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液化论文-石国西

脱氧液化论文-石国西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氧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液浓度,精液不液化,正常形态率,精子DNA碎片

脱氧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石国西[1](2019)在《精液浓度及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精子脱氧核糖核酸碎片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液浓度及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精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碎片(DF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本院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11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有生育史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参照组。均测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及DFI,对比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低于参照组,DFI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20~29年龄段、30~39年龄段、40~50年龄段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及DFI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以Spearman分析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与DFI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液浓度及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DFI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DFI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其海,周红军,胡文斌,周新华,贾振宇[2](2017)在《磷钼酸改性Ni催化剂上秸秆液化油的加氢脱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是重要的农弃物资源,催化秸秆液化油加氢脱氧提高燃油品质,这对于优化利用农弃物资源和开发新能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催化剂(Ni/γ-Al_2O_3)和磷钼酸改性的Ni催化剂(Ni/γ-Al_2O_3-HMoP),采用氮气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催化剂的物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磷钼酸对催化剂在秸秆液化油催化加氢精制中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磷钼酸改性可有效提高催化剂对秸秆液化油的催化加氢脱氧活性。磷钼酸改性一方面可增加活性金属在催化剂载体上的分散,并使Ni活性粒子在载体微孔内尺寸大小趋于均匀,有利于活性组分Ni的分散,使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引入的磷钼酸与镍盐发生相互作用,提高了镍的还原性和活性位数量。秸秆液化油的加氢脱氧反应结果显示,在10%Ni/γ-Al_2O_3-HMoP-3催化剂上,温度250℃,氢气压力4.5MPa,秸秆液化油的催化加氢脱氧反应较为彻底,精制油颜色明显变浅。(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7年04期)

张帅[3](2017)在《海藻生物质脱氧液化制备液体燃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传统化石燃料的无节制开采和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但是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的供应;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的日益匮乏制约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人们亟需寻找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生物质能是一种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广泛,如果能对其加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对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气体(NOx、COx、SO_2)的排放。生物质又可以分为陆地生物质和海洋生物质,其中海洋生物质对比陆地生物质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大型海藻(海带)和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地瓜秸秆)共脱氧液化制备烃油产品和不同海带/地瓜秸秆质量比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海带/地瓜秸秆质量比为1:1时,液体油的产率最大,并且此时的生物油拥有最低的氧含量3.230%,烷烃的相对含量为14.36%,高热值达到了43.55 MJ/kg。结果表明,不同的原料组成及共脱氧液化期间海带和地瓜秸秆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得到的液体油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海洋生物质(浒苔、巨藻、裙带菜)和陆地生物质(棉花秸秆、地瓜秸秆、梧桐叶)的脱氧液化进行了对比研究。海洋生物质脱氧液化的产油率高于陆地生物质;六种液体油中每类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这与原料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海洋生物质中由于蛋白质的存在导致生物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应对海洋生物质脱氧液化液体油进行脱氮工艺以提升其品质。本文以硅酸钠为硅源合成了ZSM-5/MCM-41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并通过SEM、XRD、FTIR、N2吸附-脱附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对石花菜脱氧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使用催化剂催化液化制备的生物油O和N的含量明显降低,热值明显升高。同时,催化剂的使用增加了液体油中的烷烃、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了含氮化合物的含量。这说明在海藻生物质液化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6-02)

李彬,马国远,杨正宇,张红光[4](2016)在《基于直接脱氧液化技术的马尾松叶液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马尾松针叶利用直接脱氧液化技术进行处理得到一种棕色液体。通过气质联用仪及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分析,所得液体的含氧量为5.36%,其中H/C物质的量之比为1.64,O/C物质的量之比为0.049,热值高达43.37 MJ/kg。谱图分析显示,液体中可精炼为燃油的碳氢化合物(烷烃、芳烃)含量为56.72%,可提取为化学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为21.24%。C7H16、C8H18以及C9H20等汽油成分也在液体中被检测到,且叁者的总含量为5.92%。实验结果与去氧留氢制取低氧含量液体的目的一致,是一种可行的生物液体燃料制备方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曾伟平,陈杰,鹿来运,花亦怀,尹全森[5](2015)在《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液化工艺及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煤层气井下抽采利用率低,造成大量的煤层气资源排空浪费。针对含甲烷浓度低(以甲烷摩尔分数40%为例)的含氧煤层气,提出含氧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低温脱氧液化工艺流程,并给出流程计算结果和液化系统单位能耗;通过HYSYS对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液化工艺流程进行模拟,结合爆炸叁角形理论,对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指出含氧煤层气采用低温脱氧液化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分析提出消除安全隐患的方法和措施,指导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液化工艺设计。(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丁冉冉,吴玉龙,陈宇,段亚南,杨明德[6](2014)在《藻类液化生物油的催化脱氧改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氧过多是限制藻类液化油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高含氧量意味着热值低、稳定性差、酸性强等,因此必须经过脱氧改质才能使其转化为高品位燃油。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选取藻类液化油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脂肪酸为模型化合物,总结了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气氛对脂肪酸脱氧机理及反应活性的影响。其次对目前国内外藻类液化原油及其轻馏分的催化脱氧改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藻类液化生物油催化改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法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漆俊[7](2014)在《煤矿瓦斯脱氧液化项目投资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煤矿瓦斯资源,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提出煤矿瓦斯进行脱氧液化利用新途径。从产业政策、产品市场、技术经济、项目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煤矿瓦斯脱氧液化项目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2014年04期)

