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稠密,颗粒,两相,流化床,各向异性,数值,方法。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尚彬[1](2018)在《稠密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LBM-DEM介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流化床以其燃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气固流动可操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在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体系中,由于流体相与固体相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床内质量、动量与能量交换以及反应速率与效率,因此,深入探讨流化床内气固流动机理对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制造与精准操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BM-DEM耦合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固体运动对流场的影响,气相采用修正后的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颗粒相采用离散单元法软球模型处理,流固耦合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从介观角度深入剖析了单孔、多孔射流稠密气固流化床内流动机理。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对比了数值模拟与实验得到的颗粒瞬时流化过程图,有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单喷口系统与多喷口系统瞬时空隙率、颗粒运动轨迹、颗粒拟温度与速度以及能量等典型参数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瞬时孔隙率的分析可将流化区域分为喷动区、环核区与死区;颗粒运动轨迹与其碰撞力一一对应;颗粒拟温度与速度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特点;颗粒势能与动能随流化过程的进行而波动且势能大于动能。单喷口射流气速增加时,喷泉区随之扩大;而在多喷口系统中,位于中心射流区域的颗粒获得较高动量,使得床层膨胀高度提高27.50%,时均空隙率范围扩大,颗粒拟温度升高,而在床层底部喷泉区出现明显射流合并,且射流合并高度随喷口数量的增加而降低28.57%,颗粒势能增加66.07%,动能减少48.48%。(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12-01)
卢冰[2](2014)在《基于粗糙颗粒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不仅包含了气体与颗粒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还包含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耗散,从而在流动结构上呈现出强烈的时空非均匀特征。颗粒动力学理论从颗粒的微观运动和碰撞行为出发,提供了颗粒相拟流体的输运方程和本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双流体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之中。目前常用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假定颗粒是光滑无摩擦的,仅仅考虑了颗粒法向上动量和能量的传递与耗散;然而实际颗粒都是表面粗糙有摩擦的,颗粒碰撞时应兼顾法向和切向上的贡献。因此,研究基于粗糙颗粒的动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粗糙颗粒动力学模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库伦摩擦系数、法向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共同描述颗粒的二元碰撞行为,包括颗粒-颗粒和颗粒-壁面的碰撞;二是采用平动和旋转温度共同描述颗粒的脉动特征,并同时求解相应的输运方程。采用基于粗糙颗粒动力学模型的双流体方法,数值模拟了鼓泡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及拉格朗日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本文模拟结果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考虑粗糙颗粒的碰撞及旋转运动,更能反映出鼓泡流化床内的实际特征。应用粗糙颗粒模型研究了不同法向弹性恢复系数、摩擦系数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对于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其中颗粒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对时均气固流场结构的影响甚微,摩擦系数和法向弹性恢复系数对于床层内动态特性的影响较大。相比增大摩擦系数的方法,降低法向弹性恢复系数能够以较小的颗粒平均床层高度产生更大的脉动幅度。但法向弹性恢复系数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时均气固流场的基本形态,没有摩擦系数带来的影响强烈。将壁面光滑因子与物性参数和流动参数相关联,构建出有效的计算模型,并在Couette颗粒流和鼓泡流化床的数值模拟中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壁面光滑因子的计算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11-01)
