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改良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红壤,微生物,旱地,盐渍。
有机改良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男,孙向阳,李素艳[1](2019)在《有机无机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解决滨海地区土壤盐分高和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研究发酵园林废弃物与膨润土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滨海地区田间试验,采用单独施用68 kg/m~3发酵园林废弃物(T_1)、单独施用15 kg/m~3膨润土(T_2)和二者混合施用(T_3)的方法,分析不同处理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有机无机改良剂混施(T_3)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方面具有更显着的效果。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分别为对照的10.1,9.0和4.5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8%和78.1%。此外,混施也可以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盐分降低了62.7%,养分各项指标增幅为57.2%~101.4%。同有机改良剂处理相比,无机改良剂对土壤酶活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较小。速效钾与速效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的主要因子,而含盐量、容重则与土壤酶和微生物量呈负相关,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发酵园林废弃物的加入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增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佳施用处理组为原土混合掺拌68 kg/m~3发酵园林废弃物和15 kg/m~3膨润土。(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2](2019)在《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北高寒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过度人为放牧导致草地沙化问题突出。为了探讨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对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3种生物质改良剂[秸秆类(JG)、菌渣类(JZ)、生物炭类(SWT)], 2个施用水平(6 t·hm?2和18 t·hm?2),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研究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呼吸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质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且提高效果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与CK相比,JG、JZ、SWT处理0~10 cm TOC含量分别平均提高60.66%、39.22%、34.99%,且JG处理显着高于JZ和SWT处理; MBC含量在0~10 cm则表现为JZ>JG>SWT>CK,且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 EOC含量表现为JG处理最高,在0~10 cm、10~20 cm土层处分别比对照提高108.82%、79.26%。2)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处理中, EOC/TOC表现为JG>JZ>SWT>CK,MBC/TOC表现为JZ>JG>SWT>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3)施用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显着增加。与CK相比,施用6 t·hm?2的JG、JZ、SWT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提高103.42%、86.31%、18.83%, JZ和JG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高于SWT和C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TOC、MBC以及EO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施入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微生物呼吸总量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均表现出较强的碳汇潜力, JG处理的NEP值较JZ和SW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56.45%和122.12%,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说明秸秆改良剂具有较高的碳汇强度。该研究可为川西北藏区补充完善高寒草地沙化土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冀拯宇,周吉祥,张贺,郭康莉,刘晓[3](2019)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库的影响,2016—2017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个实验处理:习惯处理(CK)、CK+有机土壤改良剂(M)、CK+复合土壤改良剂(G)、CK+有机土壤改良剂+复合土壤改良剂(M+G)。收集2017年收获季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各小区土壤中的水溶性离子含量、全盐量(TS)、钠吸附比(SAR)、pH、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各处理土壤Ca2+含量提高了13.07%~33.33%,土壤Na+、Cl-和SO24-含量分别降低了29.83%~46.19%、12.06%~33.19%和19.90%~34.59%,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pH分别降低了12.67%~26.91%、33.02%~47.06%和2.21%~4.56%。其中M+G处理改良效果最好,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pH分别显着降低了26.91%、47.06%和4.56%(P<0.05);施用土壤改良剂各处理SOC、LOC和MB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8.90%~43.87%、54.55%~82.33%和64.04%~86.85%。其中M+G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且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同时,施用改良剂各处理CPMI提升了95.44%~135.83%,其中M+G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土壤LOC、MBC和CPMI均与TS和SAR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LOC、MBC以及CPMI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较敏感。研究表明,施用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土壤改良剂均降低了土壤含盐量、钠吸附比和pH,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土壤改良剂配施对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Luis,Franco,李双[4](2018)在《严重干旱条件下有机改良剂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分析磷脂脂肪酸(PLFA)的变化,研究严重干旱环境与有机改良剂(城市固体废物、羊粪和牛粪)对土壤脱氢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两级灌溉:浇灌土壤,即通过浇水使土壤持水能力保持在60%;非浇灌土壤,即不浇水。结果表明,严重干旱条件对土壤酶活性、总细菌和真菌的PLFA浓度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旱土壤中施用有机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长和活动。然而,(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8年05期)
