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观论文_胡敏,薛晓磊,蔡昕,袁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健康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心理,心理学,幼儿,大学生,人本主义。

心理健康观论文文献综述

胡敏,薛晓磊,蔡昕,袁园[1](2019)在《西藏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观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新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西藏民族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民族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总体趋于乐观,但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认识仍有偏差,新生在适应与发展方面存在诸多困扰。当前西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新生适应、自我发展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科学知识的普及,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杰,白云鹤[2](2019)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概念、理论、方法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进而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生的发展。本文以近10年来我国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心理健康观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相关政策、现有研究方法、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工具及研究问题的角度,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建议。(本文来源于《福祉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何乐乐[3](2018)在《高职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生是一类由学校向社会转化的群体,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模式对高职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彷徨、无助、迷茫、骄傲与自卑并存。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会让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塑造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特质,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心里疏导。(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44期)

杨思亮,何苗[4](2018)在《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结构模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二阶结构理论模型,设置观测点,编制幼儿心理健康观和幼儿心理障碍观调研项目,施测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幼儿心理健康观的四因子结构和幼儿心理障碍观的叁因子结构。再次施测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幼儿园教师广义幼儿心理健康观由狭义幼儿心理健康观和幼儿心理障碍观构成,狭义幼儿心理健康观包含积极人格、正性情绪、躯体特征和适应性良好四个维度,幼儿心理障碍观包含消极人格、负性情绪和适应性不良叁个维度。幼儿园教师在判断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时习惯于统筹考察上述四个维度,在判断幼儿心理障碍程度时习惯于先评估幼儿人格和情绪表现,再衡量幼儿的适应性表现。(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德会[5](2018)在《浅析如何利用初中音乐教学树立学生正确心理健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的正确目标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充满正能量,内心阳光的优秀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教育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要求。初中阶段正值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决定他们以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在不断承受很多学习压力,也开始涉及初步的一些社交活动时期,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各种影响,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们会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心理健康观,反之,则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正常成长。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基础音乐知识外,还以其艺术性的内涵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本文拟就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作出探索,以供各们参考。(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8年17期)

周墨林[6](2018)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思政教学方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思政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优化现阶段的思政课堂,创建良好的思政实践平台,进而改变当前的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5期)

黄龙卫[7](2017)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认知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有着重要导向作用,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数和卡方统计方法来探讨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认知及其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情感、兴趣、人格、学习认知、家庭归因、价值观、人的自我全面发展等问题。因此,思政课的改革应从改善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创设思政实践性教学平台、思政课堂网络化、改变思政课考试机制等角度入手。(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丁彦华,叶慎花[8](2017)在《徐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的、稳定性的主体认知,决定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对24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涵盖情绪、交往、性格、气质、认知和行为习惯六大范畴,评判范畴相对较全面。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对幼儿一般性行为偏差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对严重心理问题的判断缺乏科学客观的诊断标准;忽略躯体症状、动作发展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和幼儿园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做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7年11期)

罗贤,蒋柯[9](2017)在《超个人心理学的自我及心理健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流派,自称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四势力,也可以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派生物。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局限性显现,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袖人物包括马斯洛和苏蒂奇等人开始反思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9-11)

杨思亮,何苗,桑青松[10](2017)在《心理健康观影响应付方式: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抽取有效大学生被试355名,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测定其心理健康观、应付方式和心理资本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自主性倾向"的心理健康观对"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有正向预测效应,解释率达到12.1%,积极心理资本中仅"自我效能"维度对"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有正向预测效应,解释率达到35.1%,"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受"自主性倾向"心理健康观的影响,积极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维度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64.049%。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对应付方式具有正向预测效应,积极心理资本在其中起完全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心理健康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进而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生的发展。本文以近10年来我国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心理健康观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相关政策、现有研究方法、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工具及研究问题的角度,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健康观论文参考文献

[1].胡敏,薛晓磊,蔡昕,袁园.西藏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观调研报告[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2].赵晓杰,白云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概念、理论、方法及影响因素[J].福祉研究.2019

[3].何乐乐.高职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杨思亮,何苗.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结构模型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

[5].宋德会.浅析如何利用初中音乐教学树立学生正确心理健康观[J].情感读本.2018

[6].周墨林.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启示[J].长江丛刊.2018

[7].黄龙卫.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启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

[8].丁彦华,叶慎花.徐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

[9].罗贤,蒋柯.超个人心理学的自我及心理健康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10].杨思亮,何苗,桑青松.心理健康观影响应付方式: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心理健康观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构成家长性别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生态系统台州市中心医院中庭内景心理健康、个性、生活事件对新兵PA、...

标签:;  ;  ;  ;  ;  ;  ;  

心理健康观论文_胡敏,薛晓磊,蔡昕,袁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