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表达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心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
时空表达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郭一璇,张文妍,蔡新华,王海涛,王榕[1](2017)在《大鼠心肌组织内STAT1蛋白的时空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心脏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蛋白的分布特点和增龄变化。方法分别取胎鼠(孕19 d),新生鼠(出生后10 d),青年鼠(8月)各8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及STAT1蛋白的分布和增龄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STAT1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鼠与新生鼠光镜结构相似,心肌细胞较小,排列不规则,核浆比较大,横纹不典型;成年鼠心肌变长,排列规则,核浆比小,横纹清晰。STAT1蛋白在心外膜处强阳性表达;在深层心肌成条索状分布,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STAT1和CD34存在共定位。结论 STAT1在心外膜处参与心肌发育和成熟过程,深层心肌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葛靖[2](2017)在《微媒体舆论表达的时空性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频繁介入,其舆论表达呈现了明显的时空性差异且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走向。笔者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的田野调研,在实地体悟事件的原始情景,并在调研问卷、深度访谈、集体座谈的还原中,发现微媒体在事件的传播镜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推了事件的进一步演进,而微媒体平台上舆论场与时空场的互渗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的对抗式解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递进演变下,舆论表达的风险也进一步升级,强化着公众对事件风险的情景化认知。传统社会行动往往以时间和地点作为载体,并由此体现为“空间的赋予性意义”。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集群行为,则是借助“时空分延”机制形成,出现了新的表征。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表达出现时空性差异与微传播独有的“时空分延”能力难脱干系。微媒体带来跨越时空的传播方式仍旧没有使不同时空内的表达主体达成一致观点,传媒在其中的作为值得深思。本文正是以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将事件与微媒体舆论表达紧密结合,在对调研对象的考察中,笔者筛选出时间、现实空间、虚拟空间叁个研究方向,结合调研数据,对词条修改过程中的传播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时空分延能力,虽具有还原受众“身体在场”的可能性,却由于时空转化和信息“脱域”的作用,使得表达主体之间认同标准的多重迭加,加之流动社会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出现不确定性。同时,网络传播实时性制造了多重与地理场所无关的联系与交流的形式,人们开始跨越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认同,在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上无法实现“情境还原”。而“情境还原”恰恰正是意见合谋的基础。另外,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在与底层群体的利益纠葛之中,逐渐使表达主体对基层政府的“刻板认知”、“不信任”等情绪杂糅在舆论对立之中,对网络空间的秩序乃至现实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冲击,因此本文试图将这种风险的规避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实地走访和与调研对象的深度访谈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表达主体各执己见归根结底是由于时空的转换,信息在传播中跨越了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性认同。而传媒作为信息传播者,始终没有紧贴微媒体传播的时空特性,忽略了情境还原和信任感共识在传媒报道中的关键作用,这便为类似问题的调适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景舒,田保明,杨妍,刘世超,毋瑞华[3](2015)在《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特性的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纤维发育过程包括起始、伸长、次生壁加厚和脱水成熟等阶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基因调控过程。为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棉种(属)纤维发育过程中时空表达特性,本研究以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为研究对象,选取已确定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特异基因(GhACT1,GhCAD1,GhCCR1,GhExp1,GhExp2,GhCIPK1和GhP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分析这些基因在棉纤维发育过程的授粉当天(0 day post anthesis,0 DPA)、5天(5 DPA)、10天(10 DPA)、15天(15 DPA)、20天(20 DPA)、25天(25 DPA)的表达趋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特异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都有较高表达水平,但由于遗传背景不同,这些基因在不同棉种(属)纤维发育过程中表达趋势呈一定差异。通过对比分析GhExp1和GhExp2的基因表达趋势,本研究推测GhExp1对棉花纤维伸长的作用效果较为显着。此外,考虑到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在纤维长度等方面的差异性,本研究推测GhACT1和GhExp1表达趋势变化对调控棉花纤维伸长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与棉花纤维伸长的相关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5年10期)