杨世亮[3](2014)在《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机理的CFD-DEM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应用过程中,对其深入研究既有助于对固相输运特性以及气固两相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揭示,也能为工程实际中密相设备的设计和放大提供指导。本文在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框架下,发展了可对复杂结构床体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计算流体力学耦合离散单元法(CFD-DEM)模拟平台,其中对流体运动的求解在计算网格尺度进行,而固相运动的求解则在颗粒尺度层面对每个颗粒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同时,将稠密两相流动中气固之间对流换热以及颗粒之间导热传热耦合进计算框架,并加入了预测管壁磨损分布的子模块。基于该计算平台,对几种工业过程中典型密相流化设备内两相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借助于离散单元法追踪颗粒的优势,从颗粒尺度层面对固相的重要运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叁维鼓泡流化床内气固输运特性以及埋管传热和磨损机理研究。首先对叁维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及其与气泡之间的交互进行了研究,并从颗粒尺度揭示了系统内固相耗散和湍动特性,同时考察了气固两相之间的传热特性。接着,基于单根埋管鼓泡流化床,阐释了埋管周向不均匀换热系数分布特性与其周向气固流动分布特性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并揭示了不同传热机理在其传热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对比研究了管排方式对密相流化床内气泡运动路径、固相浓度、颗粒耗散及其混合的影响,并揭示了预测管束磨损分布的时均物理量。第二部分是叁维喷动流化床内固相输运机理以及带隔板双体矩形截面狭缝喷动床内流动特性分析。首先研究了叁维喷动流化床内喷动-环隙区间相互作用边界的特性及参数对其的影响,同时从颗粒尺度层面统计了固相在系统内的循环及其在不同区域的停留和耗散特性。此外,考察了操作参数(表观气速、颗粒粒径)及床体放大对这些特性的影响。接着,对实验室尺度的带隔板叁维矩形截面狭缝双体喷动床内时均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喷动区边界特性以及喷动区-环隙区之间作用的强度参数,同时研究了隔板高度对系统腔室间作用的影响。第叁部分研究了带隔板内循环流化床内典型气固流动特征及固相停留和耗散特性,同时量化研究了叁维整床循环流化床内采用双侧返料方式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不均匀性改善程度。首先深入分析了内循环床内气固流动机制,标识了床体内气泡优先上升路径及固相优先循环路径,同时研究了操作条件(流化风速和颗粒直径)和床体结构参数(隔板倾角、热交换腔侧墙倾角、隔板底部通道高度等)对固相循环、停留和耗散特性的影响。接着,对叁维双侧返料循环流化床内全床气固流动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升管内复杂稠密流动及其典型流动特性。在颗粒尺度层面得到提升管内固相耗散、停留、受力及旋转方面的信息,以及气固两相在旋风分离器、立管及返料阀内的运动特性。此外,对比单侧返料方式,定量考察了双侧返料对改善提升管内气固流动不均匀性的效用,以期能为设备设计及放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7-01)
房明明[4](2013)在《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DEM-LES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两相流动是工业生产和口常生活中常见的流动形式。本文以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对气固流动进行描述、以离散元耦合大涡模拟方法(DEM-LES)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数值方法进行验证、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概念上极为相似的两种气固流态化装置——内循环床(ICFB)和循环流化床(CFB)内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气固物性、操作和设计参数对内循环床运行表现的影响。全面地研究了相关气固物性(颗粒的碰撞恢复系数、摩擦系数、杨氏模量、粒径、密度及流体的压力等)、操作条件(各腔室流化风速)和设计参数(隔板倾角、热交换腔侧墙倾角、隔板底部通道高度等)对表征装置运行表现的颗粒循环通量和气流短路通量的影响。指出系统的最小流化风速是确定各腔室中颗粒流化状态和预测装置运行表现最为重要的参数,并为装置的运行参数选择、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相关过程的强化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第二部分是内循环床颗粒混合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了内循环床内颗粒混合发展过程,阐述了混合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不同混合机理在时问和空间上的作用范围。此外,对相关设计、运行及颗粒物性参数对装置内颗粒混合过程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在相同流化风量下对比了内循环床和对应的均匀配风鼓泡床内颗粒混合过程发展,发现内循环床在颗粒混合方而有一定优势。第叁部分是内循环床腔室内置埋管的研究:对加入埋管后装置内颗粒流动、混合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比了颗粒循环时间、颗粒在各腔室内的停留时间随布置埋管的数量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变化。此外,还对各腔室中埋管磨损的圆周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些参考。第四部分是叁维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细节及提升管截面形状对装置内气固流动影响的研究。尝试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细了,对时均固含率、时均气固速度及其通量、时均压力、颗粒速度脉动强度等重要物理量在装置内的分布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系统地进行阐述,并重点对方形和圆形截面提升管的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特征的异同点进行对比。此外,还计算了提升管中颗粒扩散运动及相关受力、转动信息,并分析了不同操作风速下颗粒的扩散、受力及转动等产生的变化,讨论了这些信息作为装置内流型转变判据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01)
