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淀池论文和设计-张晔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沉淀池。该沉淀池进水向上设置,并在池内设置反射板和挡流板,增加污水的沉淀时间,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池体分为沉淀区、清水区和集泥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之间设置导流板,池体外侧设有出水槽;进水管从沉淀池中心进水,进水管的出口上方设置反射板。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池体分为沉淀区、清水区和集泥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之间设置导流板,池体外侧设有出水槽;进水管从沉淀池中心进水,进水管的出口上方设置反射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底端距所述集泥区有一定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区设有与排渣管连接的排渣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数量根据沉淀池大小确定,保证出水稳定;其中,所述反射板的截面形状呈倒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和所述清水区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堰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固体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约40%~55%的SS,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sub>,可降低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幅流式三种。但现有的这些沉淀池都存在一些弊端:1)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沉降效果较差;2)竖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小,但抗冲击负荷差;3)幅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为克服以上缺陷,需要设一种新型的沉淀池,增加污水的沉淀时间,减小占地面积,提高沉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沉淀池,池体分为沉淀区、清水区和集泥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之间设置导流板,池体外侧设有出水槽;进水管从沉淀池中心进水,进水管的出口上方设置反射板。

所述导流板底端距所述集泥区有一定的距离。

所述集泥区设有与排渣管连接的排渣口。

所述反射板的数量根据沉淀池大小确定,保证出水稳定。其中,所述反射板的截面形状呈倒三角形。

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

所述出水槽和所述清水区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堰板。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一些优点:1)进水口朝上设置,水流从进水口喷出后与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反射板接触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使水流呈弧形落入池中;增加了水程,增加了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沉降效果;2)在池中的颗粒存在相反方向的运动,使得上升与下降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使得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于颗粒的沉淀;3)在池内设有挡流板,可以避免短流,同时出水区域不会受到进水管进水造成的扰动的影响,从而提高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池结构图。

图中:1-沉淀区、2-集泥区、3-出水槽、4-反射板、5-导流板、6-进水管、7-排渣管、8-排渣口、9-出水管、10-三角堰板、11-清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权利要求和实用新型内容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示:

一种新型沉淀池,池体分为沉淀区1、清水区11和集泥区2,沉淀区1和清水区11之间设置导流板5,池体外侧设有出水槽3;进水管6从沉淀池中心进水,进水管6的出口上方设置反射板4。

所述导流板5底端距所述集泥区2有一定的距离。

所述集泥区2设有与排渣管7连接的排渣口8。

所述反射板4的数量根据沉淀池大小确定,保证出水稳定。其中,所述反射板4的截面形状呈倒三角形。

所述出水槽3内设有出水管9。

所述出水槽3和所述清水区11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堰板10。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原水通过进水管6垂直向上喷出,被设置在进水管6上方的反射板4反射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呈弧形水流进入沉淀池。在沉淀区1中存在向上和向下的水流,悬浮固体在池体中相互接触、碰撞,形成更大的颗粒,最终沉积在集泥区2中。沉淀后的清水溢出进入出水槽3,通过出水槽内3的出水管9出水,同时集泥区2底部设置有排渣口8,排渣口8与排渣管7相连,及时将污泥排出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一些优点:1)进水口朝上设置,水流从进水口喷出后与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反射板接触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使水流呈弧形落入池中;增加了水程,增加了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沉降效果;2)在池中的颗粒存在相反方向的运动,使得上升与下降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使得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于颗粒的沉淀;3)在池内设有挡流板,可以避免短流,同时该区域不会受到进水管进水造成的扰动的影响,从而提高沉降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书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使用特征,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设计图

一种新型沉淀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0495.5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96366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01D21/02

专利分类号:B01D21/02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000 上海市奉贤区金钱公路228号4幢109

发明人:张晔;陈正华

第一发明人:张晔

当前权利人: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新型沉淀池论文和设计-张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