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吸附论文_唐炜洁,沈炯,吴啸,张俊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乙醇胺,控制器,氮化物,分子筛,硫化物,水合。

化学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唐炜洁,沈炯,吴啸,张俊礼[1](2019)在《化学吸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前馈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克服化学吸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并有效抑制上游电站烟气变化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PSO)的前馈多变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逆奈奎斯特(Inverse Nyquist Array,INA)解耦方法进行自寻优改进,使其解耦效果更佳,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前馈控制器,实现对可测扰动的有效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系统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伟,张鹏,牛涛,高鑫栋,李江[2](2018)在《化学吸附预处理耦合Fenton氧化技术处理彩色纸生产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驻马店市白云纸业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境内生产彩色纸品规模最大的纸品加工企业,其造纸终端废水的COD、色度等较高,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为了达到河南省对于流域内水体污染物的新限制标准,企业不仅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4.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而且还研发出了相应的化学吸附预处理强化的Fenton氧化技术,使造纸中段废水达标排放。技术实施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预吸附处理和Fenton氧化处理后,废水的COD和色度可分别降至处理前的1/42和1/160,完全满足即将实施的河南省河流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闫霆,王文欢,王如竹[3](2018)在《化学吸附储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吸附储热技术具有储热密度高、长时间储热几乎无热损失且可以实现冷热的复合储存等优点,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中低温余热/废热的回收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无机盐与水蒸气的水合反应和金属氯化物等与氨气的络合反应两类化学吸附储热方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归纳和总结了化学吸附储热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对化学吸附储热材料进行了概括,并且对典型的化学反应器以及吸附储热装置进行了回顾。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化学吸附储热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该技术未来需要克服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3期)

魏中振[4](2018)在《化学吸附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和高效利用需要对催化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分析仪)可以提供在设计和生产阶段评估催化剂材料所需的大量信息,以及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信息反馈。化学吸附仪为完全自动化的仪器,能够进行多种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反应研究,可获得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和其他各种材料物理特性的信息[1]。而本课题对化学吸附仪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系统由上位机以及控制端两部分组成。上位机包括图形化交互式界面设计,数据处理,图形化数据显示以及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控制端包括图形化交互界面,数据的采集,数据图形化的展示,数据的传输,底层硬件的控制等功能。底层硬件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模块;用于控制气体流速及混合的电磁阀阵、六通阀、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混气室;实现加热功能的加热炉、温控器;用于信号输出的热导池检测器以及实现采集微弱小信号(0.5uV-200mV)的信号采集电路。系统由操作人员在上位机编辑化学实验步骤,发送到控制端上,在控制端中实现自动控制底层硬件,并采集、记录、分析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回上位机,以供实验人员直观查看。也可通过直接操作控制端直接控制底层硬件进行实验。在实验的同时,上位机和控制端可实时显示实验状态。经过测试与分析设计的化学分析仪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基本的化学吸附仪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8)

王桂香,马福秋,付家宽,董国君[5](2018)在《改性5A分子筛化学吸附低浓度SO_2》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密闭空间低浓度二氧化硫气体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本文采用将叁乙醇胺负载于改性的5A分子筛制成吸附剂的方法,以去除低浓度有害SO_2气体。通过固定床反应器检测硫化物的吸附容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吸附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O_2的吸附量主要受叁乙醇胺的吸附量与反应温度的影响。TEA/MZs-100-20吸附剂对低浓度SO_2气体显示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在20℃下,叁乙醇胺负载量为100wt%时,其穿透实验时间达到205 min,饱和吸附量达到91.41 mg/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PS分析,证实了去除低浓度SO_2的吸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强[6](2017)在《兼具化学吸附和转化多硫化物的氮化钒/石墨烯复合电极》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正极材料具有比现有商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高出一个数量级的理论容量,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基于硫正极的高比能锂硫电池是电化学储能中最有前景的下一代电池体系之一~(1,2)。如希望锂硫电池能够发挥其理论储能特性,走向实际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电极材料的高效利用问题。在硫正极这一侧,硫和放电产物硫化锂电导率极低;中间产物(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英滨,陈颂,于炳松[7](2016)在《页岩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位于渝东南地区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样品,探讨了页岩的表面结构、孔隙特征等及其孔隙特征对于吸附能力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页岩中广泛存在各类孔隙及微裂缝,并于有机碳中观测到大量10nm左右的孔,黄铁矿颗粒间观测到粒间孔。N_2吸附、脱附实验表明,页岩样品孔径集中在1nm和4nm,1-2nm及3-4nm的孔对于10nm以下的孔体积贡献较大;中孔对总孔体积贡献较大,微孔对总比表面积贡献较大。同时,页岩样品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集中在2.7-2.8,孔隙表面粗糙程度较大,微孔普遍存在。CO_2吸附实验表明,孔径小于2nm时,孔径集中在0.3-0.7nm的孔径范围,有利于提供更大的比表面。吸附实验及有机碳含量测试表明,在一定有机碳含量范围内,页岩甲烷吸附量与某特定范围的孔体积呈良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期刊2016-07-01)