张科[5](2012)在《复杂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CFD-DEM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是流态化工程设备中的常见流动形式。伴随着气固流态化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反应器内部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早已成为学界和工程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其内在机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们还远未真正了解和认知其神秘的本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理论的日渐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手段。鉴于直接数值模拟(DNS)技术还未能用于实际工程尺度问题的模拟和研究,欧拉-欧拉方法又需要太多的模型假设,因此,介于两者之间的CFD-DEM方法成为备受研究者青睐的方法。本文运用发展的CFD-DEM程序,借助于大型的计算机硬件平台,进行了鼓泡流化床和喷动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一系列模拟研究。主要内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CFD-DEM方法和双流体模型方法对一个薄的叁维鼓泡流化床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两种方法的二维模型所得计算结果的异同,进而采用叁维的CFD-DEM模型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的湍流模型以及曳力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该部分最后模拟分析了固相颗粒在此床体中的混合和扩散特性。第二部分是运用CFD-DEM方法研究了一个圆柱-锥底形喷动床内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在与相关实验参数取得较好的对比之后,系统分析了床内的气固流动形态、气固速度分布、气固流率分布、空隙率分布以及进气速度对相关参数的影响;此后,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和对比了不同入口高度和长度的圆柱形导流管对床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该部分最后模拟分析了导流管所受的磨损,以及系统内的颗粒扩散特性。第叁部分是运用CFD-DEM方法研究了一个内含上百万颗粒的狭缝式矩形截面-锥底喷动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并对比了不同床层高度下的最小喷动速度和压降特性,进而又分析了床内的特征流态、气固速度分布、固相流率分布、时均空隙率分布以及空截面气速对床内流动的影响。此后,该部分对比研究了叁维喷动床和厚度收缩的薄叁维喷动床内气固流动形态的差别,证明了该种床型所具有的强烈叁维效应。本文第四部分是用CFD-DEM方法研究床体几何尺度放大的问题,研究了双体的狭缝式矩形截面-锥底喷动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得到床内流态信息、气固速度和流率信息,空隙率分布信息以及双体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为喷动床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10-01)
刘朋[6](2012)在《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湍流流动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化床内的高浓度气固两相湍流流动在化工、能源、制药和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迄今为止对于颗粒-流体体系复杂流动机理的认识尚未清楚,所以实验研究手段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伴随计算算法、计算设备资源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揭示两相湍流流动特性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是基于欧拉-欧拉连续介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利用气固两相湍流流动二阶矩封闭湍流模型的思想,实现对于颗粒-流体体系的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和计算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在统一二阶矩-颗粒温度气固两相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旋转颗粒碰撞间的摩擦应力作用,建立了统一二阶矩-颗粒摩擦应力-颗粒温度气固两相双流体模型(USM-θf),设计、编写和调试科学计算软件,数值模拟流化床下降管内稠密气固流动的流动特性。得到气相和颗粒相的浓度、速度、气固两相脉动关联速度、颗粒温度等分布,并经过实验结果的验证表明考虑颗粒摩擦应力的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精确。对于气固相间的动量传递系数,研究发现源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得到的Beestra理论公式,对于颗粒浓度预报结果较好,尤其对于高颗粒浓度的壁面附近区域,计算结果优于半经验关联式的Wen和DeFelice拟合公式。小波分析因具备时间和空间频域分析的多分辨率特性,对于精确分析和识别气固复杂流动体系的流动结构由于传统的FFT分析手段。本文对于鼓泡流化床内稠密气固流动,采用颗粒动力学理论颗粒温度双流体模型和KFIX计算程序,得到气泡运动特性、颗粒浓度分布、颗粒时均速度及颗粒弥散统计特性等结果。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解,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床内颗粒脉动情况和气泡的运动情况,揭示了稠密气固流动体系显着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2-05-01)