赵明珠[8](2013)在《木质素液化轻组分调控催化加氢脱氧制燃料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和前景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木质素液化制取燃料油进行研究,提高木质素的使用价值。本文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首先分别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溶剂对木质素进行高效液化,得到木质素最佳反应条件的液化产物,通过GC-MS分析产物的主要构成为取代苯和取代酚等,其次选用不同的模型化合物乙基苯和邻甲氧基苯酚进行催化加氢脱氧实验,对液化后轻馏分中不同基团的重整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得到烷基脱除和含氧基团脱除的的反应条件和路线,最后对木质素液化产物依次脱除烷基和甲氧基制得燃料油,实验结果表明:1、选用不同催化剂和溶剂,对木质素液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四氢萘30ml、0.9g HZSM-5(Si/Al=150)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80℃,反应时间60min,初始氢压3MPa,搅拌速度800rpm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木质素液化的总转化率为70.11%,轻馏分的产率为55.73%;通过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轻馏分主要是由取代苯和取代酚构成。2、木素液化产物中,研究苯环侧链烷基脱除时选用乙基苯为模型化合物,在乙基苯20ml、四氢萘20ml、1.0gZSM-5(150)催化剂、初始氢压1MPa、搅拌速度400rpm、温度550℃、反应时间2.0h的条件下,乙基苯的转化率为65.33%、苯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50.99%和78.05%。通过GC-MS分析产物中主要有苯、甲苯、乙基苯、联苯等。3、木素液化产物中,研究苯环含氧基团脱除选用邻甲氧基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在邻甲氧基酚20ml、5wt%的Pd/C催化剂0.040克,0.5wt%磷酸40ml,初始氢压5MPa,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225℃,搅拌速率400rpm。在此条件下,邻甲氧基酚转化率97.86%,甲醇选择性为9.82%,芳烃选择性为77.29%,含氧产物选择性为3.57%。通过GC-MS分析产物中主要含有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邻甲氧基环己醇等。4、木质素液化产物通过调控催化重整制备目标产物,产物通过GC-MS分析得,目标产物主要含有甲醇、环己烷、苯、甲苯、环己酮、环己醇等可直接作为燃料油使用的物质。(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田力[9](2011)在《可缓解重庆用气难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总投资5.5亿元的瓦斯脱氧液化项目日前在重庆市綦江县安稳镇开工,力争在今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届时,可满足近百万户家庭用气需求。    重庆市能源集团董事长侯行知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利用煤层气1.1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减排156万吨二氧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1-06-10)

本刊通讯员[10](2011)在《全球最大煤层气脱氧液化项目开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2月23日,年处理原料瓦斯气(煤层气)总量2.75亿m3(折纯量为1.1亿m3),年生产9100万m3液化煤层气的全球最大瓦斯脱氧液化项目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瓦斯液化项目,在綦江安稳镇开(本文来源于《城市燃气》期刊2011年04期)

脱氧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秸秆是重要的农弃物资源,催化秸秆液化油加氢脱氧提高燃油品质,这对于优化利用农弃物资源和开发新能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催化剂(Ni/γ-Al_2O_3)和磷钼酸改性的Ni催化剂(Ni/γ-Al_2O_3-HMoP),采用氮气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催化剂的物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磷钼酸对催化剂在秸秆液化油催化加氢精制中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磷钼酸改性可有效提高催化剂对秸秆液化油的催化加氢脱氧活性。磷钼酸改性一方面可增加活性金属在催化剂载体上的分散,并使Ni活性粒子在载体微孔内尺寸大小趋于均匀,有利于活性组分Ni的分散,使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引入的磷钼酸与镍盐发生相互作用,提高了镍的还原性和活性位数量。秸秆液化油的加氢脱氧反应结果显示,在10%Ni/γ-Al_2O_3-HMoP-3催化剂上,温度250℃,氢气压力4.5MPa,秸秆液化油的催化加氢脱氧反应较为彻底,精制油颜色明显变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氧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石国西.精液浓度及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精子脱氧核糖核酸碎片的关联性分析[J].包头医学.2019

[2].刘其海,周红军,胡文斌,周新华,贾振宇.磷钼酸改性Ni催化剂上秸秆液化油的加氢脱氧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

[3].张帅.海藻生物质脱氧液化制备液体燃油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4].李彬,马国远,杨正宇,张红光.基于直接脱氧液化技术的马尾松叶液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6

[5].曾伟平,陈杰,鹿来运,花亦怀,尹全森.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液化工艺及安全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5

[6].丁冉冉,吴玉龙,陈宇,段亚南,杨明德.藻类液化生物油的催化脱氧改质进展[J].化工学报.2014

[7].漆俊.煤矿瓦斯脱氧液化项目投资决策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

[8].赵明珠.木质素液化轻组分调控催化加氢脱氧制燃料油[D].安徽理工大学.2013

[9].田力.可缓解重庆用气难状况[N].中国环境报.2011

[10].本刊通讯员.全球最大煤层气脱氧液化项目开工[J].城市燃气.2011

标签:;  ;  ;  ;  

脱氧液化论文-石国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