马小琨,徐超,于子博,巨星[8](2015)在《基于水合盐热化学吸附的储热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跨季节储热技术中,水合盐热化学吸附因具有储热密度高、长周期存储无热损、清洁环保、成本低廉等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适用于建筑供暖的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跨季节储热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着重回顾了水合盐储热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水合盐储热材料的选择和基础热分析、复合储热材料的性能研究、使用少量储热材料的反应器热性能实验研究、储热系统/反应器的数值模拟及性能评价方法研究.基于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水合盐热化学吸附跨季节储热的技术特点,并指出了该技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5年36期)

[9](2015)在《在乙酸加氢生产乙醇过程中化学吸附乙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一个温度下,使用加氢催化剂及工艺将含有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转化为乙醇,在第二个温度高于第一个温度条件下,如果没有氢气,催化剂就会解吸乙酸乙酯。在第一个温度下,没有氢气时,该催化剂对乙酸乙酯有一个适宜的吸附作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个温度范围从125℃到350℃,第二个温度范围从300℃到600℃。该催化剂包含一种或多种活性金属或其氧化物在载体上,其(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张吉桥,余寿文,冯西桥[10](2015)在《微梁表面化学吸附引致的弯曲和共振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计算了O原子吸附在Si(100)表面形成的微结构Si(100)-O簇的弛豫行为,并确定了Si(100)-O簇结构的平衡构型.基于能量原理,得到了微梁弯曲挠度、共振频率与吸附密度的函数关系,模拟计算了微梁的宏观力学行为,建立了宏观的力学响应(静态弯曲和共振频移)与分子层次的相互作用(共价键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化学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驻马店市白云纸业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境内生产彩色纸品规模最大的纸品加工企业,其造纸终端废水的COD、色度等较高,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为了达到河南省对于流域内水体污染物的新限制标准,企业不仅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4.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而且还研发出了相应的化学吸附预处理强化的Fenton氧化技术,使造纸中段废水达标排放。技术实施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预吸附处理和Fenton氧化处理后,废水的COD和色度可分别降至处理前的1/42和1/160,完全满足即将实施的河南省河流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唐炜洁,沈炯,吴啸,张俊礼.化学吸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前馈优化控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王伟,张鹏,牛涛,高鑫栋,李江.化学吸附预处理耦合Fenton氧化技术处理彩色纸生产废水[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8

[3].闫霆,王文欢,王如竹.化学吸附储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材料导报.2018

[4].魏中振.化学吸附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8

[5].王桂香,马福秋,付家宽,董国君.改性5A分子筛化学吸附低浓度SO_2[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6].张强.兼具化学吸附和转化多硫化物的氮化钒/石墨烯复合电极[J].物理化学学报.2017

[7].王英滨,陈颂,于炳松.页岩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2016

[8].马小琨,徐超,于子博,巨星.基于水合盐热化学吸附的储热技术[J].科学通报.2015

[9]..在乙酸加氢生产乙醇过程中化学吸附乙酸乙酯[J].乙醛醋酸化工.2015

[10].张吉桥,余寿文,冯西桥.微梁表面化学吸附引致的弯曲和共振行为[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论文知识图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复合材料基体中片层结构聚集体Fig3....高岭土聚集体束缚的吸留橡胶Fig3.25...复合材料对铬(VI)吸附机理示意图对活性艳橙RO1的分离常数RLFig...生长氧化物薄膜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化学吸附论文_唐炜洁,沈炯,吴啸,张俊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