王帅,郝振华,徐鹏飞,孙立岩,陆慧林[7](2012)在《粗糙颗粒动理学及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颗粒碰撞过程中摩擦作用,给出了粗糙颗粒碰撞动力学.引入颗粒相拟总温来表征颗粒平动和转动脉动能量的特征.基于气体分子运动论,建立颗粒碰撞中平动和旋转共同作用的粗糙颗粒动理学,给出了颗粒相压力和黏度等输运参数计算模型.运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欧拉-欧拉气固两相流模型,数值模拟了流化床内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特性,分析了颗粒旋转流动对颗粒碰撞能量交换和耗散的影响.模拟得到的流化床内径向颗粒浓度和提升管内颗粒轴向速度与他人实验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颗粒相压力和能量耗散逐渐增加,而颗粒拟总温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颗粒粗糙度系数的增加,床内平均颗粒相拟总温和能量耗散增加,表明颗粒旋转产生的摩擦将导致颗粒旋转脉动能量的改变,影响床内气体-颗粒两相宏观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吕慧,李伟锋,许建良,刘海峰[8](2012)在《稠密气固两相旋转射流在气源扰动作用下的流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气源扰动作用下的稠密气固两相旋转射流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源扰动和旋流数对颗粒流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具有与气源固有频率相同的特征频率,引入旋流后,这一特征频率依然存在。两相流在气源扰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显着周期性的鼓泡结构。当ug<4.42m.s-1时,气源扰动主导着鼓泡的形成,此时的鼓泡频率与气相的特征频率近似相等。另外,气源扰动以及强旋的引入能够实现颗粒的迅速弥散,并能获得更大的弥散角。(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孙丹,陈巨辉,王帅,Mbouana,N.L.,赵云华[9](2009)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二阶矩方法及鼓泡床流化特性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A second-order moment model of particles in dense gas-solid flow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The solid phase constitutive model is closed with the approximated third-order moment enclosure equation of particle velocity from the elementary transport theory.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particles are proposed in considering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dissipations by collisions between the wall and particles.Flow behavior of particle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in a bubble fluidized bed,which indicates the distinct anisotropy behavior of the turbulent particles.Simulated particle velociti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by Muller et al(2008) and Yuu et al(2001).Predicted second-order moment of velocity has the same trend as that of measurements.The calculated Reynolds stresses per unit bulk density agree with the measured data by Muller et al(2008) and with the fluctuating velocity of particles measured by Yuu et al(2001).(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赵云华[10](2009)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化工、电力、冶金、食品、制药等领域中,深入认识和掌握气固两相流动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气固两相流动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气固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的理论模型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之处。目前常用的颗粒动理学模型中,仅引入了颗粒温度来描述颗粒速度脉动的强弱,忽略了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颗粒速度脉动呈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因此,有必要发展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并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动模拟。基于颗粒动理学基本原理,本文推导了表征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的二阶矩输运方程,对其中颗粒相本构模型采用动理学方法封闭,对颗粒脉动速度叁阶矩分别采用初等输运理论和线性理论进行封闭,建立了适用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采用颗粒-壁面碰撞的法向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应用动理学方法,推导了颗粒相速度和颗粒脉动速度二阶矩的壁面边界条件。应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鼓泡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对“布风板”鼓泡床的模拟得到了床内气泡的尾涡型和临近型聚并以及气泡的尾涡截断型和流场拉伸型分裂。模拟得到的颗粒相速度、颗粒温度和颗粒脉动速度关联矩Mxy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通过降低颗粒间碰撞弹性恢复系数可以改变布风板鼓泡床内的气泡运动特征,从而使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增强。对中心射流鼓泡床,通过采用颗粒动理学模型和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对比,发现两者模拟得到的宏观流动行为基本相似,但是射流气泡的大小、颗粒速度脉动的强弱以及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采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心射流鼓泡床内颗粒脉动的各向异性行为。