吴鹏,谷俊涛,修乐山,邢朝斌[4](2014)在《刺五加P450基因时空表达差异及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刺五加P450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刺五加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刺五加P450基因在不同产地、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以及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后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刺五加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五加的P450基因在各器官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极显着(P<0.01)。刺五加的P450基因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果实快速生长期最低。MeJA处理可显着影响P450基因的表达量(P<0.05)。P450基因的表达量与总皂苷含量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P450基因的表达量决定了刺五加总皂苷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姝,胡蓉,吴建伟,国果,付萍[5](2013)在《家蝇β-葡萄糖苷酶基因时空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家蝇(Musca.domestica),蝇科、家蝇属,属于双翅目,孳生环境多样,繁殖力极强,饲养家蝇后的饲料比饲养前的质地松软,且饲养后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较饲养前显着降低,经检测家蝇能够产生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使其能够利用孳生物中植物纤维素为自身提供能量~([33]),鉴于家蝇也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因此,对家蝇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不但可以为深入阐明家蝇在复杂孳生环境中的生理基础和生态功能提供基础数据,而且有望通过家蝇纤维素酶基因分子改造,沉默或阻断家蝇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从而抑制或干扰家蝇纤维素酶活性,为家蝇生态控制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材料和方法:分别在家蝇发育的不同时期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家蝇3龄幼虫β-葡萄糖苷酶mRNA在这些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家蝇的6个生长阶段中家蝇β-葡萄糖苷酶基因均有表达,表达量呈逐步增强趋势(P<0.05),其中在成虫期表达水平最高,较卵期分别上调了约19倍。在3龄,家蝇β-葡萄糖苷酶mRNA只表达在前肠、中肠和唾液腺,各组织的表达量间有显着差异(P<0.05),前肠的表达量最低,中肠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前肠的5倍,唾液腺的表达量次之,约为前肠的3倍;后肠未见该基因的表达。结论:家蝇不同时期具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而且在3龄幼虫时期β-葡萄糖苷酶mRNA在各器官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7-31)
付萍,吴建伟,国果,张勇[6](2013)在《抗真菌肽MAF-1基因在家蝇中的时空表达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家蝇(Musca domestica)属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6个生长发育阶段,即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成虫,均生活在杂菌横生的环境里,是许多病原体的携带者。由于家蝇本身不受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推测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免疫防御机制。MAF-1(Musca domestica antifungal peptide-1)是从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中分离到的一种全新的昆虫抗真菌肽,进一步研究MAF-1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家蝇生活史各期及在家蝇叁龄幼虫各组织部位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揭示MAF-1基因在家蝇内的时空表达模式,将有利于阐明MAF-1在家蝇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分别提取实验室驯化及野生家蝇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雌雄蝇总RNA,镜下解剖分离家蝇3龄幼虫唾液腺、脂肪体、肠道、体壁并提取其总RNA,以G6DPH为内标基因,设计G6PDH及MAF-1基因的特异引物,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抗真菌肽MAF-1在家蝇体内的时空表达差异。结果驯化家蝇中MAF-1基因在1龄幼虫和2龄幼虫内的表达最高,其次是3龄幼虫;野生家蝇中MAF-1的表达在1龄、2龄、3龄幼虫内均比卵期增强;家蝇3龄幼虫经热诱导后,MAF-1基因在其体内的表达均有所上调,经热诱导后12h,MAF-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在家蝇3龄幼虫的各主要组织中,唾液腺和脂肪体中的MAF-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比体壁及肠道高。结论MAF-1基因在家蝇幼虫期、经热诱导后的家蝇3龄幼虫、家蝇3龄幼虫唾液腺中表达量相对较高,推测其与家蝇的免疫及幼虫发育密切相关,且家蝇3龄幼虫的唾液腺在其免疫防御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7-31)
赵思健[7](2013)在《基于情景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多维表达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空差异是风险的一种本源特性。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其风险时空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微观地认识灾害规律性和风险动态性,为有效防范灾害与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综述了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方面的研究,从情景出发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的多维表达框架,提出了灾害风险时空差异评估技术框架,所提理论和方法可供后续应用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朱宽鹏,生书晶,赵炜,陆娣,夏晚霞[8](2012)在《何首乌不同部位二苯乙烯苷含量以及芪合酶FM-STS时空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何首乌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以及相对应部位何首乌芪合酶基因FM-STS表达差异。方法:通过液氮碾磨提取广东德庆同一株何首乌根茎叶中的RNA以及用50%稀乙醇过夜浸提芪合物二苯乙烯苷;使用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20∶8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芪合酶基因Fm-STS表达差异,以β-actin作为内参对照,2-△△CT公式计算各组别中FM-STS的含量。结果:根茎叶中芪合物二苯乙烯苷含量依次为14.62mg/g、1.78mg/g和0.47mg/g(干重),在mRNA水平上检测基因Fm-STS表达量为叶片中最高,根是叶的1/10倍,茎是叶的1/64倍。结论:芪合酶基因FM-STS主要在何首乌叶片中表达,二苯乙烯苷主要在叶片中合成,进而转移到根块中富集。(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2年30期)
