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消解论文-唐芸芸

对立消解论文-唐芸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立消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唐宋诗之争”,传统诗学核心概念,二元对立,自反性

对立消解论文文献综述

唐芸芸[1](2019)在《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习惯视清代"唐宋诗之争"为"宗唐""宗宋"二元对立,或提出内涵更不明确的"唐宋兼宗"以示折衷。实际上清代"唐宋诗之争"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学唐或者学宋的诗歌创作主张的争论,"宗唐"与"宗宋"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无法构成二元对立。从讨论宋诗的价值,深入到讨论"诗言志""性情之正""辨体""温柔敦厚""正与变""拟议与变化""学问""赋比兴"等传统诗学核心概念,才是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内核。究其实,"唐宋诗之争"或可置换为传统诗学核心概念之争。结合最终清人从探求唐宋诗的延续性,及取消唐宋对立的合理性两方面结束论争的理论思路来看,清代"唐宋诗之争"具有自反性特征。由此我们便可以清楚确定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内涵和外延。(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高薇[2](2019)在《《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是理查德·杰弗里斯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一部自我传记。国内对于这篇小说的研究并不太多,本篇论文主要是以二元对立与消解理论来剖析这篇小说。这一理论在文学作品评析中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精髓。本文通过解析本篇小说中一些元素组间的二元对立与消解共生,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增强读者对于理查德及其短篇小说《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的感知与了解,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和强化读者对于二元对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9期)

贾金语,郭晶晶[3](2018)在《中心的消解与对立的颠覆——论《誊写员巴特比》中隐藏的解构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誊写员巴特比》虽然是麦尔维尔19世纪的作品,却处处体现出超前的解构倾向:首先,体现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上,律师对巴特比由冷漠到关怀的态度转换体现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中心的消解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回归;其次,体现在传统二元对立的转换上,律师和巴特比的对立即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颠覆和转换无一不展现了麦尔维尔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解构思想。(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8年00期)

林晓慧[4](2018)在《浅析《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二元对立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建构了叁重的二元对立关系,同时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消解了这些对立价值的认同,即泰特斯在崇高英雄的政治身份和个人复仇的伦理身份下选择复仇行动,黑人代表邪恶与白人代表正义的单一化符号成为悖论,而以死亡终结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彰显了莎士比亚悲剧美学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袁文鑫[5](2018)在《“离农”与“为农”的对立、消解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水平,出现多种问题与矛盾。可以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重点与难点都在农村。而要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首要前提就是确定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即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农村教育才是好的农村教育,继而才能促进农村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学者们针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刻地探讨甚至产生激烈的争论,但在纷繁复杂的城乡关系背景之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适时地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样态与特点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总结,探讨不同观点背后的理论与价值起点,对于理清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根源、促进农村教育理论与农村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采用质性的分析方法,以CSSCI来源期刊中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为主题进行的研究为对象,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样态、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农村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本研究主要将已有研究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离农”与“为农”二元对立的阶段与“离农”与“为农”二元对立消解的阶段。最后将农村教育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新背景中进行考察,并探讨农村教育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全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城乡分治时期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样态进行描述。在这个阶段,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呈现“离农”与“为农”二元对立的局面。学者们或是认为农村教育应该为劳动力的转移而教,在教育内容上关注城市文明;或者认为农村教育应该面向农村生活,以农民及其子女的生产生活实践为中心展开教学;并认为这两种价值取向是彼此对立、不可调和的。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认为学界之所以在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上呈现二元对立的局面,根本上是由我国当时二元对立的城乡关系所决定;且研究者们在探讨该问题时持有的价值观不同,也是导致研究结果二元对立的原因之一;同时,“离农”与“为农”教育本身概念不清也会造成学者们争论不休。第二部分是描述在城乡统筹时期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所呈现出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者们试图跳出“离农”与“为农”的二元悖论,在新的城乡关系背景中,以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探讨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选择,在研究样态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当时城乡关系的发展特点,认为随着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形态逐渐破除,城乡交流日益增加,农村教育可以在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需求之间找到契合点;且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已有研究还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结论的一致性上存在提升空间,这部分内容应该成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下一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第叁部分是探讨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选择。可以说,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树立文化自信,也要求城乡教育在统筹规划城乡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之外,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乡村文明、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义务与责任。在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方面,城乡教育应该实现合力;而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上,农村教育需要有更多担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佩[6](2018)在《蒂姆·温顿小说中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曾先后四次获澳洲最高文学奖项“迈尔斯·富兰克林奖”,两次入围英语文学大奖“布克奖”。《云街》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个普通澳大利亚家庭经历无数风雨磨难后重构生活、最终趋于完美和解的故事。本研究试用二元对立原则理论为基础,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探究当代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小说《云街》中所反映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元素及其消解,以期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温顿小说的典型特色。本文包含六大章节:第一章引言,主要包含对蒂姆·温顿的作品及《云街》的主要内容的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云街》的不同视角解读和该文的基本布局。第二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结构主义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也是解释人类基层思想、文化与语言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而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的分析运用是该论文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叁、四、五章是论文的主体,以二元对立原则为分析方法,对比解读温顿《云街》中所涵盖的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对立的二元,从而归纳出温顿小说创作中的普遍对立的元素,以及如何消解这些对立的“隔阂”或“矛盾”,达到“和解”共生的主题。最后为结论及启示,运用二元对立分析法解读《云街》更能使学人更加清晰、全面地理解温顿小说中涵盖的深刻而又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和谐”主题。作为一种源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学批评方法,二元对立原则已经越来越为外语界学人所重视。本研究在前人所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运用二元对立原则对蒂姆·温顿的《云街》进行分析,以揭示二元对立分析法是文学赏析中一种可行、可取的方法,从而丰富理论成果。二元对立及其消解的分析也为解读蒂姆·温顿的小说创作主题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充实了国内对蒂姆·温顿作品的研究,跟进与国外对温顿作品力求在形式上突破的步伐,在多组对立元素中更明晰地实现对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月蓉[7](2018)在《课堂四重“对立张力”及其消解——以初中语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是在矛盾中变化和发展的,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本文从教学内容有限与无限的伸展、教学组织个体与集体的协同、教学节奏紧张与舒缓的协调、教学评价终极与过程的相扣四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化解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对立矛盾,从对立中寻找张力,让对立为教学服务,从而彰显出语文教学独有的魅力。(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8年04期)