应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通过二维提升管内的全流场流动模拟,得到时均颗粒浓度和质量流率的径向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时均的轴向气体压降也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一维提升管内“环-核”型流动的模拟显示,采用不同叁阶矩封闭模型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都能够得到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特征。通过对一维提升管的模拟比较,研究了叁阶矩封闭模型中的模型参数以及气固相间曳力、壁面参数和颗粒物性参数对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气固相间作用的耗散项以及颗粒物性参数对气固流动结构和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大,考虑相间作用的耗散项、减小颗粒直径或降低颗粒-颗粒碰撞弹性恢复系数都会加强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颗粒-壁面碰撞的法向弹性恢复系数对流动结构影响较小,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的影响则较大。考虑了颗粒速度脉动对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影响,并基于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果表明颗粒的速度脉动增加了气固相间曳力系数的非线性特征,颗粒温度越高,颗粒脉动速度对相间曳力系数的贡献也越大。通过模拟比较,发现考虑颗粒脉动速度对相间曳力系数的影响后,颗粒温度明显降低。提高气体操作速度,颗粒速度脉动对相间曳力系数的影响变得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不仅包含了气体与颗粒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还包含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耗散,从而在流动结构上呈现出强烈的时空非均匀特征。颗粒动力学理论从颗粒的微观运动和碰撞行为出发,提供了颗粒相拟流体的输运方程和本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双流体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之中。目前常用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假定颗粒是光滑无摩擦的,仅仅考虑了颗粒法向上动量和能量的传递与耗散;然而实际颗粒都是表面粗糙有摩擦的,颗粒碰撞时应兼顾法向和切向上的贡献。因此,研究基于粗糙颗粒的动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粗糙颗粒动力学模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库伦摩擦系数、法向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共同描述颗粒的二元碰撞行为,包括颗粒-颗粒和颗粒-壁面的碰撞;二是采用平动和旋转温度共同描述颗粒的脉动特征,并同时求解相应的输运方程。采用基于粗糙颗粒动力学模型的双流体方法,数值模拟了鼓泡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及拉格朗日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本文模拟结果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考虑粗糙颗粒的碰撞及旋转运动,更能反映出鼓泡流化床内的实际特征。应用粗糙颗粒模型研究了不同法向弹性恢复系数、摩擦系数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对于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其中颗粒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对时均气固流场结构的影响甚微,摩擦系数和法向弹性恢复系数对于床层内动态特性的影响较大。相比增大摩擦系数的方法,降低法向弹性恢复系数能够以较小的颗粒平均床层高度产生更大的脉动幅度。但法向弹性恢复系数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时均气固流场的基本形态,没有摩擦系数带来的影响强烈。将壁面光滑因子与物性参数和流动参数相关联,构建出有效的计算模型,并在Couette颗粒流和鼓泡流化床的数值模拟中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壁面光滑因子的计算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尚彬.稠密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LBM-DEM介尺度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2018
[2].卢冰.基于粗糙颗粒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3].杨世亮.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机理的CFD-DEM耦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房明明.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DEM-LES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张科.复杂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CFD-DEM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
[6].刘朋.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湍流流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7].王帅,郝振华,徐鹏飞,孙立岩,陆慧林.粗糙颗粒动理学及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12
[8].吕慧,李伟锋,许建良,刘海峰.稠密气固两相旋转射流在气源扰动作用下的流动特征[J].化工学报.2012
[9].孙丹,陈巨辉,王帅,Mbouana,N.L.,赵云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二阶矩方法及鼓泡床流化特性的模拟[J].化工学报.2009
[10].赵云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