张彩霞[9](2012)在《家蚕正反交F_1代SAGE文库的构建与分析及差异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Bombyx mori)是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唯一确定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杂交育种是选育家蚕优良品种的重要方法,家蚕性状的遗传可以分为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相同亲本间的不同杂交形式(正交或反交)其F1代的部分实用性状的遗传表现不一。实用性状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蚕品种优劣的主要指标,研究正反交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差异的机制,对指导育种实践,提高育种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家蚕“75新×7532”和“7532×75新”(正反交)雌雄子代为材料,利用SAGE技术构建了家蚕正反交F1子代的4个SAGE文库,筛选正反交子代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基因。通过在线芯片表达谱平台(BmMDB)、NCBI的查询以及RT-PCR等试验技术,调查了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表达基因在正反交子代中的时空表达谱,比较了常温和高温下5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情况。并对某些在文库中具有显着性差异而没有任何注释信息的tag标签进行了GLGI的延长,以进一步挖掘有用的信息。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正反交子代同性别间的SAGE文库分析比较SAGE技术除了具有调查基因表达谱的作用外,对于那些低拷贝基因特别是那些未知基因的发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正反交F1代同性别之间的文库进行比较后,筛选出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基因,并对其进行上下调分析发现:与“75新×7532”雄性比较,在“7532×75新”雄性中有298个基因上调,46个基因下调;同样,在“7532×75新”雌性中有453个基因上调,240个基因下调。通过对50个丰度极高的转录本分析发现,大部分高表达的基因是看家基因,如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细胞骨架(cell structure)和新陈代谢相关蛋白(proteinsresponsible for metabolism)。家蚕子代的大多数基因在反交(7532×75新)F1中表现上调,同时经过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后得到参与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和氧化磷酸化途径(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athway)以及信号传导途径(signaling)的差异基因在反交(7532×75新)F1中同样表现上调。据调查“7532×75新”比“75新×7532”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推测上述基因上调现象有可能与“7532×75”(反交)F1对环境的高适应性有关;另一方面,调控茧丝性状方面起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基因,在正交“75新×7532”F1代表现显着上调现象,与正交“75新×7532”F1的茧丝量高于反交“7532×75新”F1相符,从某种程度暗示了“75新×7532”比“7532×75新”具有较好的产茧丝量性能。2.5个差异基因的时空表达谱从正反交F1代同性别间的SAGE比较文库中筛选出5个差异基因。线粒体硫氧还蛋白2(BGIBMGA012029)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BGIBMGA011438)基因在正反交雄性F1代间无明显表达差异,正交雌性F1代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反交;家蚕素E-1前体(BGIBMGA000667)、抗菌肽(BGIBMGA000023)在反交雌雄F1代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同性别的正交子代;假设蛋白在反交雄性F1代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交,但正反交雌性F1代间并无明显表达差异。为此进一步调查了这5个基因的时空表达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BGIBMGA011438)和假设蛋白(BGIBMGA003920)基因与BmMDB数据库(http://silkworm.genomics.org.cn)中得到的组织表达情况相符,说明这2个基因的表达没有品种特异性,也证明了本实验RT-PCR的正确性。关于家蚕素E-1前体(BGIBMGA000667)和抗菌肽(BGIBMGA000023)没有任何时空调查分析报道。这4个基因在正反交F1代的5L1d-5L7d期间表达都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表达趋势。而线粒体硫氧还蛋白2(BGIBMGA012029)在BmMDB数据库的大造品种中几乎不表达,本实验中该基因在5L6d表达量明显升高。通过对5个基因分别在高温和常温下脂肪体、中肠和丝腺的表达调查分析发现,高温处理使这些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几乎都发生了显着的升高,其中抗菌肽基因(BGIBMGA000023)和线粒体硫氧还蛋白基因(BGIBMGA012029)变化尤为显着,而抗菌肽基因与机体的免疫作用有很大联系;线粒体硫氧还蛋白(BGIBMGA012029)基因可以用来抵御高温引起的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以达到保护蚕体,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生化活性。推测高温环境刺激机体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高温恶劣环境。3. GLGI扩增无注释信息的差异性tag标签通过GLGI技术扩增,理论上可以得到较长核苷酸序列片段(200bp-1000bp),实验中序列片段长度相对短一些。该技术对于已建立的SAGE文库中未知基因的挖掘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方法。本实验中选取了16个tag标签,最终得到12个标签的延伸序列,其中有6个标签的延长序列得到注释,还有6条标签的延长序列没有匹配上任何注释基因,而其他4个标签经过延长后没有得到任何扩增结果。这些延伸序列有助于进一步挖掘SAGE文库中的未知基因。(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5-01)