吴辻[8](2018)在《论《红蜡烛和人鱼》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川未明被称为"日本的安徒生","日本儿童文学之父"。然而在战后,很多儿童文学理论家对他的童话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批判。其中批判最多的是其作品流露出来的消极色彩。《红蜡烛和人鱼》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隐藏在作品中的叁组二元对立矛盾,并通过对这叁组矛盾的剖析和解构,来探究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8年04期)

朱大勇[9](2018)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性别二元对立的建构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最着名的剧作家之一,他曾四次获得纽约剧评界奖,两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他在剧作中树立的形形色色的男女角色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也是他首次将同性恋形象推向美国戏剧舞台。国内外学者对田纳西剧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性别问题的研究、同性恋主题的研究、人物原型的研究和文学比较研究,对于田纳西剧作中性别问题的研究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女性悲惨遭遇来斥责男性权威,维护女性权益。本论文运用二元对立理论,站在男女双性平等的角度上研究田纳西剧作中的性别问题,为田纳西剧作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相对新颖的视角。本论文以田纳西经典的叁部获奖剧作《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对立理论研究田纳西剧作中的性别问题,通过对这叁部剧作中典型男女角色的解读分析,分别从剧作中男性相对于女性在生理、性格、事业和婚姻四个方面体现的优越分析了剧作中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建构,并探讨了这种对立的建构给带来的悲剧效果和文本张力;从男性英雄主义的消失和传统南方淑女的消失分析了田纳西剧作中男女性别二元对立消解的体现,并探讨了这种消解所带来的消解性别差异及唤醒性别意识的主题意义。本论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田纳西剧作的研究和性别主题的研究,以期加深对田纳西剧作的解读。同时将二元对立理论运用于文本分析,在文学作品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剧作中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的分析呼吁人们应该正确、全面的看待性别问题,最终实现男女之间真正的和谐与友爱。(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婵[10](2017)在《《我的阴阳两界》:对立与反抗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的小说通常会有一个叫做"王二"的主角,他们使用着同一个名字,过着各自的人生。在小说《我的阴阳两界》中,王二过着一种背离现实的生活,用属于他的视角,透视常人认知的世界。小说在叙事和情节上,构造了一条界线,划分阴阳。主人公王二游走在这条线两边,最终被默然消解。无论王二是情愿的还是被动的,他都在放弃自由,走向被同化的操控,妥协于"消极的自由"。(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17期)

对立消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是理查德·杰弗里斯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一部自我传记。国内对于这篇小说的研究并不太多,本篇论文主要是以二元对立与消解理论来剖析这篇小说。这一理论在文学作品评析中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精髓。本文通过解析本篇小说中一些元素组间的二元对立与消解共生,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增强读者对于理查德及其短篇小说《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的感知与了解,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和强化读者对于二元对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立消解论文参考文献

[1].唐芸芸.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J].文艺理论研究.2019

[2].高薇.《大雪纷飞:槲寄生的故事》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3].贾金语,郭晶晶.中心的消解与对立的颠覆——论《誊写员巴特比》中隐藏的解构思想[J].外语教育.2018

[4].林晓慧.浅析《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二元对立与消解[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袁文鑫.“离农”与“为农”的对立、消解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张佩.蒂姆·温顿小说中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D].武汉科技大学.2018

[7].赵月蓉.课堂四重“对立张力”及其消解——以初中语文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8

[8].吴辻.论《红蜡烛和人鱼》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9].朱大勇.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性别二元对立的建构与消解[D].合肥工业大学.2018

[10].李婵.《我的阴阳两界》:对立与反抗的消解[J].牡丹.2017

标签:;  ;  ;  ;  

对立消解论文-唐芸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