜,从而保证加工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其中,可选地,导正组件5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可分布在如图中的对角的位置处,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柱501与弹性件502焊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定位柱501与弹性件502焊接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连接,使得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整体结构的强度更高,不易损坏,当然,不仅限于以上的连接形式,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的连接形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下模包括下模座1、下垫板2、下模板3以及下模镶件4;其中,下模板3、下垫板2以及下模座1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下模镶件4设置在下模板3内;定位柱501的导向杆5011设置在下模镶件4内,定位柱501的限位头5012设置在下垫板2内,且定位柱501能够相对下模镶件4以及下垫板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弹性件502设置在下垫板2以及下模座1内,且弹性件502能够相对下垫板2以及下模座1沿着竖直方向伸缩。
在该实施例中,下模座1、下垫板2、下模板3、下模镶件4、导正组件5的定位柱501以及导正组件5的弹性件502构成模具的下半部分,当上模在下行过程中上模的上脱板9首先接触到待加工件13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定位孔131下边缘挤压定位柱501的导向斜面5013相对位置做一次修正达到圆与圆同心的目的,不受孔直径因前一步化抛变大的影响,再下行直到上脱板9、待加工件13与下模镶件4贴合,定位柱501做活动设计随之下行(底部弹簧件的支撑)不受孔大小、材料厚薄的影响,当完成冲压落料后,取出板材和产品。其中,可选地,多个导正组件5均匀分布在下模镶件4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下模镶件4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一通孔,定位柱501的导向杆5011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导向杆5011能够沿着第一通孔的深度方向移动;下垫板2内开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二通孔,定位柱501的限位头5012以及弹性件502均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限位头5012以及弹性件502均能够沿着第二通孔的深度方向伸缩;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定位柱501的导向杆5011插设在第一通孔内,定位柱501的限位头5012抵靠在下模板3的端面上,此为导向杆5011的极限位置,弹性件502可带动定位柱501的限位头5012在第二通孔内沿着第二通孔的深度方向向下移动,从而限位头5012带动导向杆5011朝向下移动,尤其对于在冲压过程中,上模的上脱板9、待加工件13下移并与下模镶件4贴合,实现定位压料;完成冲压成型后,上脱板9从板料上移脱离,弹性件502由于自身的弹性回复力,推动定位柱501向上移动,当定位柱501的限位头5012抵靠在下模板3上时,停止运动,且此时定位柱501的导向杆5011将加工后的板料顶起,再将板料卸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还包括上模座6、上垫板7、上夹板8、上脱板9、冲头10以及导柱11;其中,上模座6、上垫板7以及上夹板8沿着从上向下顺次排布并相连接;上脱板9位于上夹板8的下方,且导柱11的一端穿过上脱板9插设在上夹板8内,导柱11的另一端插设在下模板3内,上脱板9能够沿着导柱11运动;冲头10设置在上模座6上,且冲头10的一端穿过上垫板7以及上夹板8插设在上脱料板的安装通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上模座6、上垫板7、上夹板8、上脱板9以及冲头10及其组件构成模具的上半部分,且通过导柱11连接保持固定并垂直平衡。当上模在下行过程中上脱板9首先接触到待加工件13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定位孔131下边缘挤压定位柱501的导向斜面5013相对位置做一次修正达到圆与圆同心得目的,不受孔直径偏大因前一步化抛变大的影响,再下行直到上脱板9、待加工件13与下模镶件4贴合,定位柱501做活动设计随之下行(底部弹簧件的支撑)不受孔大小、材料厚薄的影响,当完成冲压落料后,取出板材和产品。其中,导柱11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导正组件5还包括限位螺栓12,限位螺栓12位于弹性件502的下方,且弹性件502套设在限位螺栓12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螺栓12位于第二通孔内,限位螺栓12起到对弹性件502限位的作用,防止其从第二通孔内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弹性件502为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502为弹簧,便于采购,成本低,且大小以及弹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综上,治具在初始位置时,将待冲压落料的板材按照要求放于定位柱501上正面朝下,启动冲床双手按钮,上模治具开始下行,依次为:上脱板9压住待加工件13进行导正,接着上脱板9、待加工件13与下模镶件4贴合达到压料目的,冲床下行完成冲切动作,冲床上行完成脱料,取出产品完成一次冲压落料。其中,当上模在下行过程中上脱板9首先接触到待加工件13并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定位孔131下边缘挤压定位柱501的斜面相对位置做一次修正达到圆与圆同心的目的,不受孔直径因前一步化抛变大的影响(铝料板材在返氧后偏大0.02-0.04mm),再下行直到上脱板9、待加工件13以及下模镶件4贴合过程中,定位柱501做活动设计随之下行(底部弹性件502的支撑)不受孔大小、材料厚薄的影响。可见,本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相对于传统孔径定位优势在于,不受定位孔131的CNC加工大小,以及化抛氧化后孔变大等影响,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目的,此外,装夹时间更快,消除了孔径偏小时取放困难,效率优越。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偏转自动导正模具,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943.9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07236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21D 37/12
专利分类号:B21D37/12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横塘社区塘清东路312号
发明人:周群飞;吕东
第一发明人:周群飞
当前权利人: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硕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