姚秋林,林拥军[10](2011)在《一个水稻根时空差异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分离克隆水稻根特异表达的启动子,为育种提供资源。本实验结合本室芯片数据库和RT-PCR验证得到一个水稻根特异表达的基因(TIGR Locus:Loc_Os05g19570),采用PCR技术从MH63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其上游启动子P12,长度为1950bp,将该启动子片段与报告基因gus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Agroba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水稻(Oryzative ssp.japonica)中花11。组织化学分析及荧光定量测定显示该启动子具有根特异性及时间差异性。根据P12启动子序列特征,利用PCR对其进行有目的的缺失,将5个长度不同的缺失片段分别与gus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水稻中花11。荧光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059~-819bp区域缺失后,报告基因在根里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说明这个区域可能存在顺式元件。本研究成功的分离克隆到一个水稻根特异的启动子P1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还具有时间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时空表达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微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频繁介入,其舆论表达呈现了明显的时空性差异且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走向。笔者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的田野调研,在实地体悟事件的原始情景,并在调研问卷、深度访谈、集体座谈的还原中,发现微媒体在事件的传播镜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推了事件的进一步演进,而微媒体平台上舆论场与时空场的互渗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的对抗式解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递进演变下,舆论表达的风险也进一步升级,强化着公众对事件风险的情景化认知。传统社会行动往往以时间和地点作为载体,并由此体现为“空间的赋予性意义”。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集群行为,则是借助“时空分延”机制形成,出现了新的表征。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表达出现时空性差异与微传播独有的“时空分延”能力难脱干系。微媒体带来跨越时空的传播方式仍旧没有使不同时空内的表达主体达成一致观点,传媒在其中的作为值得深思。本文正是以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将事件与微媒体舆论表达紧密结合,在对调研对象的考察中,笔者筛选出时间、现实空间、虚拟空间叁个研究方向,结合调研数据,对词条修改过程中的传播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时空分延能力,虽具有还原受众“身体在场”的可能性,却由于时空转化和信息“脱域”的作用,使得表达主体之间认同标准的多重迭加,加之流动社会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出现不确定性。同时,网络传播实时性制造了多重与地理场所无关的联系与交流的形式,人们开始跨越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认同,在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上无法实现“情境还原”。而“情境还原”恰恰正是意见合谋的基础。另外,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在与底层群体的利益纠葛之中,逐渐使表达主体对基层政府的“刻板认知”、“不信任”等情绪杂糅在舆论对立之中,对网络空间的秩序乃至现实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冲击,因此本文试图将这种风险的规避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实地走访和与调研对象的深度访谈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表达主体各执己见归根结底是由于时空的转换,信息在传播中跨越了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性认同。而传媒作为信息传播者,始终没有紧贴微媒体传播的时空特性,忽略了情境还原和信任感共识在传媒报道中的关键作用,这便为类似问题的调适提供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表达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一璇,张文妍,蔡新华,王海涛,王榕.大鼠心肌组织内STAT1蛋白的时空表达差异[J].解剖学研究.2017
[2].葛靖.微媒体舆论表达的时空性差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张景舒,田保明,杨妍,刘世超,毋瑞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特性的差异比较[J].分子植物育种.2015
[4].吴鹏,谷俊涛,修乐山,邢朝斌.刺五加P450基因时空表达差异及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5].张姝,胡蓉,吴建伟,国果,付萍.家蝇β-葡萄糖苷酶基因时空表达差异[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6].付萍,吴建伟,国果,张勇.抗真菌肽MAF-1基因在家蝇中的时空表达差异研究[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7].赵思健.基于情景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多维表达框架[J].自然灾害学报.2013
[8].朱宽鹏,生书晶,赵炜,陆娣,夏晚霞.何首乌不同部位二苯乙烯苷含量以及芪合酶FM-STS时空表达差异[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9].张彩霞.家蚕正反交F_1代SAGE文库的构建与分析及差异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研究[D].苏州大学.2012
[10].姚秋林,林拥军.一个水稻根时空差异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
标签: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 心肌;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