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抽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来在我院收治的123例患有急性心绞痛的病人,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位患者,对照组62位患者。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传统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传统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对病人进行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病情,可在临床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当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97-01

急性心绞痛作为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应积极采取相应临床措施进行疾病治疗和控制。一般来说,急性心绞痛患者其病情较轻可立即服用药片并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好转,若病情严重则需要利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所好转。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也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其会使得血管窄小,从而影响血液流量,最终引起心肌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及早进行治疗。而临床上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加用氯咄格雷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选择123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并分为两组,对其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来在我院收治的123例患有急性心绞痛的病人,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位患者,男32例,女29例,年龄42到83岁,平均年龄60.4岁。对照组62位患者,男33例,女28例,年龄43到82岁,平均年龄61.3岁。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所选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治疗,在进行相应疾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情况采取适当的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硝酸醋类、低分子肝素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氯咄格雷药物治疗,即加用75mg每天药量的氯咄格雷药物治疗。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疾病治疗均为28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绞痛疾病是指由于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导致出现其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缺氧等情况,从而引起心前区疼痛现象。而高血压、血脂带血紊乱、肥胖、糖尿病、遗传、高尿酸血症以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急性心绞痛,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性两种。由于患者心脏器官出现异常而产生的病变。急性心绞痛在男性当中比较多见,且发病人群以年龄高于4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急性心绞痛在发病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疼痛,通常疼痛时间为3~5min,并且伴随非常明显的心脏绞痛。据报道,现急性心绞痛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引发急性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就是冠心病,而除此之外,很多其他心理问题也会诱发急性心绞痛。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恐惧或焦虑等都会诱发心绞痛同时也会加大心绞痛的发病率。氯毗格雷是一种新型嚓吩毗陡类衍生物,是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之间相互聚集。它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改善冠脉血流,防止形成血栓,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氯吡格雷不仅能诱导血小板使其产生活化,而且在联合阿司匹林共同使用时,其还能发挥有效协同的作用。除此之外,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不但可诱导凝血酶的产生,其还对由胶原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本研究选择了123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对其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6.67%,而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86.67%,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的胆固醇、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对于急性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给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病人生存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病情,可在临床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当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凌云.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2:36-38.

[2]刘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2-123.

[3]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68-69.

标签:;  ;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