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晓: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

刘淑晓: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通过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把握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2012年,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以及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0条: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年龄特征。[1]刘秀英对河南省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心理不正常的比例超过了20%,其中有7.8%的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缺陷,有13.7%的大学生属于危险人群,而另外有24.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临界状态。[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张录全与肖建伟采用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新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依赖、强迫、冲动7个项目上的得分均低于心理健康最低值。[3]国内学者方晓义等人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研发出适合我国当代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具。[4]本研究将使用最新研发的测量工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普查。

二、研究过程

(一)施测程序

组织高职新生参与2018年秋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由新生辅导员负责分配所带班级学生的试卷。

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教学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应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还应该对各种的教学情境进行良好的创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可以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游戏之中以及竞赛之中对自己的知识实现进一步的深化[5]。

(二)研究方法

导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全部数据,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研究对象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2018级的全体新生,除去不完整作答159份,共整理有效问卷162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1.1%。其中男生740人,占45.5%;女生887人,占54.5%。独生子女216人,占13.3%。

(四)研究工具

对心理行为问题涉及的22个指标总分以及不同筛查等级的心理问题症状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职新生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男生在幻觉、妄想症状的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5);在抑郁、自卑、敏感、社交恐惧、依赖、冲动、强迫、进食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指标中,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自杀意图、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攻击、网络成瘾、自伤行为、睡眠困扰、学校适应困难和恋爱困扰的指标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一级筛查指标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而在二级、三级心理筛查指标以及心理问题总分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

三、结果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通过探究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便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手机成瘾和特质焦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最新修订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涉及的22个指标中,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症状(一级筛查)的指标有幻觉、妄想、自杀意念与行为;一般性心理问题症状(二级筛查)的指标有内化性心理问题症状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外化性心理问题症状自伤行为、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一般压力与适应症状(三级筛查):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恋爱困扰。

入库河道河岸缓冲带是指河岸区域生长丰富植被的区域,是河道与农田的过渡区域,对溶质运移、泥沙滞留、栖息地营造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河岸缓冲带可看作入库河道的自然屏障。在入库河道生态建设中需结合河岸的断面形式,设置适宜的缓冲带,重点考虑缓冲带的宽度、长度、破碎度、优势植物种、植物分层数等。

(二)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检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等人研发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包含三级筛查共22个指标——幻觉、妄想症状、自杀意图、焦虑、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共96道题目,每个指标4~5题,其中5道测谎题。总分越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多。此调查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7。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自杀意图指标任意一题得分≥3分,或任意一个一级筛查指标均分≥3SD,为严重心理危机即一级心理问题;非A类,且任意一个二级筛查指标均分≥3SD,或任意一个一级筛查指标均分≥2SD,为一般心理问题即二级心理问题;非A类且非B类,且任意一个三级筛查指标均分≥3SD,或任意一个二级筛查指标均分≥2SD,或一个一级筛查指标均分≥1SD,为潜在心理困扰即三级心理问题;不属于以上任一类,则为心理状态及适应良好。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级分布为,一级心理问题占10.6%,有173人;二级心理问题占15.2%,有247人;三级心理问题占19.5%,有318人;无心理问题的占54.6%,有889人。

(三)高职新生心理行为问题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职新生22个心理问题指标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敌对攻击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而非独生子女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其他心理问题指标得分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三级筛查指标得分上,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0.05),而在一、二级筛查指标和心理问题总分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45%的高职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10.6%的学生存在一级心理问题,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幻觉、妄想症状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抑郁、自卑、敏感、社交恐惧、依赖、冲动、强迫、进食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和心理问题总分中,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聂瑞虹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和焦虑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5]而有研究者认为男生在焦虑、抑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6]不同的研究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测量工具不统一,另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不同。独生子女在敌对攻击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高于独生子女,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受到了来自兄弟姐妹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对独生子女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其形成包容、接纳、友好的积极心理品质。

五、建议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走出有关心理学的误区,最常见的就是“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心理学和算命差不多”“有病的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采用自然班教学,鼓励学生打开心扉,共同参与适应问题、学习心理、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心理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调适等专题,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既有一定的私密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真实看法的平台,方便教师贴近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其次,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要提供专属的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配备接待室、宣泄室、放松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和沙盘游戏室等功能单元。利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展“心有千千结”“表白墙”“你搀我扶”“信任背摔”等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走进心理咨询室,遇见更好的自己。最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专题的形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心理学更加贴近生活;组织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开展交流会,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动态;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精彩的人生。

Step2:计算向量V={v 1,v 2,v3,…,vk} 与类别所属程度矩阵S(n,k)各行的欧氏距离;

参考文献:

[1]方平.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刘秀英.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2011(7):138-140.

[3]张录全,肖建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1):70-75.

[4]方晓义,袁晓娇,胡伟,邓林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1):111-118.

[5]聂瑞虹,周楠,张宇驰,方晓义.人际关系与高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自尊的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6):708-718.

[6]姜媛,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4):570-576.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134-02

作者简介:刘淑晓,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张蕊

标签:;  ;  ;  ;  ;  ;  ;  ;  ;  ;  

刘淑晓: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