苏晴,吴丹,刘嘉烈,包兵,徐福银[5](2018)在《污泥和餐厨垃圾制备有机改良剂对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污泥和餐厨垃圾经热解、堆肥以及干化处理制备的有机改良剂加入Cd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结果表明,在施加量50 g/kg下,修复60 d和330 d后,热解和堆肥产物可使土壤中Cd的稳定态比例较对照提高18.3~35.6百分点和14.7~27.6百分点,而干化产物在60 d时土壤Cd的稳定态较对照提高了11.5~14.8百分点,但330 d后其稳定态比例接近甚至低于对照。施加不同有机改良剂使土壤p H、CEC和有机质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与土壤Cd的各形态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原料来源和处理方式影响有机改良剂对土壤Cd固定效果,其中采用污泥和餐厨垃圾热解处理制备生物炭改良剂是一种较好地选择。(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陈莺燕,刘文深,丁铿博,汤叶涛,仇荣亮[6](2018)在《有机改良剂及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生态修复的改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有机改良剂稻草、锯末、城市污泥、鸡粪及麻杆生物炭进行单施或配施,通过室内杂交狼尾草和红麻盆栽实验,探讨有机改良剂及同时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单施4种有机改良剂均能显着提高杂交狼尾草生物量,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但鸡粪处理中实验前后土壤中有机质亏损高达73.8%,其改良效果持久性较低;而锯末处理中有机质仅亏损16.0%,改良效果持久性更佳.②相对于单施鸡粪,配施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均显着增加红麻生物量,显着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土壤持水性,减缓了营养元素的流失;且明显改善有机质亏损,尤其配施锯末后土壤有机质亏损降至45.4%,提高了改良效果持久性.因此,鸡粪配比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处理改良长效性较好,环境风险低,可应用于稀土尾砂地基质改良,加快植被复垦.(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芮绍云,袁颖红,周际海,刘贵军,张文锋[7](2017)在《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g/kg)、C(生物质炭,21.46g/kg)、C+Ca。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前期(3d内)都增加较快,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试验进行有所下降,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各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在21d内缓慢增加;第21天时,C+Ca、Ca、C相比CK分别显着增加了62.1%,55.5%,40.9%;35d以后,配施(C+Ca)与单施过氧化钙(Ca)的效果显着优于单施生物质炭(C)和对照(CK)。120d培养期内,配施(C+C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平均含量;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CK>Ca,微生物量氮的平均含量C+Ca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a>C>CK,可溶性有机氮的平均含量C+Ca、Ca处理显着高于CK、C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互为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土壤改良。(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袁颖红,张文锋,周际海,芮绍云,刘贵军[8](2017)在《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西旱地红壤肥力低下、生产力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长期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生物质炭施用量0(C0)、758(C1)、1 515(C2)kg/hm2和过氧化钙施用量0(Ca0)、61(Ca1)、121(Ca2)kg/hm2,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单施和配施共9个处理,即CK、C0Ca1、C0Ca2、C1Ca0、C1Ca1、C1Ca2、C2Ca0、C2Ca1、C2Ca2。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单施和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红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且效果优于单施过氧化钙。C2Ca0、C2Ca1和C2Ca2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显着。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显着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对照(CK)相比,其中C1Ca0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增加了45.22%,C1Ca2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1.34%,C1Ca0处理的颗粒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0.72%,C2Ca2处理的易氧化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2.19%。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提高碳库管理指数均有较好的效果,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11.09%、14.07%。添加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对0~10 cm土层土壤酶的影响较10~20 cm土层明显;配施C2Ca2明显提高旱地红壤淀粉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C1Ca1明显提高红壤蔗糖酶活性。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改善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对土壤改良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7年05期)
朱晓涛,蔺正河,闫治斌,王学,马世军[9](2017)在《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对灰棕荒漠土的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配方筛选,研究灰棕荒漠土改良效果和杂交饲用甜高粱经济效益,解决灰棕荒漠土保水、保肥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瓶颈问题。[方法]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灰棕荒漠土,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梯度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与灰棕荒漠土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杂交饲用甜高粱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施用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与施用传统化肥比较,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分别降低4.10%和8.27%;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3.63%,3.60%,3.67%,3.63%,3.60%和3.67%;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7.03%,0.37%,0.33%和0.29%;真菌、细菌、放线菌、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增加121.42%,34.69%,20.00%,61.79%,45.37%,36.00%和63.23%;杂交饲用甜高粱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施肥利润和投资效率分别增加6.38%,4.17%,4.42%和4.04%,2 390元/hm2和0.40元/元。[结论]施用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有效地改善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提高了持水量和杂交饲用甜高粱产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10](2017)在《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福建主要类型冷浸田简易开沟下施用有机或无机改良剂对单季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泥田上施用鸡粪、猪粪与菇渣的籽粒产量表现一定的增产趋势,而配合秸秆还田的水稻秸秆产量较CK增产40.7%,差异显着;锈水田施用生石灰或生石灰配施有机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其中4500 kg hm-2生石灰+4500 kg hm-2有机肥处理的籽粒产量与秸秆产量分别较CK显着增产15.9%与14.8%;浅脚烂泥田施用干牛粪、油菜籽饼(配比1∶1)的有机复合改良剂7500 kg hm-2,籽粒产量提高19.3%,差异显着。不同改良剂增产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施用生石灰或生石灰配施有机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锈水田土壤亚铁含量,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浅脚烂泥田施用改良剂后,除了3750 kg hm-2油菜籽饼处理外,大团聚体(>2 mm)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中团聚体(0.25~2 mm)与微团聚体(<0.25 mm)比例呈上升趋势。青泥田与锈水田施用改良剂还分别提高了籽粒磷、钾养分与籽粒氮、磷养分含量。针对冷浸田不同属性,配合开沟措施,选用畜禽有机肥、油菜籽饼、生石灰等有机无机改良剂以及组合施用可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提高活性有机碳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实现水稻增产。(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7年05期)
有机改良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西北高寒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过度人为放牧导致草地沙化问题突出。为了探讨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对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3种生物质改良剂[秸秆类(JG)、菌渣类(JZ)、生物炭类(SWT)], 2个施用水平(6 t·hm?2和18 t·hm?2),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研究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呼吸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质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且提高效果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与CK相比,JG、JZ、SWT处理0~10 cm TOC含量分别平均提高60.66%、39.22%、34.99%,且JG处理显着高于JZ和SWT处理; MBC含量在0~10 cm则表现为JZ>JG>SWT>CK,且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 EOC含量表现为JG处理最高,在0~10 cm、10~20 cm土层处分别比对照提高108.82%、79.26%。2)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处理中, EOC/TOC表现为JG>JZ>SWT>CK,MBC/TOC表现为JZ>JG>SWT>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3)施用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显着增加。与CK相比,施用6 t·hm?2的JG、JZ、SWT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提高103.42%、86.31%、18.83%, JZ和JG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高于SWT和C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TOC、MBC以及EO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施入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微生物呼吸总量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均表现出较强的碳汇潜力, JG处理的NEP值较JZ和SW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56.45%和122.12%,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说明秸秆改良剂具有较高的碳汇强度。该研究可为川西北藏区补充完善高寒草地沙化土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改良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婧男,孙向阳,李素艳.有机无机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
[2].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冀拯宇,周吉祥,张贺,郭康莉,刘晓.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库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Luis,Franco,李双.严重干旱条件下有机改良剂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腐植酸.2018
[5].苏晴,吴丹,刘嘉烈,包兵,徐福银.污泥和餐厨垃圾制备有机改良剂对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6].陈莺燕,刘文深,丁铿博,汤叶涛,仇荣亮.有机改良剂及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生态修复的改良探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7].芮绍云,袁颖红,周际海,刘贵军,张文锋.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
[8].袁颖红,张文锋,周际海,芮绍云,刘贵军.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2017
[9].朱晓涛,蔺正河,闫治斌,王学,马世军.有机营养功能型土壤改良剂对灰棕荒漠土的改良效果[J].水土保持通报.2017
[10].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